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P2

  ..续本文上一页不是贼喊捉贼嘛,那叫引狼入室啊!所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首先我们就要按照戒律去做。佛是有大智慧,这种大智慧无与伦比,早把烦恼习气看得清清楚楚,知道应该如何调伏,所以制定了戒律。这个戒律不是凡夫所能制定的,因为他必须见到实相,知道了烦恼的生起和习性的形成,包括这个坚固妄想的形成,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只有佛才能这么清楚。所以说,佛根据众生烦恼的习气毛病所制定的戒律,那是丝毫不差,非常准确。只有按照佛的戒律,你才能成佛,离开佛的戒律,根本就不可能成佛。你搞什么花样,只要是与佛的戒律不相应,就不能成就的。

  所以说,凡夫不能制定戒律,甚至罗汉也不能制定戒律,菩萨也不能制定戒律,只有佛才能制定戒律,因为只有佛才了知一切实相。佛有这么大的智慧,把这些问题都给我们安排得非常好,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佛的戒律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按照佛的戒律去做呢?如果我们不相信、不去做,那就太愚蠢了,我们就会失去成佛的机会。

  佛的戒律给我们指出了成佛的道路,如果我们不去走,我们就叫愚痴,有的说:我持佛戒,我持一个两个,不全持。你也叫愚痴。我们只有尽心尽力去持、去做,这才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这才真正地相信了佛。很多人都说我信佛,你是真信佛还是假信佛?佛给你指出了成佛的道路你都怀疑,甚至不去走,你怎么能说你叫信佛呢?

  如何调伏烦恼和习气?我们首先要对戒律生起极大勇猛的信心,只有我们生起绝对的相信,愿意为戒律舍去生命,把戒律看成我们的家,把戒律看成是佛,把戒律看成我们的生命,甚至比我们生命还重要,宁可舍生命而要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伏烦恼和习气。你没有以死换戒的心来持戒,全心全意地持戒,舍掉自己的一切来持戒,你就不会真正地调伏它。

  只要你成为众生,这个妄想从众生的根子里就存在,包括你现在生命的存在都是烦恼所变化的,包括我们的生和死,同样是烦恼所变化的。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舍身饲虎,不断地舍掉生命来救护众生,就是用这种舍来破除烦恼和习气。

  所以说,我们发心出家修道,首先就要按戒律去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常住安排大家去干活,“不行,我不去,外面天冷。”你有这一个“冷”字,就被习气毛病骗了。说:“今天干活很多,我已经很累。”当你知道累的时候,你又被烦恼和习气骗了。只要你起心动念,时时刻刻都在被骗。“那我不起心动念,我什么想法也没有,比如说我睡觉,睡得很香。”同样也被无明所骗,被昏沉所骗。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生存整个就在烦恼习气之中,我们就得采取种种的方式来对治。

  刚才说到睡觉,那我们把睡觉降低到睡四个小时,就是要降伏这个烦恼和习气,不能随着它走。当然了,在没证道之前,我们生理还有一定的需要,但需要不能过分,适可而止。佛规定了睡四个小时的睡眠,必有它能够成佛的道理,这也是降伏烦恼的最好的一个办法。

  如何调伏?特别是我们最深重的习气——就是对金钱的喜欢,而且恋恋不舍,不肯放下。它(喜爱金钱)已经成癖,也就是说习气成然,成了自自然然。什么叫自自然然?大家都公认这是正确的,谁都认为没钱不能生存。所以说,它已经养成了自自然然,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这个坚固的烦恼习气,这么大一个烦恼,你不破除它,你还能成佛吗?所以说,我们就应该从远离金钱上下手。

  佛有大智慧,制定了一个不允许僧人捉持金钱,不储备金钱的戒律,这就是给我们一把真正地断除习气和毛病的最好的利剑。所以说,我们如果能把金钱看开、放下,今生永远不再摸它,甚至要发愿,生生世世不再摸它。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和烦恼真正地面对面地斗争了,你就把它抓住了,你这就抓住它的“牛鼻子”了。

  说:“我该摸钱摸钱,我就想通过打坐或念佛把心静了,我就抓住了这个牛鼻子。”你只是想象,你可能抓到的是牛尾巴、牛毛、牛蹄子上,它稍稍一动,就落到一场空里。所以说,我们从戒律着手才能抓住“牛鼻子”,再配合我们的念佛、持咒、参话头等种种的方式,才能真正地降伏这个烦恼习气。

  刚才讲了金钱的害处非常大,如果不调伏它,你想成佛,太难!有的人说:我已经看开了,放下。但你还在捉持金钱,就说明你没有看开,没有放下。有的说:“我心里不贪恋。”你不贪恋,你为什么还拿它?他说:“为了需要。”你有个需要,还是没看开。

  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就需要清清净净的这颗心,明明白白的。什么是明白?你不摸金钱才能明白,你持日中一食才能明白,你睡四个小时才能明白。你不这么做,那都是假明白,不是真明白,真明白没有不做的。

  有的说:“我已经出家了,我已经按照师父你说这个,按照佛的戒律去做了,但是我并不明白。”这个明白并不是你思惟的明白,只要你去做了,那就是你智慧的明白。智慧并不在于你的思惟,它超越你的思惟,它有个正思惟。说我已经做这个事情了,已经按戒律去做了,但我还不清楚。实际上表面不清楚,内心早就清楚了。你没有这种智慧,你不会这么做的。

  大家今天来发心出家,要持这个戒律,我就是冲这个戒律来的,那你就是一个真明白。虽然你还没有做,但你的智慧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来了。它不是别的,是你的智慧,也就是你的善根。它是什么?它就是你成佛的种子。

