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怎么行菩萨道?所以我常讲,不要一下子把那个最高佛果的不可说不可说都拿来作为我们的标准,我们怎么走?先搞清楚进去的次第:要达到什么目标?先具备什么观念?然后怎样有次第的修行?我常常讲,见法不难的,证个初果不难的,见道位是不难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得到正见那!看到这里就知道了,修行其实是有次第的,有内容的,而且是人人可证的,人人可得的,一定要明白哦!真正地得到了真正的正见,确实是可以证入的,确实是可以解脱的。如果不是这样,以前佛陀时代不可能每一个都证阿罗汉,一定要明白哦!现在为什么变了?观念扭转了!
《 大智度论》讲,七地前面叫般若道,七地以后都是方便道。其它的宗派讲八地以前是般若道,所以有的把八地叫“不退转”、“不动地”,这里有一点差别。但是不管七地、八地,我们最要紧的是先见初地。般若为道体,方便是般若所起的巧用。如果不知道根本的道体(般若)就不能起用,所以还是要先体会根本的,先见道重要啊!智慧有了以后,那个妙用是自然会有的,而且是必然会有的,那个不是求来的,是先见道、悟法后,自然产生的妙用。
【般若即菩提,约菩提说:此二道即五种菩提。一发心菩提:凡夫於生死中,初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名为发心菩提。】
很多人不解:“修菩萨道?我们是凡夫啊,怎么发心哪”!其实是可以的,这个发心叫世俗菩提心。我们虽然还在生死凡夫的这个位置,但是,知道了生死不停流转的苦痛,知道人间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的八苦的不断,知道不是这一生死了,什么都没有的断灭,了解生死的轮回就象车轮一样是不停的,因为无明中的业力不停相续故,它产生的因果法则是无法停止的,这叫法尔如是的因果法则。由于明白了这一些,我们就会发心,要解脱,要出离生死轮回,要成就无上佛道,并且推己及人,要度化无边的苦众生,这就是菩萨道的世俗菩提心,也就是这里所讲的发心菩提。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修行都在求过得好些,身体健康一些,家庭经济改善一些,夫妻关系好一些,事业做得兴旺,每天也不要辛苦,大部分都着眼于这里。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身体不好的人只希望现在病好是第一要键;经济不好的人,想办法改善经济是最重要的;没有孩子的人,每天求佛求神就是希望有一个后代。但是我请问你:我们学佛只是为了这个吗?所以我们要知道啊,生命的苦是在无常,它是一种永无止尽的无端的轮转循环,只要一天不断,永远就是要这样的。你这一生即使是亿万富翁很得意,但也只是短暂的若干年,接下来下一生再来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那才恐怖呢,那才苦呢!所以,首先要明白修行的着眼点在哪里。
很多人学佛只看到眼前的的利益,不知道永无止尽的生命的轮回是最苦,所以发心就不深广,都在看眼前的利益,只是在积极加深我执而已。什么叫加深我执?求啊!求更多、不失、不会断,求永恒的存在。注意听!修行是破我执,破执著才能得空慧解脱哦!但是,如果一天到晚在求个人的利益,求眼前的利益,那只是在加深我执,不是在修行哦!是在制造更深的我执,使那个轮回的根更深而已!所以为什么要“以无所得为方便”?没有空慧就不能到达无所得。一定要明白哦,这是唯一的解脱之路!我们现在都不讲究这个:“我拜拜能得什么什么好处的,我去信,去供养布施,能得到好处”,得好处的观念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我执我见哪!我执我见的基础在哪里?无明啊!不了解法的真实相啊!所以,要改变观念,修改过去所有执著的这个程式,唯一的方便就是要上课听法,多闻熏习,把正见建立起来,才能修正过去错误的观念。为什么闻思修的这个“闻”这么重要?要多闻熏习哪!什么叫多闻?依正见如法去修行的才叫多闻,不是听邪见叫多闻,听外道的邪见,那越多听越惨!依缘起正见名为多闻,离开缘起正见的不叫多闻 ,那叫邪知邪见。听得越多,死得越惨!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这个苦的因缘是什么?我们要解除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这个看不清楚,发心就不正,因不正,果就歪。那又如何成就?所以发菩提心也要发得正。这是第一的“发心菩提”。
【二、伏心菩提:发心以后,就依本愿去修行,从六度的实行中,渐渐降伏烦恼,渐与性空相应,所以名为伏心菩提。】
伏什么心?烦恼、颠倒、执取心。伏住颠倒烦恼执取的心,这就是凡夫众生发心以后的修行过程。我们听了缘起正见,知道了法性空,将这个正知见慢慢地融入我们的生命,变成思维、行为的准则,在生活中逐渐地变成生命的中心,慢慢地,你的身心就跟空性相应了,这个过程名为伏心菩提。
【三、明心菩提:折伏粗烦恼后,进而切实修习止观,断一切烦恼,彻证离相菩提——实相,所以名为明心菩提。】
