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7

  ..续本文上一页见。而佛法讲的是不断不常,所以只有从缘起的内容里面,才知道没有一个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你一定要先明白这个,破除的就是自性见,所有的解脱重点都在这里了!进一步问佛陀:什么是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佛陀就进一步地回答:由于我们产生了执着,产生了爱取,才产生了后有,才产生了后面的生,老,病,死而纯大苦聚。因为我们会执取啊,当所执取的这个因缘条件变动时,就产生了痛苦烦恼;然而,当我们不再颠倒执取时,这些痛苦烦恼就没有了。简单地说,我们的痛苦烦恼生死都是有因有缘条件的,只要把这个条件清除时,这些痛苦烦恼生死也可解脱而不存在。这样慢慢地重复讲解就可以熏习于心,我们就会知道缘起是在说什么,后面点点滴滴的解释也就会带进去。

  今天上这个课谈到缘起,它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刚开始时,很多人也许没有上过缘起的课,对这一方面比较生疏,有时候听起来不能接受,因为和原来很多传统的观念刚好是相反的,所以也许会不能接受,听不懂,比较难过。但这是过程,先不要排斥,慢慢地听,慢慢地了解它的内容,尤其今天讲的《金刚经》,它后面的内容一段一段的都会让你明白在谈什么,都只是在证明这一点而已:一切法只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以此真正地破除自性见而得解脱!所以导师一开始就讲清楚了:我们“生死的根本”只是“自性见”而已,这个自性见如果不能破除,我们就不能解脱,也不可能悟入诸法实相。缘起还有另一种描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同样的道理,它是在讲条件: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它是相依相缘地存在,而没有一个单独的,永恒的存在。人间的一切万法只有相对的存在,这一点一定要明白。在十二支缘起里: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是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也就是说,因为有这个才有那个,如果这个不存在,那个也不能成立啦!当我们明白这个轨则时就知道缘起法是那么的重要!这个是它必然的次第性,是宇宙真理法则的必然性,这一点要明白哦!它的“必然性”是:因为有这个,才有那个……到最后才有生老病死的一切,我们可以从这一生流转的身心来谈,也可以讲三世二重因果:上辈子的因,造就了这一辈子的果;这一辈子的因,造就了下一辈子的果。也可以明白它的三世流转是有次第性,必然性的。我现在讲的是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不了解因缘法则,不明白因果的必然性,那我们又如何修行呢?很重要!一定要明白哦!今天能够修行,凡夫能够解脱成为佛,成为一个觉者,是因为佛陀体悟了真理,体悟到宇宙中有这样的一个必然的因缘性,如果因果之间没有这个必然性的话,那我们凭什么来修行?如何能达到一定的结果呢?这个理论非常重要!

  两种我见

  “此无故彼无”:如果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最要命的就是这个无明)灭了,后面就不存在了。无明,也叫做无知,是对宇宙真理法则,因果的必然性都不明白,所以很盲目。我们身心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尘接触而产生了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也就是说:内心接触外在的境界时,产生了觉受,这个觉受是欢喜的、顺意的、快乐的,心情就很舒畅;如果是不如意的、不喜欢的,就产生了不高兴和瞋恨心;或者是不关紧要的就不会起快乐或者痛苦(舍受),这三种感受就来了。在感受的基础上,我们就会起贪爱或嗔恨(嗔恨是爱的反动,是爱的另一种姿态),而染着执取造业,造业的同时就产生后有(业力),那就是后作用,再来就是下辈子的生老病死了。所以,在宇宙中,我们生命的流转有着它的必然性,如果找不到生命生死轮回的必然理则,请问:我们如何修行?佛陀悟到了宇宙中的实相, 明白生死轮回是依据这样的理则(缘起法)而不停的流转,这个过程叫做流转门。也就是众生在颠倒中,无明中产生的现象,就是依循这样的一个法则,像环状无端的一直不停地流转。就像你们不知道这一生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过去是如何的。同样的,如果今天不悟道,不学法,不解脱,这种回环性是不会停止的。由于过去的无知,没有智能,没有听过法,没有真正的觉者的指导,我们一直在胡涂中不停地轮回生死,就是因为无知,所以叫无明。“明”是明白清楚,“无明”就是不清楚、不明白么。

  无明缘行,行缘识:行,就是造作,迁流。由于不明白,不清楚,无知而去造作就是行(行业)。是我们的观念上起了分别执着,在我们身心的六根门头与外界接触时产生的执取,而这种行业就产生了我们的意识(有取识)。所以,如果修行不知道这个缘起的流转内容,就没有这方面的智能;如果有了这方面的智能,就能很清楚地去看到,去体会,去真正明白它的内容、次第、点点滴滴,清楚明白我们身心的生死流转,明白每一支的过程,变化以及相依相缘的必然性因果,明白它的“此故彼”,了解这个流转门的因缘条件的内容,这个叫做法住智。今天上课能带给大家的,要帮大家的,其实就是要建立你们的法住智。佛法里面谈到一个重点,佛陀当时讲了一句话:“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这个法住智不懂,不可能涅槃解脱,一定要明白!为什么?因为我们先要明白流转生死的内容和它的必然性、次第性,并从这里去调整它时,我们才能够还灭。也就是说,如果把无明破了,像铁环般的十二支缘起的链锁,当第一个断了,后面就不能相续了,所以,“此灭故彼灭”。在任何一环上能够破除执着的,后面就不相续了,也叫做还灭门。

