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参话头(妙祥法师)

  参话头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一年二月初三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

  听众:一沙弥

  对以前的人来讲,根机特别利,修道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方法,对个别的人才需要参话头,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而现在的人根机不如以前,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开悟大德都从这儿开的悟,也就是说从这儿了生死。所以说这个参话头不是一种简单的方便法门,而确实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法门,这是禅宗的一个宝贝。有的人认为它和念佛差不多,但是只有在念佛的这个基础上,才能参这个话头。

  怎么参?刚开始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完了以后,就放下。“念佛是谁?”找什么呢?就找念佛是谁。要是你能念佛,那为什么还有生死呢?“念佛是谁?”你要找着这个自己。说是“我口念的、我心念的”,你口怎么能念?你心怎么能念?如果它要是能念,那为什么我们生死不能了?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还有生死呢?说“我口能念”,那口它是个生灭,我们死了以后还能不能念佛?我们睡觉的时候怎么不能念佛?那“我能念”,这个“能念”在哪一块呢,是不是?

  究竟是谁?这个“谁”,一定要给它找出来。主要是怎么呢,就是说不找出来不罢休。但是并不是要你去怀疑:“念佛是谁?是它?是这个?”不是要你怀疑,而叫你找,叫你起疑情,知道不?

   起疑情不是怀疑。这个疑情怎么起?功夫做到一定程度了,它自然地就起疑情了。不是说我们在那找啊,怀疑啊,想啊,“念佛是谁?念佛是谁?……”一会儿想想,想出来了,“哎呀!念佛是谁”,去满哪儿喊满哪儿寻去了,这就不是疑情。

  疑情一旦起来了,就所谓与佛住在隔壁了,就快要到家了,就这么厉害。这功夫用好了,七天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我们肯定不像大根机,一下就能做到那点,我们就哪怕七个月也行,七年也行,只要能达到目的,我们今生就没有白活。我们就能把生死的问题解决了。

  这参话头,一旦参起来,就要没完没了,今生今世往下参,甚至就是开悟了以后还往回参,还要利用这个话头除习气,所以说它的力量非常大。你参了几句就感觉到了它的好处,是不是?特别是昏沉、掉举啊,它都非常对治。

  参话头的时候就是:“念佛是谁?”(语气缓慢)就不紧不慢,千万别着急,“念佛是谁?”(语气缓慢)妄想一起来,刚要起心动念,“念佛是谁?”(语气缓慢)你的妄想刚一起来,吃饭……刚想,念儿刚一动弹,马上就“念佛是谁?”就把它拉回来。念头要跑得更远了,“念佛是谁?”就把它拉回来,拉回来就轻轻放下。然后就别再去寻,“拉没拉回来,看有没有啊?”别管它,拉回就算了,只要一念,它就肯定回来。

  就不着急、不上火地,慢慢地,也别求开悟啊,也别求干嘛,什么也别求,我就“念佛是谁”,就自自在在地往前走。说是“今年参完了我如何……”三个月参到,我就三个月参到;四个月参到就四个月参到;今生参到我今生参到;今生参不到我来生再参。我就是不着急不着慌地,不紧不慢。不要紧,一紧就上火了,眼眵也多了,火也上了,脾气也大了。要不紧不慢地慢慢参,完了还不作病,很容易就得悟。

  但是,参话头这里还有很多的地方,一旦遇到境界了,是很快的。而且得到一点清凉境界……什么境界都不要管它,就是参。不觉悟绝不罢休。什么境界也不要理,它愿怎么地就怎么地,就给它参到底。什么时候真正地了了生死,这才算拉倒。

  就是说参到一念不生的时候,也没完没了。因为这与佛还隔一家,还隔一个屏。所以说必须参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才拉倒。有时候我们做功夫,可能是参一年二年了,没有啥功夫,虽然有点好境界,但是一直没到家。别着急,你只管往前参,不一定什么时候,功夫到了,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它自然有开花结果的时候。所以这是无上法门,是近代禅宗的一个法宝。

  这参话头,本来不想叫你们参,因为你们现在学戒和心性还都不行,还不稳当。特别是持戒只是一般程度,还没有真正地严格起来。有时候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是那么特别大。我本来寻思都稳当了,你们受完大戒都没啥事了,诵戒都有一定规模了,然后再让你们参。后来一看在禅堂都昏睡,没办法,就先参着试验试验。能参就更好了,不能参就给它来个长期战,就这么样。有事回来再跟师父讲,具体境界,有什么境界了再跟师父讲。

  就是“念佛是谁?”实际上参话头并不用怎么讲,讲得多都害人。就告诉你“念佛是谁?”就这么参就完事了,就这一句话完事了。哪儿有给讲的?一讲多就成为毒药了。“参话头啊,应该不紧不慢。”你就来个“不紧不慢”了,“这是不是紧了,这是不是慢了?”你又打了妄想了,是不是?紧慢,它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适应。就是说,所谓的紧在我可能算紧,在你可能算慢,对不对?它不一样。因为啥呢?根据妄想多少,根据你起疑情来调节。

  另外这里注意一点,就是参话头有时候容易入定,或者有境界的时候,别人碰一下,千万别生气。那是我们的业障,也是我们开悟的机缘。你一生气,以后这个因缘再也不帮你,再不帮你开悟。你要不生气,别人碰一下不生气,或是敲一下不生气,骂你一句不生气,你可能下一回就在这上开悟了。如果你生气了,下一回这个因缘就断了,断了一条路,你自个儿把自个儿堵死了,明白这道理吧!另外,一下堵死了,不但伤自己,还伤身体,这个可得加点小心。因为弟子多,师父护持有时候也护持不过来,就自个儿加点小心。有什么事呢,及时跟人讲。

  问:参话头的时候是不是什么也不管,就是随心所欲的往下参?

