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五蕴论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因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俱大种因声者,如手击鼓等声。

  “执受”的“大种”为因,所发的声叫“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为因,所发的声叫“非执受大种因声”。有一种是不执受的,有一种是执受的,这两种合起来发的声音,就叫“俱大种因声”。那么这里,这个名相都要解释。

  什么叫“执受”?“诸心心法,是能执受;蠢动之类。是所执受”,“心心法”,——我们的心王、心所。这个里边,就是法相很多。一开始介绍,就是要一个个介绍,现在大概地说一下,心王、心所后边要广讲。

  “心王”,我们现在能够了别一切东西的,总的一个心,就是心王。心王有很多帮手——“心所”。这个心感觉舒服不舒服的是“受心所”;你要想象的能力的是“想心所”;你要给你提高警惕的是“作意心所”;你感到舒服的,是“轻安心所”,等等。这些心所法,各有各的功能,是帮助心王办事情的。等于说,心王是一个国王,心所作他大臣,给他办事情的,各管各的事。也就像我们规章制度一样,库房里的监院管什么事,客堂管什么事,每一个心所法,它管它的事情。那么心王是总的,一切心所法都对它负责,帮它办事情。心王心所是能够执受东西的东西。

  “蠢动之类”,就是没有心的那些东西,假使我们的手、脚,这些东西它能动的,这是心王心所把它执受到的东西,“是所执受”。

  “执受大种”,我们手脚能够感到痛,就是心所里边的受心所有感觉:这是痛的、这是舒服的、这是烫的、这是冷的。心王心所把身体执住,身体就是执受大种。身体是四大种所造的,它是由心王心所把它执住的,这叫执受大种。那就是说,我们有情身上的那些器官,管你耳朵也好、鼻子也好、眼睛也好、身体也好,都是由心王心所把它执住的。如果活的,都有执受的,死掉它就没有执受了。那么,山河大地就没有心王心所执受了。所以有情身上的一些身体支分都是有执受的。能执受的是心王心所,所执受的蠢动之类,它身体里会运动的那些部门,是所执受。“执受大种”,就是有执受的大种,那就是我的手,手是有心王心所把它执的,它知痛、知痒的,人家碰它一点,知道的,它有感觉的。

  “执受大种因声”,以有执受的大种为因,发的声音。比如我们拍手,这两个手掌都是有执受的,你拍得太响会痛,那么这个有执受大种它作一个因,它产生的声音,叫“执受大种因声”。那么就是拍掌,或者说话,都是,我们的喉咙、声带都是有执受的,那么它发的音声,就是“执受大种因声”。

  那反过来,“非执受大种因声”。那些山河大地,没有心王心所把它执住的——河流的声音、风吹的声音、树摇的声音,那些非执受大种为因所发的声音。它的举例是:“风林”——风吹过树林;“驶水”——水在流,很快地流“哗哗”的声音。这些没有心王心所执受的,这是“非执受大种因声”。

  那么,“俱大种因声”,它又是“有执受”的,还有是“非执受”的,两种和合起来的音声。假使打鼓,打鼓的手拿着鼓槌子,这个手是有执受的,但是鼓的皮是没有执受的,这两个合拢来,你把手去打那个鼓,鼓的声音就出来了,这个声音是“俱”。——手是有执受的,鼓上的皮是没有执受的。那么这个声音,就是从两种一起发生的。这个名词是很陌生,但是道理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很深的道理在里头。大家没有啥问题,我们还是要接下去。

  我们再回顾一下:色里边分几种。显色:青黄赤白,就是颜色;形色:长短方圆,这是形状;还有表色——动作。这些属于色法。那么声音里边,它分了三大类:我们有情身体上发的声音,就是“有执受大种因声”,有执受大种为因,产生的声音,拍掌,喊人、说话的声音,都是有情身上发出来的。有情身上有心王心所执住的,就是有执受大种。山河大地的风声,河流的声音,或者石头滚下来的声音。这些都是无情身上发的声音,那是“非执受大种因声”。那么,一半是有情一半是无情的——拿手来打鼓,你手是有情——有执受,鼓是无情——没有执受,那么这就是“俱大种因声”。这个我看不是太难。好了,我们再看下边的。

  

  云何为香?谓鼻境界,好香、恶香、及所余香。

  “云何为香?谓鼻境界”,鼻的境界,鼻子所闻到的一个对境,它分多少?“好香、恶香、及所余香”。“好香”,闻了舒服的,像我们点的檀香。“恶香”,大蒜、葱那些东西,还有厕所里气味,都是恶香。印度没有“臭”字,臭的就叫恶香,好的就叫好香,“臭”字没有,它这个跟我们语法不一样。“及所余香”,也不好、也不恶,一般性的味道。我们再看《广五蕴论》:

  

  【广】 云何香?谓鼻之境。好香、恶香、平等香。好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顺益。恶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违损。平等香者,谓与鼻合时,无所损益。

