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斋堂就没给打饭,没人管。那法师一声不吱,就坐那低着头,就在那儿等着。最后斋堂发现以后——过了好长时间才发现,才给打的饭。那法师就是这样。
在寺院也是这样。就算不给你打饭,你坐在那地方不能说三道四,只能低个头在那儿等着,悄悄等着。最后要是没人给你打饭,那你就可以起来退出去,就完事了。出去还不能说三道四。在寺院吃饭的规矩非常讲究,这是一个。
再给讲一个吃饭的规矩,比如喝这个粥,如果有了沙子怎么办?有了沙子你就默默地喝,能吃进去就吃进去,吃不进去就放那,就完事了。不允许吵吵,也不允许你过后再提意见,当场提意见就更不允许了。
在碧山寺有一回,有个师父就是因为碗里沙子特别多,一小碗底沙子,这沙粒非常大。他在喝粥的时候,一看这么多沙子,就非常生气,在那座上就有点不安了,已经表现出来了。等到过完斋的时候,他坐着不走,生气。后来当家师问他说:“你怎么地了?”他说:“你看看,这粥里这么多沙子。”当家师乐呵呵地过去了,说:“我看看沙子在哪呢,多少沙子?”当家师就把那碗端起来,一口就把这沙子全都喝肚里去了,然后给他碗说:“你给我找找沙子,我看看。”这个师父没有吱声就走了。
通过这个教训,说明好和坏都是分别心造成的,好和坏都是分别心。在斋堂里过斋,绝对不允许挑这些事情。你要是挑这些事情,这个斋就没法过了——众口难调。另外呢,别说沙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就是生的、熟的,我们都得忍受下去,这才能去掉我们的分别心。本来吃饭已经是一种分别心了,如果在这里再起心动念,那我们就浪费了自己很好的宝贵财富。所以你摄心就得在这摄,难中摄,千万不要去起心动念,不管怎么难都得这样。
再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可能是个二僧寺院,是二僧还是大僧寺院?其中有这么一个寺院,在五台山。等到蒸好饭了以后呢,这饭一打开,上面有个老鼠,不知道老鼠什么时候跑到饭顶上去了。马上就要开饭了,而且还有很多客人。斋堂这几个人就吵吵说:“你这怎么办哪?这饭里怎么有老鼠?”其中有个师父过去了,把这个老鼠塞吧塞吧,搁嘴里就咽下去了,他说:“在哪呢?老鼠。”他问大家:“你看,这哪有老鼠?”当时就把这场争执灭下去了。这个师父以前还爱说话,从此再也不讲话了,很少讲话。而且用他的行为把这些诤事灭下去了,他心里多少有点像得道的意思了。
就是在关键的时候,一定不能造成这个过斋的任何差错,这个过斋太重要了。在过斋上,如果跌了跟头,我们这一天的修行就浪费了一多半。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过斋就这么重要。所以说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的——你看,现在就不行了,站排听我讲,外面有任何动静你都不能回头瞅,你一回头瞅,这个心已经被分别了。
好,今天就讲到这,大家合掌。
讲个公案给大家听,大家知道在饮食上怎样去摄眼耳鼻舌身意,大德都给我们做出榜样。不光是现在的大德给我们做出榜样,就是过去还有一个大迦叶尊者,我们都知道,其中有那么一段:大迦叶尊者听这些比丘在议论吃的问题,怎样去修行。后来大迦叶尊者就给他们讲法。其中就讲到这个舌根的问题,告诉他们说:“能摄住舌根是真清净。”后来这个比丘就产生怀疑了,就问大迦叶尊者,他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怎么还有个清净呢?”大迦叶尊者就回答了那么一句话:“无眼耳鼻舌身意是真清净。”这么回答以后,这些比丘听了这句话,很快就证到阿罗汉了,得道了。
过去很多的大阿罗汉都是从这方面得道的。所以说,这个舌根如果利用好了,就是我们成佛的本钱;如果你利用得不好,就是造业轮回的根本。所以我们必须得严格地控制这个舌根。先从味觉上控制,在饮食上不分别。为什么要在饮食上不分别呢?因为一个修道的人、证果的人,他在饮食上都会不分别的,不分别者才是真正修道人,所以我们就得从这下功夫。有人说:“那我证果以后再不分别。”你现在要是不放弃你的分别心,你将永远不会证果的。只有你现在在分别中放弃这种分别,你才会真正的快速证果,快速地得道,快速地悟佛法。不是以后去做,说:“我证到阿罗汉了,我再不分别。”不是,应该马上就做,这才是对的。
(4)不吃荤,包括荤的形状与荤的味道
昨天讲到这个饮食,主要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依教奉行。所以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第一个,荤的不能吃,包括一切有荤的味道的都不能吃,还有荤的形状的食物也不能吃。比如说做面食,做成一些动物的形状,这都不能吃,因为你吃,你就有杀心。并不是这个东西有什么害处,而是这个杀心难去,所以你不能吃。这个应该特别引起注意。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把这个形状毁掉还可以用。比如说,一个粘的像蚕宝似的,就像那个蚕放在桑树叶上,你可以把这形状毁掉,这还可以用。有一些馒头做成动物形了,你把这个形状毁掉了,还可以用。
因为这个杀心不断是最厉害的,所以我们不能吃。而且这个事情,过去历代的大德都有过实际例子。比如金山活佛就是这样,别人用那个动物形状的面食给他做的“素菜素饭”,他不吃。他说:“我不是不能吃,我怕你这个心不好。”包括过去天津有一位将军,他吃素食。这饭馆一看将军来吃饭了,就特意给做了一桌素食。都是用各种“动物”的形状,什么用面做的“肥肠”呀,各种乱七八糟的。这个将军去了一看,把这一桌食全给推到地下了,全给掀地下了。说:“你明知我不吃荤的,吃素,你怎么给我拿“荤食”来了?”
