..续本文上一页前走。
再走几步的时候,后面那个车就撵上来了。一个岁数大的男子就冲我说:“哎呀,实在对不起。”虽然他跟我讲,我也没有回头瞅一眼,是谁在跟我讲,长什么样,我认识不认识?也没有瞅,只不过伸一个手,伸出这个左手,也就是这样挥挥手,意思就是:你走吧,和你没关系。没有说半句话,后来这个人就离开了。
因为我到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没有去看这个腿如何。后来到了医院,因为工作在医院。到了医院也没有去看这个腿,说看一看哪,究竟伤得如何?也没有,而且很快就把这个事忘了。到晚上的时候,也忘了看了,只知道出血了。过了两天还是几天,这才想起来:“哎呀,看看腿吧!”一看,腿裂开个口子,早已结痂了。那时候,什么骨折……全都忘了。
我们想培养直心,就得豁出去,永远不回头。因为我们的习性处处都在分别,处处都在攀缘。特别是在生死面前,我们更是处处在给自己找方便,如果你有这种心,想得到这个直心是很难的。必须有一个永远不回头的心,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直心。直心是道场。这个直心,我们要时时刻刻地培养。
在本溪闭关前的时候,每天都要经行一个小时到俩小时,那时候是三九天。就是在出门的时候,自己原先是什么状态就保持什么状态。比如说手,出门的时候是张开的就张开,握拳头就握拳头,不再动了。那个时候,这个哈气、鼻涕流得满衣襟都是,下巴壳都挂着冰溜子,最多能有十多个冰溜子。经行两个小时后回来,进到屋里,这一碰,这冰溜子扑噜扑噜都下来了,都冻上了。
那时候经行也是这样,遇到这个坑,直接就往坑里扑,就下大坑里去了,再从坑里一步步地上来,也不拐弯。有时候这个脚啊,看到这坑,它说什么也不想下去。但是你不想下去,我想下去,自己就硬往里走,它想不摔倒,那也不行。这个地方就该摔倒,它就不摔倒,它就分别,那脚步就非得找个稳定地方不可。怎么办?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你想不摔倒就不摔倒,那不行,我不能听你脚的,是吧?你脚想拐弯,不行。这次做不到,下次拐过来,我还往那走,一定把你这个毛病习气改过来。
你只有这样去克服,才能得到直心。因为我们这种习性早已成为惯性了,习惯成自然,已经养成了很大的毛病,我们并不能察觉它、发现它,这就是我们修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弯曲心,就没有方法去克服它;或是你不知道什么叫直心,不知道采取什么办法去做,那我们修行中进步就很慢。所以说,我们首先要知道如何得到直心,这是很重要的。
②深心
——要破这个无明,要见光、见华、见佛,这才叫深心。
我们得到直心,就应该不断地发扬,不断地努力,我们再进一步修行,就会得到深心。我们怎样得到深心,什么叫深心?这个深深的心,那就是要破这个无明,要见光、见华、见佛,这才叫深心。我们得到了直心以后,还要继续努力,才能得到深心。所以说,深心来源于我们不断地持戒,也来源于我们不断地努力。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深心前面还有灰尘,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那就要像禅宗讲的,禅宗讲的是什么呢?那就是“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时候才用上这句话,平时我们说的“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有时候只是在理论上说。你那时候并没有见到佛,也没有见到佛的影像,这时候也不见得真有魔来考验你,只是我们事相上的一些事情,那个还好处理。
但在我们得到深心的时候,这种境界生起来的时候,要毫不含糊,马上就得处理,不允许你有思惟的能力。说:“我应该怎么办?”这已经不行了,应该是立即就做。如果我们决心早已下定,平时的习惯早已经随着佛的知见转化,当我们深心的时候,我们见到好相的时候,就能立即处理。特别是我们见到好相,有的还能控制,知道这是境界。我说的这个好相并不是你做梦。
我们可能都说自己差不多能做到。如果真有一尊佛坐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怎么办?你说一下。
居士:应该是该干啥干啥,原来干啥还是干啥。
还有谁能答一下?
