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感觉到像在三伏天洗个冷水澡一样的舒服,而心里也感觉着很充实。
所以说我们修行,不要修假禅,要修真禅,不应该被骗。特别是下雨天,这个夜间不能被骗,这个风雨都不能被骗。多大的风,不光世间八风吹不动,同样自然风也不能让它吹动,我们不是随着风去顶。而是我们知道,风是假相。
这个风,我们都看过《六祖坛经》,《六祖坛经》上记载,六祖刚出山的时候,听了几个出家人在议论,这个说是幡动,那个说是风动。六祖就插句话,说:“仁者,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
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呢?我的看法是这样:因为六祖讲的是实相,既没有幡也没有风。啊,如有幡有风必然是心动了。心动就会有幡,有幡就有风,所以说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心动!所以当我们感觉到世上起了大风,从表面上我们认为是自然界的现象,实际上是我们业力所产生的,也是我们心动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万物在动,就是我们心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了我们的妄想心在哪里,我们就会认识到了外界皆是幻境,皆是心动的结果。所以说不管外面刮多大的风,我们都应该如如不动,不要被骗。
这个“雨”,我们讲到日晒,还有一个风和雨。下雨天不能被骗,我们不管它下大雨、下小雨,我们都应该缓缓不滞的行,因为雨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也像六祖所说:不是天有雨,是我们心动。
关于这个雨,过去,我有一次行道下雨,这个雨水多深呢?能有一米多,这么深的水。那时候刚信佛,别人要用车给我送回去,我说不用。这七八里地,也同样在水里行走。那时候马路还有井盖,有的被冲走了,有可能这一下就从井盖掉到这个井里去,它也具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为了行道,还是坚持在水里走,包括衣服都湿了,行走完了,也是很清净的,很清净,是很好的。
在五台山,有一次法会,有一个师父,这个师父我见过,他也穿百衲衣。是千僧斋的法会,有很多人,一千个僧人都在殿内、殿外在拜佛。殿内装不下,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院里拜佛。正拜的时候,天就下雨了,很多的人都到了房檐下避雨。拜佛就进行不了了,殿内还继续进行。这时候,只有一个师父在那个雨天里还继续拜佛,袈裟也湿了。后来有一位,嗯,可能他的师兄弟来拉他,说你先避避雨吧,再拜。怎么拉他,他也没动,还继续拜佛。有一个师父(当时还未出家),看到了以后,他跟我讲:“就是看到这位师父这样的修行,我才决心出家的。”
这个雨,也是我们这个修行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业力的一种表现。以前,我在本溪闭关时候,我的几位徒弟,房子很小,他们就在外面上晚殿。有一次,天阴得特别厉害,但这个雨它就不下。一直等到把所有的殿堂的功课念完,至最后一句结束的时候,那个雨就像用大盆往下一倒,倾盆大雨,你走稍慢一步都会浇在身上。有时候这个雨呀,就根据你这修行,来决定它下不下。所以说我们在修行中,不要执著这事情,而是要利用这个来修行。因为我们知道,雨也是我们妄想所化。
“日晒”讲完了,“风雨”,简单说了一下,还有“雪”。这个大雪天哪,是很好的,一个是清白,能锻炼人生。特别是在雪天里,行道,更有特殊的意义。
我到本溪去了以后,在九五年闭关开始前,每天都要经行两小时。那时候大雪天,本溪本来就冷,在山里再经行,路高低不平。有时候走到一个土坑儿,有时候这个脚哇,它也拐弯儿,不往土坑儿走,我得硬往里走。身体要摔倒,我就顺着它这个坑势,就去倒。因为这个雪,它有保护力,它不会受伤的。就是受伤,也应该下去。
那时候,从门口出来,这个手就应该下垂。但是呢,那时候采取的方式,取决于刚出门口时的姿势,只要这个手是张开的,就张开;握着,就握着。不再动了,啊,不再动,出门就用功。
那时候眼泪、鼻涕,还有流出的口水,等等都流下来了。因为冷,流在这个腮帮子上,和这个衣领上,都冻成冰溜儿。多的时候,可能有十几根儿。嗯,也没数过,反正是一片。也不管它,不理它,手一动不动地去行走。在行走的时候,有时还有老鼠,有的老鼠专门跑来,来看你行走。每天晚上到行道的时间它就过来,蹲在一旁,看你走。
那时候,每晚是行走两小时,这是大约的,因为出家人不带表,大约两个小时左右,这时候,才能进屋休息。等进屋以后,这个冰溜才能扑拉掉。有时候一扑拉,啊,掉一大片,也挺有点意思。
所以说修行中,这个雪,会给我们带来清净,也会给我们增加定力。所以说,“日晒、风、雨、雪”,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修行环境,因为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天天在一定的环境中,各种环境都有。我们应该在各种环境都能适应,都应该掌握它,进行修行,和利用它给我们创造的各种的条件,来增加我们的定力。
