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妻子怎么办?女人最大的幸福是找一个好老公。俗语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你让她改嫁,自生自灭,你的慈悲心哪去了?孩子怎么办?还小,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不教,父母之过失。你可能会说这是他们的因缘,他们的命运。
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一个事情。
我们出家,男人出家,首先让女人也要出家。过去有过那么句话:女人嫁男随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都是发的愿,你走到哪她跟到哪。那行,男的出家,你也出家去,就完事了。是你不愿意出家,不是人家不让你出家,是你不愿意!很多女人讲过这个话,什么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好找。她这么讲,她就是放不下欲望心,所以找出很多的理由。有时候没办法,只能跳出一个算一个,是不是?
这种说法都是世间法,而且作为一个居士来讲,这么说是犯戒的行为,不允许这么说的。五戒规定,只允许正淫,不允许邪淫,劝人行淫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不允许这么拿书信来劝人这个问题。什么女怕嫁错郎,谁让她改嫁了?是让她出家,她不愿意出家,她要改嫁,那是她的事,对不对?这没有意思。
拿了什么价值观、世界观来说事。价值观,出家才是真有价值呢。世界观,没有世界,把世界颠倒过来才是真正的世界观。养不教,你不听佛的教诲就是养不教。
正修之人,随缘而不攀缘。
我们随缘不攀缘,就是随什么缘?我们只能是随着佛法这个缘,这叫随缘。什么是攀缘?把世间的事情、妻子儿女、家庭牢牢地搂住不放就是攀缘。所以说,这种说法不正确。
修行之人要时时刻刻转识为智。
转识为智,首先第一条,你先把你那种观念转过来。你想有智慧,首先放下你自己。你连自己那个肉身都放不下,那种贪欲心你都放不下,你还能转识为智慧吗?我说:不可能的。
佛法不是浩浩荡荡、飘飘渺渺、漫无边际的,它是通过一件一件微小事,堆积起来的,呈金字塔。妻子是你至亲的人,你都不用佛法善巧方便地教化,至亲之人都不能爱,又能爱所有人吗?如果再闹个家庭崩散,他人如何看?学佛之人,如此下场,谁还敢学佛?众生与觉者的区别是:众生时时刻刻在迷,而觉者在觉悟。
他有的话是对的,但是说错了事情。
“一件小小的事堆积起来”,你连出家这一步都不敢迈出,还想成佛,这是不可能的事。每一个小事都是我们成佛的因缘。第一步,你就要从出家这条心开始。能走的不走,你就连这一件小事也不做,何况谈以后的事情?是不是?他有些话是对的,但是他用错了对象。
“妻子是你至亲的人,你都不用佛法善巧方便地教化”。佛法就是断爱,他说佛法应该有爱。佛法就是断爱,因为断了爱,才有大慈大悲。如果有了世间的爱,就是自私狭义的东西,这只是自私心的表现、我的表现和欲望的表现,它不是真爱。佛法讲慈和悲,不讲那个世间的东西。佛法是让人断掉世间的这种情和爱,有了世间的爱和情,就有了轮回。因为他对于什么是轮回都不知道,把轮回当作佛法来看,所以说走错了路。
之所以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般若智慧是不能说出来的,得自己去证,就如人饮水一样。
说得很有道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贪恋家庭,一旦果实来的时候,轮回来的时候,后悔都晚了。菩萨畏因,所以就不敢贪恋男女色,不敢贪恋世间。因为他想成佛,首先就从出家一步一步做起,从自己开始,要断一切堕落之因。
“般若智慧是不能说出来的”,这句话不对。般若智慧不管说或不说,它都是般若智慧。如果没有般若智慧,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不是说不说,“得自己去证,就如人饮水一样”。你想:出家有什么功德?你一天都没出,怎么知道它的功德?如果想知道出家的功德,你必须先出家才能知道。说得对,但他不去做也没有用。
这还有几段:如果你硬坚持的话,请把所有情况告诉大德比丘,以便更好地安身立命。吾之事情请勿挂心,我也有很多缺点,如还吃肉等。我其实也觉得不妥,也知道众生肉不可吃,不仅有尸毒,还缺少慈悲。但吾人无始劫以来业障太深,我时常忏悔,诚惶诚恐,与大德高僧比,相差万里,我发誓会断的。谢谢你的棒喝,使我豁然,如醍醐灌顶似的。但我人世间一凡夫,难免有很多业习,包括已知和不知。但我宣誓:没有的善令生起,已有的要增长;已有的恶令断灭,将生的恶令不生。
他讲了他有很多的毛病,还没有断肉,要改。这都是很好的事情,是不是?惭愧,但惭愧得改,不改不行。他已经发愿要改,这是很好,好事情。
我祈请十方三世佛为我证明,吾人不会谈玄说妙,论有讲无,凡夫一人,并常惭愧,时常忏悔。只知道老实念佛,阿弥陀佛!并希望早一点能把吾人的散乱心住持于这句万德洪名上,西方净土上。
后面就讲了自己的修行方式。至于怎么修的,老实念佛也好,念谁也好,你只要能念就好,是不是?这个咱们不反对,这个没有什么了。就讲出家这个问题的看法。因为我讲的是实话,并不忌讳你们怎么想,我只是把实话跟你们讲,实际修行就是这么看的,也就是说,我是这么看的。你不断情,想超出轮回是不可能的。大孝和小孝应该看开,世间的东西和出世间的东西应该看开,不能站同一条线上,混淆不清地来比喻。
你不能拿大德的那句话——所有法都是佛法,一句话来搪塞。所有法都是佛法,人家心里能把所有的世间法变成佛法,我们能吗?你见肉是肉,见蔬菜是蔬菜,那就不行。你见女人还是女人,见家庭还是家庭,说家庭比出家还好,你这就不是什么世间法都是佛法了,你想把所有佛法都看成是世间法才好。这不正确。
但是,这些毛病不是他一个人的,很多人,不出家的人都有这种想法,所以说呢,他只是其中一个。不管怎么,人家好赖还有忏悔心,将来还要改,是不是啊?知道自己有错。有的人还认为自己证圣了,这更要命,还能往生西方极乐?好!这个问题就讲到这。
众居士:阿弥陀佛!
