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P5

  ..续本文上一页门弟子慈悲,不管他做什么坏事,能达到这种地步,就满足他一次。冰棍那时候是五毛钱一个,还没有零钱,就拿一块钱给他买冰棍去了。他拿着冰棍打开那个车门,就像遇到什么敌人似的,像后面有人撵他似的,这三个人一下就跑掉了,忙三火四地跑掉了。而卖烟卷的那个妇女把头低得,一点都不敢抬。

  就这么个危险的境界,被抢、被打都是有可能的,他找出任何理由都可以跟你打架,是不是?打你一顿或是抢你点钱财,或伤害你一点,那都很正常的,但是很容易就化解了,我当时还觉得挺奇怪。

  后来我跟上体下清老和尚讲了这个事。体清老和尚说:“他打不动你。”我当时还不太理解,现在理解了,就是多少理解点,那时候就是因为严格持戒的关系。你只要持戒,佛菩萨肯定护持你,多危险的事情都会逢凶化吉的。你看我这个人没有啥力量,那人体格比我强,他胳膊比我胳膊粗多了。

  我就是讲一下这个事情,所以说持戒才是我们的根本,你会所向无敌的。另外,持戒才是真正的神通本领。什么是神通?你持戒就是神通,你用不着去想这个、想那个。你只要好好持戒,那就是最大的神通,最大的神通就是持戒,这才是正事。

  《佛说分别经》里说:有三种人事佛,为魔弟子事佛、天人事佛、佛弟子事佛。有这三种人事佛,一个是魔弟子,就是穿着佛的袈裟,假装是学佛的,这是魔弟子。还有一个天人事佛,修人天福报的。还有一个佛弟子事佛,真正地持佛戒的。“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福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受持五戒,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奉持五戒,广学经戒,修习智慧,知三界苦,行于六度,不为邪业,是名佛弟子事佛。”

  有这三种人在学佛,一个是魔弟子,一个是天人,一个是佛弟子。所以我们反复地强调说,你不能做这个魔弟子事佛,也不能做天人事佛,光修人天福报,我们要做佛弟子。这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分清这个层次。

  《像法决疑经》里讲:“夫出家之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根亦坏,名为死人。”《像法决疑经》里讲,出家之人为了解脱,“先须离罪”,先要把你的罪业清除,这是第一关。因为你要成道器嘛,先把你那器皿里面的污垢要清理干净,所以首先要离罪。你想离罪,就要“以戒为首”,首先就是持戒的问题,我们要以戒为首。

  “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戒是我们的脑袋。如果你不持戒,就是人没有脑袋,没有脑袋就是行尸走肉啊,是不是?什么都不是。“诸根亦坏”,眼、耳、鼻、舌、身、意都坏了,都已经坏掉了。“名为死人”,就是一个死人,诸根都坏掉了,不就是死人吗?所以说不持戒的出家人,就是个死人,什么都不是。

  《遗日摩尼宝经》里说:“沙门虽多讽经,而不持戒,譬如摩尼珠堕于屎中。”虽然是出家了,而且还不断地诵经,或是念咒也好,或是念佛也好,都一样,而不持戒,就比如有一个很好的摩尼宝珠,最后堕于屎尿里去了。挺好的一个宝贝,本来你应该是放大光明的,最后你把自己扔到屎尿里去了。这个是应该清楚的。

  《佛藏经》讲了,“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亿万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生,身常负重。所以者何?如析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何况能消多种?”就是说,你要是出家了,不好好修行,你都得偿还其债的,将来做畜生。

  还有《入楞伽经》,“食众生肉者,即失一切信心,断于信根。是故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一切诸肉悉不应食。何以故?世人食肉,多不信三宝,杀啖众生,如恶罗刹,断我*轮,灭绝圣种。一切不善,由食肉起,故佛弟子,乃至不应生食肉想,何况食啖。”《楞伽经》就讲到佛的弟子不应该食肉的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都要有正念的。有的人说吃肉也可以修行,佛在《楞伽经》讲得很清楚:一切肉不可食,食肉有重罪,此属于恶罗刹,断佛*轮,灭绝圣种;一切不善,都是由食肉引起的,所以佛弟子是不应该食肉的。

  为什么要把这些问题跟大家讲呢?因为大家在学佛中,这些概念一定要深深地扎入你的种子识里去,丝毫不能改变,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改变的。不管是谁,无论对方的名声有多大,或是多么有钱,或是有多大的地位,或是出家了,在外面的名声有多大,甚至还如何如何。我们就是“以戒为师”,你说什么也不好使。

  原先我刚来接管大悲寺的时候,这个寺院原先的住持,来的时候我们俩就约定好了,他说:“这个寺院你管理,外面的事我替你跑。”他是一片好心,确实要把寺院交给咱,而且还要去帮我跑一些外面的事。他说:“外面的事情我能去做,寺院的事你管。”他要和我合伙把这个寺院管理好,这是非常好的。

