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是不够的。
你别的神通力都一样,烦恼去得也一样,但是效果就不同了。不同是什么原因?是你戒力不到,所以龙不听。你看看那个恶龙,五百罗汉驱不走它,最后他就说:“你赶紧走,你不能住此。”它马上就得走。你看差距在哪?就差在戒上。所以说这个戒不可思议啊!我们对这应该清楚。
从这我们就知道护戒应该怎么护,你如果不能把一个小戒当成一个重戒来护持,说:“这个小戒可有可无。”轻视那都不行的,每条戒你都得当成生命来护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有的人认为:“我有了禅定力,戒力就可以忽视。”但你做得不完整,只有由戒力生起来的定力才会真正的清净,那都是很殊胜很殊胜的。为什么龙天众生都服呢?就是因为你有戒力。
什么是龙?就是那个最重的贪嗔痴,它就是那个恶龙。你想真正彻底解决,必须得有清净的戒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把最后的那个妄想彻底地清除得干干净净,必须靠戒力,戒力不到是不行的。有时候你打坐时觉得挺好,等你一出定了就没有了,或是减弱了,都不行的。
《大宝积经》里,佛告迦叶:“汝见周那沙弥拾不净臭秽粪扫中物,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尔时,池边有常住诸天,皆远奉迎,头面作礼,彼诸天等,皆乐净洁,而取周那沙弥所捉不净粪扫衣,而为浣之,令无垢秽,又取浣汁自以洗身。诸天知周那能持净戒,入诸禅定,有大威德,是故奉迎,恭敬作礼。”
就是有这么一个叫周那的沙弥,经常捡不净粪扫衣做衣。“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乞完食了,去洗那个粪扫衣。这时候,池边有常住的天人,皆来奉迎,还得顶礼,而且还亲自帮他洗衣服,诸天人帮他洗衣服。为什么替他洗呢?因为诸天人知道周那沙弥能持净戒。你唬不了人的,那天人有天眼哪,他能看清楚你是否真持戒,装相也不行。“入诸禅定”,不光能持戒,还能修各种的禅定,一禅、二禅、三禅、四禅,他都能住、能进。
“有大威德”,不光是有禅定,而且戒律清净,还有那个威德相,特别清净的威德相。不是说故意装出来的那叫威德,那不叫威德。那种威德,就是能感化一切,一切众生见此都会转恶向善的。他有这种威德,那个可不是装的。“是故奉迎,恭敬作礼”,所以诸天才奉迎恭敬。
“汝见须跋陀梵志,着净洁衣,乞食已,欲至阿耨大池时。常住诸天于池四面各五里,遥遮梵志,不令近池。”就是说,有个叫须跋陀的梵志,也是修梵行的、清净行,但他不属于出家人。穿着是“净洁衣”,就是那个干净的衣服,也去乞食,他也是要饭吃,乞食后想要去这个阿耨大池。诸天人就把大池四面都围上了,离大池五里远就挡住他,不让他进来。五里之内都不让你进来,不允许你进来,“不令近池”。
“恐以不净食及以残食污此大池”,你看,他穿的是干净衣服,那诸天人见了认为是不净的;那个沙弥穿的是粪扫衣,而天人认为是干净的。我们世间人往往就这么看,一看这个人穿的衣服很干净,就认为这人很干净。如果看到他穿的衣服很破,就认为是很埋汰、很脏。我们都是取于相,那天人不是,天人看得更真实。哪个真正埋汰?他说:你看那个粪扫衣,不但不埋汰我这个池子,而且对我这个池子有好处。
像那个金山活佛,他平时一般不洗澡,有一回夏天冲凉,人家居士非让他冲凉,说:“你去冲凉。”他就去冲凉。冲完了,这个水还没放,赶上有一个侍女,就是家里的女佣人去放那个水,就闻着这个屋里很香,满哪香,闻来闻去就闻到是这个水香,有檀香味。“哎呀,怎么这么香!”后来就招呼大家都来看,说:“你看,这个水怎么那么香?”
金山活佛就在旁边看着,就说:“哎呀,不光是香,你要是喝一口,你那点病都能给你治了。”一下就点着她的毛病。她最近得了妇女病,到哪去也没治好,另外她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这让金山活佛一下给说破了。她一听说喝那水能好,闻着又香,最后就生起信心,“得了,这洗澡水我喝了吧!”“咣咣”就喝了,喝完病就好了。
后来金山活佛就遭罪了,大家成天排队等他洗澡。他天天洗澡,洗了澡,大家喝这洗澡水。他有时候治病也是,吐口痰,弄点唾沫、鼻涕,给你揉巴揉巴,揉哪好哪。按道理来讲这是最埋汰的东西,但它变成最干净的东西,所以说这个不可思议。
还有一回,有一个谁的夫人来了,到这个地方来见金山活佛,要办佛事,还领了一些小姐来了,都打扮得挺好的,还有一个厅长也来陪着她。金山活佛那天高兴了,从那脏水桶里捞出那点米饭,就告诉她:“给你们点!给你们点!”挨个给那些女的,那女的吓得都嗷嗷地跑了。把她们领来办佛事的这个夫人,她皈依了金山活佛,知道金山活佛是在游戏人间。
金山活佛说:“你们都不吃啊?这太可惜了!”可能自己吃了,走了。他说“太可惜了”,他拿的那个东西都是宝贝,你看它埋汰,在他来讲都是相当宝贝的,对我们来讲确实能消灾免难的。这些凡夫以为自己穿得干净,把这个机会就错过了,跑了。
后来那个厅长起邪见了,说:“你把我这些表妹给撵得满哪跑,乱叫唤,你这和尚不守清规。”就要处置他。但金山活佛的皈依弟子——那个办佛事的夫人就告诉他了,说:“你可不能那么做,你要是那么做,将来没有好下场。”告诉他“你没有好下场”。他表面上遵从,等她走了以后,就把这个和尚给抓了,就要处理他。
金山活佛说:“你抓我干吗呀?”他说:“你这样疯疯癫癫的和尚,不守清规,见女人就追,拿着东西硬给吃,还污辱别人。我得问问你,你平时都和哪个女人睡觉啊?”他用脏话侮辱金山活佛,“你平时肯定不守清规,和哪个女人睡觉啊?”
