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份明白和了解是自然地显现出来的。我们为何要如实知?要让它自然显现,要看透它的真相,不再被它迷惑,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让它真正地显现?方便禅思,内寂其心,这样如实知就显现出来了。如实观照为什么用“看”的方法?一切奥妙就在这里:只有“看”,才能真正达到如实知,如实知才能显现,达到如实知就一定会发现“必归于灭”!你要“如实知”,就要让它自然显现。你用意,用作意,用种种有为法,反而看不到。为什么?因为你在作意中,在颠倒中。只有内寂其心,只有一个“看”字,这个如实知才能自然显现,所有的奥妙就在这里!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六个原则,使你的意识不起作用(指的是意识的分别作用,而不是意识的功能)。一切的心法,一切修行的奥妙就在这几句话:“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这就是师父的如实观照中一个“看”字的奥妙!这“如实显现”四个字,也是师父一生学法最重要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落入有为的造作、有为的修行里,那都是在实有感、自性见里面,要解脱就非常非常困难!这里的“如实显现”四个字,涵盖着法性的奥妙,是法尔如是的法性的功能,不是人为造作的功能,要明白啊!那么,我们怎样发觉六根以及六根触缘所起的受、贪等诸法是无常、有为、生灭的呢?怎么会显现出来的?就在寂静的当下,你“看着它”,它就自然显现。自然的体现中,你就知道它是无常,它是有为,它是生灭的,不要再起一个念头的。如果起念就不是了,看不到了,而是让它如实知自然显现,最奥妙就在这里!修行能把握到法要,抓住重点,才能很快地真正受用。这个“如实知显现”很重要,你们要在这里下功夫!这是师父三十年最深的受用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家要体会,很奥妙!这里非常非常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心法所在!体会到了,修行就会很轻松,而且很快!不待时,离炽然!这不是修来的,是法尔如是,法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当下契入法性,当下就解脱,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不然,你要解脱是不可能的。这个“看”字,是从法性下手,直接契入法性空寂,就不再受迷惑了。你不用对治,自然显现法尔如是,还其本来面目。法是普遍地存在,是必然如此的。明白的人随手拈来都是;不明白,隔着一层膜,生生世世都不能了。所以,当你们真的依法奉行,体会到这个法性空寂时,看到法性自尔时,你要贪、染、住都办不到!这个就是法性如此。是不是你境界很高?不是。那是法尔如是哦!法性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哦!即使师父今天有所体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法性本来的功能,是法性法尔,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你们要体会这一点很重要!明白了,只是随顺法性而已!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见法其实不难!只要见了法以后,再加功用行,就一定会证初果。
师父的如实观照是基于实相的立场来谈的。在指导禅修时的主题就是观察“受、想、
觉”的起、住、灭。一切法是缘起的,“念念不住”,“ 受受非实”,“ 即生即灭”,一切法无自性,如幻非实,这就是要得的法——缘起正见。这地方就是下手处、入处,明白了,才能谈到进一步不受它束缚,就叫本来,叫解脱。
关于“受”的如实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时时刻刻不停地在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接触,而产生了六识,俱生受、想、行,这就是我们身心活动的变化,它是起起落落,千变万化的。由于触的因缘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受,也必然由于“触”缘的消失而“受”灭,这是缘起的必然法则――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是真相。但是,更重要的是:当因缘灭,受也跟着灭时,这个灭的当下就是“止、息、清凉、永没”!这个就是真相,就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我们众生看到的,最多了不起就是能看到苦、乐二受,很少人看到那个“灭”。好比,众生看到虚空,看到的是飞鸟、飞机、下雨、狂风大作、云彩变化、闪电等种种的相,这些相是随因缘而有,随因缘而灭,它是刹那变化的,它是必归于灭的。既然是必归于灭,它的寂灭性,你们有没有看到?虚空的虚空性你们有没有看到?所以,众生看到的是生生灭灭的幻想,而圣者看到的就是它的灭相;现象是生生灭灭的,而灭相是不生不灭的。生生灭灭是我们常看到的现象,从现象中体会它的不生不灭。