  我说:“行,你把寺院清理清理。”那时候我在盘锦,还没过来呢,顺便就说道:“你看观音殿那地方还搞抽签,这个事不好,不能搞这些东西。”他说:“不对呀,这怎么不能搁?那个非常有名的大师,著了很多书,他在家时也算命。”后来我说了那么一句,我说:“佛的戒律不允许。”他就不吱声了。

  有时候我们往往被这个名声所骗,那是他在家的时候做的事情,也不是出家以后的事情,对不对?另外,名声不能代表佛的戒律。后来我说“佛戒不允许”,他当时就理解了。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但是你必须掌握原则。不管是谁,多大名声,就是坚持以戒为师。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有正念,不为所转。这个是很重要的。

  《阿含经》说:犯戒有五种衰耗。我把这个写一下,好的我们也要记,坏的我们也要知道。这个《阿含经》是很重要的。“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所愿不遂”,所求不能满愿。“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假如你有点所得,当天就消耗掉了,都不够你消耗的。

  “三者,身所至处,众所不敬”,你到什么地方,不管别人知不知道你,大家都烦你,破戒之人没有人尊重。有时候那鬼神都在后面扫你的脚印,你走一步就扫你的脚印,那鬼神在后面骂你:“这是佛法中贼。”把你叫贼。你听不见,但其它众生都能听见。你走到哪个地方,大家都把眼睛蒙上,都不想看你,看到你简直是连饭都吃不进去,比上厕所都脏。

  “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过去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那玩意才怪呢,那个破戒之人“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你想瞒都瞒不住,哪都知道这个事,人家都知道,哪都说。如果一个人出家的时候,鬼神就往天上报,一个接一个地报,说:“这太好了,又有一个出家的了。”这个又告诉那个“又有一个出家的了”,一直报到天上去。多一个出家的,那魔宫就少了一个魔子,多了一个佛弟子。

  如果你要是破戒了,也是那样,那鬼神一个接一个地传:“完了,又坏了一个。”满哪传。你虽然没到那个地方,你觉得挺偏僻,那鬼神早就到了,早就传过去了,所有众生看着你都烦。所以说“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你想隐瞒都不好使。像秦桧似的,卖国,你说现在谁不知道秦桧卖国?都知道。而他儿子爱国,还是个爱国将军,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怎么爱国也抵不过他父亲那种罪业,他父亲的罪业太大了。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当”就是必然的,很准确的,就像一个“响”似的,实实在在的。

  我们应该非常清楚犯戒有这五种果报。这样的话,我们才会有所警惕,我们心里的正念才会起来。有时候你给他讲善的,他不听;你若讲恶的,他还知道害怕一点。所以说,我们应该把持戒的好处讲出来,犯戒的坏处,我们也应该清楚。这样的话,我们的心里才会调平,才会对治好。

  特别是“身所至处”。有的人寻思:“我在东北犯的戒,我上南方去。”你到南方,南方人也烦你。他说:“他们也不知道。”不知道,大家也烦你,就觉得你特别不实在,而且觉得你处处不能和人相处。而那个持戒的人就不一样了,他到哪去,人人都欢喜。

  你看亲舟他们出去,坐火车,居士给安排的是卧铺,正好赶上什么呢?那房间有女的。坐卧铺就不能有女的,有女的就不坐了。一般人就将就呗,他不将就,就去退。在火车上坐卧铺,你还能去挑这个吗?但是作为佛门弟子,我宁可坐硬座也不和女人住在一个小房间里,虽然是卧铺,那也不去住,要远离,他就去退票了。

  刚开始,那个乘务员也不太同意,说:“你看,你们怎么这么……”意思是多事。你要是不退就拉倒,他们就准备找一个硬座坐下,就完事了,咱也不找这个麻烦了。后来,这个乘务员可能是主动和车长联系了,就给找了一个没人住的房间,特意把那个乘务员住的卧铺还是什么卧铺,就给打开了,叫他们去了。去了以后,说再安排几个。但他们从开始住一直到最后,一个人也没去,也没安排,安安稳稳的,那屋就他们俩人,就住在那个卧铺里。

  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是持戒的关系。你一持戒,人家可欢迎了,虽然刚开始表面上要考验几句,说:“你看看,怎么这么样的……”意思是多事,但是后来生起来了这种恭敬心,那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外面的境界也转了,就是没有人往里安排,连个男众也没安排,这不可思议!

  原先我上大庆去看一位台湾的法师,往回走的时候,本英师父给起的火车票,我没想到又给买个了卧铺,我寻思坐硬座就不错了。上车时我还说:“哎呀!你怎么买了卧铺?”这要是赶上女的在那房间,这个卧铺怎么住啊?是不是?这多麻烦。我想:还不如坐一个硬座,随便一点。去了住在里面,也是如此,那个屋里始终也没安排过女的,都很方便,人还不多。

  所以说,你只要持戒去修行,肯定是人天护持。如果破戒,你在事事上都不会顺利的,你要求的事情也不可能实现,就算很普通的人都能得到的事情,你都得不到,那才怪呢。有的人…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