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候,有人问我:「人死了以后,为什么还有果报?」我没有回答,不回答,他的问题没解决嘛!他就问别的法师去。第二天他和我见面,「我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释!」我说:「怎么解释?」他说那位法师说了:「是因为有常住真心的关系,所以死了以后还有果报!」我们在人间死了,我们这个常住真心到天上去了;从天上死了,这个常住真心又跑到地狱去了,这样解释这个问题。那么,他告诉我说那位法师这么解释,我也不出声,我也没有说什么。现在我在想:用常住真心来解答这个问题,只是表示没有断灭,但是为什么会到地狱去?为什么会到天上?这个问题还没解释。若是用业力来解释,这个问题解释了。我为什么到天上去?因为你做善法了。这个业力有善恶的不同,有散乱的善法、有禅定的善法,所以你将来得的果报不同。说做恶,做恶有各式各样的恶,为什么到了毒蛇的世界去了?为什么这个人做了龙?为什么这个人做了饿鬼?为什么这个人做了老虎?他的业力不同。所以若用业力来解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这个问题,这个人修行得阿罗汉了;得阿罗汉,他这寿命,假设他是七岁出家,到十岁的时候得阿罗汉,但是这个人有一百岁的寿命,他现在还有九十年。他再活九十岁,到一百岁的时候就死了;死了的时候,和我们凡夫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呢?他这一剎那间他的色受想行识坏了,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一剎那间就坏了。坏了以后,第二剎那再没有色受想行识出现,那就是入无余涅槃了。我们凡夫也是,你的寿命到了的时候,这一剎那间你的色受想行识坏了,第二剎那又出来一个色受想行识;前一剎那、后一剎那,和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他这个身体,是前一生的有漏业造成的这个生命,他得阿罗汉以后,他这个有漏业到寿命尽了,一剎那尽了以后没有有漏业了,所以再不生了。在大乘佛法上说,他有无漏业使令他再得果报,但是无漏业的果报不是肉眼所能见的。但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前一剎那灭了,后一剎那又生;因为我们不断地造业,这业力很多,前一剎那灭,后一剎那又有果报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就是业力!
我们若学习《大智度论》、学习《瑜伽师地论》,不说有常住真心,不这样讲,它说心是剎那生、剎那灭的。譬如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的生起要有行作缘,识才能生起。若说常住真心,不需要有行,这个心本来就是这样子,那就不同了。所以,业力,在佛法里面讲是这样意思。
「了知广大补特伽罗法无我故」:就是不承认在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里面有个常住不变的我,不承认这件事。但是生死轮回由业力来成就。业力是谁?业力就是你的色受想行识所创造的,由色受想行识的果报去造业,由业再得色受想行识的果报;果报去造业,由业再得果报,因果就是这样子。佛法说是,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没有一个常恒住、不变易的我,所以叫做无我。
我们中国佛教分两类,就是传统的佛教,传统佛教是怎么回事儿?就是学习《楞严经》、学习《起信论》,用《楞严经》和《起信论》讲一切经论。但是若学习《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它不这样讲。但是我在想,像刚才说,说这个人在这个地方住,这个房子坏了我就走了,我到另一个房子去;这样讲六道轮回,我们容易懂,我们也就容易接受。但是若说没有我,这件事就不那么容易懂,就有一点难。
我们今天是要讲禅,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
「了知广大补特伽罗法无我故」:补特伽罗无我是人无我,下面法无我;色受想行识里面没有我,这是人无我,但是色受想行识是不是我呢?我再讲《大智度论》上说的话,《大智度论》它说一个譬喻(这段文还是和补特伽罗我有关系),它说:有个国王,国王他的下面有个大将军,国王对这个大将军下命令:「你去攻击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要把它拿过来!」将军得到这个命令,他有军队,他就调动军队到那个地方去作战。我们人的生命体这个我亦复如是!我这个身体里面有个我,是身体里面有一个有体性的东西叫做我;这个我,它下命令叫这个身体去享受色声香味触,去享受五欲。这样说呢,这个我对这个身体下命令,这个身体就去享受五欲;这样证明是有我,就像那个军队似的,里面有我。
