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梦》的一位专家,他曾经写过《红楼梦新证》这本书。红卫兵到他家里就把书全都烧了,并且问他:“你写过什么大毒草?” 这个周汝昌先生老先生啰!都七八十岁,他说“敝人” 都是用文言,“敝人曾经写过《红楼梦新证》” 。红卫兵原来你就是《红楼梦》作者,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你。周汝昌“敝…敝人不敢…不敢” 有时候看了都会喷饭哪。这个历史学家吴宓,红卫兵把他所有的书都没收了,没收了就锁在一个学校的房子里面。但这位学者是离不开书的,家里没有一本书,他就去偷书,“偷” 自己的书;等晚上注意的时候就爬窗子偷了一袋子书。一袋子书呢,其中还有一本《印光法师嘉言录》,他把偷来的书都分给其他的老师去看;同时把《印光法师嘉言录》分发大家;这批老知识分子他们知道这是人类的智慧的火种啊!不能不让人去看哪。你看展示“文革” 的那个黑暗哪!熊十力先生就是在大街上像梦游神一样啊!喃喃地说:“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 ,是这么一个浩劫啊。
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对这种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会本能地认为它是封建迷信。实际上他完全不了解这里面深邃的智慧和真理。他把因果和轮回都否定了之后,是意味着什么?非常可怕的结果哦!他一定会肆无忌惮的、他一定是什么都不怕的。这样的恶果,在现在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没有道德底线了,全社会上下没有道德底线;你看这样的一个社会将是多么可怕呀!学术界抄袭已经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了,这个经济是坑蒙拐骗啰,毒奶粉是一个冰山一角的现象了,吃每个食品都有不安全感了。所以我们现在面临重大的危机:道德上问题。道德上重大的问题是我们把因果轮回否定掉了,于是道德失去了劝善和惩恶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现在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本人是学伦理学专业的,我们八十年代就讲道德重建问题,更多的是接纳西方的一些理论体系;但是搞来搞去都是不行的,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因果和轮回观念的建立。离开这两个观念,一切所谓道德是建立不起来的。所以在我们这个国家,面临全面的道德问题的时候,我们来重温一下,东晋时候一位净土宗祖师谈三世因果问题,谈形尽神不灭的问题,是来得非常非常重要的。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来逐段加以讨论;可能大家看过去都像看天书哦!六朝的文句非常的简略、义理又非常深;如果我们没有相当的古文阅读能力,还真的很难读下去,而恰好我们这几代人是没有古文深厚功底的。我本人是念过中文系的、也念过哲学系的;我都想我们中文系、哲学系在古文的基础,虽然学样古汉语、学过什么…但是当时都是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东西,都是在应付;很少去读古文的原文。所以这个教科书都是一个大问题呀!我们读哲学、读文学、读什么…都是给我们一个教科书。然而教科书站在某某理论学说:给我们阐释了一二三四,然后我们就像吃他嚼过的馒头一样,也是一二三四把它笔录下来,然后考试把它记忆下来就能够得一个高分;我们考大学这样、考研究生这样、都是这样;所以众经过这样考试出来的学生,就是拿了博士学位,拿了博士后,又有什么真才实学呢?他仍然对这些东西看不懂啊!所以现在的高学历,不等于他有大学问;可能学问还在民间呢?尤其是我们几十年在这样的一个文化荒漠里面走过来,虽然我们七七年恢复高考,但是我们早期的功夫没有,所以这个时代是很难出学术文化大师的时代,是出不了的。现在我们有幸接触到这些古人、圣人文化,我们要有谦卑的心去认真地读,虽然智慧有限,但能懂一些,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黑暗当中,哪怕是一个萤火虫,它也比一团漆黑要好;所以大家不要看到难读,就不读。难读,就反复读;总能懂一些。
好,我们请看文句:【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斯乃自然之赏罚,三报之大略也。】好,先看这一段。
“三报” 就是指现报、生报和后报这三报。对这个三报的事理、因果来加以讨论,这就叫“三报论。” 好,“三报论” 建立,也不是慧远大理财自己来创立,这是依照经典在《阿毗昙心论》里面,就谈到这个问题。所以“经说业有三报” ,这个“业的概念就是Karma” ,就是我们众生举心动念,行为造作所产生的一种功能;这个“业” 就有它的业力。那么业一般会分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所能造的是:身、口、意。尤其这“意” ,我们一个微细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播下了一个种子,迟早都会有报应;这个种子生起来,起现行了,这就是它的报显发出来了。如果我们身、口、意三业都是很重的心造作的很重的业;那么这个业力种子力量大,它显发出来的时间就会快,后果就会大。这个业啊!是印度古老文明都谈的,《四韦陀书》、婆罗门教都是承认这种“业” 的存在。只要造了业,一定会有报;业为因,报为果;这就体现因果的法则。