下边讲“闹”。 “闹”,指的是闹市,也指的是闹区。在我们鞍山,这个现象就比较多了。因为我们作为在家居士来讲,要经常通过闹区。特别是去市场买卖东西,这个闹区很多,我们在闹区更应该用功夫。闹区怎么样用功夫?就是不看、不听、不闻。如果我们一看,这个我们的心就被外境所转,不管那边是打仗也好,是叫卖也好,喊便宜也好,我们都不能听。因为它绝不是便宜,那就是欺骗。便宜对我们来说,就是“欺骗”。所以说人生想修行,不能贪图便宜。因为有了眼根,就有了闹市,有了闹市,就有了眼根。所以说在闹市里要不看。
但是最难克服的还是一个“听”,这耳朵你不能拿棉花堵住,所以说那个声音哪,它往耳朵里钻。应该把心摄住。如果你觉得摄不住,可以念佛、念咒,都可以。如果能摄住,就是不听,也不听它喊的是什么,也不去分别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更不能随着听到的声音而去观察。
同时还有一个嗅,就是鼻子,它要嗅。有时候市场卖菜的气味,还有一些愿意吃的气味,它都会钻进你的鼻子里去,所以说我们应该不闻。
我们这样的行走,会突然增加定力,定力大增的。所以说这是我们很好的修行的道场。
有的人说我想证到直心,证到一心不乱。有时候,这个环境,正是我们想达到目的的最好的锻炼场所。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三种能控制住,我们就会有一天,突然的,对外界一切不知道了,听不见了叫卖之声,也嗅不到了物质的气味,眼睛也看不见了所有的东西。
但我们走不走?还在走。那就是我们想知道的时候,它就也能看到、也能听到、也能嗅到;当想不知道的时候,也看不到、也听不到、也嗅不到了,我们的心才能叫直心,这样才叫直心。
不是说我们不能得到,也不是我们不能修行,而是我们会不会利用这种方法去修。如果我们掌握它,实际上是很好的一个方式。特别对我们在家居士来讲,特别好,非常适宜。我们每天要行走个六七里地,而且不分别。包括两边的叫卖。有卖冰棍的,卖汽水的,都不要喝,渴死也不要喝,其实这个也很有意义。过去我就嫌这个冰棍啊不干净,水没过滤,还有牛奶等等,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没有吃冰棍,啊,他不一样活着吗,是不是?所以说不要被这种清凉所骗,我们需要的是心地的平静,那才是真正的清凉。不被物质所转,才是真正的清凉。所以说,“日晒风雨雪闹增定力”。定力增加了,我们自然就会在其中入定的,这才入定。
日晒风雨雪闹增定力,这个定力,全靠我们克服才能取得。在这种环境下,克服了才能增加的。
在《四分律》卷五十九云:“经行,有五种利益。第一,堪远行。”就是能远行,能锻炼我们这个长久心,不退道心。这个远行哪,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们可能今天能修行,明天可能就懈怠。因为我们这个心,就像天一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阴天。什么原因?就是没有远行的心。因为这样,经行,可以锻炼我们有个长远心。
“第二,能思惟。”什么叫能思惟?过去我们所想,那是粗的妄想。因为静了才有思惟,不静没有思惟。所以说我们想“思惟”,必须远离外境,克服外境,才能有所思惟。不是我们打妄想的时候,就会思惟,那叫妄想,那是粗的。
“第三,少病。”经行,能少病。有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运动可以少病吗?它不是运动能少病,是我们心情开阔,放下了,自然病就少了。有的人认为我活动了就少病了,实际上不知道活动其中深深的含义,是放下。所以说经行能少病,使我们心情宽阔,不再深深的执著。
“第四,消食饮。”能消饮食,从表面看,就是说我们吃饱了,走一走,饮食会消化。不是这样的,我的看法,不是这个意思。什么叫能消饮食?因为我们不断地行道,不断地努力和修行,你能对得起这口饭,这叫消饮食。你如果不能去修行,这口饭你就等于吃了个毒药,你就有欠账,早晚得还去。如果你能够常经行,不断地努力,这口饭还是允许你吃的,所以说能消饮食。
“第五,得定久住。”这个得定,因为行道、走路也可以得定的。
以前在五台山,台怀镇,有一次我在走路,走一走啊,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突然有两个声音把我惊醒了,是有人朝我合掌,那个手上带的是念珠。可能是两个比丘尼,我是没有看见她。她在我身边过去的时候,她合掌,这合掌念珠响动的声音,把我从经行中惊醒了。但我没有回头看她,一种感觉,好像是两个比丘尼过去了,究竟是老、是少?是高、是矮?这不知道。但前边不远,就停着一辆大汽车,再向前走,若什么都不知道,也可能和汽车碰上,也可能碰不上。
就是说,在外面,我们行走的时候,可以增定力,也可以入定的。有时候,行走,你可以突然进入禅定之中,能行和所行就消失了。等到你出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行中,在行走。而且同时会感染别人,凡是看到你的,见到你的,他同样也进入了一种不同程度的禅定之中。
跟大家讲一个有趣的事情。有一次行走,行走到……突然哪…
《经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