这时候,龙树菩萨他说出个道理来,反驳这个理论:说是这个「我」对这个身体下命令,这个身体有色受想行识,这个「我」和色受想行识这个「识」有什么差别、有什么关系呢?那么龙树菩萨又再加解释:说是这个「我」本身是不是有明了性?如果没有明了性,它怎么会下命令呢?这个我,它本身有没有明了性?如果有明了性,它是有心的,它知道这件事怎么做,对这个大将军去下命令。如果它没有明了性,它就不知道这件事怎么做,它不会下命令了,是不是?龙树菩萨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外道就感觉到困难了,有什么困难呢?说是我,它本身有明了性,它就是心了;那离开心,另外没有我了,就是心就是我了。那样说呢,就是色受想行识嘛,另外没有我了。如果你若说另外有个我的话,这个我本身就没有心了。没有心,它能下命令吗?提出这个问题,外道没有办法解释了。如果你承认我本身是有识、有明了性的,那就是识嘛!另外没有我嘛!这个地方有这个问题。
若这样讲的话,另外没有我,只是一个识,只是我们这个心,另外有色受想行和这个心合作,或者造善业、或者造恶业,那么这就是佛法的道理了,佛法是这样讲。佛法不承认离开了色受想行识,另外有个我的,不承认这件事。现在这个地方否认外道说离开了色受想行识另外有个我,这个我是没有的,所以叫「无我」。
可是也还有色受想行识啊!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怎么回事呢?色受想行识也不是我,因为它也是剎那剎那生灭变化的,也是由因缘有的。色也是由因缘有的,受想行识也是由因缘有的,没有因缘的时候没有这件事。譬如我们现在是人的色受想行识,我们不是毒蛇的色受想行识,为什么我们不是毒蛇的色受想行识?因为没有这个因缘。为什么我们是人的色受想行识?因为有因缘。但是因缘不是永久的,到时候就结束了。如果我们现在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种种功德,做的功德很殊胜,那么将来跑到天上去了,就是天上的色受想行识,而不是人间了。
我们说这个天眼通,我们现在是肉眼,肉眼也是地水火风组织的,天眼也是地水火风,但天眼和人间的肉眼不一样。我们人间的肉眼这个地水火风这物质是欲界的;但天眼通的地水火风是色界天上的,色界天上的那个地水火风组织成的那个是天眼,那个作用非常广大,和我们不同。所以都是物质,物质与物质不一样。物质有这个差别,受想行识也是有差别,人间的受想行识和天上的受想行识也不同,为什么不同?业力不同,业力不一样。但是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法。有这个因缘、就有这样的所生法,没有这个因缘、没有这个所生法,这个法是因缘有的,它没有真实性,所以法也是无我的。当然我们说是,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寂的,法不可得了,所以叫法空,叫做「法无我」。
这是两件事:一个是补特伽罗无我、一个法无我,是两件事。在《解深密经》、在《楞伽经》常提到,小乘佛教学者只是学习了人无我,法无我没有学习。我们读《金刚经》,人无我和法无我是无差别的。但是现在我们学《维摩诘所说经》的时候,感觉到阿罗汉他没有学习法无我!人无我和法无我有点差别。有什么差别?怎么知道呢?
譬如说是,我们人间的人对人间的这个欲的境界,我们心不自在,见到可爱的境界,心就不自在;见到可恨的境界,心也不自在,我们人间的人是这样子。但是,我们若接触到天的境界,是更受不了。《大智度论》也提到这些事情。
阿罗汉他学习了人无我,观我是不可得,但是没有修法空,没有观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的,三界以内的事情他心不动,但是超越三界以上的大菩萨的色声香味触,他心里不自在。为什么?就是没有观一切法空,只是观我空、没有修法空,在《维摩诘所说经》提到这件事。这个地方就和《解深密经》、和《楞伽经》说的道理契合了,就是小乘佛教学者没有修法空观,所以看见大菩萨的胜妙的境界,心里不自在。所以天女散花的时候,就是着在阿罗汉的身上,想要用神通的力量去掉,去不掉,为什么去不掉?心里面有执着的关系。所以这里面有人无我、还有法无我,这是大智慧境界,所以叫「智大性」。
「四、精进大性:于三大劫阿僧企耶方便勤修无量百千难行行故。」菩萨他修学圣道、广度众生,时间非常久,要三大阿僧祇劫。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他们修了无量百千的难行行,难行能行的这些大功德的境界,和阿罗汉不同。阿罗汉,利根人要四生可以得圣道,最钝的要六十劫才能得圣道。现在菩萨要三大阿僧祇劫,时间非常的长,这是他精进的力量超过了阿罗汉。
「五、方便善巧大性:不住生死及涅槃故。」「方便善巧」实在也就是智慧,但是这个智慧有什么不同呢?「不住生死及涅槃故」。我们凡夫安住在生死苦恼的世界,没有办法解脱。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他就安住在涅槃的境界,不住在生死的世界。菩萨也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为什么不住生死?怎么叫做不住涅槃呢?因为菩萨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他实在是在生死的世界,但是他的般若的智慧观生死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没有生死可住。但是有大悲心,他也不住于毕竟空里边,他还要度众生,所以也不住涅槃。菩萨有这样的智慧,所以叫做「方便善巧大性」。
「六、证得大性:证得如来诸力、无畏、不共佛法等,无量无数大功德故。」菩萨能成就广大的功德,能够成就(「证得」就是成就的意思),成就佛的十种智慧,成就了四种无所恐怖,成就十八种不共佛法,唯独菩萨成就这种功德,不是阿罗汉…
《禅的名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