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呢”?】
这个问题就是一般人最难了解的,大家都直接的明白佛陀就是在菩提树下证了所谓正遍知(正觉),他不是有所证吗?如果没有所证,那怎么会所谓成佛、成菩提呢?佛陀成道后,又说法了四十几年,他不是说了很多法吗?难道都没有法可说吗?这个在我们看来,其实很清楚啊!那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
【须菩提虽没有圆证如来的境界,但他是无诤行大阿罗汉,凭自己证觉无为空性的体验,以及佛说无相,比知如来圣境而回答说:如佛所说,如我所解,是没有定性――自性的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所证,也没有定性的法为如来所说。】
谈到这里时,我们就要反省一下:为什么开始的时候要讲缘起?讲缘起就是在谈无自性、无实性。如果有自性的话,那个叫做定法,它不会变。那么佛所悟的是什么 ?就是悟到一切法只是缘起无实性,所以,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定法让你悟到,只是悟到没有实性、实法而已。但是我们执着的众生总是以为有实法可得,有实际可证的一个什么法。所以当说到不应该取法,也不应该取非法时,我们会起怀疑:佛为什么这样讲
他说的是法,他证的也是法。问题是证的这个法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说佛悟道了,叫做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只是一个假名,而这个假名的内容是什么?他体证的是什么?体证的就是无我呀!就是根本没有一个实法可得。所以要让人家明白这个――不取法,不取非法。他就举证,他自己体证的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难道有真正的实法得到了吗?须菩提以他对空性的体证和对佛亲证的内容的了解,就很深刻地说:“不,当然不是这样。我所了解的佛陀,他所悟的法绝对没有实法,不是实有法可得”。他就这样来回答,重点就在这里。
【须菩提的回答,真是恰到好处!佛陀的现觉,没有能证所证的差别可得,所谓“无智亦无得”。如觉有什么为智慧所得,这哪里还是正觉!论到说法,更没有定法可说,一切名言不得实义。佛法虽多,不外证法与教法。无证无说,即明如来的自证化他,无不性空离相;因为性空离相,这才成佛说法呢!但无有定法可说,决非随便乱说。语言不得实相,但在世俗心境的习惯中,也有他的彼此、同异、是非。如东南西北,虽没有定性,但世俗仍有一定的方向可指;假使指东话西,即是违反世间。世间的一般语言,尚不可乱说,何况佛法!所以,随顺世俗而安立佛法,如来狮子吼,常作决定说。】
什么叫能证?就是佛他能证的,就是讲佛的本身;什么叫所证?就是体证的法。其实真正能证和所证有这样可得吗?其实没有,更没有定法可说。佛陀很多法是针对众生的执着,也就是众生的病。只要用什么方法让你离开这个执着和病,就是他说的法。所以,这个法是没有定法的,随着不同的病,就说不同的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的差别,那么,他就用不同的法来谈,但是这个法就像药一样,病好了,那个药是不是实有?也不需要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了,所谓“无智亦无得”,并不是真正的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智慧、特殊的超能力,或者真正得了一个什么东西。所以说,只要有一点点所谓的“得”,那得的是什么?这里很重要喔!我们要体会一下:为什么讲“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才是真得,才是得到佛陀证悟的真正心要――无智亦无得。了解一切法缘起如幻无实,无实性。所以,缘起的就叫做空,空就是讲无实性。如果是体会到这里的话,那你就是真正的明白了解了,而不是真正得到了什么。如果一定要讲得到什么,那就是“得到”一切法的如幻性、非实,没有定法,无自性、非实,就是在这里而已。那这样,你说你得到了什么?所谓的“得”,就是去掉了那个疑惑,去掉了颠倒执着,名为“得”,其实那里有得?真的有所得,就执在一切法的实性上、实有上了,那这样就变成执着了,而不叫“得”了,这一点很重要!如觉得有什么智慧所得,这哪里还是正觉呢?如果佛陀他真的悟到了什么,体会到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是实有的啦,那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名为如来,就是体会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不是真的来来去去的叫“如来”。所以如来所证、所体会的是什么?缘起而已啊!一切法的无实性啊!因为这样子,才不会对一切法产生染着、执着、贪取么!所以一切法的无实性、空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来实相,体悟的只是这个而已。
佛陀悟道了,向众生说法了,他有所说吗|
有实法可说吗
一切法是如幻,他能说一个实在、实有的法出来吗?更没有定法可说!一切名言不得实义,只要是言语表达的都不是真实的。我们说“佛”,这也只是代表了一个意义,并不是真的就是佛。说“菩提”,也不是有一个叫“菩提”的什么东西,是假名施设的一个名字让你明白一个内容而已(名假)。佛法虽多,不外证法与教法。无证无说,即明如来的自证化他,无不性空离相。佛陀如果执着说有一个实法,他就着相了,就执在实有了,所以,如来自证的(内在体证)与化他的(所说的法)两方面都是性空离相的。如果懂得性空离相,那有没有证与说?“证”就是证到无实性,“说”,也是说无实性而已。正因为性空离相,这才成佛说法呢!
