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32

  ..续本文上一页明白人活在世间没有一法不是相依相缘的,哪里能够独自存在?了解了缘起法,就知道一切都是相互依持而存在的,就不会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如他人不能脱离苦痛,即等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净化。

  其实真正的能够无私,才能真的无我。坦白讲:只要还在自我保护的意识里,还有私心和私欲,那个我执怎么破?我执不破,又怎么能解脱?佛法讲要度众生、利益众生,其实度的是自己,利益的也还是自己。因为就在利他中才能淡化自己的习性和对自我的保护,也才有机会破除我执我见。

  有些人谈法,都在谈很高超的境界和神通,请问: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是自私的、是贡高我慢的、自以为是的,这种人真的会解脱吗?如果自以为功德很大,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这种人的我执我见能破吗?所以我们要明白,大乘佛法为什么重视六度万行?其实是在藉助六度万行这样的因缘,来淡化、破除我们的执着。真正的圆满了六度万行,就是真正破除我执的时候,也才是真正成就的时候!

  所以,学佛修行不在于我的地位有多高,我有多优越的条件,可以做很多功德,不是这样子。我们的执着在没有破以前,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物,我们还是想占有,承担责任的没有人要,这就是我执!处处都在自我保护,怕吃亏、怕怎样,层层都是在我执的范围里。说实在的,我们今天听法,理论很容易了解,真的要去实践,真的要破我执不是只有理论的明白,不是只有拜拜、求求、做做功德就可以了,真的要在实践中用生命去体证的。

  自古以来「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用生命去体证,去实践、去付出、去舍!做不到!我常常讲,佛陀为什么能成道,很简单,第一他做到了舍,他放弃了人间的占有,这是修行的第一步。虽然今天我们在世俗,在一切万缘中一样可以见法悟道,这没有错。但是,如果私心和我执不除不破,真的会悟道、会见法吗?所以,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们都在讲布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把那个「我」布施出去!无始劫以来,我们一直在保护的这个我,真的把「他」布施出去了,就解脱了!

  三、般若慧,有了崇高的理想,伟大的同情,还要有了达真理的智慧,才能完成圆满的人生──成佛。以此三种而行六波罗蜜多,是大乘佛法的特质。

  大乘佛法中三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菩提心,大悲愿,性空慧。就是大乘三要。今天学习大乘佛法,这三个条件不明白、不具足,所修的就不是大乘法。

  从般若波罗蜜多讲起,再从性空慧,提升到大乘法的三要,我们就明白了,我们今天学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在具足性空慧!有了性空慧才能圆满大悲心和菩提心,如果缺少性空慧,就不能破我执,不能离我慢,怎么能发出真正的悲心呢?所以三要的内容是相依相缘,缺一不可。所以我们透过闻思修,先听闻正法,慢慢了解了佛法的根本,具足性空慧,在体证的过程中了解了实相,这个时候发起的悲心,才是胜义悲心;菩提心才是胜义菩提心,而不是世俗的,那个时候才真正的能达到所谓菩提心的成就。

  所以大乘三要缺一不可,但是性空慧是根本,没有性空慧,前面的两个根本不能成就。谈到这里你们就知道了,为什么这十年来我一直要讲课?就是在建立正见,成就性空慧。我常常讲,你们一次听不懂我讲三次,三次听不懂我讲十次,再不懂我讲一百次。我总要让大家明白性空慧的重要性!这是我唯一的方便!正知见建立不起来,性空慧就达不到,性空慧达不到,真正的悲心就很难具足,菩提心要圆满更难!可见建立正见的重要!正见就是开发真正般若智慧的最重要的条件。

  般若波罗蜜多,即大乘六波罗蜜多的别名,

  我们现在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乘六波罗蜜多的别名。大乘的六度,是以般若为导,然后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合起来就是六度。每一度的完成,即登一地,六度全部完成了,就是七地的菩萨。那么我们就明白,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从六度中去完成的!所以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其实就是六波罗蜜多的别名。

  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解说为大乘心,大乘法即佛法的心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短短的几个字,其实就是真正大乘心,也就是大乘法最重要的心法、重点。全文短短的二百多字,如果真的能明白、能了解,把这些内容都清楚的了达了,我们也很容易真正的发起大乘心。因为大乘的心要都在这里,二百多字涵盖整个佛法,所以说这部经是大乘佛法的心要。

  然大乘中法门很多,在很多的大乘法门中,般若波罗蜜多又算是主要中之最主要了。

  既然是般若为导,没有般若就像盲人没有眼目,没有般若就不能建立正见,后面的正思惟和身语意的修正、到定的过程就不能完成。所以大乘佛法虽然有很多的法门,但是真正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没有般若波罗蜜多,其它法门修行也难以成就,因为会执着在有。譬如外道修行,也修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但是没有般若。如果学佛没有般若,就容易与外道等同,变成修人天善法,不能究竟解脱!可见般若的重要!

