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称他为须陀洹!须陀洹是声闻的初果,断除三结,即一切见所断惑,初得法眼净而得法身经七番生死,必入涅槃。
如果能够多了解般若的深义,了解法法缘起无自性,真的能够深切地去体证明白,明白这些真正的法义的话,你就会了解:你的身心,内六根与外面的六尘接触,内在是无自性,外在也是无自性,彻底明白的话,那你还会不会执着在色、声、香、味、触、法?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为什么?色、声、香、味、触、法皆是如幻,刹那不住的。如果你把它当为实有的,你才会执着,才会贪取,所以了解缘起有多重要!了解它的无自性有多重要!我们会贪取,就是因为当它是实有的,是实在的。如果明白了它的缘起性、如幻性、非实、无自性、空,你又从何而执取?这个时候不执不取名为“入”,就是不再颠倒了,不执着,在那边“不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你体证了这个法的空性时,你就不执着了,不会随它转,不贪取,这个叫不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能达到这样的体证,就见到法的空性(法性),这个在初果的罗汉来讲,叫做得法眼净――得法了,明白了。我常常讲,见法其实不难嘛!就是这样子而已嘛!对不对?那你们为什么不试试看?真的不难嘛!
后面的这个才重要呢,须陀洹是声闻的初果,见道了,断除三结――一切见的所断惑,初得法眼净而得法身,这个叫得法身。得法身是不是解除了一切生死?不是,经七番生死必入涅槃。这个必入涅槃要注意听哦!“必入”二个字,也就是说,证初果的罗汉,虽然还没有完全断生死哦,但是,一定会断生死证入涅槃,注意听哦!一定的叫“必然”哦!最多人天再来七次往返而已。那么你们想想看,这个重要不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证初果,一定要证八地无生忍啊。也许你们会说:这样好难哦,不可能的啦。那我请问你:其实这个只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已,这样难不难?不难么!这个很重要!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说,其实见法不难!如果你听的是正见,你学的是正法,我可以肯定告诉各位:只要你们愿意,每一个人都能得初果!我没有打妄语。只要你们愿意听闻,并且听到了这个正见正法能够如实知,用生命去体证,真的能得初果,见法就是初果的所谓法眼净,见法实在是不难,所以这里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明白了这个讯息,我们先见法再讲,断了身见(我见)、戒禁取、疑,就是断三结。三结一断就入流,生死最多再七次,必定迈入涅槃,这句话大家记着哦,很重要啊!所以学般若法门有多重要,你们慢慢就知道了。这个初果得法眼净,得法身,经七番生死必入涅槃。我希望大家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肯定的认识,很重要!所以,学般若的空义,如果明白了,能悟入空义,就是见法入流,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这里。如果不从这里入手,你要证初果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明白哦!我再肯定地说:这是唯一的路,没有第二条路,这一点你们一定要很深切地明白、肯定啊!所以,只要能见法,那就是预入圣流,虽然,不能马上亲证四果或者成佛,但是他必定是迈向解脱,必入涅槃,这是肯定的。所以,导师的这几句话,是很恳切而肯定的,这一点大家不用怀疑,这是实在话,导师指出了悟空性的重要性,大家要明白。
生死不可得,哪有无生可得?如见无生,早就是生了!
【佛又问:那么,证得二果的斯陀含,他会自念我能得斯陀含果吧?须菩提也说不会的。因为,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简称一来。证得二果的圣者,断欲界修所断惑六品,还有下三品,还需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受生,方得究竟。但在圣者的现觉中,没有数量可说,没有动相可说,哪里会想到此来彼去?圣者通达我法毕竟空,所以,不但不会起实有自我的意念,就是自已的来去活动也了不可得。】
如果,你还在实有的数量上,实有的动静上,这不叫圣者的现觉,圣者是通达了我法毕竟空的,所以,不但不会起实有自我的意念,就是自已的来去活动也了不可得,因而根本没有来去相,这个才是二果,所以,他不可能说,我还要一来往天上,他没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是从客观的观念和角度说,由于他还有下三品没断,所以,必须还要一往来,而证入二果的圣者他根本是没有来去相的。也正因为没有来去相,才叫证入二果;如果还有来去相,哪里是证了二果?
