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叁十七章 念戒近道▪P7

  ..續本文上一頁還是不夠的。

  你別的神通力都一樣,煩惱去得也一樣,但是效果就不同了。不同是什麼原因?是你戒力不到,所以龍不聽。你看看那個惡龍,五百羅漢驅不走它,最後他就說:“你趕緊走,你不能住此。”它馬上就得走。你看差距在哪?就差在戒上。所以說這個戒不可思議啊!我們對這應該清楚。

  從這我們就知道護戒應該怎麼護,你如果不能把一個小戒當成一個重戒來護持,說:“這個小戒可有可無。”輕視那都不行的,每條戒你都得當成生命來護持,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有的人認爲:“我有了禅定力,戒力就可以忽視。”但你做得不完整,只有由戒力生起來的定力才會真正的清淨,那都是很殊勝很殊勝的。爲什麼龍天衆生都服呢?就是因爲你有戒力。

  什麼是龍?就是那個最重的貪嗔癡,它就是那個惡龍。你想真正徹底解決,必須得有清淨的戒律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你想把最後的那個妄想徹底地清除得幹幹淨淨,必須靠戒力,戒力不到是不行的。有時候你打坐時覺得挺好,等你一出定了就沒有了,或是減弱了,都不行的。

  《大寶積經》裏,佛告迦葉:“汝見周那沙彌拾不淨臭穢糞掃中物,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爾時,池邊有常住諸天,皆遠奉迎,頭面作禮,彼諸天等,皆樂淨潔,而取周那沙彌所捉不淨糞掃衣,而爲浣之,令無垢穢,又取浣汁自以洗身。諸天知周那能持淨戒,入諸禅定,有大威德,是故奉迎,恭敬作禮。”

  就是有這麼一個叫周那的沙彌,經常撿不淨糞掃衣做衣。“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乞完食了,去洗那個糞掃衣。這時候,池邊有常住的天人,皆來奉迎,還得頂禮,而且還親自幫他洗衣服,諸天人幫他洗衣服。爲什麼替他洗呢?因爲諸天人知道周那沙彌能持淨戒。你唬不了人的,那天人有天眼哪,他能看清楚你是否真持戒,裝相也不行。“入諸禅定”,不光能持戒,還能修各種的禅定,一禅、二禅、叁禅、四禅,他都能住、能進。

  “有大威德”,不光是有禅定,而且戒律清淨,還有那個威德相,特別清淨的威德相。不是說故意裝出來的那叫威德,那不叫威德。那種威德,就是能感化一切,一切衆生見此都會轉惡向善的。他有這種威德,那個可不是裝的。“是故奉迎,恭敬作禮”,所以諸天才奉迎恭敬。

  “汝見須跋陀梵志,著淨潔衣,乞食已,欲至阿耨大池時。常住諸天于池四面各五裏,遙遮梵志,不令近池。”就是說,有個叫須跋陀的梵志,也是修梵行的、清淨行,但他不屬于出家人。穿著是“淨潔衣”,就是那個幹淨的衣服,也去乞食,他也是要飯吃,乞食後想要去這個阿耨大池。諸天人就把大池四面都圍上了,離大池五裏遠就擋住他,不讓他進來。五裏之內都不讓你進來,不允許你進來,“不令近池”。

  “恐以不淨食及以殘食汙此大池”,你看,他穿的是幹淨衣服,那諸天人見了認爲是不淨的;那個沙彌穿的是糞掃衣,而天人認爲是幹淨的。我們世間人往往就這麼看,一看這個人穿的衣服很幹淨,就認爲這人很幹淨。如果看到他穿的衣服很破,就認爲是很埋汰、很髒。我們都是取于相,那天人不是,天人看得更真實。哪個真正埋汰?他說:你看那個糞掃衣,不但不埋汰我這個池子,而且對我這個池子有好處。

  像那個金山活佛,他平時一般不洗澡,有一回夏天沖涼,人家居士非讓他沖涼,說:“你去沖涼。”他就去沖涼。沖完了,這個水還沒放,趕上有一個侍女,就是家裏的女傭人去放那個水,就聞著這個屋裏很香,滿哪香,聞來聞去就聞到是這個水香,有檀香味。“哎呀,怎麼這麼香!”後來就招呼大家都來看,說:“你看,這個水怎麼那麼香?”

  金山活佛就在旁邊看著,就說:“哎呀,不光是香,你要是喝一口,你那點病都能給你治了。”一下就點著她的毛病。她最近得了婦女病,到哪去也沒治好,另外她也不好意思跟別人說,這讓金山活佛一下給說破了。她一聽說喝那水能好,聞著又香,最後就生起信心,“得了,這洗澡水我喝了吧!”“咣咣”就喝了,喝完病就好了。

  後來金山活佛就遭罪了,大家成天排隊等他洗澡。他天天洗澡,洗了澡,大家喝這洗澡水。他有時候治病也是,吐口痰,弄點唾沫、鼻涕,給你揉巴揉巴,揉哪好哪。按道理來講這是最埋汰的東西,但它變成最幹淨的東西,所以說這個不可思議。

  還有一回,有一個誰的夫人來了,到這個地方來見金山活佛,要辦佛事,還領了一些小姐來了,都打扮得挺好的,還有一個廳長也來陪著她。金山活佛那天高興了,從那髒水桶裏撈出那點米飯,就告訴她:“給你們點!給你們點!”挨個給那些女的,那女的嚇得都嗷嗷地跑了。把她們領來辦佛事的這個夫人,她皈依了金山活佛,知道金山活佛是在遊戲人間。

