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讲析慧远大师《三报论》▪P3

  ..续本文上一页多样,你不能机械地把它定起来。那么业里面有些“定业” 、有些“不定业” 这些都要在“感事而应” 里面找到它相应的表现形态。

  我们的心是感外面的事境,阿赖耶识的种子产生了一种现行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心” 和“境” 之间的这种感应,就会使这个“因” 呢?你感得强、感得业力重,它起现报、起现行的速度就快。如果你感得心弱、事境也比较弱,它就来得比较迟。所以虽然造了这个恶业,是今生报、还是来生报、还是无量劫以后才报,这是不定的。这是根据我们能感之心和所接触的事境,这种感应的强度来决定的;所以果报有先有后。但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 “对” 就是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原理出来的。那么由于我们能感的心有轻、重,所以所应的这种果报,也就有强、弱的差异。强、弱也就表明这个业有时候来得重,有时候来得轻;这个果报的轻重,追溯它的源头,跟我们当时造业是重心造还是轻心造,也是对应的。

  比如说我们造过杀人的业,在造杀人的过程当中也有轻和重的差异;他有时候就想只是教训一下他,用刀背砍一下,说明他的杀心要轻一点;如果他用非常狠毒的心“我一刀要把他砍成两段” ,他这个心就来得重一些;你重心,他的报就来得重;你轻心,他来的报就来得轻。这里面常常讲半斤对八两哦!所以这样的一个因果报应都是法尔自然的;那种赏罚机制,没有谁去主宰的,没有上帝去主宰的,也没有佛菩萨去主宰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业所导致的,这就叫“自然之赏罚。” “自然”不是我们一般道家讲的自然,“自” 就是自动啊!你自性里面,法尔自然的那种种子起现行轻重、强弱的那种对应的关系;善因给你奖赏,恶因给你惩罚的一种自然的报应;这就是现报、生报、后报大概的发生的基本机制。

  你看慧远大师用非常简略的语言,把大、小乘经典关于三世因果报应的核心的原理揭示出来。如果你要展开这个因果的机制可以讲很多,但慧远大师只是从“感事而应” 这个层面,把它的发生机制给我们表达出来,最后的结论是:这是自然的赏罚。既然是自然的赏罚,它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责任者,是不能逃脱的这种行为责任的。这就是我们原来学存在的主义哲学,沙特讲这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样;因为你是自由选择的主体。你既然是自由的,是你选择的,那你就得要承担这个行为的责任。当时甚至有人跟他讨论:如果我被国家征兵到战场去打仗,我是被迫去打仗的,难道我还要负战争的责任吗?那存在主义他认为你要负责任的,因为你尽管是被征兵上战场,在这个过程当中仍然有你选择的自由,你可以装病不去呀!他说“装病装不了呀!” “那你可以逃跑哇!” “逃又逃不掉啊!” “那你可以自杀呀!” 你又不装病、又不逃跑、甚至不自杀;那你上了战场就要负战争的责任了。所以这种责任是严峻的,是不可推卸的。

  当时存在主义热,原来我也是读本科的时候,七九年、八零年,当一接触到这种学说,感觉到别开生面,它能够把一种主体性显示出来。比那种要好,社会上碰到什么事都是我是没办法、我是被动员的、我是…他都能够推得一干二净。整个的民族的灾难,整个“文革” 的罪责,这些红卫兵他也可以推“这是动员出来的” ,造反派也可以推,推推推,那推的就是“四人帮” 负责任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哪:你红卫兵去烧啦、去抢啦、造反啦,你能说没有责任吗?北京师范大学几千人到孔府,把孔子的像砸了、把各种碑都砸了、把文物都挖了,这些人没有责任吗?所以我们中国人要建立一种责任的意识啊!这是不能推卸的,你只要做了、只要参与了,你是推卸不了的;这是自然的赏罚。你看“文革” 那些砸佛像的,最终都没有好结果,实际上他已经得了现报了。

  好,请看下面文句:【非夫通才达识,入要之明,罕得其门。降兹已还,或有始涉大方,以先悟为蓍龟;博综内籍,反三隅于未闻;师友仁匠,习以移性者,差可得而言。】好,先看这几句;这三报的“事” 和“理” 错综复杂的格局,确实很难相信;这是我们凡夫众生狭劣的心量所决定的。所以佛经尽管常常讲“深信因果” ,但是自古以来深信因果的人到底有多少啊?一个深信因果的人决定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不敢去造恶的;你哪怕用生命威胁他去造恶:杀、盗、淫、妄他都不会去做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后果的可怕呀。唯有不相信这些东西,他才会敢干啊!而且会嘲笑道德几分钱一斤哪。

