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听了如所说的法身——知见、福德、身相、说法圆满,而生清净的信心?也可说:如上所说的法身说法,无说而说,会有人因此种说法而生清净信吗?这是佛果究竟深法,所以须菩提又不能以自慧悟解,请佛解说。佛说:听闻如此说法而能生信心的,当然是有的,但此种信众,已不是一般的众生;但他还没有究竟成佛,也不能不说他是众生。原来,为凡夫、声闻、初心菩萨说法的,是化身佛,听众都是未出生死的异生——众生。还有此土、他土的大菩萨,佛以法身而为他们说法。法身是无时无处而在流露法音,大道心众生――大菩萨,也随时随地的见佛听法。听法身说法而生净信者,即大菩萨,所以说彼非众生,又非不众生。如从五众和合生的众生说,众生无我,常是毕竟空,不过惑业相续,随作随受,於众生不可得中而成为众生。
此法身说法,利根凡夫,虽不能亲闻法音而生清净信,但能依展转得解大乘深义,比量的信受。】
所谓的说法圆满、知见圆明、福德具足、身相具足,这样的说法,未来的众生听了这样真的会生清净的信心吗?须菩提本身希望佛陀为他说清楚,所以他就请佛来解说,要让我们明白。其实,一般人当然很难了解,但是大菩萨确实是可以明白的。大菩萨已经离开了众生的颠倒,不能说他是众生;但他还没有圆满地成就佛果,所以也不能不说他是众生。
最后一点比较重要,是关系到我们的。此法身说法,利根凡夫,虽不能亲闻法音而得清净信,但能依展转得解大乘深义,比量的信受。比如说,现在谈的金刚经的空义,要了解的就是空慧,我们也能依展转得解大乘深义,比量(比较的方法)的信受。对大乘的空义能明白,也看到一切法的缘起无性,也能体证到空慧、了解空性的话,用比量也可以产生真正的信受。虽然不能亲见佛陀的法身说法,但从这样的比量中,我们也可以产生正确的信受。
其实展现凡夫相的中间应该也有一些菩萨,也有开智慧见法性的,象我们自己不敢讲,但是看导师的智慧和体证,我想他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所以,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不可能,活着的人中,有人应该有这样的境界,不是没有。
辛 六 正觉圆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很多人以为佛悟道了,就是什么都好象是空无的。这里就让你明白,其实,虽然无所得,无所得就是得:体会到真正的法性平等,无有高下,这个就是所谓的“得”,也就是证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样的一种修行才能证入,这时就叫做“正觉圆成”,不是什么都没有。很多人谈到空,以为什么都没有了,不要修行了,那你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们今天在听法,听到明白了,也悟入无所得,所有的修行都能趋向于这样一个理解去修行,就能离开执著颠倒,离开一切的污染,这个才能成就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什么都无了、空了,那什么都不是了,什么都不用修了,什么都可以乱来,那就大错特错了!什么叫修行?就是体会到一切法的非实,而能够离开执著颠倒,以这样的修行证入到真正的无所得的时候,就叫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无所得,一切无实性,就是要你明白这个去修行,去体证,才能真正的证入。千万不要以为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要做了,不要修行了,布施也不用,善法也不用。
【法身佛以智见与福德为本,感得果德的无边身相,微妙法音;现身、说法,即有大菩萨为信众。这些,都因总修万善而同归无得,证无上遍正觉而得完成。】
成佛了,现法身说法,一下子就有大菩萨来听法作为他的信众,这一些都是过去修一切善而致,但在修善的过程里都是以智慧福德为本,同归无得,也就是说,都是在无所得的空慧中而成就的,才证入遍正觉。千万不要以为空就什么都没有,都不要了!因为空,才能用无所得的心态去圆满而完成,如果有一点点实有所得的心,你根本就无法证入。
【所以,须菩提仰承佛意而问道:佛得的无上遍正觉,可是无所得的吧?佛赞许他说:是的!我于无上遍正觉,连一些些的实性法,都不可得;一切都无所得,这才证得无上遍正觉。然所以都无所得,这因为无上遍正觉,即一切法如实相的圆满现觉,无所得的妙智,契会无所得的如如,这岂有毫厘许可得的!所以,在此如如正觉中,一切法是平等而无高下的。】
在佛法的流变中警惕外道的神我论
须菩提问佛:佛能够证入佛位,也就是所谓的无上遍正觉,是否已经体会到无所得才证入的呢?佛回答须菩提说:是的,彻底地明白我法一切都真的空无自性,没有一点点丝毫的实有自性可得,因为体证这个,所以一切都无所得,才证入所谓的无上遍正觉。然所以都无所得,这是因为无上遍正觉,即一切法如实相的圆满现觉,无所得的妙智,契会无所得的如如,这岂有毫厘许可得的?所以在如此如如正觉中,一切法是平等而无高下的。因为体证无所得,一切法非实,缘起如幻,所以就契入了无上遍正觉,这个就是了解一切法的如实相,本来就是这样的。而这样圆满的现觉,就是因为有无所得的妙智才证入的,才能契会这样的如如,在了解这样的现象之下,哪里还有丝毫一点点可得的?明白了这一些,一切法就都是平等无高下的,因为一切法都无所得,一切法都是缘起,一切法都无实性,法法就是空寂的,也就是法法平等无高下。因为你能了解一切法的平等无高下,法法如如,一切法非实,这样的理证,才能够证入,不然什么叫做无上遍正觉呢!就是在法法平等上证入的,法法的实性无可得中证入的。
【高下,是指佛果(高)与凡夫(下)说的。平等法界,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这就名为无上遍正觉。】
这时不会有“佛是高高在上,众生很低下”这样的感觉了。因为一切万法从法性上来讲,都是法法平等的,法法归空寂,法法归寂灭,法法无实性,证入这样的体会时,在一切万法中你才不会有差别的念头,不会有增、减、垢、净,这才叫无上遍正觉。如果不了解法法平等,不了解法法无自性,法法非实,你如何证入?