  不是随心所欲。就是说只要妄想一起来,就是“念佛是谁?”刚一起吃饭的妄想,觉得挺香,啊,“念佛是谁?”就完事了,这香味没了。

  问:就像念佛似的,妄想一起来用念佛把它压下去?

  哎,这个“念佛是谁?”谁一说话,说你:“你干吗去?”“哦,念佛是谁?我上那去了。念佛是谁?”就是冲我答话,我心里也要把这个妄想给灭掉了,当时就把它控制下去。

  问:就是说只有念佛是谁,其它的都是多余的。

  就这一句话都是多余的。参到起了疑情,完了以后,才能再干嘛的。这一句话已经都是多余的事情,在禅宗来讲这已经是不得已的办法。

  问:参话头还要注意哪方面事情?

  要多发心(指为大众服务)。记住了,有时候参话头参不进去,这都是和发心有关系。心量小,话头也参不进去,知道不?

  参话头,有时候魔障起来,受不了了,邪知邪见全都起来了,慢心起来了,那控都控制不了。一旦起了邪知邪见,多的三四年都控制不了。起了大慢心,谁也瞧不起呀,那就是天下第一了。就这么样。谁跟他讲道理,再怎么明白他也不听,认为“我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实际上是大慢魔起来了,狂慧起来了,那时候就危险了。就是师父说,有时候恐怕都控制不了,所以说我原先不希望你们参那么早。一旦参去了,那真用功,那真受益,你像顿超顿悟了一样,单刀直入的。

  参话头,它这也有戒,它是禅定戒。不是说我们诵戒是戒,这个就不是戒了,它是禅定戒。戒一共分三种:禅定戒,还有无漏戒,还有一个提木叉戒。禅定戒最好,无漏戒那当然更好了,但不容易得,所以说我们现在得的是提木叉戒,明白不?

  问:(录音模糊听不清)不让看解释,不让个人拿录音机听法师的解释?

  入心多少,入不入心,是不是?讲得倒挺好,法师讲得很好,我们不是说对法师不尊敬,但真正入心多少,能入多少心?你没有真正用心去听,反而懈怠不敬。如果我们用最笨的办法,我打开书去看,“这怎么就不理解?我怎么就看不明白?”我就硬把它看明白。硬看明白和你看人家解释明白那能一样吗?它是两个层次,硬看明白那是真正入了心,你看人家解释,表面是捡了个便宜,实际上不管用,那是个泥菩萨,到时候大水一来,一冲,啥也没有了,是不是?

  你比如说,师父告诉你,说:“你等着,这事等有因缘我再跟你说。”就告诉你这一句话,你就不能再去问了。就别人告诉,我都得堵着俩耳朵不能听,因为我听你说的,我就犯戒。为什么你诵戒,这个盗戒就守不住呢?是不是?我们心性为什么就不能严到这个程度呢?而且没有这个防范措施。为什么我们智慧不现前?就是我们对戒律研究得不深。怎么研究不深?就是我们有偷懒的习性。

  所以我不让这个道场录音机多,多了那就是魔。什么是魔,这个就是魔。文字多都是魔,你觉得看书多,那也是魔啊!

  所以说真正的修行上,要严格要求。看书……什么都不让看,一句话头你就参吧,就完事了。啥也不用,别废话,哪有那么多废话呀。但是对现在这根机它不行了,你不讲明白吧,他起烦恼;你讲明白了,这法就失去效用了,他就勒得不紧,逼得不紧。逼得不紧,他怎么能开悟哪?是不是?你不打他不抽他,他能改毛病吗?他光想着说两句,“好,好,我改。”回去习性还是那样。

  所以说真正的东西就得硬看,反复地翻书看——翻书都多余呢,何况听录音机呢。你想一想对不对?所以说就像我说的:这是你今生有这个福分。否则的话,就给你灌输这个录音机,说“你随便听,你可以听。”表面上是好的,实际上是慢性毒药。但这当然看是对谁说了。对有一些人可能就是一种好药,因为他的根机不行,但对有些大根机的人来讲,要想真正的超越这个知见,真正想把佛的戒律弄明白的人,这些东西就是个毒药。是不是?

  我学戒的时候没有这样,哪儿还听录音机?就包括这个戒,一个是我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另外是通过我脑子去思惟的,最后受了戒了,和佛制的戒条一对,生起了大欢喜心了,你说那是什么心?“这点我做的还有那么点模样,哎呀!这个好。”那才是真…

《参话头(妙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