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经行▪P5

  ..续本文上一页,在众生活和死的面前,我们应该采取哪一种态度,来决定自己的一生?过去啊,我就做过这样的思维,我说:如果它是个独木桥,上面有个众生,如果不踩上,掉下去就死,那我就选择死。不管这个众生是个虫子,还是个蚂蚁。我们绝不能有任何伤害之心,我们脚下才会留情。如果你选择的是你自己生存,你就不会脚下留情,脚下就不会生出慈悲。所以说脚也是我们培养慈悲心,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做为佛教徒,应该让别人很好地活着,让所有的众生踏着自己而走,而不是我们踏着所有的众生在走。

  我在本溪茅蓬闭关期间,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例子。有一天,正在打坐,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喊救命。这个救命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又不像是人类,但能听出声音是喊救命的。因为正在一个小房子里闭关,这一看,都没有任何人。当时想啊,这是谁在讲话呢,在求救呢?又好像掉在井里似的。后来我睁开眼睛,就到处找。后来看地上有一个洗脸盆,盆盖着盖儿,把盖儿打开以后一看哪,里面掉进一个小蛐蛐,啊!小蛐蛐。把蛐蛐拿出来放掉了,啊,原来是它喊救命。

  事情过去了可能是半年还是一年时间,我记不住了,也是在夏天,这个上午的时候打坐。突然看到在这个炕沿下面,地上有一个小蛐蛐,很小,比原先那个蛐蛐小了很多倍,它就是在地上不断地绕圈。和我的行道是一样的,啊!也是往右绕。我当时很感兴趣,我说:它行的比我行的还好啊。我就把手伸下来,哎,意思叫它跳在我手上,它真就上我手,啊,上我手了。我就托在手里,没想到它是继续那么经行,绕圈走,它那腿也长,它的身子也就有大米粒那么大,很小很小。走的很好很好,而且走了那么长时间。后来我把它放在炕上,因为我还要继续打坐。

  等到过了中午,过斋了,用完斋以后。我很欢喜这个小蛐蛐,我说:哎呀,呆屋里多难受,啊,我带你出去一趟。正好我去上卫生间,我就用手托着出去了。它在我手掌也不蹦也不跳。后来出去也就几分钟,它突然从掌上一下跳到地下。我以为它要跑,我觉得它跑就跑了吧,给它自由。但是它不动弹,后来我把它捡起来,发现它就是被太阳晒得已经不行了。因为蛐蛐是不能见太阳的,强烈的光会伤害它。这时候再放阴凉的地方,哎,到晚上它也没有缓过来,后来死掉了。给它做了三皈依。究竟它是不是原先救的那个蛐蛐,我也不清楚。但是众生都会行道,也都在进行经行。所以说我们对所有的众生都有一个慈悲心,同样众生也会跟你在学经行。

  《普曜经》云:“如来过去心净离著,不恼众生,所行之处,脚足不污,虫蚁不损。”就是说佛菩萨心里清净,不恼众生。我们都知道,佛的脚是不会埋汰的,不会脏。而且他经行的地方,虫蚁都不会损的,因为证到初果阿罗汉,行走的时候,脚就会离开地面三寸,所以不会伤害众生。我们虽然没有证道,行走时也应该不伤众生。

  经中还记载:过去有一个外道,假意在佛教中出家,想寻找佛的过失,加以毁谤。每天随在佛后经行,自己预先杀死飞虫,然后放在佛足走过的地方,想对外扬言是佛踩死的。他这样不怀好心。但不可思议的是,他将杀死的飞虫,只要放到佛行过的地方,死虫又会变成活虫,所以无法诽谤佛。又“佛经行时,足离地四寸高,只有千辐轮相的相纹显现于地,根本不会伤害到生命”。所以说经行是很殊胜的。佛所走过的地方,都成为众生活命的地方了,外道想诽谤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应该学佛,经行时,走路时,都要下脚如棉云,如踏在棉花上,又如踏在云朵里。这样,以免给众生造成死亡的机会,同时又修了我们的慈悲心。又能减少我们的妄想,这是很殊胜的一个办法。

  下面讲第六句“行走缓缓不滞轻风来”。

  下脚了就开始走,但是走路的速度,有人像旋风一样,这样的人心里急躁。为什么要“缓缓”,缓缓了,就能与你的自性相应。这不是一种教条。有的人也可能刚行道的时期,也很缓,但走一走又停下来,停下来一会儿又开始走。这样的人他有一个放不下,心里老在计较什么,心眼小,很容易着相。所以说这个缓缓不滞啊,是一种勇猛的精神。虽然是缓,因为我们心里淡泊了人生,没有什么追求的。因为没有什么追求,我们又不停留下来。缓缓地往前走,淡泊人生,同时也是一种无我。因为无我了,他就没有什么追求,只有精进和努力。但这种努力行的是中道义,不是今天修了明天就不修。今天特别用功,今天修十个小时,明天就睡觉,不是这样。应该是有十年八年,千年万年,今生来生,永远不断地努力,有长远心。

  缓缓地走很威仪。我们知道南传佛教,他穿的袈裟,都是没有扣,就是用这个布和布之间互相拧成的一个条索。还穿着下裙,你想走快也快不了,都是控制住的,不允许那种快速地前进。所以说这个缓缓是很重要的,跑是不允许的。就是缓缓地走,两眼下垂,手下垂,少摆动,这样我们就非常地威仪。如果有了危险,我们也应该这样走,平时没事我们也这样走。有了危险我们也这样走,这样我们的心才处在不动之中,也就是动中求静。

