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P11

  ..续本文上一页仪凤元年,惠能大师果然在这个戒坛出家受戒。)

  所以说,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他现的凡夫身,我们应该这么样观想,这就对了。另外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佛在经书上讲了很多,有的菩萨现各种身。甚至《楞严经》讲的现屠夫身、童子身,还有的现妓女身,甚至哪上讲的,还现猪身。你说这还了得么,所以有时候我们见到菩萨也不认识。为什么不认识呢?谁能讲一讲,为什么不认识?这个挺关键。好,你说一下。

  一沙弥答:“没有慧眼。”

  这是对的,没有慧眼。究竟我们为什么没有慧眼呢?

  某师答:“没有恭敬心。”

  嗯,这是有门,亲藏你说说?

  答:“恭敬心没到位。”

  这都对,还谁能具体讲一下。

  某师答:“没有平等心。”

  好。还有谁能讲?

  某师答:因为我们都是凡夫。

  是,我们都是凡夫,还谁能讲?

  我们为什么不能见佛、见菩萨?我们错过去了。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你不知道自心是佛。你不知道自心是佛,所以你永远见不到佛。就佛在你的跟前,佛也会变成凡夫。如果你要知道自心是佛,凡夫现前,他也会变成佛。

  好,今天就讲到这,大家好好思惟,别浪费了。

  接着昨天讲。《金刚帐经》云:“勇敢金刚尊,金刚上师身;为救度众生,他现凡夫身。”这昨天跟大家讲了,有很多的佛菩萨,为救度众生,现凡夫身,甚至现各种畜生身。特别《楞严经》讲得很明白,甚至现屠夫、淫女都有,佛菩萨在那里教化众生。这个事情很多,何况是金刚上师了,我们应该这么看。

  《钻石金刚精经》云:“永久恭敬上师子,弟子观想金刚师;永与一切如来合,他是永久金刚佛。”

  就是作为弟子,应该怎么去观想金刚师?你要这么去观想,一切要与如来合。这个讲的很明确。

  “他是永久金刚佛”,就是把上师看成是永远的如来藏,他永远是金刚佛,应该这么观察。

  《金刚珠经》云:“金刚上师身,有在如来身;虽是凡夫身,是毗卢佛身。”

  这个经就告诉我们了,说金刚上师身和佛身是一样的。虽然现在现的凡夫身,但是应该看成毗卢佛身。佛一共有三种化身,毗卢佛是法身佛,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的法身号,意思就是光明遍照一切。(上师)虽然是凡夫身,应该看成是法身佛。

  《盐水河经》云:“五百后时时,我形金刚师;是我心中想,此时恭敬他。”

  就是我将来五百年以后,我可能就是现在金刚师父那个化身。他那个化身将来就是我的化身,所以说我现在恭敬他,就是等于恭敬自己一样。

  整个来讲,就是要我们恭敬金刚上师,把上师和佛同等观察,同等观想。

  现在末法的黑暗时代,一般普通人,无缘得见真佛身,所以一切如来变化凡夫身的金刚阿阇黎,来传法救度众生。因此,凡是金刚乘的弟子,应该要观“上师”为一切如来共化身的金刚佛,他的身、口、意,就是诸佛本尊的三密。更应该要对上师增加恭敬和信仰心,尽力的放弃一切不敬、不仁、不义,以及不信仰的想法。

  “应该要观上师为一切如来共化身的金刚佛,他的身、口、意,就是诸佛本尊的三密。”这个刚开始就给大家讲了。

  我们有时候有了想法不理解,要尽量地排除,要放下,要控制。说“我放不下。”实际上能不能放下?能放下。我讲个例子,我过去就老好去想想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后来我就觉得太累,做人太不真实,就努力地去放弃这些东西,不要去观察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它不正确。慢慢地就硬放,对那个人不再去观察。以前观察人不是观察他的长处,尽观察缺点。所以就放下观察,也不想,有缺点不想,连想都不想,只是尽量去观察人的长处、好处。最后心慢慢就自在了,那个心里马上就平静了。所以说,那才是真正自在。

  所以我们应该这么样去做。你刚开始放下,有一定的难处。本来这个人很好,处得都挺好的,人家做事都很正确的,但一会儿自动就生起一种对人家不信任的想法,非常不好的念头。我那时候也是气得不得了,甚至没人的时候,就打自己的嘴巴子,没有办法,那怎么办?你说怎么想出这个想法,根本就不着边的事,就往人身上安。后来就是这样控制,反复地硬压,至现在基本上不怎么生了,这心里就平和得多了,身体也好多了。另外心里也自在。

  我们要尽力放弃一切不敬、不仁、不义,以及不信仰的想法。不仁那更不能去做去了,不讲义气的事情更不能去做。世间人都讲义气,何况是佛的弟子更得讲。这个“义”是指的大义,我们在这方面要做到极点。

  如果对上师有不恭敬的想法,应该要立刻忏悔,用上面引列的经论道理,来消灭这个坏念头。

  马上就得赶紧忏悔,不能让不恭敬的想法留着。这样恭敬心就会渐渐地起来了。刚才讲就是各种经中,说了对上师应该怎么看,用这些来看,来消灭我们的坏念头。为什么要这样呢?

