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之道讲记 c15 慧之观境▪P2

  ..续本文上一页有没有明白这个重要性而已,与身份、忙碌等没关系。即使生病甚至临终之人都可以用功,只要把握住最后要死的那一剎那,都可以悟道。在法的面前没有理由不用功的,不用功只是你自己的推托,是你自己深重的业力在牵引,而你自己没有发觉。真正的法,任何一个因缘都可以用功,国家大臣与贩夫走卒都同样可以用功。因为我们的身心五蕴六处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是内在的知见条件不一样而已,只要能时时刻刻用所学的缘起正见去观照它,就能发觉真相。如果用世俗的知见,你怎么观察还是颠倒执着的。上课建立的缘起正见是用来作为你思考观察的一个原则。这样来看人间看事,很快就能发觉真相,重点是在这里。

  “大乘不共慧的观境,则是遍于一切无尽法界了。虽然遍观一切,而主要还是着重自我身心。”

  导师鼓励我们行菩萨道,心要宽广,关怀一切众生,要广观一切万法。但是他会拉回来,最主要观察的还是自己内在的身心。

   “菩萨的悟证法性,也要比声闻彻底。二乘的四谛,是有量观境,大乘的尽诸法界,是无量观境。”

  这一点差别大家知道就好了。什么叫有量?就是对自己的身心以外不关心,是有限量的;但大乘菩萨观察一切法,是广观一切法界的,心量比较广大,所以所缘境的大小差别在这里。

  “真正的智能现前,即是证悟法性,成就佛果。而这究竟理性的体证,着重一切法空性。这与小乘慧有两点不同:第一、声闻的证悟法性,是由无常,而无我,而寂灭,依三法印次第悟入;大乘观慧,则直入诸法空寂门。”

  真正的般若空慧智能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真正体悟到法性的智能。导师点出了大乘的观慧与小乘的不同处:小乘一定要从无常下手才体会到无我,进一步体证涅槃寂灭;但大乘是当下直接契入法性的空寂,是当下直入的。一般人很难了解这一点。修观照的法门从直入的立场或从次第的立场下手就不一样。其实即使直入也是要条件的,还是要先从闻思入手,建立正知见,理路明白而了然于胸,再教你观照的方法,这才能直接契入法性寂灭。如果没有建立缘起的正见,你怎么观还是世俗的知见,无法与空相应。注意,我们上课的目的就是在建立缘起的正见,将此作为我们的思惟模式。后面将要讲的如实观照就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一个法门,这是很特殊的。一般的修行人总觉得要有次第,因受这个观念影响:我们众生无明业力深重,不可能直接体会那么深的法。但我的看法却不一样:万法缘起。既然是缘起的,那就没有定性,你怎么知道自己过去没有很深的因缘?社会上普遍还存在这样的观念:老菩萨年纪较大,没有文化基础,无法理解那么深的法,拜佛念佛就行了。其实念佛也有很深的法义,不是随便念就行的。我觉得即使老菩萨,什么知识都不懂,一样也可以见法,因为单纯故。只要建立了缘起正见,掌握正确的观照的方法,是很容易体会的。所以我很反对那种“老菩萨只好念佛,其它什么都不要”的观念。只要你还活着,没有得老人痴呆症,就能思惟观照。只要建立了正知见,就在体会正知见的当下,一个善巧的引导都可以使他开悟的。这不是乱讲,佛陀时代,一百多岁来见佛陀,也会开悟证阿罗汉。有的第一次来问法,回去就见法得法眼净了。因为佛陀的法是正确的,他的引导是当下契机的。佛陀的善巧就在于知道你现在的身心状态,知道你的程度及思惟模式,就在那个善巧中引导他,他当下还是可以体会的。注意,佛法的伟大就在于,每一个人只要真心诚恳学法闻法,当下都能相应,这叫现法见。也就是在生命现法的当下就能见这个法——现法见,离炽燃,当下就离开了火在燃烧的那种烦恼,这很重要。我觉得导师点出这个重点很好。大乘慧观则直入诸法空寂门,“直入”两字非常重要,不一定要弯弯曲曲的,直接可以契入,大家对这要有信心。

  “同时,大乘本着这一究极理性,说明一切,开展一切,与无常为门的二乘观境,显然是不同的。”