  动中求静,这也得有定力。特别是特殊情况,比如下雨天。有的人,一看到下雨,急急忙忙地就跑到屋里去避雨了,他这叫被雨转;有的看到吃饭,啊!急急忙忙地去进屋去抢饭,这是被食物所转。特别被食物转的人多,尤其是集体的生活,有的人一看到开饭了,马上就抢一个最好的位置,端起饭就狼吞虎咽。甚至啊这个饭还没送到口,啊!嘴就张得很大。这都是贪心的表现。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不急。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能够像清风吹来一样,缓缓不滞。为什么说要缓缓不滞呢?因为我们既不要停,也不要快。不允许完全停下来,停下来也是病,急急地走也是病,我们求的是中道义。因为人生啊,没有什么可追求的,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所以说我们不再为人生在奔忙,应该为了修这个心,求无上道在努力。

  过去在五台山,行道时,每天那时候一点多钟起床,因为我要在斋堂发心,要去给做饭。去的时候,要经过一个路面。这个路面是个小胡同,正好是中间洼,两侧高,天天有水。因为那时候行道啊有个要求,不允许自己选择路面,走到哪算到哪。踏着水过去了以后,到了斋堂,又开始淘米,淘米时又是水,这两下都是水。天又寒冷,这个晚上休息的时候也没有电褥子,也没有火炕。并且床还短,脚还得露在外面。所以说,几乎每天脚都是湿的。但是每天在这种情况下,鞋是湿的,袜子也是湿的,还不允许脱袜子,出家人睡觉是不脱衣服,袜子也是不脱的。所以全是湿的。

  休息一下,等到一点多钟又起来了,再走过那个路面,还是有水,天天就得踏着水走。还不能停留,也不能快点走,快点走过去,也不容许,还得慢慢走。两边呢,还有干路,还能看到,稍稍能向旁边迈出半步都能找到干燥的路面,还不允许找干燥路面。所以说,行道,必须在难中锻炼自己,不要分别。虽然吃了一点小小的苦头,也锻炼了自己。每天煮出的粥,它是很香的,很有点这个感受。

  有一次有位师父告诉我:“你今天的粥要煮的一点不剩。”因为这是百十来人喝粥,让我煮出的粥一点不剩,我就问那个标准,那“不剩”是什么标准呢,剩一碗算不算剩?他说:要剩一碗,嗯!这个,意思还勉强吧。这对我下的任务,百十来人吃饭,这个粥怎么能掌握一点不剩呢。第二天做粥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事给忘了,我一点也没想起来,米也下了锅了,快做好了,才想起来,哎呀!他告诉我一点不让剩,我可能是一点米没有减少,水还是那么多。实际上我已经很糊涂了,那时这个脑子老用功,想问题很简单,光知道依教奉行,每天就这样的行走。

  奇怪的是,当用完斋的时候,这个粥,从把所有的六、七个粥盆都刷在一起的时候,剩的粥底子加一起也就半碗粥,总算是完成任务了。实际上米和水一点它也没少,所以说这个经行啊是不可思议的。

  以前,我在一个地方,在学经行的时候,遇到一个水坑。这个水坑,有很长一段距离,还不是刚下雨以后出现的水坑。就是在很热的天,晒着,这个水坑也存在。就是水坑处的道路不好,积水过多形成的。那里面可能有玻璃茬子、碎片,还有屎尿,什么都可能有。正好行道,每天经行的时候,经常碰到这块地方。两侧有砖头,可以踩砖头过去,但是经行就不能这样选择了,就应该走到哪算到哪。当这个脚往水面走的时候,自己原先想的很好,见着水面就往里走,往里踩,踩过就完事了。当脚在一要接触这个水面的时候,这个脚它会自动拐弯,自动拐了,你想往下叫它走,它都不走,它不听你使唤。这个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原先我以为我能指挥我的一切,实际上,我指挥不了。连个脚我也指挥不了。那脚它就不听你使唤,它非要停住,而且要拐弯,就是不往里走。当踏着别的路面,心里升起了一种特别的痛苦。

  后来怎么办?一定把脚要伸进去,硬伸。你不走,不往下进去,我就不走,咱俩就非对着干不可。最后我硬把脚给伸进去了,伸进第一个脚,第二脚它还不想进去。那也不行,也得进去。进去了,它又想很快的出去,那也不行,还得慢慢走,缓缓地走,也不允许你停留。所以说,当这个两脚都踏进这个水里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种痛苦,很不情愿,不情愿也得继续走,鞋不断的灌满了脏水。再往前走,有可能有危险,掉进坑里,也可能有玻璃茬子或是铁一类的,把脚划伤,甚至会进了一些非常埋汰的屎尿里去,那也得忍受。把这个行道的过程坚持下来。等到坚持到最后目的地的时候,心里才能轻轻地生出了一种战胜自己的感受,战胜了脚。看来自己的执著,不光是在眼睛上,手上,脚也有很大的执著。所以说我们生死,处处表现在我们各个部位上。

  这种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傻子也不肯做的事情,比傻子还傻。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这种行走…

《经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