  我们能悟道解脱,是由于明白了这个缘起的必然性以后,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才有功效。过去修行,法门是听得很多,但有没有关涉到这个必然性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六根(即身心)会造作,很多法门就在这个地方——“触”上面下功夫,不让它接触外境,所以就修禅定。还有的就是寄托未来的救度,这一些有效吗?而不知道我们身心造作的原因是由于观念上,在过去执取的意识里面的习性种子深厚,而根本的原因是无明!所以,我们一定要追溯到最根本的东西,溯源而上找到生死的源头,如果源头不知道,那不是盲修瞎练吗?就像筑堤防护洪水,还是照样淹,没有办法,为什么?那源头来的水是那么大!我们的生死也是一样,无明就像生死树根,如果斩断树根,树一定会枯掉,那就解决问题了。但是如果不是找到那个根,而是在枝叶上去剪,去整理,甚至即使把树叶都拔光了,它还是会长出来。我们的生死烦恼也是一样:没有找到根源,没有铲除根源的东西,而一直在枝末上去寻求对治的方法,有没有效?这些很重要!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虽然讲过,但还是要讲。 比如说,触会生受,受会生爱,于是很多人都以为:“我的六根不要与外境接触,那就没有受了”。所以很多人就修禅定,都以为六根门头跟外在的因缘接触时,我们会去执取的原因是起心动念,所以,功夫就用在不要分别,不要起心动念。但是,请问:我们能不能让意识(五蕴的功能——受,想,行都归于识的活动范围)不要动?注意哟!我们都在这里下功夫(外道修的多是禅定)。我们过去执着的意识叫做有取识,也就是说,在这里执取以后就产生了后面的生老病死,这一生会再来是由于过去的有取识之故。所以,我们不只是这一生碰触到外面会执取,过去的观念里面也都在执取啊!即使在禅定中停止了这一生的意识活动,能不能消除过去的有取识?注意听,这个很重要!所以为什么禅定并不能让我们解脱,大家一定要明白!不是不和外面接触(禅定中)就不会产生障碍执取了。佛陀有两个老师,一个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一个修到无想定,那是禅定的最高境界了,为什么没有解脱?因为,虽然停止了这一生和外面接触的意识作用,但是能定多久?要不要出来?那出来的时候有没有定?如果出来还有定,那就不叫入定哦!注意听,如果由于出来就没有定了,那进去的等于没有效哦!注意听!所以有出有入的定,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所以禅定不能根本解除触与受。

  现在讲的是重点,要让大家明白,修行不是修一个“定”字,还要再进一步解决的是无明的问题,今天之所以会产生染着,是跟无明相应故,注意听哦!无明就是不明白,就是糊涂颠倒,就是错误的观念,这些才使我们产生爱染执取哦!好比电脑里面的活动程式一样,由于我们的无明与无知,甚至接受了错误的信息、观念,这个程式如果没有改变,我请问你:它的功效会不会转变?这样大家明白吗?这个比喻大家就明白哦!所以在过去的无明产生有取识的这个颠倒执取里面,如果只是停止它的作用,那只是用石头压草而已-伏而不断,不能解决真正生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破除无明。

  这个无明的观念就象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程式忽然间清楚了、明白了、导正了,这个导正了的行为就不是过去的有取识能控制的,那我们以后跟外界接触时,已经不用原来与无明相应的程式了,而启用了另外一个程式――“明”,也就是破除了无明的功用而产生跟宇宙真理实相相应的这个智慧。跟明相应,用它来作为我们的程式,那么当六根接触外境时,就会依真理法则作为思考的原则,作为行为的准则,我们的身心行为就不会产生执取爱染了。

  先懂得产生爱取颠倒原因,是由于无明产生的观念的作用而已,所以要破除贪瞋痴。但是你们修了那么久,贪瞋痴有没有办法真正的不起呢?因为你们没有找到贪瞋痴前面的原因哪!我们的贪瞋痴如果在事相上来讲是千差万别,非常的多。每天起心动念都根据无明有取识产生的执著,哪里能跟明相应?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什么?不是在这里把身心凝住不动,也不是谁来这里带我到哪里去,绝对不是!今天最要紧的是什么?修正我们错误,修正无明产生的观念、知见,也就是内在的那套程…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