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32

  ..续本文上一页的,能够了解他的那种用心的人还不多,这个才是我们佛教的可悲!一定要明白!

  【对此执法众生,不得不广显法空。而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性。这都是守指望月,辜负佛恩!所以,本经又如实开示:不应取相,如执著法相非法相,即执著我相,是不能得无我慧而解脱的。】

  佛陀对执著在我空法有的众生就要讲法空,把这个法是怎么样的空,怎么样地无实性,还要再讲一次,不然大家把它执著在法有实性。而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性,这都是守指望月,辜负佛恩。佛陀不得已讲法,是为了让你能看到月亮,而用手指拿出来指给你们看。那么有人就说:我知道月亮是没有的,但是这个手指总是有的嘛!这个叫守指望月。佛陀让你看的是月亮,你不看,你却仅看着他指月的手指。佛陀的目的是要让你看这个手指吗?不是啊,要你看月亮,所以这个叫做辜负佛恩,因为不知道佛对你的恩德,他的目的要你明月,不是要你明这个手指啊。所以很多人说,佛陀讲的才是佛法,佛陀没有讲的就不是。佛陀自己也曾经讲,所说法如爪上土,未说法如大地土。如果说,佛讲过的法才是真正的法,佛没有讲过的法就不是法,那我们怎样能了解佛法?所以现在很多人就毁谤大乘,说大乘经典都不是佛陀说的――大乘非佛说,因为佛陀没有说过这个话,这是你们后面的人做的,误解就来了。所以,要明白,只能说佛陀指月的手指,而不能说佛陀所指的月亮,那误解就大了。所以,大乘佛法里面有了义,有不了义,不了义的是佛的方便说,了义的是佛所指的那个月亮,虽然佛陀当时不是讲那个月亮,但是他指的就是这个月亮,那这样的大乘,就是佛说,不能讲非佛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抉择大乘三系的话,又如何抉择出佛陀的真正本怀是什么?不明白佛陀的真正本怀,讲大乘,讲小乘都是执著;明白了佛陀的本怀,大乘、小乘就会一贯而根本没有障碍,有障碍是你不够贯通而已,你不够领会清楚而已。这点也是满重要的,附带提到,因为在佛法中存在着这样的争论,存在这么多的矛盾,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把佛法贯穿而已,不了解真正的佛法三千年的的流传演变,不清楚大乘三系的理论内容。所以,我为什么一直介绍你们要从导师论著《妙云集》去研究佛法,从无限的智慧来看,你们可以少花了几劫,这是实话呀!所以为什么劝大家要用心用在这里,是有道理的,我不是随便请你们来看《妙云集》,以前的法师大德不是一大堆么,为什么一定要介绍导师呢?因为有意义,有他的内容,有真实让你受用的地方,有他的价值,就在这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所以,本经又如实开示:不应取相,如执著法相非法相,即执著我相,是不能得无我慧而解脱的。不要以为这是大乘不共妙门!这是如来的一道解脱门,所以提醒须菩提说:还记得吗?我在《筏喻经》中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即早已开示过了!筏是竹筏,交通不便或水浅的地方,竹筏可以作交通工具。利用竹筏,即能由此岸到彼岸。到了彼岸,竹筏当然捨去了,谁还把它带着走!众生在生死海中,受种种苦迫,佛为了济度他们,说种种法门,以法有除我执,以空相破法执,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度过中流,必须不执法非法相,才能出离生死,诞登彼岸。】

  什么叫毕竟空?就是彻底的空,不只是破我执而不取相,连法相、非法相都不能取着,这个叫毕竟空。不要以为这是大乘不共妙门,其实这是如来的一道解脱门,所以佛陀提醒须菩提说,你还记得吗?我在《筏喻经》就说过:“法尚应捨,何况非法”。筏就是竹筏,交通不便或水浅的地方,竹筏可以作交通工具。利用竹筏,能够由此岸到彼岸。到了彼岸,竹筏当然要捨去了,谁还要把它带着走呢?众生在生死海中,受到种种的苦迫,佛为了济度他们而说种种法门,以法有来除我执,以空来破法执,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度过中流,必须不执法和非法相,才能出离生死,诞登彼岸。

  就如我们现在所讲的《金刚经》,它展现的是一个空义,空义也是一个法,众生执著在实有因而落在我执里,佛陀就以讲五蕴法是缘起的来破,让你明白,原来是五蕴和合的个体,所以,里面没有一个我。因为你执著在里面有一个实有的我,那么,佛陀就讲无我,告诉你,身心只是五蕴的和合,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他们是由五种功用合起来组合成的,而你却认为有一个“我”,其实这里是没有我的。它只是因缘的和合而聚在一起,它不是单独的,既然是因缘条件的聚合,就没有实有的我,实有的“我”是不依靠其他因缘条件而组合的,它是独立存在的嚒。所以,佛陀讲这个法就是破除我执,讲五蕴是不得已的说法。但是,有人不能理解佛陀这种讲法的意义,而误解说:佛陀讲五蕴就是有,不然为什么说五蕴?就执著五蕴是实有的了。佛陀为了破除这种又执著在法相上以为实有的人,他就用空相来破,以无常去破色,指出色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也是无常无我的,就连这个法执也把它破掉了,不让我们众生执著在这个法的实有上面。

