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就不可能发生她儿子要出家的事情。他儿子想出家,那肯定是他父母的愿力,才感召他这个儿子投胎,它是共同的愿力来组成这个问题。但有时候父母就糊涂了,不同意儿子出家了。
就像释迦牟尼佛那个妻子——耶输陀罗,搂着罗睺罗就说:“你出家把我扔了,你还想要我儿子出家,说什么我也不给你,我死也不给你。”那是谁?大目犍连去度她,她不给。后来佛现身了,佛说:“你记不记得多少劫以前,你曾经承诺过我,说:“将来要结为夫妻,如果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切随顺你。”你怎么忘了这个呢?”那时候佛用神通力让她明白了前世的因缘。
最后她不光把儿子送去出家,而且她自个也要出家。佛还不要她呢,她跟在佛后面跑,左求右求。包括佛的姨母,都是左求右求。佛不收女人出家,怕破坏佛法,她们就硬跟着走。最后阿难尊者可怜女众,看到女众这个虔诚心,所以就请求佛同意她们出家,于是才有女众出家。所以说现在女众出家,哪个寺庙都供养阿难尊者,非常尊重阿难尊者,因为是她们的恩人。他不说话,你连出家的可能性都没有。所以都是这么个因因果果的事情。
我先看他的理由,如下:
第一个,古时出世为僧,大和尚必先问其是否父母恩准。学习佛陀的教育,并学习佛陀的智慧和德行,佛陀之本意是令众生欢喜,投其所好,随机施教。佛说,佛自出现于世,无不是度众生,所以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不在时,父母是福田,父母不敬,又敬何人?
所以说提到这个“父母是否恩准”,这不但是古时为僧,就现在为僧,也得问父母是否同意。要是不同意,你得做父母工作,咱寺院也是这样。关键呢,就是看你有没有那个决心。
“佛陀的本意是令众生欢喜”。这个欢喜啊,不是顺着你的习性去做,不是你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说我抢银行,佛也叫你欢喜,那就不对了。佛是止恶不止善。如果你是做善事,佛让你欢喜;如果你是做恶事,佛不能让你欢喜。你喜欢杀人,佛绝对不允许;你喜欢偷盗、妄语、邪淫,佛都不允许。不是你欢喜不欢喜。佛是令众生得到解脱的欢喜,这是佛的目的。
“佛之所以出世,无不是为度众生”。所以佛用各种的方法来度众生,往哪度呢?都让他们出家。度来度去,就是让他们出家。不管岁数大的还是岁数小的,让他们最后都发出家心,今生不发,来生发,都得发出家心。所以说,不出家想成佛是不可能的,因为佛哪个相都是出家相,没有在家相。就是念佛往生,上品上生也都是出家人,没有在家人。
“随机施教,投其所好”。佛在随机施教的时候,实际上教什么呢?教他出家,没有别的目的,目的还是让他出家。左说右说都是让他出家,都是让他解脱,从不离开出家这条道。有的说岁数大,岁数大了来生可以出家,可以发出家心,是不是?有条件那样,没有条件的,给种种善根,但是终归得出家。因为佛说家就是火宅,你只有出家,才能走出第一步来,这个是很重要的。
“佛不在时,父母是福田”。父母是不是福田?是福田,但不是胜义福田,只是世间福田,真正的福田在三宝。虽然佛不在,但有僧宝在。如果以为佛不在,就没有僧宝了,这是不对的,这就违犯了整个的三皈依原则。如果要是认为佛是福田,僧人不是福田,就失去了戒体,不能成为佛弟子,这是很严重的。因为你三皈依了,必须三皈依具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僧的福田你给否认了,以父母的福田来代替僧的福田,那是不对的。父母是不是福田?是福田,但这是世间的福田。这个必须得清楚。
“父母不敬,又敬何人”。有的人认为出家就是对父母不敬,而实际正相反。因为我们有无数的父母,有多生的父母,如果我们不能去救,实际上就是不孝。怎么样来救度我们所有的父母呢?出家为最方便、最直接的一条路。如果不出家,你想救所有的父母,你救不了。你只能是为在你眼前的今生父母做一点善事,但是你想把所有的父母,过去多生的父母都真正救了,只有出家这条道路才能完成。因为佛说了: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所以说,出家是对父母的最敬,最敬父母无非于出家。表面上父母好像不同意,实际上呢,是父母最希望的一件事情。过去有一个洞山禅师,他就跟母亲写信要求出家,告诉他母亲:“我已经决定要出家了,你同意,我也得走;不同意,我也得走。我知道孝敬父母为大,但是我觉得了脱生死更是孝敬父母。小孝孝于家庭,大孝孝于天下。”他这里有个大孝和小孝的问题,必须得弄清楚。
后来他母亲就说:“你这么坚决要出家,我很伤心。你看,从你小时候,我就伺候你,推干就湿,不断地喂养。长大了,我想能养儿防老,没想到你要出家,我又依靠谁呢?”后来他母亲自己又解释通了,“虽然我失掉了一个王祥卧冰,失掉了这么一个孝敬儿子,但我得个大目犍连。”王祥就是二十四孝里的,因为父母要鱼吃,他宁可用身体把冰给化了,来求得鱼,就那么孝。但大目犍连能把父母从地狱里救出来,那叫真救。王祥那只是救了口上一时的、眼前的那么一段利益。但是呢,大目犍连能从彻底上救拔,把他母亲从地狱拔到天上去。