居士:不要去着这个相。
嗯。还有谁能答?孟居士你答。
居士:以前听师父讲过,就是一位师父碰到文殊菩萨示现,站在锅台上,他就拿那个大勺打他。佛来,他也是一样的对待。
这都是别人的公案,我说你怎么办?
居士:那个时候也不要分别,也不要打妄想,还是继续参,不攀这个缘。
这都是理论,还有谁能答?
这个问题不好答。虽然有的说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着相,实际上我们已经着相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不好处理了。就是佛来了,我们都处理不了,何况魔来呢?
所以在深心里,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怎么来离相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能大家有一个问题,说:“师父你要遇到这个境界,你会怎样?”那我就睡觉去。
如果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突然魔来了,他连喊带叫,越叫越凶,越叫越厉害,甚至起舞。当你孤苦伶仃,就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
你们谁能答?
居士:恐怕是会想起《金刚经》,因为我刚开始学过《金刚经》。
你就答问题,你别说《金刚经》。
居士:就用《金刚经》上面的话去提醒自己,“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行了。好,你说。
居士:就是用那个“都是梦幻泡影,如如不动”。
你们讲的都是理论,你的理论得化为行为。你要是这样讲,我怕你到时候背不下来,你也不知道什么叫《金刚经》,没有你开口之处。还有谁能答?你说。
居士:看着他。
你越看,他越厉害。你说。
居士:就跟师父刚才您讲的被自行车撞着的时候那样,按照那种做法做。
嗯,不理他。
居士:不理他,像没看着一样。
你不理他,他也不会灭掉,他也会闹啊。你说。
居士:要是能观住心就观这个心,观不住心的时候就诵“楞严神咒”。
你要是既不知道观心,也不知道诵咒呢?也不给你这个时间。
居士:因为我们的心是无相的。
所以说,刚才大家答的这些都已经在着相了。你用着相的心去解决这个着相,你想一想,你能不能解决得了。我们学法如果照文解义,三世佛喊冤。
居士:知道了,师父。睡觉去。
你睡觉去,你就失去机会了。
居士:不理他。
你不理他,他理你。
居士:阿弥陀佛,如果这个相还不歇的话,就展开经行。
你说什么都是在着相之中。
大家对这个问题没有经验,也难免不会处理。我们平时学经、学教的目的不是学这种语言,是你要得到真理,要化为你的心。只有心里远离一切相,深深地知道什么叫实相,你才能破它。否则的话,你用任何语言也解决不了,你说的和它做的没有什么两样。再说了,你如果有这种心,也不会有魔来考验你。为什么?谁说一下?
居士:没修到那个层次。
还有谁说?
居士:我打个比喻,比如你想走到北京,你没到北京,你不知道北京那个门朝哪开的,你到了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就是还没走到呗,是不是?还有谁能说?
居士:内心无魔哪有魔?
哦,魔没现前是你内心没魔。谁还能答不?你说。
居士: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本来就是魔子魔孙,到那个境界的时候才会出离,所以就有魔来考验你。
嗯,答得很好。
为什么有魔现前?因为你本身就是魔,你所能答那些话,全是魔话、魔语,所以你处理不了这个事情。平时我们说的、能背下来的、能讲的,那都在相中。着相的都是魔,所以魔起来时,它也不会佩服你,你说那个,它根本不相信。再说,也不会有魔现前,就算真有魔现前,必须是你有离相心时才会有魔现前。当我们见到魔,正是离魔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成就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才叫深心。这个就不往前多讲了,以后大家好好修,就知道了。
③慈悲心
——这个慈悲心就是离相心,离一切相,只有离相心才会生起慈悲。
那什么是慈悲心呢?我们知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当我们不断地严持戒律,而且有了这个直心,又有了深心,那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慈悲心。谁讲一下,什么是慈悲心?
居士:拔苦予乐心。
拔苦予乐。还有谁能说?你说。
居士:还是无我。
师父:还是无我。还有谁能讲?你说。
居士:和合。
和合。还有谁能讲?
