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50

  ..续本文上一页注意听哦!只要你懂得真正缘起空义――般若的空慧,人间没有一个不解脱的!我告诉你,我讲这些话都是负责任的哦!都是实在话,要珍惜!

  学佛就在逆境中成就

  【关于忍辱,如来就举过去的本生来证明:如在过去生中,歌利王支解我的身体。那时,我没有我等四相。假使执有我等四相,就要起极大的瞋恨心;即使无力反抗,也必怨恨在心。这即不能成为忍辱了。由此,可证明当时没有我等四相;无我,所以能大悲,能大忍!】

  这里佛陀举证他过去生,在哥利王时代,哥利王说:你有没有“我”?他说:我没有“我”。他说:没有“我”,就把你一刀一刀的割。他说:当时我没有起瞋恨心,在行菩萨道,已经证入了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体会,我一定会起反抗,即使你是王,我没有办法让你不割我时,我也会起瞋恨心的,内在还是不高兴的。但是,那时我内在一点不高兴也没有。那么,忍辱波罗蜜要在哪里证入?注意听哦,这个也很重要!我们现在的修行对不对?一般的学法或者拜佛、求神,都要求没有困难、灾难,不会生病,家里的孩子都是健康宝宝,长大考大学都是第一志愿,都在求不老、不死……这样就是世俗的执取嘛!其实学佛的人要成就忍辱波罗蜜,要在哪里忍辱?在哪里才能成为波罗蜜?注意听哦!就在有困难时,就在逆境中,注意听哦!就在一切横逆之中才是你证入展现的机会!歌利王已把他割,证明他真的自在呀,他真的没有瞋恨心啊,他真的根本没有一点点痛苦烦恼啊,表示他确实有证嘛!懂吗?已经证入了。

  那我们现在学佛也是一样:我们道理听了很多,论起来都是第一,压倒对方我比你强。但是生起气来比都谁大,不高兴的时候我慢就来了,瞋恨心就来了。证明我们有没有成就其实要看哪里?不要看别人,看自己就知道了:碰到逆境时,不如意时,碰到种种伤害,被误解、毁谤时,身体起了痛苦,面对死亡时,你有没有真正的不执著、不痛苦、不烦恼、不起颠倒?同样的道理,就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呀!所以学佛不是在求没事、求平安哦,注意听哦!那是世俗的颠倒见、常见,要求不变么,永远在好的地方,也是著一边。那个不叫真理,那个是叫邪见!所以我过去就告诉大家,来我们这一边学法的人,如果你要求一切都保持不变,你的财产永远保持得很好,越来越多,你的孩子越来越乖,你家里没有困难都一切顺利。我说:我这里没有这个功夫,我也没有办法庇佑你、保证你,我不是为了这个。

  “我们去那里学佛法哦,那个好棒啊,他有神通能加持哦,我们病都能好哦”!能加持人病好的,他自己会不会生病?会生病他怎么能加持别人?你能加持别人不生病,表示你里面有不生病的东西,不然他怎么能不生病?结果那个专门给人家加持的最后都病死了。我请问你:我们能求一个不生病不死的吗?佛法讲无常,但是现在整个人类在求的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注意听哦!我说:你们一定会死,不死是不可能的,有生必有死。所以来这里求不死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求一件如意的不变的,不可能!因为佛法讲的是无常,没有一法是永远不变的,再恩爱的总要一边先离开的,你相信不相信?所以要注意唷,什么叫真理?我们搞不清楚,求啊拜啊都在求不生不死,求不困难没有不灾难,那个叫颠倒戏论了,一定要明白!

  我们今天要学什么?我们一定会死的,一定会碰到困难的,一定会跟世界离开的,我们要学会的是怎样在这里不执取,懂吗?不执取就不会受后有,不起痛苦烦恼,不起贪欲,将来就没有延续的因缘。千万不要搞错啊,佛法的正见不是求有一个永生不灭的地方到那里去享福,要注意啦!

  讲到这个忍辱,我们今天学佛,绝对要成就忍辱波罗蜜,一定要困难、逆境、不得意,懂吗?就是在种种的障碍里面成就的。“哎,这师父真坏,哪能这样说”?所以,我常常讲:真正修行的解脱不是求不要死,而是不管怎样都没有关系,要注意听哦!一定会死的么,真正的解脱者,难道不是善终的就没有解脱吗?那我请问你:目键连尊者被人家打死,是不是善终?目键连尊者被外道用石头把他打死了,这个也不叫善终啊,难道目键连没有成就吗?注意听哦!不是这样子,我们过去有很多大德,为了弘法,被砍头的都有,那我请问你:这个善终的“善”字就表示得到解脱吗?我们现在认为:“我有好心就会有好死了”。善终就是解脱吗?错了!我告诉你:真正的解脱者怎么死都没有关系,已经没有这个事了,怎么死又有什么差别?死得漂漂亮亮就比较好吗?死得不漂亮就很难看吗?那个就是众生的执著,那个我执没有破,连那个尸体还要求好看,再好看,也会烧了、烂了,最后都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有差别?为什么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就是我们的“我执”未断哪!

