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講析慧遠大師《叁報論》▪P2

  ..續本文上一頁夢》的一位專家,他曾經寫過《紅樓夢新證》這本書。紅衛兵到他家裏就把書全都燒了,並且問他:“你寫過什麼大毒草?” 這個周汝昌先生老先生啰!都七八十歲,他說“敝人” 都是用文言,“敝人曾經寫過《紅樓夢新證》” 。紅衛兵原來你就是《紅樓夢》作者,我們找了很久才找到你。周汝昌“敝…敝人不敢…不敢” 有時候看了都會噴飯哪。這個曆史學家吳宓,紅衛兵把他所有的書都沒收了,沒收了就鎖在一個學校的房子裏面。但這位學者是離不開書的,家裏沒有一本書,他就去偷書,“偷” 自己的書;等晚上注意的時候就爬窗子偷了一袋子書。一袋子書呢,其中還有一本《印光法師嘉言錄》,他把偷來的書都分給其他的老師去看;同時把《印光法師嘉言錄》分發大家;這批老知識分子他們知道這是人類的智慧的火種啊!不能不讓人去看哪。你看展示“文革” 的那個黑暗哪!熊十力先生就是在大街上像夢遊神一樣啊!喃喃地說:“中國文化亡了、中國文化亡了” ,是這麼一個浩劫啊。

  所以現在的中國人對這種叁世因果、六道輪回,會本能地認爲它是封建迷信。實際上他完全不了解這裏面深邃的智慧和真理。他把因果和輪回都否定了之後,是意味著什麼?非常可怕的結果哦!他一定會肆無忌憚的、他一定是什麼都不怕的。這樣的惡果,在現在就已經顯現出來了:沒有道德底線了,全社會上下沒有道德底線;你看這樣的一個社會將是多麼可怕呀!學術界抄襲已經不是什麼恥辱的事情了,這個經濟是坑蒙拐騙啰,毒奶粉是一個冰山一角的現象了,吃每個食品都有不安全感了。所以我們現在面臨重大的危機:道德上問題。道德上重大的問題是我們把因果輪回否定掉了,于是道德失去了勸善和懲惡的理論依據,這是我們現在必須面臨的重大問題。本人是學倫理學專業的,我們八十年代就講道德重建問題,更多的是接納西方的一些理論體系;但是搞來搞去都是不行的,最後還是要落實在因果和輪回觀念的建立。離開這兩個觀念,一切所謂道德是建立不起來的。所以在我們這個國家,面臨全面的道德問題的時候,我們來重溫一下,東晉時候一位淨土宗祖師談叁世因果問題,談形盡神不滅的問題,是來得非常非常重要的。

  好,下面我們就開始來逐段加以討論;可能大家看過去都像看天書哦!六朝的文句非常的簡略、義理又非常深;如果我們沒有相當的古文閱讀能力,還真的很難讀下去,而恰好我們這幾代人是沒有古文深厚功底的。我本人是念過中文系的、也念過哲學系的;我都想我們中文系、哲學系在古文的基礎,雖然學樣古漢語、學過什麼…但是當時都是把它作爲考試的一個東西,都是在應付;很少去讀古文的原文。所以這個教科書都是一個大問題呀!我們讀哲學、讀文學、讀什麼…都是給我們一個教科書。然而教科書站在某某理論學說:給我們闡釋了一二叁四,然後我們就像吃他嚼過的饅頭一樣,也是一二叁四把它筆錄下來,然後考試把它記憶下來就能夠得一個高分;我們考大學這樣、考研究生這樣、都是這樣;所以衆經過這樣考試出來的學生,就是拿了博士學位,拿了博士後,又有什麼真才實學呢?他仍然對這些東西看不懂啊!所以現在的高學曆,不等于他有大學問;可能學問還在民間呢?尤其是我們幾十年在這樣的一個文化荒漠裏面走過來,雖然我們七七年恢複高考,但是我們早期的功夫沒有,所以這個時代是很難出學術文化大師的時代,是出不了的。現在我們有幸接觸到這些古人、聖人文化,我們要有謙卑的心去認真地讀,雖然智慧有限,但能懂一些,也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在黑暗當中,哪怕是一個螢火蟲,它也比一團漆黑要好;所以大家不要看到難讀,就不讀。難讀,就反複讀;總能懂一些。

  好,我們請看文句:【經說:“業有叁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叁曰後報。” 現報者,善惡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報者,來生便受。後報者,或經二生、叁生、百生、千生,然後乃受。受之無主,必由于心。心無定司,感事而應。應有遲速,故報有先後。先後雖異,鹹隨所遇而爲對。對有強弱,故輕重不同。斯乃自然之賞罰,叁報之大略也。】好,先看這一段。

  “叁報” 就是指現報、生報和後報這叁報。對這個叁報的事理、因果來加以討論,這就叫“叁報論。” 好,“叁報論” 建立,也不是慧遠大理財自己來創立,這是依照經典在《阿毗昙心論》裏面,就談到這個問題。所以“經說業有叁報” ,這個“業的概念就是Karma” ,就是我們衆生舉心動念,行爲造作所産生的一種功能;這個“業” 就有它的業力。那麼業一般會分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叁種;所能造的是:身、口、意。尤其這“意” ,我們一個微細的念頭都在阿賴耶識播下了一個種子,遲早都會有報應;這個種子生起來,起現行了,這就是它的報顯發出來了。如果我們身、口、意叁業都是很重的心造作的很重的業;那麼這個業力種子力量大,它顯發出來的時間就會快,後果就會大。這個業啊!是印度古老文明都談的,《四韋陀書》、婆羅門教都是承認這種“業” 的存在。只要造了業,一定會有報;業爲因,報爲果;這就體現因果的法則。