我们学法要深入。经书说慈悲心,我们就顺文解义,说这是慈悲心。这书上讲直心,我们顺着这就讲了,这叫直心。什么叫深心?我们大部分都是顺着这个文字去讲,平时看经就着在这里了,这就是我们看经的一个弊病。
大家答的都是在文字上下的功夫,这些东西只能做个启蒙用,并不是你真懂得这个慈悲心。这个慈悲心就是离相心,离一切相,只有离相心才会生起慈悲,因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什么,那就是离相,只有离相了,才有这种慈悲心。
为什么我们平时要严格持戒?包括斋戒也是一样,我们吃饭也要次第吃,什么意思?就是让你离相。如果你在吃饭时能够控制自己不分别,你在吃饭的时候同样可以得到这种慈悲心,证道就在瞬间。我们打坐也可以得到这种慈悲心。当我们证道了以后,就会发起圆满的慈悲心。那种慈悲心就会达到真正的无我。什么叫无我?因为他见到了实相,而生起的那种慈悲,愿为一切人、一切众生舍身、舍生命、舍骨舍肉,毫无怨言。所以说,我们的慈悲心要建立在实相上,只有建立在实相上才会有慈悲心。
现在我们知道,离相才是慈悲心。那我们就知道了,直心、深心和慈悲心就是菩提心的组成。有了这三种心,我们才能得到这个菩提心。得到这种菩提心,他是不会退转的。不是今天修道,今天出家,明天就还俗了,他不会有这种想法。他勇往直前,而且越修越有力,越困难的时候,他越能冲得上。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宇宙是怎么一回事,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不再被幻境所转,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定力。所以说,我们应该发这样的菩提心,并不是我们说几句愿言,说几句文章、几句名词,这就等于发菩提心了。他那种“发菩提心”只是一种锻炼,不能说不对,但我们要发最真实的菩提心。
为什么我们发不出大的愿力?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菩提心。没有直心,没有深心,没有慈悲心,所以就不会有大的愿力。如果有了直心,有了深心,有了慈悲心,就会发出大的愿力,慈悲心和愿力是同时出现的。只有离一切相的时候,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大愿力。
我们平时说“我有愿力”,但是我们所说的愿力大部分都是世间的愿力,并不是出世间的,只不过是靠着我们的这个思惟,这个识的认识,知见的认识,而发起了一点愿力。那不能说不好,确实也是很好的,但要是和出世间大的愿力比,那我们还差得很远。
为什么地藏王菩萨能发出这样的愿力:“有一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愿力?就是因为他有了直心、深心和慈悲心,有了真正的慈悲心,这种愿力自然而然就存在了。因为他知道了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众生,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他不再糊涂了,不再迷了。而我们呢,还在迷中。在迷中发的愿只是一个初步的修行。所以说,我们真正的大愿还得靠我们来实证,得到了真实的境界,我们才会发起真正的大愿。
我把这四个问题给大家进行解释,大家有了一点印象,以后我们做事情时就会知道。我们的路程前面还是很光明的,佛法是这么奥妙,修行里还有这么多好的境界在等待我们,很值得我们去探讨。我们应该勇往直前,发起勇猛的心,严格持戒,依教奉行去做好我们所有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会与佛法相应,我们的成就就有了希望,我们了脱生死也就在咫尺,与佛住在隔壁了。
大家对怎样发菩提心已经知道了。这里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说,不管哪个人,他所发的愿都是非常好的。没有这个愿,不会有那个大愿,必须从我们诵咒、坐禅、读经等等小事上不断地培养。只有我们不断地努力,必然有一天会发起这种菩提心。它并不难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足菩提心,只不过是我们在做功夫的时候不到位,除毛病、除习气还有覆藏的地方,还有不深入的地方,还有不真实的地方。只要我们敢于克服我们的毛病,大家一定会得到这个菩提心的。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居士:起立!(大众起立)
这里我还要说两句。这些体会只是我的知见,不代表佛的知见,只能供给大家参考。不要出去乱讲,不要拿去考验别人,去衡量别人,这都不行,只是内部说一说,谈谈体会。所以说,不要作圣解,你要是作圣解,就遭群邪了,这是《楞严经》的话。这两天体清老和尚来了,见面就告诉我这句话,大家要记住了。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