但无有定法可说,决不是随便乱说,不要因为无定法,无实法,就可以随便说了。语言虽然不是实相,但在我们世俗的心态中,在已经习惯的惯性中都知道什么叫彼此、同异、是非,如东南西北虽没有定性,但在世俗仍有一定的方向可指,假使指着东方却说是西,这是违反世间的,因为我们都有了一个共识。比如说,太阳出来那边叫东方,太阳下去那边叫西方,这就是我们的共识。如果不是站在地球的角度去看的话,这个法则就不通。但是,在从世俗的角度去看,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所以,你从语言上来说东南西北,大家就知道你讲的是什么意思。虽然东没有定法,西也没有定法,但是我们共见的范围之下,在世俗的惯性之中,你说的,我们就能明白,所达到的只是那种功用而已。所以语言虽然不是实相,但是可以产生他的作用,大家的共识中就可以知道。世间的语言一般都不乱说,何况是佛法?当我们说东方时,一定有一个共识――太阳出来那边叫东方,总不能指着太阳下去的那边说东方吧。如果这样说就会被人说:你在乱说。人间都有大家共识的一个共见,佛法怎么可以乱讲呢?所以随顺世俗而安立佛法。大家就明白了:所谓的佛法,是由于世俗如何如何说,他也以世俗的共见来表达要让你明白的目的,因此而安立的名言,名为“佛法”而已。如来狮子吼,常做决定说。如来说的话像狮子吼一样震醒我们,他所说的都是肯定的、决定的说法,而不是可有可无,似是而非的。
【何以证无可证,说无可说?因佛所说的及所证的法,是没有定性可以取着的或可说的。取着,约心境的能证所证说;言说,约语言的能诠所诠说。凡是心有所取,口有所说,一切都是自性空的,所以名为非法;一切法非法的无为空寂,也还是不可以取不可说,所以又说非非法。佛的自证化他如此,明心菩提也如此。为了显明这一点,所以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大圣佛陀,二乘圣者,大乘菩萨,或还在修证的进程中,或已达究竟极果,这都因体悟无为法而成。无为,即离一切戏论而都无所取的平等空性。无为离一切言说,平等一味,怎么会有圣贤的差别呢?这如广大的虚空――空间,虽可依事物而说身内的空,屋中的空,方空、圆空,但虚空性哪里有彼此差别!虚空虽没差别,而方圆等空,还是要因虚空而后可说。这样,无为法离一切戏论,在证觉中都无可取可说,而三乘圣者的差别,却依无为法而施设。】
我们都明白什么叫取着:就是我们从心(心识的认识)上感觉到有一个能证,然后有一个所证(能取、所取,意思是一样的);语言也是一样,有一个能诠和所诠,所以只要心有取着的,嘴巴可以用语言说的,都是自性空。它是缘起的,却无实性,所以依语言来表达,叫做非法。
我们知道一切是空的,什么叫空?就是它的寂灭相。只要是缘起的就是空,就是寂灭相。那么,这个寂灭相是不是有实相可取?没有,只是了解它的无自性而已。所以,也不是真的有一个可以取的寂灭相,还是一样不可说,所以这个叫非非法。佛自己亲证的以及教化一切众生所谈的内容就是这个;菩萨道明心菩提证的当然也是这个。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叫一切圣贤?比如讲四果罗汉、辟支佛、大菩萨们、或者是成佛的佛陀,他们不管是已经完成的或者已经在修证的过程中的,都属于体悟到同样一个法则――无为法而成的所谓的成果。什么叫无为?就是体悟到平等空性。不管是初果、二果到四果,到辟支佛,到八地菩萨,到成为圆满究竟的佛陀,一定要先证到这个平等空性,才是所谓的证果,它是离一切戏论而无所取的。既然只是体悟到这个,为什么还有差别
无为法大家都知道,就是空性么!就是无所取、无所得嘛!那为什么还有差别?这如广大的虚空――空间,虽可依事物而说身内的空,屋中的空,方空、圆空,但虚空性哪里有彼此差别!虚空虽没差别,而方圆等空,还是要因虚空而后可说。
我们知道:见法名初果,慢慢、慢慢修到连习性都尽了,就证到四果。菩萨还有从见道位到八地菩萨的这个位置,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所以,虽然同样是见无为法,但我们内在的体证是有差别的,不是说我一悟,什么都解决了,那么,菩萨就不用分十地了。所以见法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习性却不一样,要断尽习性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听说大阿罗汉还有一点习性,不过,那个习性只是不妨碍生死了。那么一般的习性是对生死还是有作用的。大阿罗汉他还有什么习性?像大迦叶听到什么声音还会起舞,某某大阿罗…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