  这个别说一般的人,就一些“学佛” 的人都不一定很信因果。有时候我在网上答疑的时候常常会接到一些问题,说:我已经三皈依了,也受五戒了,这五戒我半年全破了,怎么办?这个半年全破了,你可不是地狱的种子吗?还是没有深信因果。原来有个法师他讲戒律,跟那些沙弥讲“沙弥律仪” ,结果讲完之后有个沙弥来跟着他问:法师呀!你讲的破哪条戒都要到地狱是多少多少年,这是真的吗?你可不要吓我啊。只有思地狱苦哇,才能够发菩提心呀;只有深信因果,才能建立一个自我调控系统啊;这个我们的人情就像水呀,这个因果轮回的法则就像堤坝呀;离开这个堤坝,我们洪水会泛滥的;所以这个堤坝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它这种因果的生命展示太广阔了,远远超出我们鼠目寸光的这种凡夫的认知范围,所以常常我们是没有感觉。即便听到圣人、祖师再三地说,我们都以为这大概就是说说而已的,很多文化人不相信这一点。

  原来我在学校也偶尔也会讲一讲因果、轮回,这些学生如果跟他讲点禅宗、讲点什么法相、天台他还感点兴趣;特别那禅宗的机锋转语哪!他听得津津有味。一讲轮回和因果,他觉得这是佛教里面的糟粕;这个禅宗、天台才是佛教的精华,他会这么认为,而且有这个观点的人还不少。那我会告诉他:离开因果和轮回这两块基石,就没有佛教可言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两块基石。那些谈玄说妙的东西,最终如果没有因果和轮回作为依托,最终都会落空的,智慧也是开显不出来的。你没有因果轮回的依托,你不会持戒,你不发慈悲心,你不去用戒定慧、六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你所谓的智慧都是邪知邪见哪!都是狂慧呀!都是魔的范围呀!这是非常泾渭分明的一个标准哪!所以因果和轮回对我们是这样的重要。慧远大师在那个时代都说,这要有通才达识入要知明的人才能够入到这个门里面去。

  通才呀!我们高校也讲“通才” 教育,就是儒、道、释三家各宗各派,天文地理、人情练达,你对这些东西都很了解;包括历史掌故,通才之人。“达识” ,他的认知、他的见识,是能够达到它的本质性的,就是他是一个明白人,不被那些虚幻的表象所迷惑的人,也就说这种人是修心养性、智慧开发到了相当高度的人,能够入到法性开发心地的内明的人,他才有可能对三世因果的理和事有所了知。那我们现在的所谓文化人知识分子能做到通才达识吗?他都做不到啊。原来的教育还有点通才的教育样,孔子就讲“君子不器” ,君子教育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器” ,就是你不要专门在一点技术层面当中去做。但现在的教育都是所谓的分科啊、分专业呀;从高中就分文科、理科呀。然后你考一个专业,四年本科就学一个专业,再如果读三年研究生,再读三年博士生,你整个的就学一个东西,你能做到通才吗?

  原来建国以前我们的教育还有点通才的样子,以后五零年、五一年院系调整,就搞得越来越狭窄了;工科的学生四年就学发电机,再加上三年又学发电机,再加上三年又学发电机。我不知道这种教育会把人学成什么样子?那真是傻呵呵的了,除了发电机还是发电机了。所以你看看现在那些学理工科的人,他由于缺乏这种通才达识,在宗教这方面是很盲目的,心性方面非常不了解的。所以也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教育要做到通才达识,我们不要受某一个专业所控制,我们要显发我们的智慧,我们要有眼光;这样通才达识的人才有创造性。你只是守在你一个专业当中,对你的考分那么重视,这种人都很麻烦。好像去年有个中科院院士说了句话,说西方的创造型人才,是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中国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制度漏网者,漏网的人才有点创新;这都是带有一种悲哀的色彩。所以大家在高校、在学校最好不要捧着教科书考一个高分就算了事啦!多到图书馆去,要善于利用图书馆。好,这是“通才达识” 。

  “入要知明” ,就是修心养性,一个的智慧的显发是要通过修心养性的。自古以来在这个世间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在修心养性有相当造诣的人;不可能心性一点都没有开发的人,他能做出什么大事?是不可能的。了解佛法的真谛、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也需要通才达识,修心养性的功夫,才能够了解一二哟!除此之外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绝大多数人,不相信三世因果的一个重要的认知上的问题、心量的问题。

  还有“降兹已还” 呢!或者有一类开始初步地了解佛法修行大道之人,他一上来就要以开悟作为他的一个决疑的依据。那么这样,他以悟性为前导,然后再去阅读这个佛经、内典啰!而且有一种提纲挈领综合它的精要的这种能力“反三隅于未闻” ,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类推呀、比量啊、所以学佛法是要有悟性的。如果你闻一才知二,孔子都不收这个学生啰!最起码要举一反三了。如果有颜回的闻一知十的悟性,那就更是得意弟子了。所以我们从比量达到现量,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通过一种比喻的方法;佛经都是常常用种种比喻,因为佛所悟证的那种境界,我们是很陌生了;但要把这个陌生的东西给我介绍出来,那只有用比喻了。《法华经》一上来就七种比喻:火宅…

《讲析慧远大师《三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