  “云何香?谓鼻之境 ”,鼻的境界。“好香、恶香、平等香”,它加个平等香,平就是不好不坏。什么叫好香?“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顺益”,这个香气你闻到,“与鼻合”——跟鼻子碰到,就是闻到那个香气的时候 ,“于蕴相续”,这个蕴相续,就是我们的身上的五蕴,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的,闻了这个香味道对健康有益的,那么这叫好香。“恶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违损”,你闻到那个味道,心里就烦起来了,心里讨厌了;或者是闻到那个味道,假使不是很难闻,但是闻了进去之后有毒的,毒瓦斯之类的,那个你闻进去,开始闻的时候倒还不是很难闻,但是闻进去,身体要受损害的,那都属于恶香。还有“平等香”,“谓与鼻合时,无所损益”,也不坏,也不好,一般性,这是平等香。这是香的境界。还有味。

  我们总是先看《五蕴论》,再看《广五蕴论 》。这个我就不要喊了,一会儿翻来,一会儿翻去,尽说。我先念的是《五蕴论》,后来补充的是《广五蕴》 。

  

  云何为味?谓舌境界,甘味、酢味、咸味、辛味、苦味、淡味。

  【广】 云何味?谓舌之境,甘、酢、咸、辛、苦、淡等。

  “云何为味?”什么叫味道?一般人说,“味道哪个不知道,我们从小吃饭都知道味道,你还要讲什么”,不讲你还不知道,有些东西非讲不可。“谓舌境界,甘味、酢味、咸味、辛味、苦味、淡味”,这六个味道。“三德六味”,我们现在每天念那六个味道,就是这个东西,这六个味道。

  “谓舌之境,甘、酢、咸、辛、苦、淡等”,广的里边就给你概括一点,这个很简单,讲过就算了。味道大概地分六种:甜的,酸的,咸的,辛的——就是辣的,苦的——苦瓜就是苦的,(我们在五台山一上去就看到一首诗,“苦瓜连根苦”,这个你记得吗?五台山不晓得哪个地方的一块石头上刻了一首诗。)苦的,还有淡的——没有什么大味道的、淡味道。下边是所触一分:

  

  云何名为所触一分?谓身境界,除四大种,余所造触。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广】 云何触一分?谓身之境。除大种,谓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滑谓细软。涩谓粗强。重谓可称。轻谓反是。暖欲为冷。触是冷因,此即于因,立其果称。如说诸佛出世乐,演说正法乐,众僧和合乐,同修精进乐。精进勤苦虽是乐因,即说为乐。此亦如是。食欲为饥。饮欲为渴。说亦如是。已说七种造触,及前四大,十一种等。

  “云何触一分?”触,触好了,怎么触一分呢?它有道理的。“谓身之境。除大种”, 因为四大种也是身的境。(3A)现在四大种能造色已经除掉了,这里讲的是所造色,是四大种造出来的色,那么当然把能造的四大种撇开了。所以触里边,本来有四大种,要把它除开,余下来的就是所造色,所以说叫“触一分”。“谓身之境”,身的境界,身根所对的境。它是要把大种除掉,它说能造,这里都讲的所造。

  这个“能”、“所”两个东西大家要辨一辨,法相里边经常要提能、所的。现在——我们举个例子,能说话的人,所说的是话;能写字的是人,所写的就是字;能坐的是人,所坐的是凳子。这个能、所大家都要搞清楚。那么说能依、所依。我们说父母跟孩子哪是能依?(学僧答:孩子能依)孩子能依。你不要看到“能”好象一定是主动的。他是依靠的“能”,就是孩子要依靠,所依靠的就是父母。我们说皈依,哪个是能皈依?人“能”皈依,“所”皈依——三宝。所以说这个能、所的关系一定把它要搞清楚。有的时候搞倒了,这个还明显的,不会大错。有的很暗涩的,那你就会搞错。

  这个是“触一分”,除了四大种。四大种是什么?不要忘记掉,四大种就是地、水、火、风。它的触的境界:地是硬的,水是湿的,火是暖的,风是动的。那就是我们身上碰得到的。碰到那些是硬的,这是地;碰到那些是湿的,水;碰到那些在动的,风;碰到那些是暖的,就是火。这也是身所辨的境界。你说硬的,我们照眼睛看,很硬的东西,实际上不一定很硬。最容易上当的就是有咸的汤。很咸的汤,它拿出来,没有烟的。没有烟的,人家看这个汤没有烟的,总是不太烫了,拿起来一瓢,一吞,吞下去,把你肚子烫得不得了。咸的汤是温度极高,但是看上去没有烟,你眼睛看看,温度是看不出来的。

  记得有一个公案,那是抗战之前,日本人欺负中国人欺负得很厉害。有一次外交官开会的时候,他们就是要整日本人的冤枉,拿了一盘丸子,一盘丸子烧得飞烫,但是没有烟。吃饭的时候,当然主人要请客先吃,挟个圆子“吃吃吃”,主人挟一个放嘴里,道吃不吃的样子,那个客看主人吃了,“我也吃了”,一口吞下去,烫得不得了,但是外交官不能吐出来,不行,只好勉强吞下去。吞下去之后,第二天死掉了。太烫了。所以说眼睛看温度是看不出的,一定要手碰的。你如果要吃饭,你要不上当的话,你把手…

《大乘五蕴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