一居士:我有点问题,以前他们讲到证到四果阿罗汉必须出家,这谁能知道啊?
佛规定的,你证到四果,自己就知道了,还用别人告诉?
一居士:证到四果阿罗汉,哪里都收吗?你去的地方会不会不收你?
你若证到四果,天下哪都敢去,哪儿都能收你,变化无穷,你说还有哪不收你?你想在哪儿出家,那都随你便。
一居士:我想出家,但走哪都有障碍,我现在已经退步了。
就是说,人这个心啊,有时候说出家出家,到一定程度就出不了家,他心里就退道了。世间东西只要你一贪恋,出家心就没了。你要是不贪恋世间,出家心就生起来了。出家心和世间法正好是相反,你贪恋那个就没有出家心。
一居士:我怎么能摆脱这些?
怎么摆脱这些?自己努力呗,按照戒律去做去,别贪恋世间。眼睛不抬,耳朵不听,这才行。眼睛,我也不看,什么电视啊,男的女的我都不看,我就什么也不看。耳朵,你说好说坏我都不听,我就自个修,就往前努力,按照佛法修。你慢慢能把世间的东西断了,这个出家心才能生起来。
一居士:也就是说,脱离世间这些事情得需要一段时间。
得需要很长时间,就是你先按戒律去做。至于你出家呢,一个是自己努力,另外还得经过僧团的考证。僧团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
一居士:现在我感觉很想走入寺庙的大门,可是我又不敢,但在那里有一种归属感。
就是说,能不能进去,它还有一个心出家的问题。虽然身不能出家,但我心出家,我可以慢慢修,等待因缘,今生不行我还等来生,对不对?这是一条路,你不能把这条路灭了。至于这个出家,不是说我能出家,我就生出家心;不能出家,我就灭掉出家心。这不行。所以说必须做到这个,做不到身出家,心也要出家。首先不管你是在家出家,都要远离世间才能修行。在世间,你混,那面看电视你也看,那面打麻将你也去,完了还吵吵要成佛。那佛没有打麻将这一说吧?
一居士:怎么叫离开世间?
离开世间,就是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你别往上贪。不是说这个世间我不待了,我驾着虚空的云彩到哪去,不是那个意思。是你能够净修,能够不贪恋世间的这些东西。
一居士:比如说咱们都出世间,但是还可以在世间干一些什么?
出世间,等你出完世间,你再说在世间干什么。还没出世间呢,是不是?
现在第一步就是先持戒、忏悔。至于第二步路,是你忏悔、持戒以后才能生起来的,不是我说有就有,我说也没有用,关键是你做。你走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是你在第一步基础上才有第二步,不是我这一说,你就有第二步了,我不能代替你。所以说,你先去做,这是主要的。一步不做,说什么都没有用。
怎么一回事?你永远也不能明白。要想说明白,谁也说不明白。没听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出家人那个心,必须是出家的人才能明白,没出家,他永远也不明白。我说给你,你还是不明白,只能我明白怎么回事,你不明白。所以说,它不是语言的事情。
一居士:这个是不是在自己做的过程当中,自己去理解它?
对,有了第一步才有了第二步。先别要求第二步,先要求第一步做得真实,你才再要求第二步。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现在我想受五戒,但是我不知道先受好,还是先守好了再去受这个戒。
这个就是:受了就要守,你不受,你去守,它那个功德小。他也不可能守住,而且也不能成佛。
一居士:还是应该受戒再去守。
受戒和破戒能成佛,不受戒不能成佛。受戒,你如果守住,当世就有成佛的因缘。如果破了戒,偿还果报以后,因为它有受戒的基础,将来在那个基础上还能成佛。但不受戒和佛无缘。反正我是告诉你这个,但你一定得想到,受戒别破戒,这才行。
要是没有什么事,今天就到这里。
大众:阿弥陀佛!