【佛接着又问:证了三果的阿那含,或许会自以为能证阿那含果吧?阿那含,是不来的意思。断五下分结,即欲界的修惑断净,不再来欲界受生,所以名为阿那含――不来。须菩提回答说:也不会的。因为,没的真实的不来者,是我空;没有真实的不来法,是法空。阿那含深入法性,不但不著来相,也不著不来相。一般以为来去是动的,没有来去,那即是不来(不去)的静止了。其实不来(不去)即是住;如没有来去的动相,哪时还有不来不去的静止相!缘起法中,静不能离动,离动的静止不可得;动也不离于静,离静的动相也不可得。来与不来,无非是依缘假合,在通达性空离相的圣者,是不会自以为是不来的。】
这个意思是说有一个不来相就是执著了。如果说,有一个不来的,那么,那个“不来”是什么?就是实有的么――实有一个不来的东西。所以,这里就要明白:动相不可得,其实静相也不可得。因为“不来”就是静,既然动相不可得,静相也是不可得的。因为动静是相依相缘而显的,不是真正有一个不来或不去的。在欲界断惑了,不会再来这个人间受生,听起来,我们会觉得好象有一个实有的什么不再来人间受生了。那么,他不来人间了,那他在哪里呢?总还是有的吧,所以这个叫有一个“不来者”。如果有一个不来者的话,有没有见到空相?没有啦!所以说,真正能够了解缘起而悟法空的,不可能有一个不来者的实有性,一定要明白哦!没有真实的不来者就是我空,没有真实的不来法是法空(不来者跟不来法是一样的)。真正的阿那含已经深入了法性,知道一切法毕竟空,不但不着来的相,也不着不来的相,这一定要明白――没有真正的一个不来者。所以真正证三果的阿那含,他不认为有一个“来”的实有的东西,因此名为“不来”,不是真的执著一个不来。也正是他没有执著实有一个不来的,所以才叫不来,才叫阿那含。
【佛又问:已证极果的阿罗汉,会自以为我得阿罗汉道吗?须菩提答:不会这么想。 阿罗汉,有三义:一、应供,二、杀贼,三、无生。从阿那含而进断五上分结。即上界的修所断惑,得究竟解脱,名为阿罗汉。约他的恩德说:应受人天的供养,为世间作大福田,名为应供。约他的断德说:杀尽一切烦恼的贼,名为杀贼。约他的智德说:彻证无生寂灭性,名为无生(得无生智)。凡夫为惑业所拘缚,流转于生死中。初二三果的圣者,还不免随惑润业,而说他还有几番生死。到阿罗汉,这才惑业干枯,入于无生而不再感受生死,完成究竟的解脱。这样的圣者,于五众的相续和合中,不见一毫的自性法可得,而可以依之称为阿罗汉的。彻悟一切法的生灭不可得,菩萨名为得无生法忍,声闻即证无生阿罗汉。生灭都不可得,更有什么无生可取可得!如见无生,早就是生了!所以,如自以为我是阿罗汉,即有我为能证,无生法为所证,我法、能所的二见不除,就是执著我等四相的生死人,哪里还是真阿罗汉!不过增上慢人而已!】
证无生就是无生无灭。如果对生灭都知道它毕竟空不可得,会不会说我真正得到无生?有没有无生可得?其实无生也只是假名而己,只是让你了解生不可得,灭也不可得,所以悟的就是无生法。真正悟无生的人,不会说我悟了一个无生,一定要明白!生灭都不可得,还有什么无生可取可得呢?如见无生,早就是生了!还有一个无生可见可得的话,那是真的悟吗?那就是有问题了。所以,如自以为我是阿罗汉,即有我为能证,无生法是我所证,那这个是不是还在有里面?对了,这不叫空。所以我法、能所的二见不除,就是执著我等四相的生死人,哪里还叫阿罗汉?不过是增上慢人――大我慢产生的作用而已,哪里是真的悟无生呢?所以证了阿罗汉的人,他不会说我得了阿罗汉。如果有一个阿罗汉可得,那么他没有了解真正的空义,也没有实实在在、真正见到法性空寂。
从这里就知道了,从初果到四果尽管差别不同,但是一一都在证明没有实法可得,就是在展现毕竟空义,表明法性空寂是在讲什么。所以,菩萨以及四果都是悟到这个才解脱的,一定要明白啊!我们看到这里就要明白,般若在讲空,它是毕竟空、彻底空,如果不是体验到这样的法性空寂,你说你证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境界?现在很多修行人稍微得一点身心感觉,就以为证入什么境界了。其实凡是有一点点境界的都是执著的众生哪!真正解脱的人是没有境界可得的,如果实有境界可得,那叫执著、染著。现在很厉害哦,大街小巷有的是“圣者”,都是一大堆所谓“解脱、悟道、见道”的,你们以为是悟到什么了?要注意啊!
【须菩提是阿罗汉,所以论到这里,即依自已的体验说:世尊不是说我在诸大弟子之中,所得的无诤三味最为第一吗?不也说我是第一离欲(诸烦恼)的大阿罗汉吗?世尊这样的赞叹,可是我从没有这样想:我是离欲的大阿罗汉,我能得无诤三昧。假使我这样的随相计着,那就是在我见、法见、非法见的生死界中,佛也就不会说我是一个好乐修习阿兰那行的人了。反之,因为不执着实有无诤三昧可得可修,世尊才称叹我行阿兰那行呢!梵语阿兰那,即无诤。三昧,即系心一境的正定。无诤三昧,从表现于外的行相说,即不与他诤执,处处随顺众生。觉得人世间已经够苦了,我怎么再与他诤论,加深他的苦迫呢?如从无诤三昧的证境说,由于通达法法无自性,一切但是相依相缘的假名而来。无我,才能大悲;离去空三昧,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