你想,天上和人间的享受不一样,天上一天就等于我们的五百年。天上五百年等于现在世间的多少天,多少年,多少生?都这么大的利益。所以说,不为小利,要为这大利。最后他母亲想开了,她说:“我宁可得个大目犍连,也是好的,那才是真正好呢,比得个“王祥卧冰”不知要强多少!”谁都知道拿个芝麻和西瓜比,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我们都应该清楚。
所以说,不能拿父母这个福田来和出家这个福田相比。而且呢,出家对父母是不是不好呢?不是。一个是能救父母,而父母因为有一个儿子出家,他的心态也改变了,佛也加持他,他自己信佛的决心还大,而且信佛还坚定,最后了脱生死还有把握。因为他心里有个数:我有个儿子出家,我的心里有把握了。最起码,佛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我现在这心里有数了,有所保证了。因为佛不妄语啊,是不是?所以一子出家,给父母就买了一个保证书。这可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三福中以孝敬父母为首。
这个三福我不太清楚,我估计他讲的还是世间的福,不是讲出世间的福。孝敬父母,我们应该采取大孝。像咱们僧团有个规定:出家了,家里父母如果没人养活,我们养活。父母没吃的,要饭给他们吃。要饭都要养活父母,是不是啊?并不是忘掉父母。而且很多的父母在儿子出家后,状况反而要比以前好。包括我父母也是,原先身体不好,心脏病,现在比以前还好。要是按照原先的病情,现在那身体可能怎么样,就不好说了。而现在比以前好,非常想象不到的事。
我曾经问过我父母,父亲没看到过,母亲看到过。我说:“现在有没有人说你闲话啊?我出家了。”她说:“没有,人都表扬我,说我有个好儿子。”你们想想,她非常自豪,而她那个心里头天天想佛,天天想着三宝,因为她儿子出家了。她天天想三宝,忆三宝、念三宝、想三宝都能脱离苦海。谁能给种下这个种子?就是你出家才能强硬给父母种下种子,叫父母来解脱。这个事情是不可思议的力量,你在家,你怎么说也做不到,是不是?
所以说,父母真正要往生的时候,不是你在家就能把你父母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佛法僧能接引,别人接引不了你父母,别人帮不了你,只有佛法僧能帮你。这个“孝养父母为首”,这属于世间法,为上报四恩之一。
父母之恩广大无边。以天下男人为父,天下女人为母,要以这种心量修行,要时时刻刻用智慧照世间。
哎,这个说对了。“以天下男人为父,天下女人为母”,你想有这个心量,你不出家,你救不了你天下的父亲,也救不了天下的母亲,你只能在家里孝一个父母。虽然你这也叫孝,但是你那个心量就窄了。这种孝敬和出世间的孝相比,你那个孝就为恶了。因为你能先孝天下而不孝,实际上就是为恶;能出家但不出家就是为恶了,它们俩一相比反而成为不孝。这个应该清楚。
“以天下男人为父,以天下女人为母”,谁敢说这句话?那只有僧人敢说这句话。他真正敢说,因为他放下自己的小家庭,就是以天下男人为父,女人为母,所有的众生,他都以之为父母。僧人放下家庭出家,就是为了天下父母而出家,不是为了个人出家,是这么个目的,所以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佛在菩萨戒里讲过这句话,我们应该照着做。但不是以嘴说,而是以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去做,这种方式就是出家。
他说“时时刻刻用智慧照世间”。什么是智慧?只有以天下的男人为父,女人为母,这种心量才是智慧,出家才是智慧。正如《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第一步自在就是出家为自在。观世音菩萨也是出家,佛也是出家。观世音菩萨说自己是老僧,文殊菩萨也称自己为老僧,大势至菩萨也称自己为老僧,这些菩萨虽然现菩萨相,实际上都不是在家人,都是出家人。但很多人不明白,以为现了菩萨身就是在家人。菩萨虽然现在家相,但是他们本体上都是出家人,他们平时也都称自己是老僧。所以那些菩萨都是僧人。都是出家以后修成了,再反过来以菩萨身来救化众生。这个我们应该清楚。
所以说,你想观自在,有家庭的人是不会自在的。再说,你看看大势至菩萨有家庭吗?你什么时候听说观世音菩萨有家庭?文殊菩萨有家庭?他没有家庭,有家庭就不自在。你想当菩萨,首先你得先出来,是不是?你要不能出来,你得想法心出来,来生也得出。种下这个种子。
所以说呢,你想得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首先你得发大菩萨心,为救度所有众生而去努力,不为自己这个利益,因此发这种心必须有大愿。什么是大愿?敢于牺牲自己。那什么是牺牲自己?你出家都不敢出,还怎么牺牲自己?是…
《在家与出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