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62

  ..续本文上一页?还是无相?这在佛教界是有诤论的,有的说有相,有的说无相。其实,这诤论是多余的。如以佛有法身和化身,这法身是有相的。假使说佛有三身(也可以有相)或四身,专以法身为平等空性,那即可说法身无相。有相的法身,色身无边,音声遍满十方。在大乘(大众部等同)学初立二身说,法身即本身、真身,悲智圆满,如智不二,心色无碍,遍法界的昆卢遮那佛,为大机众生现身说法。但此法身是无为所显的,相即无相,不可思议!龙树论多用此义。】

  龙树菩萨造论大部分用这个观念来讲。在佛法中都有这样的争论:到底佛有没有法身?法身是有相还是无相?都在谈这个。当然化身是有相的;而法身,如果站在法性身来讲是无相的,如果从二身说、三身说、四身说,那是从显相的角度来讲的,如果纯粹站在平等空性的法性身来讲,那是无相的。就象我们也是一样,肉身有相看得到,但是法性是空寂的,是看不到的。所以站在法性身来讲,当然是无相的,所以,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一般真正的争论是在讨论佛灭度后,有的说,佛涅槃了,就是灰身泯智,好象什么都没有了;有的说,佛不是这样的,佛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随机而应,就象钟一样,一敲就会响,广大无边,那个不是我们所看得到的,要有法眼、佛眼才能看得到。其实这个争论是不必要的,因为一定要明白佛法所说的“非实非虚”是在讲什么,执著在实有实无都不是佛法,这一点大家应该要明白!说佛陀灭度后是有或是无,这本身就是众生的戏论、执着的观念,佛法已经谈到非实非虚、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已经讲这么多了,还在问“到底有还是没,这不是戏论是什么? 所以,这个是根本不用论的。

  【佛问须菩提:可以从色身、诸相的具足中,正见如来吗?具足即圆满。色身的具足,依玄奘及笈多译,更有“成就”的意义,所以即圆成或圆实。凡是自体成就,不待他缘的,即名为圆成实。法身色相,或称叹为圆成圆实的。须菩提领解佛义说:不可!如来是不应以具足的身相而正见的。因为如来说具足身相,是无为所显的,是缘起假名而毕竟无自性的,哪里有圆成实体可得。所以,即非具足身相,而但是假名施设的。】

  这里虽然要显如来身相具足,但还是要先提出来问一问须菩提:佛是不是可以用三十二相来见呢?(前半段也已经问过)他说:不能。如果三十二相就是如来的话,那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啊,那他就是如来吗?从这一个地方说是不能成立的。但是注意哦!那么,如来是不是就不应该有三十二相呢?这个说法是不一样的,三十二相不一定是如来,但是如来就不一定要有三十二相吗?前面是先破实在的三十二相,如来说非相,其实就是让你明白,真正的如来的身相不是用三十二相来表达的,才叫非相,因为无自性故。如果有实在的自性的身相,那不可能叫如来,无为而显的就是讲空性,空性哪里是身材相可以解释的?

  【本经概括的说诸相具足。常说佛有三十二相,是指印度诞生的释迦如来化身而说。至於法身,有说具足八万四千相,或说无量相好。但有论师说:三十二相为诸相的根本,八万四千以及无量相好,即不离此根本相而深妙究竟。】

  佛陀现在人间叫化身,三十二相是说佛陀的化身,是从他应化在人间的这个身体而讲的。印度的有论师说:不管是三十二相,还是八万四千相,基本相还是从三十二相来应化的。这里谈到佛陀的身相已经具足了,可以成立佛陀有他的身相,那么他的法音是不是也能遍满?

  什么叫说法?令众生从言说中体达无法可说。

  辛四 法音遍满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对须菩提说:不要以为如来会这样的想:我当为众生说种种法,佛是不会如此的。如有人以为如来他有所说法,那不特不能知佛赞佛,反而是在谤佛了!以为佛也象凡夫那样的有能说所说了!要知道:法如实相是离言说相的,不可以言宣的,所以说法即无法可说。无法可说而随俗假说,令众生从言说中体达无法可说,这即名为说法了。有人偏据本文,以为法身不说法,这是误解的。法身是知见圆明,福德庄严,身色具足,那为什么不法音遍满呢!】

  象我们现在说一切法无自性,就是真正的法性,意思是一样的,佛陀他有所言说是不得已,因为他不假借我们观念中认知的程度去说,那我们永远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就象我们现在在说法一样,其实我今天不管怎么说,还是假名说,照着大家能理解的观念,你们认为是这样的、那样的,我也借助你们认知的这样的、那样的来表达。你们要借这样的表达,去体会达到我言说以外的意义,比如说:我们执著在实有里面,那么让你离开实有,离开执着,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不用言语和你们讲,现在你们执取的这个“有”,它是“非实”的,那你们就不可能离开这样的执取。所以,当我在讲这个法的当下,并不是在讲这个法,它的目的就是让你另外的体会到这个法的非实,这个就叫以指指月的方式。所以,佛陀说法的目的,不是在说法,而是让你知道法的非实。他不是在建立有一个法可以说的,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只是要让你明白根本没有一个实法。