  众生的实有感是很深的:一切法如果都没有一个真的,怎么会变出一个假的来?“假必依实”么,“我”是没有,那依法(五蕴)来聚;法没有,应该空来聚呀,没有这个空,它怎么会生出有?众生就是这样的执著。佛陀就以善巧来破除我们的执着:对执著我的,就讲法来破;对执著法的,就讲无常、空来破这个;对最后执著在有一个实有的空性上的众生,佛陀不得一层一层地剥,就象剥竹笋、巴蕉一样剥到最后,才让你看到一切是空无所有的,实际上确实是无我,这样你才能离开执著。这个过程中就象过河用的一个竹筏一样,只是在一个过程中要用的工具而已,一旦达到了彼岸,还会不会背着筏在路上走?那不是会累死!这就叫“法尚应捨”,佛陀说的法使我们到了彼岸,就都要捨掉了,因为它也不是实有的。能看、能见的法我们都要捨,那个空性、空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根本不是实有的东西,你怎么能抱着实有呢?佛陀的比喻其实从头到尾在破的就是一个自性见、我见,目的都在这里。所以,你们注意听哦,如果法执没有破,我执能破吗?再就是如果空执不破,我执能破吗?那个空执的执著和我执的执著是不是一样?法执的执著和我执的执著是不是一样?都一样啊!执著自性见都是一样的啦!所以,如果法执没有破,空执没有破,等于没有破除我执,为什么?还在实有见里面呀!

  《筏喻经》,出《增壹阿含》中。法与非法,有二义:一、法指合理的八正道,非法即不合理的八邪。法与非法,即善的与恶的。如来教人止恶行善,但善行也不可取著,取著即转生戏论――法爱生,而不能悟入无生。】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说:我们不要作恶,要去行善,那么就执著在善法上了,执著在善法上也是执著。讲一句不客气的话,包括佛法都不能执著,佛法还是方便的法、过河的筏。如果执著在善,执著在佛法的“法”,这个叫顺道法爱生,顺着真理的道路而产生了法爱,法爱还是爱,还是染著,注意听哦!如果真正还有法爱的人,能不能真正见空性?不能啊!注意听,这里很重要啊!如果法爱生就不能悟入无生,无生是真正的彻底空相,要注意呀!

  【约“以捨捨福”说,善法尚且不可取著,何况恶邪的非法?二、法指有为相,在修行中即八正道等;非法指平等空性(执著在空性上也叫非法),意思说:缘起的禅慧等功德,尚且空无自性,不可执取,哪里还可以取著非法的空相呢? 本经约后义说。从这引阿含教的非法非非法来说,可见前文也应以“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为正。诸译增入“无想无非想”二句,不足取!】

  我们作一切禅修禅慧的善法功德,都还是空无自性的,这个都不能取著,那么非法的空相怎么能取著呢?那不是笑死人了!本经的重点就是讲,一切有为的法都不能执著,又如何能执取空性的非法相呢?这引阿含教的非法非非法来说,可见前文也应以“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为正。所以,这里应该这样翻译比较正确,其他的翻译加入“无想无非想”这二句是不对的,不足取!真正的本义,应该叫“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这样的翻译才是正确的。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已三 圣贤无为同证 庚一 举如来为证 辛一 正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起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今天要讲圣贤无为同证,这个要用什么来证明?当然要用多方面来证明。第一个就举如来为证作为证明。佛为了证明无所得无为法,就要谈他自己个人所说的法,所得的法,所谓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真的有实法吗?须菩提他当然讲:如果我所了解佛所说的意义的话 ,我就知道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什么叫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要我们了解什么叫无实性,什么叫无定法,就是要证明这个,包括佛陀所说的法还是无定法。

  【离一切相的般若,难言难解。上已明未来有人能信能证,以下再以已经能净信实证的圣贤,来证明此难信难解的可信可证。先举究竟圆证的如来为证。

  佛问须菩提:今有两个问题问你:一、如来在菩提树下成遍正觉,实有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得吗?二、如来成道后,大转*轮,确有法可说吗?佛举此两问,因菩提得明心菩提,即分证无上菩提,而佛却说:“诸相非相”;又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恐有会怀疑:佛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可得吗?不又大转*轮吗?既可证可…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