  具体怎样做才能不为它所转?这个问题,我简单举一个例子。过去有个祖师大德,他正在吃饭,他刚吃,但突然生起了一个贪心,他发现这个贪心的时候,他把整个饭碗给扣到桌子上了,不吃了。后来方丈就问他,说:“你怎么把碗给扣下了?”他就讲了这段因缘,说:“我起了个贪心,它贪心,我就不让它吃饭。”他用这种方法来和妄想争斗。这个祖师大德后来也有了很大的成就,具体叫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

  有时候,我们为了断除妄想,要费很大心血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说:“妄想来了,我不理它就完事了。”有的时候也得采取点手段,必须要有点决心,才不会被它所转。

  过去……我已经讲过一两次吧,想不起来了,我再重复一下。原先我有一个想法,暗中发了一个愿——永远不求人,宁死不求人。发愿是发了,有一回,这是在要出家前,我准备的那个布袜子的袜腰短,想接一块。这个袜子是我弟弟当兵的时候留下来的,所要接的一块布,都是过去老人去世留下的孝带,都是很珍贵的,也是我母亲送给我的,就是作为我出家时所用吧,以表示对我出家的一种支持,这个心非常珍贵。

  我就琢磨怎么把它缝起来,变成很好的一个僧袜。自觉不自觉地,有一天,我就跟一个师父说:“你帮我铰一下,我好缝。”这种想法顺口就说出来了,也没有发现自己在求人。人家帮我铰好了,告诉我:“已经给你铰好了,你看你怎么做?”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在求人了,而且这几双袜子,是三双还是几双袜子全都铰好了,布也都铰完了,怎么来处理它?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被烦恼所骗了,是忏悔还是不用它?不管用不用它,这个忏悔心都不是彻底的。

  为了让它永远地记住,就把这些布和袜子拿到灶坑,一起烧掉,变成灰。当时那心里也很难受的,难受的不是袜子,只是父母和兄弟的一片深情,那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到的。因为要出家了,父母给你的这一点最珍贵的助道物,你一把火把它烧掉了,是不是有点残酷和固执?我的想法是这样,就是永远永远地把它化成这种真正的持戒精神,化成我的生命,这比我穿它、用它更真实,更划得来。

  所以说,我们应该随时发现问题,而且做一个最彻底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对烦恼有所降伏。不是说我这一做就不用对烦恼进行降伏了。我觉得:你想降伏烦恼就必须要豁出一切,这才能有所前进,或许你能迈出半步,连一步都不敢说。

  如果我们连这点都不敢做,如何去谈降伏烦恼呢?只不过是原地打磨,就是像驴拉磨似的,左一圈右一圈,还没离开原道。看着是走了,但是还在原地上,原地踏步,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你没有勇猛的心,你不会迈出半步的,事情就这么残酷,就这么真实。生死无常,日月无常啊,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持戒的精神,会白白地浪费了这一生。

  具体怎么去降伏它,我想大家都有具体的体会和经验。今天大家能来到这里,必然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应该不断地总结,让它更真实,随时做好降伏烦恼的准备。你只有心里有了这种决心和愿力的时候,才真正有了降伏它的武器。你没有这种愿力,说我到时候再说,到时候你就不好使了。所以说,我们平时就要常思惟怎样来做这些问题,一旦遇到了,我应该怎么处理?不能随随便便,要认认真真。

  一个烦恼习气的表现有大有小,但大小都是一条根,不是两条,都是一条根。比如说我们坐那儿,这个二郎腿翘起来,它也是一个烦恼习气。虽然能轻松一下腿,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存在一种不威仪的现象和一种傲慢,那怎么办?我们就要把它拿下来,随时要注意的。包括我们饮食,也有各种的习气在其中。

  过去我没出家前在饮食时最爱看书,吃饭也看书,有书可以没菜,那可以。如果吃饭没有书,那简直就是一种痛苦,倒不是看戒律书,过去都是看小说。睡觉如果没有书,就睡不着觉,有这种感觉。学佛了以后,吃饭时就不能看书,最后就控制自己。

  有一天——这不能说是有一天了,是很长时间,我在一个桌面吃饭的时候,这个桌面上铺了一张报纸。天天在那吃饭,天天面对这个报纸,眼睛还不能去看,因为你得控制它不去看,最后大约看了一个标题和一小段,这用了多长时间?用了一个多月吧!就那么一小块,能有几十个字,这个眼睛再没往外去看。天天吃饭就是不瞅它,不瞅不瞅,那习性冷不丁一抬眼睛,看了一个字,冷不丁就看了一个字。就这么一点点地控制,一个月下来,大约看了一小段,这一小段也没有完全看到底,都是无意中看到的。

  我讲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对烦恼习气,不该做的事情,应该尽全力来控制它,这样你才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破除坏的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去烦恼的过程,去习气的过程。你敢用这个善的去掉恶的,你有了这种力量,就有了对付烦恼的根本力量。如果你连这个都对付不了,怎么能有对付根本烦恼的力量?更不具备了。

  你连控制这种坚固、粗的妄想都做不到,何况对付那些细的、幽隐的妄想?再说它的速度之快,你想找也找不到它。你说我能看到,你就别想了。就像一个包装似的,你不打开第一层,绝对见不到第二层,何况里面还有三层、四层、五层,各层有各层的特点。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抓住眼前的事情,要处处破掉这种习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按戒律去做。大家一定要对戒律生起勇猛的——也就是猛烈的这种信心,把戒律化成我们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破除习气和毛病。

  到一个小时了吧?好,今天就到这里。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