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之道讲记 c15 慧之观境

  慧之观境

  慧是以分别、抉择、寻伺等为性的,那么它所分别、抉择地对象──所观境,是些什么呢?

   修学佛法,目的在求解脱,解脱是三乘圣者所共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甚深智能,遍一切诸法而通达它。换言之,慧的所观境,即是一切法,于一切法的空无我性,能够通达,究竟悟入。”

   导师谈这个都很细腻清楚,点出了重点。一般人修定就缘一个境,只是要使身心在一个境上用功,心专注一点就会定下来。但这里所说的慧观就不一样,不是在修定。不是要注意某一点上制心一处,而是要广观外在的一切法及内在身心的变化,观察是不是空无我。只要真正体会到一切法的空性,即是慧的成就,这才是我们要体会的重点。

  “所以佛法最极重视的出世慧,其特质是在一一法上,证见普遍法性。”

  注意听,什么叫普遍法性?每一法都有共同的普遍性,没有一法不是空性,万法普遍都是如此。无常无我寂灭涅槃的三法印,这个法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样,它是必然如此的,而且是普遍如此的。每一个事相都这样,我们就在这千差万别的一切法上去发现其共同的普遍法性。注意啊,这是重点喔!我们的所缘境是一切法,在一切法去观察它的空性,空性即一切法的普遍性。再讲得明白一些,观察一切法是不是缘起的?缘起的是不是无自性?缘起的是不是无常迁流变化不停,没有一剎那是安住的?而且最要紧的是必归于灭!一切法普遍是否都这样,没有一法能超越?这叫空无我性,也是一切法的普遍法性。对一切法真的能体会到这一点,哪里还会执着?一切法都是无常剎那不住的,而且必归于灭,法法如此,没有一法能超越无常的法则。“本无今有,已有还无”,万法本来空寂寂灭,随因缘的聚合而幻生,也必然随着因缘的散去而归于灭。

  导师点出重点,出世慧从哪里来?就在一切法上证见其普遍法性。如果没有缘起的正见,没有观照的方法,又如何证如何见?注意,真正的修行就在一切法上。我们的身心时时刻刻与一切法相触,为什么会执着贪爱造业,为什么在这里贪瞋痴不断?因不了解一切法的法性即真相而已,这就是无明颠倒产生的功能。真的发现一切法的法性本自空寂,你还会贪染执着造业吗?当下就歇了。众生颠倒而起虚幻相,圣者了知万法无生,为胜义谛,所以证入普遍的法性是我们唯一要达到的,要注意!

  “二乘学者的观境,可说祇是「近取诸身」,即直接依自我身心作观。”

  声闻佛法观照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内在身心,叫近取诸身。因为只要观察清楚内在的问题,体会到无我无我所,就能证涅槃而解脱了。体会到身心里面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身心也不是我所,都是缘生缘灭的,没有一个实在永恒不变的自性,依此体悟而解脱。

  “菩萨行者,不但观察自我身心,而且对于身心以外的尘尘剎剎、无尽世界,一切事事物物,无不遍观。”

  菩萨为何要广观一切法?因为还要利益一切众生,不了解外在的一切万法,就不容易引导众生,菩萨是更慈悲的。但是菩萨能这样利益众生,其实首先也要从根本上体悟内在的身心是无我无我所的,广观万法时还是同样的无我无我所,并没有什么不同——人无我,法无我。如果没有体会无我无我所的这个根本,即使广观万法也不知道是无我无我所的。内在明白了,外在也会明白的。所以阿罗汉们虽然没有广观万法,其实以他们对无我无我所的体证,如果愿意广观万法同样可以了解一切法空。一个只是要求自我解脱的人,就无需广观万法了,从自己的身心观察就可解脱了事,只是这样而已。菩萨因为要度众生悲愿大,所以必须更进一步广观万法,这样接引利益众生就更有内涵善巧方便了。

  “知四谛即是声闻慧。”

  知道苦集灭道,知道痛苦烦恼的因缘是从哪里来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灭而解脱,因明白这些而解脱的即声闻的智能,只要了解缘起四谛就够了。

  “四谛的内容:苦是有情身心上的生老病死等缺陷。集是造成身心无边痛苦的因缘,也即是招致生死苦果的力量。灭是离去烦恼业因,不起生死苦果的寂灭性。道即导致有情从杂染烦恼、重重痛苦、生死深渊中,转向清净解脱、寂静涅槃的路径。”

  我们面对的生命,其实生的那一天就注定要老病死了,只是迈向死的过程而已,所以有苦迫性压迫性,这个苦就是我们身心所体证的;由于无明贪爱造业,才集起这样的苦迫身心,都是过去的因缘,不然这一生不会来人间,也即是招致生死苦果的力量,这就是集;体会到法法的寂灭性就可断除一切烦恼,也不会再起生死的苦果,这就是灭;找到灭苦的路径即解脱的方法道路,这就是道。

  “这四谛法门,可谓是沉沦与超出的二重因果观,其重点在于有情的身心。”