  那麼業因它的報有叁種,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錯綜複雜的。那麼叁種報:一個是“現報” ,現世報;一是來生報,叫“生報” ;一個是“後報” ,就是多少生以後才去報。那麼對于這叁報,這一看呢就表明什麼呢?表明佛法這種因果的法則,是在一個更爲廣闊的時空態裏面去展開它的觀照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一點就是佛教的真理所在。我們凡夫衆生是不了解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所以帶著我們的短淺的知見就容易得出:我的一生就是這一輩子,死了就什麼都沒有,斷滅見。這個斷滅見,死了就沒有,有時候他可能也相信一點因果,但是它叫“一世因果” 了。如果你在一世裏面,就是在這一期生命的過程當中去建立因果的法則,是沒有辦法建立的;因爲它不能诠釋錯綜複雜的因果的情形。像這個天主教、基督教它也相信因果,但是它是講二世的因果。二世的因果在精神層面,它會比斷滅見的一世的因果要高明一些,要超越一些;但是它仍然解釋不了錯綜複雜的因果法則。唯有佛教這種叁世因果,如果大家去了解十二因緣,叫二重叁世因果,那種錯綜複雜的格局,才能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解釋生命現象的理論體系。

  好,那這樣看“現報” 就是我這一世行善或者作惡,就我這個業報身去做;但做的呢,由于這個業力很大,它感的時間很短,今生就接受了這樣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惡因的惡報;這就叫“現報” 。那來生報,“生報” 是什麼?就是我們今生的善惡的行爲,是到下一輩子去報。你一生行善,下一輩子得人天福報;你一生放縱貪、嗔、癡叁毒煩惱,什麼都敢幹;你就到叁惡道裏面去接受那種果報,這叫來生報,又叫生報。

  好,在討論“後報” ,後報就更複雜了;就是我們今生所行善或者造惡的業力(Karma)是經過兩生,不是來生而是來生的來生;或者叁生、十生、百生、千生、萬生、乃至恒河沙劫之後才會有果報。那這種狀態,你看我們凡夫的肉眼是只會對這一世因果有所了解;天眼通可以對來生有所了解;證果的聖人,比如說阿羅漢能夠了解八萬大劫的善惡因果報應的情形,那麼八萬大劫以後的情況,宿命通他沒有。恒河沙劫之後這個過程當中的善惡因果,唯有佛才知道。有一天佛就問舍利弗,指著一個鴿子,你看這個鴿子它宿世是什麼,何時得脫?舍利弗觀察:它以前的八萬大劫以來都是一只鴿子;再觀察它什麼時候能夠脫離鴿子身體?觀察它八萬大劫後還沒有脫離;這就聲聞的智慧是有限的。那佛就告訴他:在八萬大劫以前這個鴿子是什麼身份?在未來的八萬大劫以後它在什麼時候能夠脫離鴿身,能夠得人身,能夠修五戒做優婆塞,能夠最後慢慢修行得到成佛之果?佛能夠展示得清清楚楚。我們要了解這個果報叁個概念:現報、生報、後報。

  好,那這樣的一個受報的過程又不是我們像一加一可以定義的,它裏面太複雜了。比如從那個時代我們中國的很多佛學學者都在爭論:這個受報的主體有不有?誰來受報?難道受報的有個客觀的主體嗎?如果說有個客觀的主體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但是又沒有這種受報的主體嘛?也不是。所以這就有個叫“相似相續” 的概念要出來了:“不一不異” 。受報它沒有一個主體這個“受之無主” ,你接受這個果報,不是一個一定的東西,不是一個定命的東西,就是主宰;但是又不能說它沒有,它一定要由這個受報起現行,就是阿賴耶識裏面的種子怎麼起現行,是由于這個“心” 。但這個“心” 也不是客體的東西,“心” 是由地外境才有的,由于外境才生起了這個“心” ;所以“心” 沒有一個決定的這種掌控的功能。那麼這樣到底怎麼理解呢?這裏就提出一個概念,實際上是一種智慧:“感應” 這個問題。

  慧遠大師在對一種事情的把握方面,在“感” 和“應” 這樣的一個把握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包括對《周易》,也是以“感” 作爲它的體性的。那麼“感應” 是宇宙人生生命當中至高的原則,這個因果報應,是由于我們這個“心” 感了外面的事境,原來所造的那個Karma的力有應,這叫“感事而應” 。如果有這個種子,但你沒有外部的事境、沒有這個條件,它就應不出來;所以這個受報也是因緣和合的産物。這個法相唯識談,阿賴耶識的藏識裏面有無量劫以來善善惡惡的種子,但這個種子是不是起現行,是取決于你外部的條件。這個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這裏面哪些種子可以起現行,哪些種子不起現行,它是複雜的。你不能說它一定起現行,或者有些種子提前起現行,這都是“感事而應” 的産物;“事” 千變萬化,“心” 錯綜複雜;所以這就決定了這種受報的表現形態…

《講析慧遠大師《叁報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