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P5

  ..续本文上一页的立足点、归宿处,是实有、真有,所以这三家称之为有宗。

  这个就是导师在评论空有二宗的判摄重点,把握的地方就在这里,前面分析到三家,不管是萨婆多部、唯识到真常他们有个共同的地方,都是一空一不空,依实立假,依不空来立空,也就是一般在论上讲的,执一法是空一法不空,就是讲这个重点。所以导师给他归纳起来就说他们立足点归宿在哪里?都还是在有了,不空的部分永远空不掉的部分,都实在,最后他要展现的就是有的部分。不管破外在的虚幻,最后有个圆成实,这是不空的,真常的呢最后有一个真常心是不空的清净本体是不空的。这个最后是他的归宿,所以大家要注意哦!不管怎么说空到最后有个实在不空的归宿点是不空的,这个叫有宗。不管说空说有到最后归于毕竟的空,这个才叫空宗。所以从古印度的时代到中国的八大宗都一样,没有一宗不说空,也没有一宗不说有,但最后归宿是什么,那最后的归宿才拿来做为判摄的重点,这样大家知道意思吧。不是说某一宗他有说空他就是空宗,某一宗他有说有所以他是有宗,不是的,不管说空说有最后他的归于有,那就是有宗,最后归于毕竟空那才是真正的空宗。这个大家要知道,不要说因为某某人说空,但是他最后说不空才是实在的,那前面说的空只是方便,真正他要表达的还是不空的部分。 

  空宗与有宗不同,在说此空时,即说此是有,并不以为另有什么不空的存在。

  这几句话最重要!空宗跟有宗哪里不同?空宗在说空的时候,说这个法的当下就是有,他不是离开“有”有一个“空”。以为离开这个“有”以外另外有一个什么不空,都不是在谈这个,说空的当下就是有,有的当下就是空,空有不二,不是离开“有”以外另外有一个实在不空的东西,那个就是什么,形而上的实在论,这个大家要明白!

  这种思想,源于如来的自性空,在小乘学派中早就有了,不过不贯彻不圆满罢了!

  所以导师他为什么要溯源,《性空学探源》探源是探他的最早的源头,他要找出这个道理,中观说空,毕竟空这个思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他有来源,所以导师就点出来,这种思想原至于哪里?一切法的本来就是自性空,这个在《阿含经》里面早就有了,这是最早的如来的思想,所以在小乘学派里面就有了,一切法法性自尔,这个叫自性空,叫本来就是空。我们在研究《阿含经》那中间我谈到法性自尔,谈法的部分有几经我就点出一直告诉大家,法性自尔在讲什么?是法本来就这样子的,不是我们说他空他才空,说他不空他就不空,其实一切法的当下本来就是空。这个是法性本来就这样子的,不是我们说,我说他空,他才空,有我把它空掉变成没有才叫空,不是的,空性的思想是在《阿含经》佛陀的思想本来就讲的很清楚,这个法他本来就这样子,这个叫法性自尔,这个叫自性空。所以在小乘学派虽然有了不过不贯彻不圆满罢了!在当时就有这种思想,但是在当时的人他能体会的吸收的阐扬的不彻底而已,没有很明显的彰显出来而已。

  如大众部、经部等,说过去、未来法是无,幻化无,影像无等。他们所说的「无」,不是说没有这回事。作梦是一种事实,不能说他没有,但梦中所现的一切事,不是实在的一回事。说梦中没有实在的自性事,不是说梦事也没有。

  所以导师就点出重点!我们作了梦里面喜怒哀乐好象都很真,都是实在的,但是你醒过来就知道了原来是梦,那梦是实在的吗?我们就知道他非实,但是我们说梦中的亊非实是没有实在性的意思,但是并不是说梦也没有,我们不会承认说梦是实在的,但是不会否认梦是没有的,这样知道意思吧。

  萨婆多部以为假有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自性的假有还是有的。

  无自性的假有还是有的,那么这样的话,无自性的假有还是有就是一切我们讲的有、现象,并没有否认现象,没有否认假有,但是假有的必是无自性,没有实在性这个就是讲空,所以空不是离开这个来讲的,离开现象跟一切有来讲的,现象一切的假有就是空,所以空就在讲一切现象的无自性。那这样子的话空跟有是矛盾是相对是分开的吗?都不是,所以绝对不是一个是假的其它有一个真的,离开现象离开有以外有一个实在的存在,不是在讲这个;现象的当下就是空,空的当下就是假有,假有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空有不二。这个才是真正的明白真相,而不是离开现象的一切另外还有一个形而上的实在,这形而上的实在不就变成跟上帝灵魂一样,那这跟外道思想是一样的,还叫佛 法吗?这个大家要注意就是在这一点!