  声闻佛法都偏重个人的自了,日中一食托钵,有什么吃什么,没有就饿肚子也没关系,少事少恼少业。每天过的是清净自在的日子,为的是净化自己的身心,重点在个人的解脱。

  “南方传来的《解脱道论》,说到慧学,也先以了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生死果报,种种世间事相入手,然后谈到悟证无常无我之寂灭法性。”

  南方传来的解脱道论就是南传的觉音论师写的解脱道论,重点与现在南传的佛法(声闻佛法)是一样的。先了知观察五蕴身心内外六处及十八界(内外六处加上六识)。个人的解脱不离开从观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下手,还是从世间相来下手,最后才证悟无常无我的寂灭法性。声闻道最后体证的是寂灭法性,大乘的菩萨道最后要体证的还是寂灭法性,本质上不能不同,只是量的不同而已。声闻佛法体证的与大乘菩萨体证的一定不会有两个不同的法性,都是寂灭法性。

  “慧学的另一方面,是三法印的契悟。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在一切世间有为法中,如实体证到念念生灭的无常性,众缘和合的无我性,又能了达一切虚妄不起是寂灭性。彻底悟入三法印,就是证得清净解脱的涅槃。”

  这里又把根本佛法的三法印重新复习一下。慧学智能的开发其实与三法印的契悟是一样的。三法印是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也就是在一切现象界的有为法中,如实体证到念念生灭的无常性。从心灵念头的剎那起灭容易发现其无常性。观察万法的生灭无常较困难,因有一期的安定性,不易看出。譬如这个讲课桌子,肉眼无法看到它的生灭,但在放大几万倍的显微镜头下,就能看到它空隙中的能量在震动变化生灭。外面的法也是一样,你看不到房子等物体的生灭。但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念,每一个念头刹那刹那起起落落,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早上的观念到下午就不一样了,到晚上又不一样,明天起来又会后悔,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的念头几乎没有一剎那是安住的,尤其是在活动中更无法发觉。在禅修时因没有外缘,一坐下来,你才会发现心像猴子攀来攀去从来不停,剎那剎那在生灭,这叫无常。什么叫无常性?稳定性、单一性、永恒不变性不可得,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剎那剎那都在变化,就叫无常。一定要体会到无常性,才能进一步体会无我;体会到无我,才能进一步体会到真正的所谓涅槃的寂灭法性。体会到无常性的,就知道剎那生灭;一切法既是众缘的和合,就没有一个单独的永恒不变的主体,所以也能体会到无我性;真正体会到无我性的人,一切的颠倒执着就息了,才能够了达一切虚妄不起的寂灭性,彻底悟入三法印,就是证得清净解脱的涅槃。所以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声闻法,都不能离开三法印,这是佛法的根本。

  “我们之所以滞留世间,颠倒生死,其根源就在不能如实证信三法印。”

   众生之所以会造业执着致使有取识不断,最大原因就是对三法印不了解。只要能契入三法印即宇宙真理,就解脱而不再来人间受生了。

  “总之,三乘共慧的要义,一方面是谛观一切因果事相,另方面是证悟无常无我寂灭空性。”

  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共慧即共同唯一的智能,是从一切法的因果事相去深入观察,证悟到无常无我寂灭空性,这就是三乘共慧。不管修什么法都不能离开这个,要解脱涅槃,非得证入寂灭空性不可,否则是不可能解脱的。从哪里证入?从一切因果的事相上去了解它的无常无我。

  “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以生灭故,寂灭为乐」。从观察到诸行无常,进而体悟寂灭不起的如实性。”

   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带过去了,但是太重要了!只有观察到诸行的无常变化刹那不住,才能进一步体会到寂灭不起的如实性即寂灭法性。从哪里去体会寂灭法性?就在一切诸行变化的事相中。观察自己的身心及一切事相的变化过程就是体会法性的地方,即重要的下手处。明白这个修行重点的人,当下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用功的因缘条件。有人强调自己太忙了,事情太多,责任很重,没有时间和合适的地方可以用功,其实这都不能成为借口。再忙的人都可以用功,因为用功是在生命中用功的,尽管再忙,也是生命的活动过程,只要你加上一个觉照而已。加上观察难道一定要什么条件吗?说实在的,其实是你要不要而已。无所事事的人一天活着是二十四小时,再忙的人也是二十四小时,二者同样都可以观照。其实,拿观照来说,无所事事的人反倒很难受用。生活工作繁忙的人,真正观照时,体悟感受会特别深:“我过去忙得团团转的,最近怎么感觉不忙了?过去很容易生气紧张的,现在为什么不生气不紧张了?过去看到什么会起贪爱染着的,现在心为什么不会那么强烈染着了?过去处理事情常常不圆满,冲突一大堆,现在心为什么不急躁了,处理事情也比较圆融如理如法了……?”你会很容易体会到这些奥妙,就会发现观照的重要了。无所事事的人又如何进行观照?很难体会自己的心态有了什么改变。真正了解法的人,任何时间、任何因缘、任何身分都可以用功,这才是真正重要处。所以要不要修行解脱在于你…

《解脱之道讲记 c15 慧之观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