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憂慮、恐懼、憤怒,這些負面情緒是比火山還恐怖的摧毀力量,消除它們對任何人都有益處。
5、消除煩惱依賴于正確的方法與勤奮地練習,此方法是依照佛陀在《大念住經》中的教導編製而成的,它非常有效,而無任何副作用。
6、如果能按步就班,耐心地進行練習,你會發現,這個練習會逐漸化解你內心的煩惱。若能假以時日,堅持不懈,更好的效果會不斷地展現出來。
7、最好按照步驟練習,不要跳躍地練習。先辨認煩惱,然後覺知煩惱的生起。當然,對煩惱保持平等心,試著不要生起拒絕與排斥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修習要領。
8、只有在平等心的基礎上,你才會有定力,只有在定力的基礎上,你才會有正念;這是心次第生起的因緣。
9、這方法的有效性在于修行者的動機,你要以斷除煩惱爲唯一目的。若你的修習參雜了太多的思想,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10、開始訓練時,面對紛至沓來的煩惱,你依然不會在它們剛一閃現時就能敏銳地撲捉到它們;這不要緊,你是生手,重要的是堅持不懈。
11、每次修習時間不要超過十五分鍾,每天訓練叁、五次即可。開始修習的前幾個月,輕松自然,保持興趣是重要的,效果依賴于長期地訓練。
12、負面情緒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生起、消失、生起、消失。觀照負面情緒的消失,本篇文字未涉及這一部分,將會在以後專門談到,那是更高一級的修行主題。
13、這是《一個斷除煩惱的修習方法》的續篇,上一篇中闡述的修習方法是這一篇的基礎。上一篇中闡述的修習原則,在這一篇中依然有效。
禅修心法——正確的修行態度
——史歐明禅師(緬甸)
正確的態度是禅修時最重要的一件事
當你修行時:不要過于努力專注,
不要去控製,
不要企圖製造任何事物,
不要強迫或限製自己。
不要企圖製造任何事物,
但也不要拒絕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然而,當事情發生或停止發生時,不要忘記他們,
要對它們保持覺知。
企圖製造某件事是貪,
拒絕正在發生的事是嗔
不清楚某件事在發生或停止發生是癡。
只有當觀照的心沒有貪、嗔或煩惱/焦慮時,甯靜的心才會升起。
你必須反複檢查自己修行時的態度。
你必須同時接納並觀察好與壞的經驗。
你只想要好的經驗,你連最微笑的不愉悅經驗都不想要,這是否公平?
這是正法之道嗎?
不要有任何期望,
不要何求任何事物,
不要焦躁不安,
因爲,如果你的心中有這些態度時,
你將很難修行。
你修行時爲何這麼努力的專注?
你是否想獲得什麼東西?
你是否期望什麼事情發生?
還是期望什麼事情停止發生?
很可能你存著這其中一種的心態。
如果你的心逐漸感到疲倦,
你的修煉方式一定有些錯誤。
當你內心緊繃時,你不能修煉。
如果你的身和心漸漸感到疲倦,
這是你應該檢查自己修行方式的時候了。
修行是以覺知和領悟的心來
等待和觀察,
不是思維,
不是回想,
不是批判。
不要抱著想要得到某物
或希望某事發生的心態來修行,
這唯一的效果將使你自己疲累
修行時,你的心應該是輕松與平靜的
你的身和心都應該感到 舒適。
一顆輕松自在的心,使你得到良好的修行
你擁有正確的態度麼?
修行就是:
不論發生任何事,好事或壞事,
接受它,放輕松,並且觀察它。
你的心正在做什麼?
思維?還是保持覺知?
你的心現在何處?
在你自身裏面?還是外面?
這顆觀看/觀察的心
是否有正確的覺知?
還是只有膚淺的覺知?
你並非試著將事情轉變爲,
自己期望的狀態;
你是嘗試去了解當下發生的實相。
不要被自己的意念煩擾,
你修煉的並不是要停止思維,
你修煉的是:每當意念生起時,你要覺察並且接納它。
你不應該排斥觀照的對象(正在發生或正被覺知的現象/事物),
你應該知道並覺察因所緣境而生起的雜念,
如此這般地消除它們(煩惱)。
只有當你有信念/信心時,精進才會生起。
只有當你有精進時,正念才會持續不斷。
只有當正念能持續不斷時,定才會成就。
只有當定成就時,你才會了解到事物的實相。
當你開始了解事物的實相時,你的信心會因此而更加增強。
只要將注意力放在當下,
不要追憶過去!
不要計劃未來!
觀照的對象並不重要,
在幕後運作的那個心——從事與覺知,也就是說,
那個觀察的心——是比較重要的。
如果你抱著正確的態度來觀察,你所觀照的對象就是正確的對象
願我們一起分享法施的功德
願一切衆生受利益
願正法久住
出入息念。修出入息念是透觀察呼吸的出與入而禅修,將注意力自然地
置于鼻端。從開始注意呼吸,直至完全解脫,共有十六個過程
(傳統上稱爲十六特勝)。
(1)出息長時知道出息長,入息長時知道入息長;不能出息時不知道出息,
不能入息時不知道入息。
(2)出息短時知道出息短,入息短時知道入息短。觀察呼吸有長有短。
(3)學習覺知出息的整個過程,學習覺知入息的整個過程。知道呼吸在身體
旅行。
(4)學習平靜安住整個呼吸的出息,學習平靜安住整個呼吸的入息。旅行累
了,身體與呼吸休息,平靜下來。
(5)覺知喜。休息之後快樂舒服起來。
(6)覺知樂。更快樂,安享余年。
(7)覺知心行。呼吸中,心攀緣製造各種東西。
(8)覺知安息心行。心不攀緣不製造,躺下來了。
(9)覺知心。發現心的各種樣子,貪、嗔、癡等。
(10)令心喜悅。鼓勵心,令心歡愉。
(11)令心等持。心定下來。
(12)令心解脫。放棄心的各種樣子,想的、製造的、攀緣的等等。
(13)觀無常。看一切都是改變的,無常的,呼吸也是無常的。
(14)觀離欲。離開心的各種狀態。
(15)觀滅。心中風了。
(16)觀舍遣。不執著了,丟掉一切垃圾。
《消除煩惱依賴于正確的方法與勤奮的練習》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