【这在因中,或称之为众生界,众生藏,如来藏;在果位,或称之为法身,涅槃,无上遍正觉。约境名真如,实相等等;约行名般若等;约果名一切种智等,无不是依此平等如虚空的空性而约义施设。就有些人,因此执众生中有真我如来藏,或者指超越能所的灵知,或者指智慧的德相――三十二相等的具体而微;以为我们本来是佛,悟得转得,即是圆满菩提。这是变相的神我论与外道心心相印,一鼻孔出气!】
如果了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真实内容,就明白一切众生在因中就叫众生藏、如来藏;在果位,就称为法身、涅槃、无上遍正觉;约境(相上),就叫真如实相;约行,就叫般若;约果,就叫一切种智,其实这些都是站在平等如虚空的空性上来讲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约义施设,因此有不同的名字而已。但是站在平等如虚空的空性上来讲是一样平等无高下的。但在境上,在一切法的不同角度上,给他不同的名字而已,所以,当我们说“众生”或者“众生藏,众生界,如来藏”,这是在凡夫界的因中来讲的,就有这样的假名;如果你证入了果位了,就叫做法身、涅槃、无上遍正觉,只是名字不同,因为有这样的约义施设故。
这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一定要明白!为了让大家明白,不得不从任何角度安立假名,说所谓的“众生界,如来藏”,“涅槃、法身、真如实相”,那叫做假名施设,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比喻,作来名义上的假施设而已。但是,很多人就执着了:“佛在说如来藏么,在讲佛性么,讲本来是佛嘛”!以为我们有一个真我,叫做如来藏的,或以为超越了我们能所灵知以外还有一个具体而微的,这个叫“形而上的实在论”或者叫做“本体论”之类的。或者以为我们本来就是佛,只要我们悟了,明白了,就是圆满了。导师深刻而明白地指出:这叫变相神我论,与外道心心相印,一鼻孔出气!也就是说,这样的观念根本就是外道的邪见,不是真正的佛法正见!
导师在这里讲得很肯定,是斩钉截铁的,而且也是很用心的。为什么要讲得这么清楚?因为从点点滴滴法的分析,一直剖析到这里,确实是如此的,只要有一丝丝、一毫毫的自性见不破,实有的感觉不破,那个我执就破不了。如果自性见不破、不摧毁的话,你的那个执取是不可能完全斩断的,染著贪取也不可能断,甚至更危险的是变成与外道混在一起了,佛法和外道的特质都无法分清了。
导师在这里的点明,在我个人来看,太重要了!为什么?如果在这个地方厘不清,不明白它的真正重要性的话,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学佛为什么不受用的原因,是解脱与否、凡圣、迷悟的关键点!为什么要这么明显地一一地展现到让我们明白呢?因为它太重要了!这也是现在佛教界认知上普遍错误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佛法流变到现在,很多方便已经使我们不能了解佛法的根本在哪里了,无法明白佛法的正确性,所以导师要点出来。
现在很多人都很虔诚地修行,但是为什么不能解脱?为什么都期待来生?为什么都等人家来救度?为什么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问题?为什么烦恼不能断,越学越苦,对生死也不能解脱,非要等人来救你不可?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在于上面所说的本体、实体的观念没有厘清。所以,学佛千万不要拢拢统统似是而非的,如果以为“那个”就是了,会很危险的,知见不够清楚么!所以,在这里点出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真正明白的话,可以帮助我们有很大的转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