那么业因它的报有三种,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错综复杂的。那么三种报:一个是“现报” ,现世报;一是来生报,叫“生报” ;一个是“后报” ,就是多少生以后才去报。那么对于这三报,这一看呢就表明什么呢?表明佛法这种因果的法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态里面去展开它的观照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点就是佛教的真理所在。我们凡夫众生是不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以带着我们的短浅的知见就容易得出:我的一生就是这一辈子,死了就什么都没有,断灭见。这个断灭见,死了就没有,有时候他可能也相信一点因果,但是它叫“一世因果” 了。如果你在一世里面,就是在这一期生命的过程当中去建立因果的法则,是没有办法建立的;因为它不能诠释错综复杂的因果的情形。像这个天主教、基督教它也相信因果,但是它是讲二世的因果。二世的因果在精神层面,它会比断灭见的一世的因果要高明一些,要超越一些;但是它仍然解释不了错综复杂的因果法则。唯有佛教这种三世因果,如果大家去了解十二因缘,叫二重三世因果,那种错综复杂的格局,才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释生命现象的理论体系。
好,那这样看“现报” 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做的呢,由于这个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这样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恶因的恶报;这就叫“现报” 。那来生报,“生报” 是什么?就是我们今生的善恶的行为,是到下一辈子去报。你一生行善,下一辈子得人天福报;你一生放纵贪、嗔、痴三毒烦恼,什么都敢干;你就到三恶道里面去接受那种果报,这叫来生报,又叫生报。
好,在讨论“后报” ,后报就更复杂了;就是我们今生所行善或者造恶的业力(Karma)是经过两生,不是来生而是来生的来生;或者三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乃至恒河沙劫之后才会有果报。那这种状态,你看我们凡夫的肉眼是只会对这一世因果有所了解;天眼通可以对来生有所了解;证果的圣人,比如说阿罗汉能够了解八万大劫的善恶因果报应的情形,那么八万大劫以后的情况,宿命通他没有。恒河沙劫之后这个过程当中的善恶因果,唯有佛才知道。有一天佛就问舍利弗,指着一个鸽子,你看这个鸽子它宿世是什么,何时得脱?舍利弗观察:它以前的八万大劫以来都是一只鸽子;再观察它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子身体?观察它八万大劫后还没有脱离;这就声闻的智慧是有限的。那佛就告诉他:在八万大劫以前这个鸽子是什么身份?在未来的八万大劫以后它在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身,能够得人身,能够修五戒做优婆塞,能够最后慢慢修行得到成佛之果?佛能够展示得清清楚楚。我们要了解这个果报三个概念:现报、生报、后报。
好,那这样的一个受报的过程又不是我们像一加一可以定义的,它里面太复杂了。比如从那个时代我们中国的很多佛学学者都在争论:这个受报的主体有不有?谁来受报?难道受报的有个客观的主体吗?如果说有个客观的主体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但是又没有这种受报的主体嘛?也不是。所以这就有个叫“相似相续” 的概念要出来了:“不一不异” 。受报它没有一个主体这个“受之无主” ,你接受这个果报,不是一个一定的东西,不是一个定命的东西,就是主宰;但是又不能说它没有,它一定要由这个受报起现行,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怎么起现行,是由于这个“心” 。但这个“心” 也不是客体的东西,“心” 是由地外境才有的,由于外境才生起了这个“心” ;所以“心” 没有一个决定的这种掌控的功能。那么这样到底怎么理解呢?这里就提出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感应” 这个问题。
慧远大师在对一种事情的把握方面,在“感” 和“应” 这样的一个把握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包括对《周易》,也是以“感” 作为它的体性的。那么“感应” 是宇宙人生生命当中至高的原则,这个因果报应,是由于我们这个“心” 感了外面的事境,原来所造的那个Karma的力有应,这叫“感事而应” 。如果有这个种子,但你没有外部的事境、没有这个条件,它就应不出来;所以这个受报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这个法相唯识谈,阿赖耶识的藏识里面有无量劫以来善善恶恶的种子,但这个种子是不是起现行,是取决于你外部的条件。这个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里面哪些种子可以起现行,哪些种子不起现行,它是复杂的。你不能说它一定起现行,或者有些种子提前起现行,这都是“感事而应” 的产物;“事” 千变万化,“心” 错综复杂;所以这就决定了这种受报的表现形态…
《讲析慧远大师《三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