  恭敬上师与信仰上师,是现在、未来成就的因和根本。

   这句话非常重要,“恭敬上师与信仰上师,是现在、未来成就的因和根本”,第一个是因,如果你不这么观察,你不可能成就佛道。你想成佛道,首先就得这么样去观察。只有你达到这么观察的时候,才能有成就的那个因果存在。而且等你真正成就的时候,会发现你的根本正好也就是这样,所以它是成就的因和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实相呀。实相就是根本,就是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法身就是这样。我们那时候才发现,金刚上师就是我们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一点都不假呀!

  我们那时候知道了,生起大欢喜心。但是你没有以前那个恭敬心,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生恭敬心,就是要你自己成就,你没有这个恭敬心,肯定不行,所以对上师必须这样。

  这并不是一种劝化,而是讲的是法,讲的是根本,讲的是快速成就的因。你没有这个因,更不会对其它的众生生起恭敬心。连自己师父、传你法的师父、教化你的师父、帮助你的师父,你都生不起恭敬心,你对其它的众生能有恭敬心么?没有恭敬心,你怎么能够视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佛,怎么能达到实相?你永远达不到。

  所以说第一点你要从恭敬金刚上师开始,作一个最殊胜的因。从这开始,你把上师能观想成佛,这样的恭敬下去,慢慢你的心转过来了,就会由此而遍及一切众生。当你遍及一切众生的时候,和你的成就,那就是要吻合了。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单纯讲了一个恭敬上师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为了学法的问题,而是为了成就,为了发现我们自己的法身,就这么大的问题。

  所以你得从这开始。对你有恩的人都观想不到,怎么能会再观想别人呢,这不可能,所以说第一个从这开始,这个一定要把握住。

  如果稍微有缺点而破乱上师戒,一定不能得到成就。

  因为那法身,不是说我们有思惟就能见到法身的,应该是放下我们一切的知见,而且更不能破上师的戒。所以说这几天我跟居士讲的净是“依教奉行”,就是这个。你一定要随顺佛法,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能真正的与我们的道相合。

  《钻石金刚精经》云:“他的成就持,放想全缺法;好持能成就,缺持断根成。”

  放弃你那个不该想和不正确的想法。如果你持得好,能够去做到,就能够成就;如果你这方面稍差一点,那你就把成就的根断掉了。这是讲了观想这一部分。如何把上师看成佛,是法身佛,这个非常重要。

  五、随时现观当不当放作

  就是要看看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应不应该,这就提到具体的问题了,这是我们学法的又一大关键。

  (23)颂曰:

  若足踏过上师影,

  获罪恐怖如破塔;

  于床座鞋等资具,

  蓦过获罪何况说?

  就是说你跟师父一起走,或是经过师父跟前的时候,如果你的脚踏过上师的影子,你获得罪之恐怖就像拆了一座佛塔一样,就这么厉害。还包括什么呢?上师的床、坐垫和座位,还有鞋。你踩一下鞋,踩一下床,你踩一下座,还有其它的资具,什么蒲团呀,被呀,褥子呀,你在那用脚踩一下子。

  “蓦过获罪何况说”,蓦过,就是突然,一点也不用说,马上就获罪。

  什么罪呢?就如破佛塔一样的罪,就这么大的罪过。这个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因为我们没有恭敬心,如果有恭敬心的话,你见到别人影子,确实不敢踩呀!

  我说心里话,就我走道,如果有居士在旁边合掌,这脚迈过去前面就是个影子,他的影子就在道上挡着,你还不能不过去,还不能绕过去,但那个影子实在是脚不敢踩,心里不敢踩。别说是一个居士,就是对一个普通人都要恭敬,那影子我都不敢踩,何况你师父的影子,你敢踩么,是不是?你要踩了马上就获罪,就像破佛塔一样。所以说这个千万要注意。

  何况是师父的用具,床、鞋呀、坐具呀,你都得恭敬,一丝一毫都得恭敬,一丝一毫都不能错。不光是那样,就是你们所放的东西,放哪个地方,我要看见了,都得恭恭敬敬的,这个不是装的,就觉得特别的亲近,都不敢给乱动一下子。有时虽然说“这些东西你放的乱七八糟的干吗?”就这种想法,只能说乱,但是没有不恭敬心。说这块太乱了,你放这干吗?但是呢,对你喜欢的东西,我也喜欢,也从心里去替你喜欢。但是你放的不合适,那我还得说你,你这放的东西太多了。

  但是你喜欢,也等于我喜欢,我的心往你那合,它自然的就往那合。有时候我都奇怪,你说怎么这么想法呢?那个东西我都不应该用的东西,看到某个年龄小的沙弥,有时候弄那小玩物一堆一堆的,我说“看你弄那些东西干吗?”我是说他,但是看他喜欢,实际我心里也偷偷地喜欢,我真想说“你多玩一会,你多看一会。看有什么因缘,让你可以多保管这些东西。”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还得说他:“你怎么贪玩这个东西?”(得让他不贪,一心修行。)就是这样,这个心就得这样。何况是师父的床、座、鞋和资具,那更不能乱动。特别师父那床,你不能乱坐。

  原先我到营口大水堂(地名)能运师父那去,他那屋小…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