一个将军吃素,他都知道素食素菜做成荤形,同样和荤的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它没有命根,但是他那个杀心未断,所以也不能吃。这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例子,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要极其小心。特别是现在有一种“素食”,把面食做成的“空心”叫“肠子”,又做出各种的动物形状。有时候都弄到寺庙里去了,而且有的人认为这都是面食,就可以吃,这都是不对的。所以说,在饮食上要极其小心来控制我们的贪欲心和杀心。
再一个,有特殊味道的不能吃——还有这些荤味的,包括葱、韭、薤、蒜……这都不能吃。我上回给讲了,有的人说:“大蒜少吃一点没起淫欲和嗔恚作用,所以可以吃。”这是不对的,因为法王已经定了,说这个不能吃,那绝对不能再吃了。如果有犯,你吃一片或有那种吃的心,都是违犯法王的命令。这个心本身就不好了,别说吃了。吃的罪就更大了,就是知法犯法,一粒一片也不能吃。这个要非常的注意,因为我们在修行中有时候就忽视了这一点,听别人这么讲,就认为是对的。我们只能认法不认人,依法不依人。不管是谁说,只要违犯佛的命令,违犯佛的教导,我们概不执行。
不吃荤的,包括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因为它都有果报,它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的业力。
(5)不别众食
再讲一个就是不别众食。什么叫不别众食?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共同用斋,不能自己单独吃,自私自利,这个不好。过去有很多的人就是这样,吃饭没和大众在一起,自己开小灶,这都非常不好。
律宗有个大德,叫见月老人,我们现在所读的《四分戒本》等一些戒本就是他辑录的。他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次清兵把寺庙包围了,一百多个僧人一天没有吃饭,后来因为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一个清兵,给他一块饼,叫他自己单独吃。他没有吃,把这块饼搓碎了,放在手掌里,一人一捏,分给这一百多个人吃。那个清兵就说:“你不应该分,我是给你的,单独供养你的。”他说:“和尚没有单独吃这个东西的,都是大家分的。”后来把清兵感动得,又特意做了一大锅饭,让大家吃个饱。
就是说,过去那些大德都是这样,不别众食。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更应该不别众食。世间人还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不是?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别众食。一定要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大家有的我就有,大家没有的我绝不要。差一口也不要去贪。你贪这一口,表面上是占便宜,实际上吃了个大亏,你的心不好。虽然这一口咽下去,那将来是很难受的,和毒药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佛制不允许别众食。别众食就是不和大众在一起坐,或是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吃,而那些人在一起吃,各做各的,这都不好。这种做法都是一种贪欲心、自私心所形成的。
所以咱们特别强调这一点,寺院绝不允许开第二个灶。不管多难,哪怕有病人,也不允许开第二个灶,必须在一个斋堂里用斋。在一个斋堂里,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方便。比如说病人可以开药食,单独做适合他的食物,但也不允许出现第二个灶。如果出现第二灶,肯定要出现别众食。这样的话,一个是要遭人讥嫌,另外也不平等。
为个饮食去堕落,太不值得了。虽然“民以食为天”,但食物正是我们生死的根本之一。这地方你要是不控制,将来肯定在了生死上障道非常大。
这个不别众食看着简单,它并不简单。你平时都得加小心,时时刻刻的加小心,你不加小心就上当。比如说吃水果,大家已经看到了,我吃水果时,不发到你们最后一个,我都不吃。我生怕落了一个人,如果落一个人,就与我的愿相违。我的愿就是: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我不是以后去做这个事情,我现在每时每刻都得这么做,包括饮食,甚至走道都要走在你们的后面。就是把你们全度成佛,我再成佛。时时刻刻去完成这个愿力,这个愿力要贯穿到每一言、每一行中,包括所有的利益之中,吃、穿、用都在这个之内。就像世间人说的“享受要在后,吃苦要在前”,而且要和大家同甘共苦。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能有点善念。因为有善念才能控制恶念;控制住恶念,我们的心里才能渐渐地达到无念。你没有这个过程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这个不别众食就非常重要。
有的人就是这样,“好!师父,我跟你吃饭都…
《依教奉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