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60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都不知,他是知见圆明的。当问到佛陀是不是有五眼,他说有。

  【眼,是能见的;有种种的见,所以名为种种的眼。现分二番解说:一、五种人有五种眼:世间的人类的眼根,叫肉眼,天人的眼叫天眼。这二者,都是色法,都是由清净的四大极微所构造成的。天眼的品质极其精微,所以能见人类肉眼所不能见的。如肉眼见表不见里,见粗不见细,风前不见后,见近不见远,见明不见暗;而天眼却表里、粗细、前后、远近、明暗,没有不了了明见的。此外,慧眼、法眼、佛眼,都约智慧的能见而说,属于心法。声闻有慧眼,能通达诸法无我空性。法眼,是菩萨所有的,他不但能通达空性,还能从空出假,能见如幻缘起的无量法相;能适应时机,以种种法门化度众生。佛眼,即“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即空假不二而圆见中道。】

  一般人的眼睛是肉眼,肉眼和天眼是属於物质形成的眼睛,都是有形相有物质的,是四大极微所造成的,所以能看的功能就有限,能看到光明的地方,而看不见黑暗的地方;看得到近处,看不见远处;看到表面,看不见内里,如我们身体的内脏就看不到,这个肉眼看的功能是有限的。但是天眼就不一样,表面和里面都能看得到,近处与远处都看得到,明处和暗处也同样都看得见。其实人类的肉眼功能还是很差的,鸟的眼睛就比我们好,晚上狗和猫的眼睛比我们还好,黑暗的地方它看得到,我们却看不到。天眼也是神通中六通的一种,如同天人的眼睛。慧眼是属於智慧这一方面的见地,不是真正的眼睛,“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知道它一切如幻非实,这个叫空慧,所以说是慧眼。

  慧眼、法眼、佛眼,都是从智慧这一边能见来讲的,属于心法,不是色法。前面的二眼属于色法,后面的慧眼、法眼、佛眼是属于心法。声闻有慧眼,能通达诸法无我空性。法眼是菩萨所有的,他不但能通达空性,还能从空出假,能见如幻缘起的无量法相,能适应时机,以种种法门化度众生。这都是从法的功用上、程度上来分别的,如果我们能明白缘起法的内容,通达诸法皆空的空慧,就可以说有慧眼。菩萨的法眼比较深广,不但通达空性,还能够了解无量的缘起法相,而且还能针对不同的根性随机应化来化度众生,这叫法眼,其实也是比较深的智慧。佛眼是只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一切诸法的实相,我们所了解的总还不够圆满,佛明晰一切诸法实相,也就是空假不二,圆见中道。

  【二、一人有五眼:这如本经所说的如来有五眼。佛能见凡夫所见,是肉眼;见诸天所见的境界,表里远近等,都能透彻明见,是天眼;通达空无我性,是慧眼;了知俗谛万有,是法眼;见佛所见的不共境,即佛眼。又,佛有肉眼、天眼,实非人天的眼根可比。后三者,又约自证说,无所见而无所不见,是慧眼;约化他说,即法眼;权实无碍为佛眼。如约三智说 :一切智即慧眼,道种智即法眼,一切种智即佛眼”。】

  离两边不著一的八不缘起中道

  【再举比喻来形容如来的知见圆明。佛问:恒河中的沙,我说它是沙吗?须菩提答:如来是名之为沙的。再问:如一恒河中所有的沙,每一粒沙等于一条恒河;有这么多的恒河,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当然是多极了!如来所化的世界,就有那么多的恒河沙数那样多。在这么多的国土中所有的一切众生,他们的每一心行(心灵的动念造作),如来以佛知见,悉能知见。一世界中,单就人类说,已经很多,何况一切众生?更何况那么多世界的众生?而且每一众生的心念,刹那生灭,念念不往,每一众生即起不可数量的心呢!然而佛能彻底明见,佛何以有此慧力?因为所说的诸心,即是缘起无自性的非心,假名为心而无实体可得的。无自性的众生心,於平等空中无二无别;佛能究竟彻证缘起的无性心,所以“以无所得,得无所碍”,无所见而无所不见,刹那刹那,无不遍知。】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时会不解:佛的妙用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真的能知道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起的所有的心念吗?每一个众生的心念都是刹那生灭不住的,那么多无数的众生,念念不住的无量无边的心,佛怎么可能都彻见呢?佛怎么会有这个大威力呢?我们来看导师的解释,这里大家要用心一点,才不会执著。