  如果以为佛陀在说一个真正的法,那你就误解佛的意思了。佛陀告诉你:没有一个真正的法,他说法的目的只是让你知道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实在的法,如果你说佛有说法,他到底说了什么法?哪个法是实在的?佛陀说的法是让你知道没有一个实法,所以说,他说的法也非实。他只是引用种种的善巧和比喻,让我们去体证根本没有一个实法而已。如果了解这个,那佛有没有说一个真正的法?没有一个真正的法啊!因为如果他说的法是真正的,那么就有实法可得,佛说这么多法,目的要让你知道法都是无实性的,不是有一个真正的法。所以如果有一天,你说佛法很伟大,佛说了那么多的法,佛陀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了解佛陀。佛陀说了很多法,是没有错,但是说了很多法的目的,是要让你知道没有一法是实在,根本没有一个实法。你了解佛法是要让我们知道没有一法是实在的,那还会不会说佛有说一个实在的法?不会啦。佛的说法都是假名言而施设的、非实的,所以它是没有实法的。如果了解这样,佛陀有没有说实在的法?没有。他只是比喻,只是善巧,只是种种的点到为止,让你真正要明白的就是没有一法实,没有一法可得。

  如果不了解这个,说佛陀有说法,那么,这个法就变成实法,这样,不但不了解佛陀用心说法的真义,反而是误解他了,也就是在毁谤他了。重点就在讲这个,所以说,无法可说而随俗假说,世俗说这样,他也说这样,世俗说那样,他也说那样,就是要让你明白他要讲的弦外之音,不是说,他说假的就是假的,说真的就是真的,他说假说真,是随着我们众生而说假说真,他的那个讲是善巧方便,不是有真义,有言说还是要让你明白说法的所内容都无实义,令众生从言说中体达无法可说,这个叫做说法。

  有人误解了金刚经这一句话,以为法身不说法,佛陀在《金刚经》说:佛没有说法,如果有人说佛有说法,就是谤佛。依据这一句经文,来说佛法身是不说法的,也就是说,法身没有言说了,有言说的只有我们这个假的身体,法身是没有言说的,法身不说法。导师说:这是误解。根据这一点来讲,这样的说法是错的,是误解了。前几段连续三段,第一段在讲知见圆明,佛能了知众生每一个念头;佛的福德具足;再前面是色身具足;那为什么不能法音遍满?

  【未证法性生身的菩萨,说法是不离寻伺——旧译觉观,即思慧为性的粗细分别的。如初学演讲,先要计划,或临时思索、准备,这都是寻伺分别而说法的显例。已证法性生身的菩萨,就不假寻伺而说法。随时随处,有可化众生的机感,就随类现身而为说法。究竟圆满的法身,更是“无思普应”。经论中,常以天鼓——不假人工而自鸣的为喻。所以,如以为如来作是念:我当说法,即是谤佛。】

  还没有证到法性以前的菩萨,在弘法时都没有离开寻伺,还要想一想,思维一下该怎么讲,还要用脑筋去想、去思维分别,这叫“思慧为性”,还要用思维、考虑、分别,都有粗有细,就象我们刚刚学演讲的人一样,先要计划讲稿,到时候加上什么,怎么讲,要准备很多东西再来讲。但是已经证了法性的菩萨就不需要再思维了,不管什么样的众生,什么样的程度,怎样的根性,他能够随类应机应化,随手拈来就是,他不需要寻伺,不需要再思维、思考、构想、准备,既然是这样,他不会再起一个念头:“我来说法”。佛是“无思普应”,不需要再起一个“我来说法”的念头,他只是应机,随时随应、随手拈来都是的,什么根基就说什么法,根本就不要思维的,这样是不是法音遍满?哪里是法身不能说法?只能说,我们众生听不到,听不懂,不能说法身不说法。有一个比喻:随手拈来都是,鸟在叫,风在吹,水在流的声音都是在说法,只是我们听不懂。有人看到山色,看到花色,听到水流声,看到风声,他就听到法了,那么这个也可以了解。不要以为法身不说法,法身是“法音遍满”。已证法性身的菩萨都能够这样子的,法身究竟圆满的佛身更是“无思普应”。

  不著相广行六度 修万善同归无得

  辛五 信众殊胜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年高德长的,智深戒净的,以慧为命,名为慧命。慧命,与上文所说的长老,同为一梵语的异译。佛为须菩提开示了法身说法的真义以后,尊者就启问如来:在未来世的时候,有没有众…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