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最大的房子,有了“我”就有了身体,这个房子你不能贪哪!“哎呀,我这冷了热了”,老去照顾它。我们该不该照顾?该照顾。照顾房子,不让它漏雨,不让它坏,好让我们好好地修道。你不是贪恋它,你照顾它,叫它满足你的想法和欲望,满足你的贪心,那就害人了。所以我们要远离这些东西,身体也得远离。
过去我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农村,俩人挺好,一起去刨地,可能是往回走的时候,一人把锄头往肩膀上一扛,另一个在后面走,这锄头一下砸在后面那人脑袋上了,当时就砸个大口子。那个朋友啥话都没说,不是有黄泥吗?拿块黄泥往脑袋上一糊,就回家了,乐呵呵地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把这个身体当成是自己,没有因为朋友碰他的身体,就和朋友翻脸,没有。他把身体当成一个破房子,谁碰都一样,碰一下就碰一下呗,他自己弄团泥给糊上就完事了,就这么样。
我们就不是那样,谁碰你一下子,甚至碰你的东西都不让,何况碰你身体了,那更不让了。所以不能爱护这个房子,这个房子早晚都得把它毁掉,有别人帮你毁,你要生高兴,那是毁你的“我”,毁你的执著,所以你得让他毁。不要人家碰你一下,你都不让他动,成天就贪恋这个好是不行的。我们要把这个房子找出来,从我们各个方面找出这个房子,我们以后远离,这样的话,有一天我们会成为阿罗汉的。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 ※ ※ ※ ※
昨天讲了第二十三章,“妻子甚狱”,就是女人比监狱还要厉害,我们应该看明白。我们出家人首先要抛妻子、抛房舍,一切财都要抛掉,不可保留,保留就障道。有人说:“我心里不想。”不想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心里有那个念,现在不想,将来也是个种子。你想不想,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这个种子种在里面,它坏你的善根,你的一切正念都不能生起,你想悟到佛法的清净也不行,各种法门你都不能入,各种法门都入不了。
特别是密宗,首先你得供养上师。据说有一个人供养了上师很多东西,就有一个老羊,他看这羊有病、身体挺弱,就没有供养上师。上师说:“你的供养还不彻底。”他说:“我都供养了,什么东西都供养了。”上师说:“不对,你们家还有只老羊呢。”啊,还有老羊,还得供养,就是这样。为什么密宗讲供养?因为他们都能获得好处,在修法上确实有所成就,所以他们对这个供养才特别重视。
我们也是那样,我们有对佛的供养。打药师七时,外面做成幡,里面有灯和各种的庄严具来供养药师佛。由于我们的虔诚心,你打这个药师七,所以特别清净,和你不供养而打七,就有所不同的。我们虔诚地供养,这样的话,我们的心里就会清除障道的因缘。特别是出家,我们要是抛弃世间一切,那就是供养,就是供养佛。
供养就是让你抛弃你所有的情、你的欲望和你的贪心,这就是供养。不是师父或是佛需要什么,一切万物无不在他的心中,只是一微尘而已。他需要什么?他需要的是我们那个心,不需要那物质。在凡夫来讲,觉得物质是个东西,在他来讲只是一个影子、一种幻象,是一个不净的东西。
我们想出尘,首先就要抛弃淫欲、女人、孩子和这个房子,这些财产都得抛去。如果你不去掉,还留一手,你心里就不干净,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你那个心里是逃不过去的,肯定障道。你光觉得放下了,有时候还是不行的,还得经过真放下。你就算乞一口食物吃,你也不能做贪恋想。
只有这么不断地去努力,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你才能真放下。虽然咱们在这有寺庙,你得常想没有住的地方,我们随时都可以走的,我们不贪恋。实在是没有地方了,我们就背着包走了,往天涯海角去了,就是这样孤苦伶仃。这个心始终处在孤苦伶仃的这个状态下,没有什么保证,最大的保证就是没有财产,什么也不要,给也不要,得做这个心。
做这个心,你才有最大的保证,所以天下都去得。如果你有这种心,将来就会成为一个出尘的罗汉,这了不得,这是佛给印证的。你把财产都放下,把你的这些东西和这个贪恋的心都放下,对物质不再生起欢喜,那将来就是出尘的罗汉。
所以我们时常要检查自己,特别是自己的物质,也得这样,别给自己再创造个“家”,本来扔了一个大家,又创了个小家,不能那么做。东西,除了合理的需要,对修道有利的、必需的留下,没用的东西不要。就是留着的东西,也随时做好了布施的准备,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也要舍给别人,包括自己的皮肤、骨髓、生命,随时都要抛弃,要献给所有的众生,来成就自己的佛道。
常这么想,我们才会得到清净心,这时候你对佛法才会生起一个正知正见来,要不你生不起正知正见,说:“我们现在对佛欢喜。”实际上你那不是真欢喜,还是在初步,还没有生起正知正见。要不对戒律、对各方面你都不会有正确的知见。你要吃三顿饭,一听说吃一顿饭,心里就反感:“干吗这样?这不就饿死了吗?这样能受得了?能修道吗?干吗这么多事,这么执著?”他生起这种念头。什么原因?不是他不想修道,是他吃三顿饭所造成的,自觉不自觉地,三顿饭就拉着他,就奔那个知见走了。