  【为什么说缘起假名的心即是非心呢?因于三世中求心,了不可得。如说心在过去,过去已过去了,过去即灭无,哪里还有心可得!若心在现在,现在念念不住,哪里有实心可得!而且,现在不离於过去未来,过去未来都不可得,又从哪里安立现在!倘使说心在未来,未来即未生,未生即还没有,这怎么有未来心可得。於三世中求心自性不可得,唯是如幻的假名,所以说诸心非心。也就因此,佛能圆见一切而无碍。世人有种种妄执:有以为我们的心,前一念不是后一念,后一念不是前一念,前心后心各有实体,相续而不一,这名为三世实有论,即落于常见。有主张现在实有而过去未来非有的。如推究起来,也不免落于断见。有以为我们的心是常恒不灭的,我们认识的有变异的,那不是真心,不过是心的假相,这又与外道的常我论又一致。佛说:这种人最愚痴!念念不住,息息流变的心,还取相妄执为常!心,不很容易明白,唯有通达三世心的极无自性,才识缘起心的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有不无。从前,德山经不起老婆子一问――三心不可得,上座点的哪个心?就不知所措,转入禅宗。可见毕竟空而无常无我的幻心,是怎样的甚深了!这唯有如来才能究竟无碍的明见他。】

  世人有种种的妄执,有以为我们的前念心和后念心是不一样的,说各各有它的实体,认为心念虽然在相续,但其实不是同一的,这样的理念叫“三世实有论”,这是一切有部的理论。这样的观念,把心的每一念当为实体,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未来是未来,它们各有实体,是各各存在的,这叫做三世实有论,其实就是落于外道的常见。也有主张现在实有而过去未来非有的,也就是说,过去已经不存在,未来的还没有来也不存在,唯有当下存在的现在这个才是实有,所以说现在是实有,过去未来非实有。如果过去了就没有了,未来没有,现在是有的,那么这个“现在有”,一旦过去不就断了吗?所以前面的三世实有观念是常见,这个过未非实、现在实有的观念是断见。

  但是如果从缘起中道来讲,就非常非断、非实非虚。还有以为我们的心是常恒不灭的,我们认识的有变异的,那不是真心,不过是心的假相,这又与外道的常我论又一致。认为我们的心在认识上起落变化无常,这个变异不是真心,叫假心、妄心,是心起的假相,导师指出这其实与外道的常我论是一样的。常我论的执著在这里:我们起的念头是假的、如幻的妄念,但是我们有一个真心,就是能知能觉的“那个”,它是常恒不变的,叫觉性,这就是常见。这些都是观念上的错谬,这个地方是最难明白的!还有,当我们在否定心的实有性时,又要错会心的没有实体性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样就会落入断见。所以,众生的知见就是在两边:以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常的真心,那就是常见,叫常我见;错会心的非实以为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断见。

  通达三世心的极无自性,根本没有一个实有性,才能认识缘起的这个心是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有不无的。这也是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所破的众生的执着:断常、一异、来去、有无的实有自性见,众生总是落在颠倒见里面,我们的思维模式不是落在实有,就是落在实无,很难脱出来。所以会认为有一个真心,有一个永恒的自性,这样就落在“有”、“常”、“一”里;说它无自性、非实,又落入什么都没有,就是“无”、“断”、“异”。其实缘起是不有不无、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八不”,这个是非常难体会的。

  当说到佛、法性、菩萨的非实性时,众生往往会把它落入什么都没有,在否定万法的实有性时就会落入什么都没有的观念。中观的般若慧就是怕我们落在常见或断灭见的虚无里,所以要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个缘起心是怎么一回事。否定了佛、法性、菩萨的实有性,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一定要明白!因为这样无自性的心识才能真正的所谓智慧圆明、知见圆明,它的作用反能存在,注意听哦!这里就让我们知道:佛陀为什么成佛,无量的众生起无量无边的一念心他都能明白,这个就是他功用、妙用,千万不要以为一切都非实,什么都没有,一切功用没有了。比如说:人的眼睛看到有限,变成天人时,他们的功用就比我们的好,这个功用就有差别,比我们的功效好么!人死了以后,如果你有功德升为天人时,是不是功效更好?那是不是在否定什么都没有?不是啊!注意听哦!那成为菩萨、佛时,是不是功效更加妙啊?千万不要以为一切非实,就是什么都没有,注意听哦!所以,虽没有实性,而能产生这样的功效,这叫缘起。正因为缘起,才能了解它的如实的空性,因为空性也才能缘起的妙用,这叫“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千万不要落入常见,也不要落入断见,重点就在这里。

  正因为自性空,才能缘起一切妙用。

  众生执一切法为实,就落入常见;所以,前半段在破众生的执著,让我们明白一切非实,但是又错会什么都没有,就是落入断见。那永远是在有见和断见的恶见中,执取、贪取,那个“我”就不断,生死也就不断,重要的是在破这个。破了我见以后,证了法性身,就没有这些障碍,就不会在生死中轮回了,随着我们的悲心、愿力,就可以展现菩萨的妙用。千万不要以为知道空无自性,那就什么都可以不要了,什么都没有了、断了。

  很多人研究这个法,前半段还有相当的体会,到后半段就完了,以为悟了空,什么都没有,就破坏了缘起,也破坏了因果、业力说,三世也断了。所以,研究般若这一方面,了解前半段的空无自性还不难,但是往往一不小心…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