  很多人确实不知道真正的大乘慧观是直入契入空性的法门,而都在摸摸索索,一定要有依,如果没有所依,就觉得很难受用。现在有些人引进南传的禅观,大家就觉得很欢喜,因为有次第有方法地一步一步来,从所缘境一步一步体会身心的变化,循十六个境界一个一个去体会,这样你就有所依。其实导师这里写得很重要:真正大乘的慧观是直入诸法空寂门,与二乘的观境显然不一样。到底不一样在何处?很少有人在谈。所以我觉得导师很了不起,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经说苦等不可得,即是约此究竟法性而说。”

  注意听,现在点出一个重点,一般都说众生苦,要先体证苦,然后再来灭苦。而大乘的不同处是观察苦不可得。注意听!一个是先体证苦,然后再来灭苦;而另一个是直接观察苦性不可得,既然苦性不可得,那还有苦可灭吗?苦不可得的当下就是寂灭法性。但这个很少有人谈,也很少有人体会。我们都要“断烦恼,证菩提,断生死,入涅槃,有一个烦恼可断,有一个生死可了。”我却常说,如果烦恼是真实的,你断得了吗?所谓真实就是永远存在的,如何断得了?看清楚烦恼是缘起的,无自性非实,还要不要断?但是我们不清楚烦恼到底是真还是如幻,在无明众生的体验中,真的很苦,所以认为有真实的烦恼。但菩萨真能了解烦恼痛苦的真相,教我们直接契入空寂门的方法,就是使我们看到烦恼痛苦的不可得,当下契入的就是寂灭法性。注意听!这样的理论及体证下手的方法确实不一样哦!但是两个都对:一个是次第的,要转很远很久,有的还会走入岔路;而一个是直入的,直接契入体证一切。当然,直接契入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必须先建立缘起正见,没有正见也无法契入。佛陀时代,那么多圣弟子包括居士及外道去问法请法,有的一次见面,几句话就能见法悟道。现在为什么不能?佛陀的指导是直接在你生命的当下点醒你,让你看清楚真相而已。但是我们现在很麻烦,要冲出重围,因为宗派理论太多,宗教的观念太多,对错无法抉择。得先把这些厘清,才能找出一条正确的路,所以很辛苦很辛苦。现在我们能看到导师的引导,真是太重要太幸福了!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和迂回的路。

  “修学大乘慧,贵在能够就事即理,从俗入真,不使事理脱节,真俗隔碍,所以究竟圆满的大乘观慧,必达理事圆融、真实平等无碍的最高境界。”

  这几句话好重要好重要!一般人总把事(世俗)、理(真理)分成两截。但大乘的空慧不是这样,大乘的可贵就在事上去了解理。因为事是理所显,理是事的内涵,事理本身就不是两件事。大乘能直接引导你在事上去见理,理的体会能在生命的事上而展现,事理不是脱节的,而是相依相缘的,真俗没有隔阂。

  如果从根本佛法来看,人间是五浊恶世,是痛苦烦恼污秽的,我们要厌离它,到一个清净的地方。但是大乘慧不一样,就在事的当下即世俗去体会真理,事理相依相缘不会隔阂。内在的理显出事,事是理的展现,理与事不是两回事。明白了事与理不二,就不会偏于一边,这叫事理圆融,真实平等无碍,就是大乘慧可贵超越的地方。

  “然在初学者,即不能如此,因为圆融无碍,不是众生的、初学的心境。印度诸大圣者所开导的修道次第,绝无一入门即观事事无碍、法法圆融的,而是由信解因果缘起,菩萨行愿、佛果功德下手,然后由事入理、从俗证真,体悟诸法空性,离诸戏论,毕竟寂灭。此后乃能即理融事,从真出俗,渐达理性与事相,真谛与俗谛的统一。”

  大乘菩萨有很深的智能,了解真相事理圆融无碍。但这不是我们初学的众生心境,初学的人无法一下子就明白。尽管我们不能像大菩萨一样事理圆融无碍,也应该从闻思下手,建立好理念知见,明白后就有机会了。所以我们重上课,先明白生死大事的根由,明白方法理念方向,只要有善巧的方法,每一个人很快就能体会。这就是打基础,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禅修办得少,上课办得多。我跟人家不同,一般人都是重禅修,不讲理论。像南传的法师来台湾教禅观也是一样,他没有帮学员先打理好正见的基础,一下子就修禅观,有几个人能上路?不容易的,即使有,也是禅定的境界多。但是我们不一样,理路清楚了,就像我把你们的软件程序修正了,再带领你们去观照时就很容易体会得到,这个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大乘的慧观与二乘的修法确有点差别,要明白。只要大家能逐渐明白这个理论,然后用我教你们的如实观照方法,平时就可以在事上去体证,就在法法之中去证入。

  

  

《解脱之道讲记 c15 慧之观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