  因为修学大乘的菩萨行,无论是利济他人或是净化自己,都需要般若的智慧来领导──不是说只要般若。

  用智慧来引导修行,以般若为导,这样方向、路途、方法就不会错了。没有般若就像没有眼目,容易落入外道的邪见。我们修菩萨行,利济自己或是利益他人,一定要有般若来指导,但不是说只要般若,其它都不要了,而是说要般若做前导,才有方法、有目标,再通过五度的修习最后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不然和外道没有什么两样。

  布施乃至禅定,世间外道也有,算不得是佛法中的特法。

  因为布施、禅定等前五度外道也有,所以不是佛法中最重要的特质。只有在般若的引导下,布施、禅定等五度才能成为波罗蜜──到彼岸。如果没有般若,布施等五度只是人天善法。那么有了般若还要不要五度?要啊!没有前五度怎么能展现、实证般若?所以五度和般若是相依相缘而成就的,不能偏废,只是说般若是前导,要明白。

  《般若经》里常说:般若为导。若没有般若,一切修行皆成为盲目的,不是落于凡外──人天,就是堕于小乘──声闻、缘觉。

  从《般若经》的立场来看,般若让我们开发的智慧就是空慧。「空」是佛法的特质,涵盖了三法印的无常、无我与涅槃。离开般若就与外道相应了,那么修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究竟解脱。所以我们修行如果不懂般若,所有的修行就变成盲目的了。注意!很重要!看看现在整个社会,不论哪一个宗教,哪一个宗派,大家都很发心,都很用功,都在精进修行,但是要达到真正的受用和究竟解脱是不容易的。包括佛法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般若的特质就会落于凡外的人天法,或者是堕于小乘的声闻、缘觉。真正要展现大乘的般若是不容易的,真正要行大乘的菩萨道更不容易!

  从教典说:『一切经中般若经最大』。因为般若经是特别发扬般若的体悟宇宙人生真理的,所以般若经在一切经中为最大。

  真正要探讨宇宙的真理法则,要明白真相得解脱,依靠的就是般若!《般若经》是最直接地阐扬了能够契入宇宙的真理实相。所以,《般若经》阐扬的般若空理,也就是我们达到解脱唯一的路径,所以说《般若经》是所有经中最重要、最伟大的经典!

  在全体大乘法中,般若波罗蜜多及其经典最为精要。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用六离合释来说,是持业释,般若波罗蜜多即是心。

  在所有的大乘佛法中,为什么说《般若经》最重要?尤其是《金刚经》,再浓缩就是《般若心经》,阐述的都是最为精要的法义。用这个「心」字,一般人都容易理解为我们身心的「心」。其实,这里的「心」是精要、心要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心灵的重要,因为心灵居主导地位,所以用「心」来突出《般若心经》的重要。

  更进一层说,此经是一切般若经的心要︰般若经的部帙繁多,文义广博,此经以寥寥二百余字,摄之净尽,可说是《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心要了。

  《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分上、中、下三部,如果有研究过《大般若经》的人,就知道其内容非常的浩瀚、深广。从每个不同的角度,和每个众生不同的心态,一一的来加以阐扬般若空理。《大般若经》虽非常繁复和深广,但《般若心经》则把整个《大般若经》的精神内涵与主要重点,全部含摄在内。整部《大般若经》的心要就在这短短二百多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完全的展现出来了,可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重要!

  上面所说的心义,一、整个佛法以大乘佛法为主要为中心;二、大乘法中以般若波罗蜜多法为主要为中心;三、般若波罗蜜经中,又以此经为主要为中心,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的「心」字,从三个层面概括了整个佛法的究极意义,也就是大乘佛法真正的主要心法和主要精神所在。所以,大乘佛法为整个佛法的中心。佛教所有的经典中,以《般若经》最重要,它是佛经的中心。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是《般若经》的思想中心。从这三个角度就说明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字,突显了精要中的精要,重要中更重要的部分。

  经,梵语修多罗,译为线,线有贯摄零星散碎的功能。佛弟子将佛所说的法,依文义次第,结集成章成部,如线贯物一样。能历久不失,所以名为修多罗。

  佛经的「经」,比喻为线,能把很多零散的东西贯穿起来的意思。佛陀说了很多的法,弟子将其记录下来,依文义次第的前后把他贯穿起来,所以取名为「经」。

  中文的经字,本也是线,如织布有经线纬线。后人以古代有价值的典籍为经,渐渐附以可依可法的尊贵意思,所以佛典也译之为经了。

  「经」,简单的解释,一个是贯穿义,一个是尊重、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