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八讲▪P5

  ..续本文上一页无实境,而或有处,见有村园男女等物,非一切处;即于是处,或时见有彼村园等,非一切时。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时定,非不得成。

  说如鬼言,显如饿鬼。河中脓满,故名脓河;如说酥瓶,其中酥满。谓如饿鬼,同业异熟,多身共集,皆见脓河,非于此中,定唯一见。等言显示,或见粪等,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

  又如梦中,境虽无实,而有损失精血等用。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有虚妄作用义成。如是且依别别譬喻,显处定等四义得成。

  

  ““如梦”意说,如梦所见”,这是解释颂第一句“处时定如梦”里的“如梦”。“如梦”两个字,不是指其它,而是指梦中所见的东西。

  

  “谓如梦中,虽无实境”,在梦里边,虽然没有实在的境界。做梦,大家都知道了。你在做梦,你看到山河大地,各式各样的东西,人物、男女,甚至老虎、狮子等等,做恶梦的时候还会乱叫,但是旁边的人看到你还在睡觉,什么东西也没有,你喊什么呢?就像那个娑罗那比丘,他在梦里被人家(恶生王)五花大绑,鸡毛插在头上,要杀头了,他急得大叫,但是他的师父(尊者迦旃延)看看他,什么事都没有;把他喊醒过来,“你醒过来看看吧,什么事情都没有呀!”那就是说,梦里边是没有实境的。

  

  “而或有处,见有村园男女等物,非一切处”,外人难说,没有实境的东西,不应当在某一地方看不到,因为都是心里变的,应当什么地方都能看到;论主回答说,那不一定!梦里边变的境界是识变的,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看到。我们做梦的时候,某个地方有声音,看到花园、男女等物,但在某个地方就看不到,而是有另外的境界显现。梦境虽然是不实在的,但也不是一切处都能梦见,还是有某些地方没有梦见。你们说“处定”不能成立,显然是不对的,我们说能成立!在梦里边也是这样的。

  

  “即于是处,或时见有彼村园等,非一切时”,就在梦境里的那个地方,有的时候看到有村园等,有的时候就看不到有村园;在终南山地区,你在房间里的时候就看不到,跑出外面去就能看到,并不是任何时间里都能看到。你们说“时定”不能成立,也不对!时间决定也能成立。

  

  “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时定,非不得成”,这就是那两个结论——虽然没有离开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外境,但是“处定”、“时定”,并不是不能成立,用“如梦”一个喻,就能证明。你们的问难是“不遍”的。如果你说一句话,没有例外的,那么你这个话就见效了,我们说的“唯识”,只有内识没有外境的这个主张就被你破掉,但是现在你说的话是有例外的,我们用“如梦”一个喻就把你的问难破掉了。这样,只有识、没有外境(唯识无境),这个主张当然可以成立了;为什么能成立?你说的话没有普遍性(不遍)。这就把时定、处定的问难破掉了。

  

  下边说相续不定。

  

  “说“如鬼”言,显如饿鬼”,先解释第二句颂“身不定如鬼”里边的“如鬼”两个字,他讲得很仔细。“如鬼”是什么意思?“显如饿鬼”,说“如鬼”这个话,说明就像饿鬼那样“同见脓河等”。

  

  什么叫“脓河”?他再解释第三句颂里的“脓河”二字:“河中脓满,故名“脓河”;如说“酥瓶”,其中酥满。”河里边充满了脓水,就叫“脓河”。他打个比喻,举一个一般的、在印度都经常碰到的事情,印度人卖东西,街上卖酥油,一个装满酥油的瓶,他们叫卖酥瓶,实际上这个“卖酥瓶”就是“卖充满酥油的瓶”,亦即“卖满瓶的酥油”。“酥瓶”就是装满酥油的瓶,装满了当然不会只卖给你半瓶,也不是仅仅卖给你这个装过酥油的瓶子,所以“卖酥瓶”就是“卖满罐的酥油”,满罐的酥油、满瓶的酥油,意思是一样的。这个“脓河”,也就是装满脓水的河,跟这个“酥瓶”是一样的意思,亦即满河的脓水。这就把“脓河”两个字解释完了。

  

  “谓如饿鬼,同业异熟,多身共集,皆见脓河”,这些饿鬼,由于共业所感,他们的异熟果,很多的饿鬼在一个地方结集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脓河”。假使他们都集在河边,这条河,他们看到的都是脓河;不会说有的饿鬼看到脓河、有的饿鬼看到不是脓河,因为他们共业所感,大家的业是一样的。你说由识变的,应当跟眼花那样,有的看到头发、有的看不到头发,我们说不一定,就像饿鬼,虽然这个脓河是不实在的,但是他们看到的都是脓河,没有看到不一样的。

  

  “非于此中,定唯一见”,在这个里边,并不是说只有某些饿鬼看到脓河,就像眼睛花的人能看到发蝇,眼睛不花的人就看不到发蝇,并非如此,而是都看到脓河,好象是客观实际的一样。

  