  所以,学法到这个地方就要明白了,忍辱波罗蜜讲到这个地方就注意了,学佛没有那些因缘你还成就不了呢!就象今天我在说法,没有你们来听法,我的布施还不能成立呢!听法的人,一定要乖乖地都很欢喜的吗?不是的。不听的,乱七八糟的越多,我们就知道这个法越珍贵,对不对?得看出因缘果报啊!忍辱波罗蜜也是一样的。佛陀要证明过去生有这样的因缘提出来让我们明白,就是这个道理。他能成佛,就是因为他有这个因缘,注意听哦!没有这个因缘他能成佛吗?能修菩萨道吗?

  【歌利:译为恶生。传说:歌利为北印度的乌异国王,残暴得很!一次,王带了宫女们,入山去游猎,宫女门乘国王休息入梦时,就自由去游玩。在深林中,见一修行忍辱的仙人——即印度过著隐居生活的宗教徒。仙人见他们来,就为他们说法。国王一觉醒来,不见一人,到各处去寻找。见他们围着仙人在谈话,不觉气冲冲地责问仙人。仙人说:我是在此修行忍辱的,宫女们自动地到这里来问法。国王听说是忍辱仙人,就用刀砍下他的手脚,看他是否能忍。当时仙人毫没有怨恨,神色不变。这仙人,即释迦牟尼佛的前生。又如传说:禅宗二祖慧可,被贼砍去臂膀,能以法印心,不觉痛苦,这也是可说是忍辱波罗蜜了。】

  这个只是要让我们明白过去生的这个忍辱仙人的这个因缘故事,其实重点只是要我们明白什么叫忍辱,真正的忍辱不是忍耐,是了解一切法的缘起、无生、无实性,而不执著在实有里,所以,不起怨恨,这里是无生法忍的“忍”啊,一定要明白!包括我们禅宗二祖慧可的断臂故事也是这样,不因为这样而感觉到痛苦。

  【如来又说:我不但在歌利王时如此,在过去五百世中,作忍辱仙人,也是一样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这可见修菩萨行的,是怎样地重视般若相应的忍辱波罗蜜了!】

  修菩萨行,他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为什么能够忍受这么久?如果没有跟般若相应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注意听哦!不懂得般若的空慧,你要修菩萨道是很难的。我以前就讲过,菩萨为什么能不住涅槃、不畏生死?因得无生法忍故!不懂得无生法忍,哪里能够真正地不畏生死呢!一定要明白。

  【说到这里,佛总结而劝告众人说:菩萨发心,应离一切相而发无上遍正觉心!离相发心,即发胜义菩提心,也就是明心菩提。】

  菩萨要发无上遍正觉心,如果没有般若的离一切相的智慧,那是不可能的,真正地能离相发心,也就是发胜义菩提心;没有见法的众生所发之心叫世俗菩提心;悟道了,见法了,知道般若了,那时离相的发心度众生才叫做胜义菩提心,也就是真正的明心见性。注意听哦!现在很多宗派都在讲明心见性,到底什么是明心见性?跟我们这里讲的明心见性是不是一样?一定要明白什么叫明心见性,千万不要被误导了!

  应无所住而生大菩提心

  【一切相,虽无量无边,但不出六尘境相。所以离相发心,即不应该住色尘相而发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相而发心,应一切无所住而生大菩提心。假使发心的人,心有所住,即取相执著,就不能安住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佛在前面,曾经说过:发无上遍正觉心的菩萨,不应住色等相而布施。要利益众生,应这样的无住布施。布施是法,众生是人。若执法相、人相,即不过人天施善,不能成为利益众生的大行。所以接着说:如来说的一切相,即是非相。说的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通达非相非众生,所以能布施,所以能忍辱。】

  须陀洹的初果是“不入流”,不入哪个流?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个“流”,再也不随这个六尘境界而随波逐流了,不再被污染了,为什么?因为与般若相应,知道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缘起无性空啊,所以就不执取了。如果没有与般若相应能不入吗?能够不执取吗?我们每天眼睛一睁开就是跟六尘相触,如果我们的智慧不用在般若的正智正见上,用世俗心的哪一个不执著,哪一个不被六尘而转?注意听!如何能不被六尘转?只有般若空慧呀,一定要明白!

  假使发心的人,心有所住,就是取相执著了,也就不能安住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取相,一执著,在实有感里起颠倒,那个还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那个叫世俗心、颠倒心。所以,佛在前面曾经说过:发无上遍正觉心的菩萨,不应住色等相而布施。前面布施都不应该住了,那么忍辱能住吗?其实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心在六尘中能住吗?一切法都是流动变化而不住的。那如何能深彻到万法的不住?非般若不可!要利益众生,应该这样的无住布施,布施是法,众生是人,如果执著法相人相,即不过是人天的善施,不能成为利益众生的大行。如来说一切相,即是非相;说一切的众生,即非众生。通达非相非众生,所以能布施,所以能忍辱。

  一切相,知道它的无实性,就叫“非相”,众生也无实性,所以叫非众生,通达了,非相非众生的般若,就能真正的布施,那时不执著了:没有一个实在的布施的我,没有一个实在的受我布施的人,也没有实在的…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