我们在发心过后,依据本愿去修,在六度万行中行持,实践慈悲行,渐渐的了解了空性,粗的烦恼也能降服了,但是细腻的微细烦恼还存在,这就需要更加切实地去修行实践。在生活中,在、行、住、坐、卧生命的过程中,如实地修行止观,这就是我在讲的如实观照,就是要在这个地方深细地去实践。最后真正地把一切烦恼都断了,证入诸法的实相,这时才叫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明心菩提。
一般人所说的所谓悟了,所谓明心见性:我在那里参啊参啊,忽然间,“嘣”――明白了,明心见性!那个哪里叫明心见性?注意啊,这里讲的明心见性就是明心菩提,它是这样的一个次第和内容,要明白。
【这三种菩提即趣向菩提道中由凡入圣的三阶,是般若道。这时虽得圣果,还没有圆满,须继续修行。明心菩提,望前般若道说,是证悟;望后方便道说,是发心。前发心菩提,是发世俗菩提心;而明心菩提是发胜义菩提心。悟到一切法本清净,本来涅槃,名得真菩提心。】
发心后到伏心,然后到明心的三个阶段,就是由凡夫入圣的过程,这个过程叫般若道。这时虽得圣果,但没有圆满,还须继续修行――“理虽顿悟,事需渐修”。明心菩提,从前面的般若道来说是证悟,从后面的方便道来说是发心,发的是胜义菩提心。一开始发的是世俗菩提心,顿悟后发的是胜义菩提心。悟到了一切法清净,本来涅槃无有生灭,名得真菩提心。
【四、出到菩提:发胜义菩提心,得无生忍,以后即修方便道,庄严佛国,成熟众生;渐渐的出离三界,到达究竟佛果,所以名为出到菩提。】
明心见性以后就是悟“无生”,也叫无生法忍,这个“忍”不是忍耐,而是“认可、确定”,已经肯定地证入了一切法本自清净,本来涅槃无有生灭。这个叫做胜义菩提心,也就是悟无生。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我发心往生哪里,上品上生,一日一夜“花开见佛悟无生”。在这里不悟,却要那样辛苦地去悟,其实,我们好好用功,不一定要到其它地方悟的,而且这里比较现实、肯定、切实,不要怕啊!
佛法虽然讲方便,却是为那些怯懦众生才讲方便的,所以,法是有它的次第的。今天讲的这个法门是最上的大乘法门,是为最利根者说的,一定要明白啊!今天能够听闻学习并且实践这个缘起无自性的佛法的,是真正的利根哪!说真的,一般的根性听了会怕,不敢肯定,他自己内心是不能自在的,很脆弱。对那种人说,这样修习会成就,他不会相信的,他会怕无人无我。尤其是现在佛教界很多方法都在教你:“你没有办法啊,你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等待谁来救你,其他没有办法,因为你的业障深重”。这等于是开倒车啦,先把你给否定了,那你又如何修行?
但是,在我们这个法里面“是法平等”,每一个人机会平等。只要你发心,只要你用功,让你闻到正见后,每一个人都能证入的。就象在大学里学习物理化学,你得到一个正确的公式,那么只要到实验室去,照这个公式去体验一次,绝对可以证明到它的内容的正确性。佛法也是一样:你得到了正见,依法去实践,依法去体证,每一个人得出来的答案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法的究竟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体会出来绝对是一样的。
【五、究竟菩提:断烦恼习气究竟,自利利他究竟,即圆满证得究竟的无上正等菩提。如上所说:二道各有三阶,综合凡五种菩提,总括了菩提道的因果次第,明白此二道、五菩提,即知须菩提与佛的二问二答,以及文段次第的全经脉络了!】
明白了二道五菩提的次第,下面看经文时,就会清楚佛陀与须菩提的问答了。照二道五菩提的次第去了解时,你会忽然会心,就会微笑:哦,原来,须菩提问这个的目的何在,而佛陀回答的意义又何在。其实就是依据这个二道五菩提的次第在问在答而已。这样大家就知道了,先知道《金刚经》的次第与内容,谈到经文时,你依据这个次第去了解它,很快就会懂,很快就会明白。这里有一个图:般若道、方便道,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虽然是般若道与方便道,但却是同样的发心、修行、证果二个阶段。明白了以后,下面讲经文时,就不会觉得奇怪了,点点滴滴一段一段的内容,你会觉得非常精彩,你会觉得原来《金刚经》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它的意思会慢慢地衬托出来。我们很快地会跟空相应。
《般若经》就是让你明白一切法的离相无住就在这里。怎么离相?一切法让你知道它的虚妄不实。从哪里去见它?我们大乘佛法来讲,就是从缘起的正见,所以我讲缘起正见,明白了,回过头来,看了《金刚经》的内容,你会更明白。
三 叙传译
什公翻译的所依--中观家的诵本
【本经的译者,是姚秦时来华的鸠摩罗什三藏。我们朝代称秦的,不只一国一代,以帝王的姓氏去分别,即有赢秦、苻秦、姚秦、乞伏秦等。姚秦,为五胡十六国之一。三藏,即经、律、论,能通达三藏自利利人,所以尊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为童寿。父…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