摸钱的,他觉得用钱方便,也不知道钱是臭的、是毒药,他不知道,而且他顺着摸钱这种习惯性来理解佛的戒律。佛说:“不允许摸钱,摸钱者非我弟子。”对于这句话,他不敢反对佛啊,怎么办?就找方便,开方便,“佛有开方便,末法时期做不到,小小戒可以舍的。”他生起这种知见。并不是他不想得道、不想修,他也不是不想清净,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这钱的害处,就是因为保留了钱、摸了钱,所以造成这种知见。
我们的知见往往来源于这些习性,我们的思想都是受它左右的。如果你放下了,就会生起一种清净的知见,那样才能入佛知见。所以说这个东西是害人的。女人更害人,孩子也是这样。放不下不行啊!你不能以天下为家,老惦记着你自己,那就完了。
你出家了,身披袈裟,还惦着你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你不但出家无益,甚至会坑害了你的家庭、孩子。因为啥呢?你的任务不一样了,你现在穿着袈裟,你的任务是在以身示法了,以天下为家,以天下众生为父母了,没有家庭和孩子的概念了。你打着这个旗号,干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话,与你这个袈裟就不相应了。不相应的话,你自己受损失,家里的亲人也跟着你受苦难。所以说这个很重要,我们一定要看开、放下,一定要放下。
过去有个皇帝出家了,他的儿子登基以后,听说他父亲当和尚了,可能是父子天性,也可能怕社会上舆论,就去找他。后来父子还真见了一面,他见一个人正在打水呢,打水那人问:“你找谁呀?”他说:“我找谁找谁。”他就问打水那人叫什么名字,那人随便说个名字,一支吾就过去了。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人家告诉他,打水那个就是。你想一想,过去那皇帝出家都知道这不能见的。你不知道,见一面,这个情一旦生起来,会毁了你的,就这么厉害。
修道越是在紧急的时候,越不能见。特别是在闭关的时候,那个心啊,就是没人找你,你自己都想见。那个心甚至都想把这个门踹开。那个力量非常大,就像有一种力量往外拽,推你走,要是没有点定力,就完了。甚至想:“哎呀,坏了,我在这坐着,在这修行,那个孩子或是亲人是不是出点什么事了?被车碰了怎么办呢?谁打了怎么办呢?我再也见不着了怎么办呢?哎呀,我想起个事,我曾经对不起他们。”尽想这些事。甚至想:“我这闭关三年中间,父母万一去世怎么办呢?我再也见不着父母了,那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哪。”等等的事,全都想出来了、勾起来了。
这心情就波动不停,而且就如同有刀在心里绞一样的难受,就想赶紧奔回去,要不奔回去就不行了。那个时候贪恋这个情的心起来了,还给自己找了很多名词,孝道啊……甚至道也不想修了,就想一脚把门踹开,赶紧回家;或是想回家看一眼,然后再回来修。想尽办法把这个虚妄的想法降伏住,最后就像自己做了一个梦,啥事都没有,天下本太平,和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自己一旦毁了道业,你说多可惜?百年难遭遇,不是百年,甚至多少劫才有这么一次出家的机会,闭关的机会。这刚给你,你就扔掉了。多少人失败就失败在这上了。说要闭关,本来答应闭关三年,闭闭关,闭了一年二年,就跑了,闭几天不行,跑了。
因为心里控制不了这种贪欲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后路没断,你没把它断掉。你若断了,虽然你还是起了一种念头,马上就能克服掉的。因为你原先有断的念头,这时候就起了作用。原先你一点断的念头也没有,光是贪恋心,它顺着你的贪恋心,那就演呗。那万物都随着那风势,你越扇就越厉害。像雨似的,雨借风势越刮越重,就是这么厉害。
这章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新出家的,这方面你一定要想法断绝。出家了,什么人我也不认识,没有这种东西,不要来找我了,找我也不认识。至于他在哪生活、死活,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我所要做的,就是用我的功德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让佛来安排你这一切。佛说过“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剩下的就由佛来安排,和我没关系,就完事了,清净自在。而且最后的结果,他们都得好处,没有不得好处的,不管是活着的、故去的,他们都会借此功德得到好处,所以这是很重要一点,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把它悟开。
下面咱们继续讲第二十四章——“色欲障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