  ““等”言显示或见粪等,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

  “同见脓河等”里的“等”字,还包涵有别的意思,“等”什么别的意思?““等”言显示”,“言”就是“字”,“等”这个“字”表示除了前面讲的看见脓河之外,还有“或见粪等”,或者看到的是粪便、屎尿,“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或者还看到有情拿着刀杖守护,不给他们吃。因为饿鬼饿狠了之后,哪怕脓河也要吃,大粪也要吃;因为饿慌了,什么都要吃,虽然想吃,但是又见到有鬼卒拿着刀杖守卫,不给他们吃。这是解释“等”字。同样地都看到那个境,见到浓河、还看到有鬼卒在旁边守着不给他们吃;并不是有些饿鬼看到,有些饿鬼看不到,而是大家都看到——同见“脓河”、同见“等”。

  

  “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由此可知,虽然没有离开识的客观实在外境,但是“多相续不定”的道理是可以成立的。不一定是有的看到,有的不看到,而是都能看到;“相续不定”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能看到,不是说某些看到、某些看不到。这个道理,你们说不能成立,其实也能成立。

  

  “又如梦中,境虽无实”,这是说“有作用”的问题了。“又如梦中”,这个“如梦”用了很多。前面“处时定如梦”,这里又来了个“如梦”,就像梦中的境界。梦中所见的境界,虽然是没有实在的——大家都知道,梦是假的、没有东西的,但是作用有没有?“而有损失精血等用”。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前面说过,“梦中所得饮食刀杖毒药衣等,无饮等用”,梦中吃的饮食等等,那是吃不饱、不会饱的,这个是没有作用的。但是也不能据此而说,梦中都是没有境的,所以什么作用都不会起。那不是普遍性的(不遍),是可以有例外的;既然可以有例外,那么我们的唯识道理当然也可以在这个例外之中了,所以也不能排除唯识。梦里边的例外尚且排除不了,唯识怎么能够排除?梦里边,虽然没有实境,但是损失精血的事情还是有的。

  

  “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有虚妄作用义成”,你说若离开识没有实境的话,作用就没有了,那不尽然!在梦中,有时候梦到穿了衣服不暖和,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有作用的,所以说不一定;“有作用”的道理,你说不能成立,也不尽然。

  

  “如是且依别别譬喻”,这是根据各别各别的譬喻,四个难,用四个喻来各别地把它破掉,“显处定等四义得成”。

  

  到这里就把四个外难都破掉了,下边再以一个总的喻来破。

  

  复次颂曰:

  ⑶一切如地狱 同见狱卒等 能为逼害事 故四义皆成

  

  以一个颂、一个譬喻来把这四个外难都解决掉。“一切”就是指他们的四个难,都可以用“如地狱”这么一个喻,把四个外难都破掉,可以把四个道理都讲得通。

  

  论曰:应知此中,一地狱喻,显处定等,一切皆成。

  如地狱言,显在地狱受逼害苦诸有情类。谓地狱中,虽无真实有情数摄狱卒等事,而彼有情,同业异熟增上力故,同处、同时、众多相续,皆共见有狱卒狗乌铁山物等,来至其所,为逼害事。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定等,四义皆成。

  何缘不许狱卒等类是实有情?不应理故。且此不应那落迦摄,不受如彼所受苦故;互相逼害,应不可立彼那落迦、此狱卒等;形量力既等,应不极相怖;应自不能忍受铁地炎热、猛焰恒烧然苦,云何于彼能逼害他?非那落迦,不应生彼。

  如何天上现有傍生?地狱亦然,有傍生鬼为狱卒等。

  

  “应知此中,一“地狱”喻”,前面每一个难各用一个喻来作比方,现在以一个地狱作喻,“显处定等,“一切”皆成”,你说四个道理不能成立,现在举这一个喻,“一切”,包括你那四个难,处定、时定等等道理,都能够成立。

  

  ““如地狱”言”,他很仔细,大家仔细看看,世亲菩萨作的这个长行解释,讲得很仔细。颂里边的“如地狱”三个字(“言”就是说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显在地狱受逼害苦诸有情类”。“如地狱”,不是指地狱的地方,也不是指地狱的时间,而是指地狱里边受逼害苦的这一类有情,叫“如地狱”。

  

  “谓地狱中,虽无真实有情数摄狱卒等事,而彼有情,同业异熟增上力故,同处、同时、众多相续,皆共见有狱卒狗乌铁山物等,来至其所,为逼害事。”

  颂里边“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说的就是这些内容。“同见狱卒等”,这个“等”就是“等”那些狗(乌驳狗)、乌(铁嶲,铁嘴鸟)、铁山(羝羊山)等物,地狱里受苦的那些有情都看到这些东西,“来至其所,为逼害事”。

  

  (24B)对地狱里边受苦的有情来说,虽然地狱里边没有实在的有情数摄的狱卒等事情,就是属于有情的那些狱卒等物是没有的。这个后边要广辩。因为这个颂说了之后,有的人不承认,他认为狱卒等是实在有情,那就要辩论了。这个辩论后头再说,现在把这个客观事实先摆一下。

  

  地狱里的那些狱卒、乌驳狗、铁…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