金山活佛这下给说蒙了,他说:“我跟谁睡觉?谁也没有。”
“不对,你肯定有!你说一说,你跟哪个女人睡觉?”
金山活佛后来一寻思,得了,他说:“我和你妈妈一起睡觉。”
“啊!你怎么和我妈妈一起睡觉!”他一听,你这不是和骂我一样吗?
金山活佛说:“佛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天天和佛在一起,那就是和你妈妈在一起,没有啥不一样。”
“这个臭和尚,得了,把他关进去吧!”最后弄得他脸下不来了,就把他关起来了。金山活佛到了监狱里,还不断地度众生,监狱里的人都受他感化。没多久他就出来了。这个厅长最后官职也丢了,可能因为什么出事了,后来就死了,他的下场非常不好。
顺便讲了这个小故事,金山活佛的。那个洗澡水都变成干净的,为什么能变成干净的?因为他严格持戒,看着是游戏人间,但是他非常严格持戒的。你想叫他吃肉,不可能的。他上厕所也是蹲着,从来没有站着上厕所(编者注:比丘戒的规定,不允许站立大小便)。都是“严格持戒,修诸禅定,有大威德”,所以他能治病。
“迦叶,汝今现见此事,以圣人正行威德,故得是果。”你以圣人正行威德,有正行是可以得果的。“持净戒者,当除心垢也”,你要是心现前了,这个垢也就去掉了;去掉垢,我们才会真正见到心,所以说“正念威德,故能得果”。沙弥也是这样,你们沙弥好好持戒,好好修行,持好戒、修禅定,将来你们上哪洗澡、洗衣服,备不住也有人给你们洗一洗,咱也借借光,是不是?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持戒的功德。
还有一个《菩萨处胎经》,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那个大鹏金翅鸟入大海取龙为食,它要吃龙的,大翅膀一扇,就把那个水给扇开了。你看龙那么大,在它来讲就像小虫子一样。那龙后来就去找佛,佛给了一个袈裟,每条龙分一缕,金翅鸟就不敢吃它了。还有化生龙,受如来斋八禁戒法,就是八关斋戒,这鸟即不敢吞食。你看,那么大个动物,要吃龙,就像吃小虫子似的,但是那个受八关斋戒的龙,它不敢吃,它吃不了,持戒的功德就是这么大。所以说,持戒的功德是很殊胜的,不可思议!
《月灯三昧经》讲:“若菩萨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无碍智;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所以说持戒是最大的神通力,这个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若具足身戒,于一切法无碍”,不管你是讲法也好,还是遇到一切的障碍物也好,对你来讲没有什么阻碍,因为这个“法”,包括所有的东西都叫法,所以说遇一切法无碍,得无碍智。
“若成就口戒,得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口戒,不说众生过失,谁的过失也不讲,老是称赞别人,所以他就会口业非常清净,得美妙音声。我们声音不好,可能就是平时老说别人的果报。我这个声音就不行,一唱就唱不出来了,气就不足了,我想我可能是前生造口业造得多。所以你们大家应该把这个习气改掉。
特别是我们出家以后,有的就心里闷,有时候就愿意谈论点小事情来解解闷。但是谈论事情要谈论佛法的事情,别谈论那些没有用的世间的东西。一说多了,不一定哪一句话就说错了,说错就惹事,对不对?能不惹事吗?说完后我们心里还恐惧,所以口业不清净。等你再唱什么东西或念什么东西,它都不清净。就像我们上殿似的,如果你打一个坏妄想,唱什么东西马上就都唱不上去了,调也变了,味也变了,最后还想不起来了,所以都不行。
另外,上殿别老闭眼睛,你看我闭你也闭,那不能闭,人家都转身了,你还不转呢。那面的沙弥都顶礼了,你还在那闭眼睛念呢,连人家转身了都不知道,这也得注意。也不能过早转身,人家都没转身,他先转身;别人还没拜,他先拜,拜完赶紧回来了。动作得统一,该转的时候转,该转得慢的时候转得慢,什么动作都要统一,要把这个心放平等。
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别看是小事。咱们刚才都知道,尊者讲了,一点小的戒律都得当重戒来护持的,你没有这个心是不行的。想成就你的戒体或成就你的戒力,你没有这个是不好使的…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