  金山活佛說:“你們都不吃啊?這太可惜了!”可能自己吃了,走了。他說“太可惜了”,他拿的那個東西都是寶貝,你看它埋汰,在他來講都是相當寶貝的,對我們來講確實能消災免難的。這些凡夫以爲自己穿得幹淨,把這個機會就錯過了,跑了。

  後來那個廳長起邪見了,說:“你把我這些表妹給攆得滿哪跑,亂叫喚,你這和尚不守清規。”就要處置他。但金山活佛的皈依弟子——那個辦佛事的夫人就告訴他了,說:“你可不能那麼做,你要是那麼做,將來沒有好下場。”告訴他“你沒有好下場”。他表面上遵從,等她走了以後,就把這個和尚給抓了,就要處理他。

  金山活佛說:“你抓我幹嗎呀?”他說:“你這樣瘋瘋癫癫的和尚,不守清規,見女人就追,拿著東西硬給吃,還汙辱別人。我得問問你,你平時都和哪個女人睡覺啊?”他用髒話侮辱金山活佛,“你平時肯定不守清規,和哪個女人睡覺啊?”

  金山活佛這下給說蒙了,他說:“我跟誰睡覺?誰也沒有。”

  “不對,你肯定有!你說一說,你跟哪個女人睡覺?”

  金山活佛後來一尋思,得了,他說:“我和你媽媽一起睡覺。”

  “啊!你怎麼和我媽媽一起睡覺!”他一聽,你這不是和罵我一樣嗎?

  金山活佛說:“佛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天天和佛在一起,那就是和你媽媽在一起,沒有啥不一樣。”

  “這個臭和尚,得了,把他關進去吧!”最後弄得他臉下不來了,就把他關起來了。金山活佛到了監獄裏,還不斷地度衆生,監獄裏的人都受他感化。沒多久他就出來了。這個廳長最後官職也丟了,可能因爲什麼出事了,後來就死了,他的下場非常不好。

  順便講了這個小故事,金山活佛的。那個洗澡水都變成幹淨的,爲什麼能變成幹淨的?因爲他嚴格持戒,看著是遊戲人間,但是他非常嚴格持戒的。你想叫他吃肉,不可能的。他上廁所也是蹲著,從來沒有站著上廁所(編者注:比丘戒的規定,不允許站立大小便)。都是“嚴格持戒,修諸禅定,有大威德”,所以他能治病。

  “迦葉,汝今現見此事,以聖人正行威德,故得是果。”你以聖人正行威德,有正行是可以得果的。“持淨戒者,當除心垢也”,你要是心現前了,這個垢也就去掉了;去掉垢,我們才會真正見到心,所以說“正念威德,故能得果”。沙彌也是這樣,你們沙彌好好持戒,好好修行,持好戒、修禅定,將來你們上哪洗澡、洗衣服,備不住也有人給你們洗一洗,咱也借借光,是不是?所以說,我們應該知道持戒的功德。

  還有一個《菩薩處胎經》,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故事。那個大鵬金翅鳥入大海取龍爲食,它要吃龍的,大翅膀一扇,就把那個水給扇開了。你看龍那麼大,在它來講就像小蟲子一樣。那龍後來就去找佛,佛給了一個袈裟,每條龍分一縷,金翅鳥就不敢吃它了。還有化生龍,受如來齋八禁戒法,就是八關齋戒,這鳥即不敢吞食。你看,那麼大個動物,要吃龍,就像吃小蟲子似的,但是那個受八關齋戒的龍,它不敢吃,它吃不了,持戒的功德就是這麼大。所以說,持戒的功德是很殊勝的,不可思議!

  《月燈叁昧經》講:“若菩薩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無礙智;若成就口戒,則得佛六十種無礙清淨美妙音聲;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诃薩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動解脫。”所以說持戒是最大的神通力,這個也是我們應該知道的。

  “若具足身戒,于一切法無礙”,不管你是講法也好,還是遇到一切的障礙物也好,對你來講沒有什麼阻礙,因爲這個“法”,包括所有的東西都叫法,所以說遇一切法無礙,得無礙智。

  “若成就口戒,得六十種無礙清淨美妙音聲”。口戒,不說衆生過失,誰的過失也不講,老是稱贊別人,所以他就會口業非常清淨,得美妙音聲。我們聲音不好,可能就是平時老說別人的果報。我這個聲音就不行,一唱就唱不出來了,氣就不足了,我想我可能是前生造口業造得多。所以你們大家應該把這個習氣改掉。

  特別是我們出家以後,有的就心裏悶,有時候就願意談論點小事情來解解悶。但是談論事情要談論佛法的事情,別談論那些沒有用的世間的東西。一說多了,不一定哪一句話就說錯了,說錯就惹事,對不對?能不惹事嗎?說完後我們心裏還恐懼,所以口業不清淨。等你再唱什麼東西或念什麼東西,它都不清淨。就像我們上殿似的,如果你打一個壞妄想,唱什麼東西馬上就都唱不上去了,調也變了,味也變了,最後還想不起來了,所以都不行。

  另外,上殿別老閉眼睛,你看我閉你也閉,那不能閉,人家都轉身了,你還不轉呢。那面的沙彌都頂禮了,你還在那閉眼睛念呢,連人家轉身了都不知道,這也得注意。也不能過早轉身,人家都沒轉身,他先轉身;別人還沒拜,他先拜,拜完趕緊回來了。動作得統一,該轉的時候轉,該轉得慢的時候轉得慢,什麼動作都要統一,要把這個心放平等。

  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別看是小事。咱們剛才都知道,尊者講了,一點小的戒律都得當重戒來護持的,你沒有這個心是不行的。想成就你的戒體或成就你的戒力,你沒有這個是不好使的…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叁十七章 念戒近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