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停住了。停住的时候,因为什么停住的?正好走到公安局的后门,一辆警车在那停着。当时走到什么程度呢?这个手指头,就差一扁指就摸着这停着的警车的车盖儿上。里面是坐着四个人,连司机四个人,这四人的表情是全是直视前方,眼不斜视,像木头一样往前瞅着。那时候,也不知道有车,一下走到这个汽车的边,要是不醒啊,我估计可能是能从汽车上爬过去,这也说不定。当突然这手指头离汽车一寸的时候,不到一寸吧,也就一扁指,就停住了。第一概念,绕过去,在它汽车前面走。第一概念还是想走。后来一想,这不对,这太没礼貌了。你看,逼人家汽车停下来,完了还想走,后来就赶紧退一步,就低个头,不吱声,就这样。等到这四个人呢,就是目视前方,他们也不瞅你,脖正颈直,很严肃的,也不动, 就那样瞅着。这个是后门,那儿有两个武警,当汽车开动以后,进了院儿,这个武警要关门, 我看人家走了我也走。这俩个武警就突然的仰天大笑,哈哈的笑,笑的就很怪,就是看了很好的一场戏。就是这样,所以说,有很多的怪事。
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以后再讲,就先讲到这里。
(请法二)
(第二天上午,一居士请法:“恭请大德,开甘露门,教导我们,如何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刚才大家的请法仪式做得很好,很庄严。这是对佛法的尊敬,对三宝的尊敬,非常如法。因为法,不在于言语,在于我们的恭敬心。如果我们恭敬心到位了,就不说言语,本身也能得法。
昨天,讲了第八句,“日晒风雨雪闹增定力”。我们同时又讲了,《四分律》云:“经行有五利益:第一,堪远行;第二,能思惟;第三,少病;第四,消食饮;第五,得定久住。”
第一个,堪远行。什么是堪远行?就是说,能够生起长远心,坚固心,而不退转,这叫堪远行。比如说现在有很多人修道,积极心很好,很努力。但是努力一段时间,就放弃了,生了退道心、懈怠心,不能堪当大任。但如果经行,就可以有了长远心,这是经行特别殊胜的一个地方。
我们往往都在很短的小境界里,能够走得通,在大境界里,就走不动了。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有决心、有定力、有智慧地去克服一切困难,转困难为修道的助缘。本来这个世界,充满了种种的矛盾,对于不修道人来看,是一个十分难以忍受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学习佛法,经常地经行,就会把所有的困难,变成我们的利益。
这个方法是非常殊胜的。因为我们知道,成佛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是长久的,成佛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远的路程,我们怎样去完成?就在于我们是否有长远心。如果有了长远心,三大阿僧祇劫会一念超越。如果没有长远心,修行可能还要超过三大阿僧祇劫,可能无数祇劫,此并不矛盾。所以说这个时间也是空相,关键是我们是否有长远心的问题。有了长远心,就会战胜一切。长远心就是智慧。要想培养长远心,就必须经行,经行是培养长远心最好的一个方式。同时也是考验我们是否能够真持戒、真修行,也是检验我们是否在修行中,还有很多微细的,在平时显露不出来,在特殊的环境才能找出来的各种的毛病和习惯。所以能够远行,也就是能担负如来家业。远行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
现在的修道人,往往都是一时的比较多,自觉不自觉地就退道,就走不动了。什么原因?就是不能常常地经行。特别是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汽车到处有,火车、飞机,一瞬间就完成了,但我们的长远心没有了。所以要想修道,就要远离这些现代的工具,应该走我们最朴实的道路,那就是经常地经行。
有时候,我们大家虽然还在世间生活着,没有完全出家。也可以利用我们的工作,不坐车,去来回走,来增加我们的定力,锻炼我们的身心,同时也可体会到生死无常。本来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对我们来讲,可能变成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早晨去工作,提前走一个小时,能走六七里路,而这样既省了车费,又能锻炼我们的身心,又能从中增加我们的定力。这非常好的事情,何不利用起来?
