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忧虑、恐惧、愤怒,这些负面情绪是比火山还恐怖的摧毁力量,消除它们对任何人都有益处。
5、消除烦恼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地练习,此方法是依照佛陀在《大念住经》中的教导编制而成的,它非常有效,而无任何副作用。
6、如果能按步就班,耐心地进行练习,你会发现,这个练习会逐渐化解你内心的烦恼。若能假以时日,坚持不懈,更好的效果会不断地展现出来。
7、最好按照步骤练习,不要跳跃地练习。先辨认烦恼,然后觉知烦恼的生起。当然,对烦恼保持平等心,试着不要生起拒绝与排斥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修习要领。
8、只有在平等心的基础上,你才会有定力,只有在定力的基础上,你才会有正念;这是心次第生起的因缘。
9、这方法的有效性在于修行者的动机,你要以断除烦恼为唯一目的。若你的修习参杂了太多的思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0、开始训练时,面对纷至沓来的烦恼,你依然不会在它们刚一闪现时就能敏锐地扑捉到它们;这不要紧,你是生手,重要的是坚持不懈。
11、每次修习时间不要超过十五分钟,每天训练三、五次即可。开始修习的前几个月,轻松自然,保持兴趣是重要的,效果依赖于长期地训练。
12、负面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生起、消失、生起、消失。观照负面情绪的消失,本篇文字未涉及这一部分,将会在以后专门谈到,那是更高一级的修行主题。
13、这是《一个断除烦恼的修习方法》的续篇,上一篇中阐述的修习方法是这一篇的基础。上一篇中阐述的修习原则,在这一篇中依然有效。
禅修心法——正确的修行态度
——史欧明禅师(缅甸)
正确的态度是禅修时最重要的一件事
当你修行时:不要过于努力专注,
不要去控制,
不要企图制造任何事物,
不要强迫或限制自己。
不要企图制造任何事物,
但也不要拒绝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然而,当事情发生或停止发生时,不要忘记他们,
要对它们保持觉知。
企图制造某件事是贪,
拒绝正在发生的事是嗔
不清楚某件事在发生或停止发生是痴。
只有当观照的心没有贪、嗔或烦恼/焦虑时,宁静的心才会升起。
你必须反复检查自己修行时的态度。
你必须同时接纳并观察好与坏的经验。
你只想要好的经验,你连最微笑的不愉悦经验都不想要,这是否公平?
这是正法之道吗?
不要有任何期望,
不要何求任何事物,
不要焦躁不安,
因为,如果你的心中有这些态度时,
你将很难修行。
你修行时为何这么努力的专注?
你是否想获得什么东西?
你是否期望什么事情发生?
还是期望什么事情停止发生?
很可能你存着这其中一种的心态。
如果你的心逐渐感到疲倦,
你的修炼方式一定有些错误。
当你内心紧绷时,你不能修炼。
如果你的身和心渐渐感到疲倦,
这是你应该检查自己修行方式的时候了。
修行是以觉知和领悟的心来
等待和观察,
不是思维,
不是回想,
不是批判。
不要抱着想要得到某物
或希望某事发生的心态来修行,
这唯一的效果将使你自己疲累
修行时,你的心应该是轻松与平静的
你的身和心都应该感到 舒适。
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使你得到良好的修行
你拥有正确的态度么?
修行就是:
不论发生任何事,好事或坏事,
接受它,放轻松,并且观察它。
你的心正在做什么?
思维?还是保持觉知?
你的心现在何处?
在你自身里面?还是外面?
这颗观看/观察的心
是否有正确的觉知?
还是只有肤浅的觉知?
你并非试着将事情转变为,
自己期望的状态;
你是尝试去了解当下发生的实相。
不要被自己的意念烦扰,
你修炼的并不是要停止思维,
你修炼的是:每当意念生起时,你要觉察并且接纳它。
你不应该排斥观照的对象(正在发生或正被觉知的现象/事物),
你应该知道并觉察因所缘境而生起的杂念,
如此这般地消除它们(烦恼)。
只有当你有信念/信心时,精进才会生起。
只有当你有精进时,正念才会持续不断。
只有当正念能持续不断时,定才会成就。
只有当定成就时,你才会了解到事物的实相。
当你开始了解事物的实相时,你的信心会因此而更加增强。
只要将注意力放在当下,
不要追忆过去!
不要计划未来!
观照的对象并不重要,
在幕后运作的那个心——从事与觉知,也就是说,
那个观察的心——是比较重要的。
如果你抱着正确的态度来观察,你所观照的对象就是正确的对象
愿我们一起分享法施的功德
愿一切众生受利益
愿正法久住
出入息念。修出入息念是透观察呼吸的出与入而禅修,将注意力自然地
置于鼻端。从开始注意呼吸,直至完全解脱,共有十六个过程
(传统上称为十六特胜)。
(1)出息长时知道出息长,入息长时知道入息长;不能出息时不知道出息,
不能入息时不知道入息。
(2)出息短时知道出息短,入息短时知道入息短。观察呼吸有长有短。
(3)学习觉知出息的整个过程,学习觉知入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呼吸在身体
旅行。
(4)学习平静安住整个呼吸的出息,学习平静安住整个呼吸的入息。旅行累
了,身体与呼吸休息,平静下来。
(5)觉知喜。休息之后快乐舒服起来。
(6)觉知乐。更快乐,安享余年。
(7)觉知心行。呼吸中,心攀缘制造各种东西。
(8)觉知安息心行。心不攀缘不制造,躺下来了。
(9)觉知心。发现心的各种样子,贪、嗔、痴等。
(10)令心喜悦。鼓励心,令心欢愉。
(11)令心等持。心定下来。
(12)令心解脱。放弃心的各种样子,想的、制造的、攀缘的等等。
(13)观无常。看一切都是改变的,无常的,呼吸也是无常的。
(14)观离欲。离开心的各种状态。
(15)观灭。心中风了。
(16)观舍遣。不执着了,丢掉一切垃圾。
《消除烦恼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的练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