  以为假有法无有自性,但假有必有一实有为依,才有假有的呈现。

  必须依据有一个实在有的才能够有依据吧,才有假有的呈现,这个就是有部的思想,唯识也是根据这个,真常系也是根据这个,假有法必须有一个实有为依吧,才有假有的呈现吧,这个叫假必依实了。这个就是这个观念那

  如胜义有与世俗有,萨婆多部也主张不是截然的两体。因此,他说梦是实有的,如见人首有角,人与牛马等角是真实的,不过行相错乱,以为人首有角而已。经部师等,说梦幻假有无实,即承认此是无实性的假有,如梦中人首有角,那里有有角的人,这是无的。但梦事非都无,不过是无自性的假有罢了!经部师们,在某些事象上,虽也达到无自性而假有的理论,但不能扩充到一切法上去。经部师是在所有的部派佛教里面最进步的,对空义最相应的,所以导师就讲,虽然能达到无自性的假有这样的理论他可以体会到,但问题是他没有扩充到一切万法上面去。

  大乘根本中观宗等,从空相应的缘起义,了知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自性而缘起法还是可以建立的。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在探讨这个法最要把握的地方,如果有自性,自性是不变的,你说不变的来产生变的这个有时候是很难解释的,比如说,我们本来就是有佛性么,本来就是清净么,本来就是佛了,由于一念不觉迷惑了,好了清净的自性会一念不觉,好啊,你现在修啊修啊修到又恢复到清净的本体了,那将来会不会又一念不觉,注意听!这个观念要明白!如果我们本来就清净的自性是不生不灭,一念不觉来轮回了,来造业了,那现在又要修啊修,修到回来本来清净的地方,那有一天忽然又不会来一念不觉,如果会那我们修行还有用吗?如果不会前面为什么会一念不觉?这个理论不能成立,你知道意思吧。所以要慢慢去体会,很多理论讲起来我们很欢喜,觉得有道理,其实你从辩证法去辩证这个都有矛盾的,很难之源其说的地方不能圆满的地方还有的,所以导师就告诉我们,我们无始以来从来没有觉醒过了,那理论就不一样了,是不是这样子,所以重点就在谈这个。

  虽无自性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自性而缘起法还是可以建立的,无性而可得可见的幻有,彻底的通达了现相与本性的中道。

  因为无自性所以才能缘起万法,实有的自性怎么能变能够缘起?不能缘起的,因为无自性才能缘起才能组合,众生才能成佛啊!如果众生是永远是众生你还有机会吗?如果佛会变成众生众生再变成佛,佛将来还会变成众生这样的佛也很危险那,你说是不是,所以这个我们都要去思考,这里就是重点了,大家要注意了!因为幻有所以知道他无自性,彻底的通达现象跟本性是没有矛盾的就是中道。

  这样的说空,不是另外承认有不空的实在,这是空宗与有宗的差别处。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认为还有一个不空的实在你才能安心,那你的自性执还很深的,你怎么能解脱,所以依据这种观念去修行的人自己很自性,很肯定,很欢喜,但是自己反省看看那个我执破得了吗?那个实有的感觉,那种自性实有感的永恒生存的意欲那种感觉你破得了吗?破不了,我执根本连破都破不了,这个一点一定要明白!所以真正的空宗不是说现在我们讲一切法假有,本身就是性空,跟那些说假有另外还有一个不空实在的,存在的刚好相反,这两个不同,一个抉择变成有宗,一个抉择变成空宗的分别也在这里。

  空宗是直观因缘法的现而不实无实而现的,由此达到一切法空,一切法假。

  直观因缘法,也就是说,空宗他建立的空义从哪里来建立的,从一切万法上,也就是从现实的现象上来观察的,不是想象的,人间的万法包括我们的身心都是法,直观因缘法,我们这个身心也是因缘法,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法,也就是从现象,事实的现象里面去观察他,现而不实,无实而现,虽然显现一切万法,你有没有感觉到他的刹那变化不实,看起来好象是很实在的对不对,其实他是什么,现而不实。因缘法的组合会显现出万法万相来,但他不是实在的,为什么?生灭故,刹那变化的,无常故么,无自性所以说他无实,无实而显现的,显现的又非实,这个才是真正的缘起的观察下的一个如实的一个显现,就是这样子。所以可以体会到一切法都一样,我们的身心,一切万法都是这样子的,所以也能达到一切法空一切法假,你说天下有没有一法不是从缘起的有没有,我们身心,山河大地,一切万法,哪一法不是。

  每一法无实而现的,所以说来无来处,去无去处,空宗以胜义空为究竟,其归宗所在,是毕竟空。

  如果有一个实在的地方而来,实在的地方还会来虚假的地方吗?清净的忽然间一念不觉了,那这个是很奇怪的东西,所以说真正的体会空义的人不会执着在一个实有的地方,到一个永恒的不变的地方去,没有这个东西。只要你还有那个自性执一点点那个影子在,你的我执就破不了,还有安立处,就是在谈这个。所以法空,一切法空的思想非常的重要!所以空宗以胜义空为究竟,其归宗所在,是毕竟空。彻底的空,空亦复空,叫毕竟空。讲到空性了,那够空的吧,够空,但是空性是实有的那就不是毕竟空,空亦复空才叫毕竟空。

  所以龙树菩萨就讲,为治疗我们众生的执着,所以说空法是为了众生那个有的执着很…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