“因缘起苦乐,因缘灭、苦乐就灭”。下面为什么连接的是“止、没、清凉”?这个消灭的现象是“止、息、清凉、息、没”,我们有没有发觉这几句话的过程和最后的归宿?要好好用心体会!我现在问各位:“有苦受否”?“没有”!“有乐受否”?“没有”!那么,当下是什么?体会这个当下的,明白了,不离开这里难不难?即使我今天触到一个缘,起了苦、乐二受,它还是要灭,也是要回到这里!注意听!明白这个,你站的角度就不会颠倒了!任它风起云涌,是苦是乐,它还是“必归于灭”,“ 灭”的当下就是本自空寂,就是不动不摇。知道那个感受、情绪、想念是来来去去的,非实的,你就能如如不动,因为了解真相――就是这个“灭”字。众生执著在那个生灭相,而圣者体会的就是这个灭相。如果大家听得懂,生活中当下每个身心都能体证,每一个刹那都能跟法相应,清净不染,那么,我们就真的要办禅修了。禅修的目的,透过很多过程和体验也是要体会这个而已。楞严经讲:来来去去的是客人。客人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他总是来来去去。我们看到的现象界,外在的虚空中的浮云、飞机、飞鸟……就象客人一样来来去去的。如果你是这个旅店的主人,你一定都是在柜台的,你不会一天到晚来来去去的,只有客人是来来去去的。触境生情,触境起受,就象客人来来去去,随着来来去去的客人而走的,它息息“必归于灭”,“ 必归于灭”的当下就是不来不去的主人。但是这个“主人”,不要把它当作有一个“我”,注意听!不是这个意思,是讲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对其它的心理状态,如喜、忧、舍等,也要明白清楚、如实知。
舍受也是有因缘条件的:“舍受因缘生舍受,灭,止、清凉、息、没”,这个就是必归于灭的必然性,而在“灭”的当下悟入本自寂灭的法性!我在这里挑得更明,讲得更细,大家一定要好好体会!把这个问题当作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个地方是要相当用心的,不止要用心,还要用生命去体证:在事事物物中,时时刻刻的接触中,从身心动态去发觉,有没有与正见相应?是不是真的缘起无自性?是不是真的念念不住、受受不住?是不是即生即灭?是不是不生不灭本自空寂?能不能做到心中不动不摇、如如不动?点点滴滴要用心哪!
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缘起法,学了一点空义,以为“我”是不可得的,“我”本来没有,还要修什么?快乐就好,生活过得去,卡拉OK快快乐乐过日子。这样叫修行吗?那个我执能断吗?那个习性能断吗?他以为“我”没有了,所以也不用修行了,而不知道那个俱生我执(思惑)深细到什么程度!你不理它就没事了吗?你以为知道没有“我”就没事了吗?潜在的那种执著如胶似漆,谈何容易把它去掉!我看到那些人,我真的心里很痛!唤不醒,自以为是,耽误了。我个人觉得自己很惭愧,用功不够,用心不够,内心很恐惧,微细处,越细腻、越微细的地方,你越发觉,你才知道不容易啊!破我执,谈起来很容易,实行起来很难。要破这个俱生我执,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破除。实践六度就是在破除俱生我执的部分,布施就是利他,利他才能舍我。众生总是希望占有,实有感的占有,你的我执怎么破?!破我执,唯有从利他中,你那个“我”才能淡掉!慈悲是破我执最好的药方啊!真的要破我执,必须去“舍”!从利他中超越那个我执、我慢!
建立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事,任何一法的产生,我们直接的反应是什么:“谁在做,某某人在做,谁谁谁怎么样? 是谁造作的”?我们很少有因缘的观念哦!很少有缘起的正见。如果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不会说:“那是某某谁做的”,而是说“它是什么因缘而发生的”。我们要反省、反思、比如说,你家里的亲人做了某一件事情、不好的事情,你就会质问他、责备他,马上就相对。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不顺眼就会去遗责,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就是实有一个你在造作:“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其实在这时候,就有一个相对你而存在的实有的“我”了。如果你在责备那个对象时:“你怎么样,你怎么样”时,是不是在讲:“我就是这样”!一样的意思哦,要明白!但是一个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会问:“什么因缘使你这样做?什么因缘而造成这一件事情”?你看看,有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与我们有我见深重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哦!这个地方关系到我们平常起心动念直觉的反射作用,因为我们潜在很深的观念里面,总是在实有感里面,总是在我执,我见里面。我们今天如果缘起的正见没有建立得很透彻、很明白,只要还有那么一点我执的影子还在,你的思维模式和应用出来的地方,一定是不离开这种实有的直觉的感觉!这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人事的接触和外缘的接触,当你跟人接触时,言谈之中,你的反应,你的言语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倾向?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要修行,要悟道,如果不是在这里发觉这个问题,你是没有办法解脱的!也就是说,你每天在犯,每天在我见执著的惯性中,你不知道。那不知道就没有办法发觉哦!要悟道,就要在这个地方看清楚。一般来讲,我们起心动念,我们不知道;我们直接的反射、反应,我们不知道;我们已经落入那个自性见的惯性中,我们还不知道。缘起的正见真的建立得很清楚的人,那么,你就会善于观察:每一法、每一件事情,当它产生的时候,你反射出来的反…
《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精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