(编者注:写信的居士后来听了师父的开示录音,观念改变,对出家心生欢喜,也生起出家心。)
附:二〇〇四年六月二十三在大悲寺大殿前为居士开示
一居士:师父,我发愿,我出家了永远不回家。假如我父母有病了,叫我回家看一眼病就好了,我也不回家。我既然出来,我就断这个情。我不下去了,来这老实听话干活。这是不是无情无义?
从事相上来讲,我们发这个愿是正确的,因为什么呢?因为想回家这个心非常强烈,有时候这个情断不了,所以我们通过发愿把自己的后路堵上。为了修道,你就得发愿,要没有这个决心就不好使。
宗喀巴大师从小出家,六岁或是四岁出家。走了以后,到了三十多岁还是四十来岁修道时想回去看看他母亲,那多少年没看到,二三十年。就想看看他母亲,当他走了二十里地以后,发现自己回家,想到父母也是六亲眷属,回家只能增加互相依赖和世间的情,最后他又毅然地回去了。回去以后,给他母亲画了一张自己的画像。他母亲看到这个画像时,那个画像就说话了,叫阿妈还是叫什么,他母亲那种着急和烦恼的心一下子全都破掉了。不但他成就了,他母亲也成就了,是双方成就的这个因缘,那是非常殊胜的。
并不是说我们出家了没有良心,而只是看破了这个因果。我就是不回家,但不回家不等于不救母亲。用啥救?靠我们的修行、定力和不动来救。如果你说:我母亲有病,我得回家去看看。你有这个想法,表面上是孝,实际上已经在因果轮回之中了。
这个因果轮回也是非常大的,因为你这个心断得不狠,他必然要受这种因果。到时候肯定有事来考验你,你就跟这个因缘走了,或许事情也真就出现了。也可能你回去,病也真就好了,但是你的成就速度全都放慢了。如果你要是不去,你父母是不是就没人照顾?它不是。因为你不去,你那心量就是定力,你这个定力就是菩萨的行为,十方菩萨都得护持你母亲。
你有多大能力?是不是?你一个人,你看完只解决眼前这点问题。但是你不去,佛菩萨会从各个角度帮助你父母成就。你母亲不光是能脱离这个困难,而且你本身还成就,是个圆满。所以说,我们看问题要看大利益,别看小利益,你看小利益就上当受骗。
虽然世间人说,哎呀,你这个人孝。但是呢,从佛菩萨来讲你是不孝,而且你没有孝于父母,没真正的帮助父母,而且也没有孝于所有的父母,也没有孝于佛。表面上好像是无情——你只有真正的无情,才能真正的有情。啥是真正的有情呢?因为你知道回去了谁都心里痛快,那不痛快?但是你不回去,要忍受很多的难受和痛苦。这个情一旦断了以后,你父母的负担减轻了,这种债务也减轻了,而且佛菩萨都会加持。我们不会孤立,因为修道不是孤立的,有佛和菩萨在加持。
你得敢走,你老靠自己的情感去起作用,最后反而耽误。你看看那些大德,包括虚云老和尚,还有来果老和尚,很多的老和尚,最后都是这么走。虽然他们都怀念着母亲和弟弟,说话里好像也有一种遗憾,但是他们知道,这种遗憾只是教育大家必须这么走。感情这问题你必须得控制,当你控制感情的时候,我们才能脱离这个六道。我们不能顺着自己感情去做事,感情它就是奴役你的东西。
修行中千万别动念,应该有愿。我就发过愿,我说:“什么回家啊,我就算死在臭水沟,我也不回去。”那将来父母有病怎么办?父母有病,真没人管那天,我肯定管。我背着他,我扛着他,我挑着他,我也都管,我也会给他要饭吃,但我肯定不回去。
出家人绝对不会不管父母,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不能在有人管的情况下去管。而且也不是这种教育方式,根据我们心里的需要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必须有标准。不光自己父母要管,天下的父母都要管。真要有那天,是凡出家的,我都当成自己父母,我都要管。只要是家里没人照顾了,没人管我就管。总有人管,哪有不管的?不管,我们管。还不等我管,现在的居士把整个的就给包下来了。前两天有居士还问,说:“您看看出家师父里,父母、家庭有什么难处的赶紧告诉我,我好去帮助。”年年都有问的,这些居士都是那样。张居士他们,谁家有困难的早就帮助了。都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去修道,什么都不用你管。
所以佛法不可思议,而且众生也不可思议,护持佛法的人也是不可思议。就怕你不好好修道,你不好好修道,老采取你自个的想法,会失去更大利益。所以说,应该把它算明白,敢走绝路,绝路才能逢生。别担心,什么问题也没有。
《在家与出家》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