第二个,能思惟。这个思惟昨天我已经讲了,不是想像,是正思惟。思什么呢?我们是思无思之妙。这个思惟不是去想象,我们思的是无为,思无为法。不思而思,思无思的思,思无思之妙,才能叫思惟。
但是我们没有定力的情况下,没有经行的情况下,我们的思惟起不来。虽然有这个名词叫思惟,但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长远心,又没有这个都摄六根的能力,这个功夫,所以说我们的思惟是起不来的。必须有了定力,和我们在环境得到锻炼以后,我们的思惟才会引发起来,才能进行思惟。进行了正思惟,我们就会速速地体会佛法,来修证佛法,所以这个思惟对我们很重要。
我们知道,佛在世的时候,很多的比丘经过每天的乞食生活,要走很远的路程,然后走到一个静地的时候,再一静静地思惟,很快地就证到罗汉果。我们现在失去了这种条件,而代替它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我们这个经行的条件已经基本上被破坏了。虽然我们有了经书,但我们的行解不相应,我们的思惟就已经失去了很多,所以很难得道。所以说这个思惟必须有经行配合,有苦行加持,才能作为正确思惟的基础。这个思惟是我们得道的关键。
第三个,少病。我们知道,我们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但它总的根子,只有三种,那就是贪、嗔、痴,这是总病。所以说有了贪、嗔、痴,一切病都能生。
我们造了业,有了杀生,必然身体要受苦,而且还有各种的疾病。贪心大了就上火,等等。因为心理会影响生理,生理也反过来又影响心理,互相地影响,就造成了我们心病、身病一起生。所以说这个世界叫“堪忍世界”,是个不堪忍受的世界,就是多病的世界。
这个世界多病,我们都希望有一种去病的良药。虽然有了各种的好药,化学医药物,对我们的身体的病进行调整。但它是有一定限度,什么药物也抵不过业力。业力现前,我们虽然吃了药,也不好,而且又会转化为另一种病。所以说我们就病苦交加,病苦交加。在这个时期,我们知道,有一个最好的良药,那就是佛法。佛是大医王,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药。那经行就是良药中的一个最好的良药,经行的利益太大了。
我们经行,你能走一步,必然有一步的好处;走十步,必然有十步的好处;我们天天走,天天有好处。所以说第三个经行利益能少病。特别是我们住在楼房里,小房里,像鸟一样地被关了起来,我们身心已经不自由,而且产生了依靠和贪恋。这种病,可能是叫城市病哪!还是现代化病,我不清楚。但确实给人们造成了心地狭窄,而且贪恋自己的温暧的小屋里。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病毒,传染了整个的人类。人们在这里产生了多种的执著,放不下。你叫他出远门,他就更不愿意走了。你叫他出家,他又连想也不敢想。所以说放不下,就因为在他的小屋子里关久了。
如果我们去经行,逐渐地就会远离这种病毒,我们就会心胸宽阔,心胸豁达,不再计较,不再贪恋,而心情愉快、清净。所以说经行能治各种的毛病,特别是现代化的毛病,它是最有效的。还有饮食造成的病。平时我们住在小房子里,因为现在条件不像六〇年(自然灾害)那样,也不像旧社会,饮食比较丰足,就恋吃,吃的东西也贪恋起来,挑三拣四。这毛病很多人有,老年人还差,因为老年人大部分都经过六〇年哪、旧社会啊,等等的困难时期,所以他心里还是能看得开。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就已经没有这种体会了。并且他们也想好,也想得到这种不贪饮食的清净。但是由于我们不给他创造条件,所以说他们很难修正这个错误。如果大人、小孩、老人、中年人都能够去经行的话,这些毛病就会解除了。经行以后,他吃什么都香。为什么?因为他有了正确的思惟,一切物质都在正确的思惟下而转化。所以说经行能治病,能少病。
第四个,消食饮。消食饮即能消饮食。昨天我讲了这个消食饮,有两种意义。第一就是说我们得来的饮食,是不容易的,都是农民汗水所换来的。所以说每粒米,都大如须弥山。第二我们怎样去消饮食?对出家人来讲,要持钵,要用钵,用钵饮食就是消饮食。而且佛在世,都是托钵去乞食。几里地、几十里地去托钵乞食。不断地修禅定,和经行,或诵经、念佛,都可以消饮食。特别是经行,非常殊胜。
因为佛对比丘的要求,是不储备饮食,必须淡泊三界,得乞食生活,所以能消饮食。这个现在比较少啦,现在南传佛教,如泰国,还进行乞食生活。他们是早晨,天刚亮就开始乞食了,向外走,到十里、二十里地以后,才开始乞食。因为泰国是佛教国家,现在乞食比较容易,人把食物都准备好了。因为无论学佛的居士也好,或老百姓也好,在每次做熟饭,第一碗饭就要给出家人留下,要送到一个固定地点,去供养。这碗饭,如果不能被接受,他会很痛苦的,要反复地思惟,为什么我这碗饭没人接受?所以说在泰国,僧人都要去进行乞食生活,还保留着佛教的传统,这是很殊胜的。
而在中国来讲,这条佛法的根本的戒律,已经逐渐地被淡忘。它采取了另一种方式生活,就是接受人家供养。但供养之中,比较起来,还是乞食最殊胜。因为比丘的名字就叫乞士,就是乞食为生,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是上乞佛法,下度化众生。
咱们大悲寺僧团,每年也都要进行乞食生活,要经行。就是出外行脚,去乞食生活,要走。从八月十五到十月十五,在这两个月,要进行乞食生活。佛制同时也规定了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但由于东北比较冷,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乞食可以,住宿就没法住。因为僧人的住宿,选择的地点就是树下,那时候冰还没有化,至现在有的冰还没有化呢!所以说这个乞食有一点困难,我们暂采取八月十五以后,进行乞食生活。
我们从一九九五年到现在(二〇〇五年春…
《经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