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恩寺禅七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活,一个在家人(是一个建筑师),我说:你们的生活是怎么情形?是不是就是努力地工作,然后努力地享受,就是这样子吗?对不对?他说:是的。就是努力地工作赚钱,然后就是享受。享受什么?享受欲乐,就是这样子。

  但是我们佛教徒,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告诉我们,有更高明的乐:三昧乐,好过欲乐。欲乐,你自己身体没有什么乐,要假藉外缘的合作,你才能有乐,不然这乐没有,没有乐。但是若是得到未到地定的时候,不需要外缘,只要你心里面寂静住,快乐就来了。这个乐不需要一块钱,都不用;只要你成就了,你一静坐,心里面摄心不乱就有乐。有了这个乐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减少病痛,不可能说没有病,这是不可能的,能减少病痛,增加健康,烦恼也减少。因为这种人对于欲乐的希求,这个人还有欲,得到未到地定的人心里还是有欲的;还是有欲,但是因为有三昧乐,这个欲乐轻,没有也可以。他就是常常入定、常常静坐,他就知足了,就不会为欲所苦,不会有这件事。

  这个未到地定,在《解深密经》的〈分别瑜伽品〉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我们静坐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名之为奢摩他、才可以说是止?就是从未到地定以上才叫做止。欲界定还不能称之为止的,还不能,到未到地定以上才算是止。成就了未到地定,还有一个好消息,什么消息?很容易得初禅,初禅就是色界定了。这个未到地定还没到初禅,但是它和初禅很接近,很接近。接近有什么特别呢?就是很容易就得初禅。我们现在静坐的时候,初开始静坐,叫你心里明静而住很难,感觉难;但是到那个时候,你想得色界初禅很容易,不感觉难,因为很容易一摄心就入定,所以不感觉难。所以那个时候,你要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初禅。得了初禅会怎么样呢?得初禅可是不得了!得初禅也很容易得二禅、三禅、四禅,得到色界的四禅。

  佛在世的时候,很多的佛教徒得圣道,得圣道不是在散乱心里面得圣道,都是要在未到地定、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这里面得圣道的。释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那里得?在第四禅,在色界四禅里面修缘起观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罗汉的人,有的可能是在未到地定里面,也可能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辟支佛这个圣人也可能是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禅里面得定,得圣道,不是散乱心能得圣道的。我们佛教徒初开始有可能不知道,但是经过长时期地学习佛法,我们就知道佛教徒是应该修学圣道,要做圣人,「我不愿意做凡夫了!」应该是这样子。但是你若不学习佛法,「我就这样就好了嘛!还有什么事情?」你心情就是这样。当然,我们若不学习佛法就不知道这件事。得圣道这件事,就不是凡夫了,就是圣人了。我刚才一开始说,我们佛教徒应该发出离心,就是感觉到生死是苦、不是乐,应该发坚定的意愿,希望能够得圣道,应该是这样子。

  这个止,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事情应该说,但是现在的时间已经到了。我现在再简单地说观,这个止就说到这里。

  观,我先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佛教徒,如果你有圣道的愿望,应该修不净观。修不净观,观察这个身体是污秽、是不清净的,九孔常流不净,对于身体的爱着心要把它降低、降低,最后没有欲心,应该这样子。因为有欲心有什么问题?有欲心能障道,障碍我们修学圣道,这是一个。但是我们人都是有欲,你要断这个欲,这个事情很有问题,就是不容易,不容易发这个心来断欲。若不能断欲,想要修学圣道很困难,所以得圣道的人不多。

  佛在世的时候的人善根深厚,所以他们能够断欲,就算是不修不净观,但是他的心里面也没有什么欲,他就没有障碍,修无我观、修无常观就得阿罗汉道了。而今天的佛教徒,谁是圣人?怎么知道这个人得圣道?怎么知道这个人没得圣道?你没有修学圣道,怎么能得圣道呢?我们佛教徒谁修学圣道了呢?在家居士我们姑且不问,就是我们出家人,谁修学圣道了?我看…。

  说我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在这里得圣道不容易。念阿弥陀佛是往生到阿弥陀佛国去,你的目的就是这样,你没有想得圣道。因为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德也告诉你,就是你心里面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然后至诚地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国;没有说「我在这里要念阿弥陀佛得圣道」,你根本没有这个愿嘛!但是到阿弥陀佛国,若真是能往生到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再给你讲《金刚经》,也可能讲《楞伽经》,总而言之,这些经论,在阿弥陀佛国还是讲三十七道品、讲三解脱门,讲这些圣道的法门,在那里修学圣道,修学圣道成功了,得无生法忍了。我们从小本的《阿弥陀经》上看,到阿弥陀佛国的人,那阿弥陀佛国里也有阿罗汉,那可见也是一样,修四念处,或者修小乘的佛法,小乘的法门,或者大乘佛法的法门,从这里得圣道,小乘佛法也是能得圣道,大乘佛法更能得圣道,还是这样子!这样说,念阿弥陀佛的人,你根本没有想得圣道,你在这个娑婆世界你没想这个事,只想求生阿弥陀佛国,那你在这里怎么能得圣道呢?

  所以我们说,譬如说我念大悲咒,念大悲咒这也是圣道,是的,也是圣道,但是你念大悲咒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我希望发财;念大悲咒回向我希望我能发财,我希望身体健康,希望我没有病痛;我有病痛,病痛好了;你心里是这样意思。你念大悲咒是愿意得圣道吗?你有这个愿望吗?我看,都没有。说「我是跟仁波切学一学咒。」学咒,你目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今天的汉文佛教,谁是圣人?只要你没修学圣道,你就不可能是圣人,不可能是圣人。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得圣道,因为他修学的是圣道,就是戒定慧,修四念处、三十七道品,修这无相的般若法门,所以他能得圣道。他是修圣道,才能得圣道。我们今天的人,没人得圣道,就是没修学圣道嘛!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今天的汉文佛教是兴盛吗?我们今天的汉文佛教,我说,接近灭亡的边缘了。我们对于佛法的信心都不见得很坚定,都不见得很坚定,至于圣道完全谈不到!

  所以若是说我们修不净观,能够降伏我们的欲心,能够破除障道因缘,然后我们修无我观、修无常观,修这个般若波罗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这是《金刚经》上的话,「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修无所得观,那这是圣道。这样子,对于一切法心里面无所执着,不受一切法,得无生法忍!这是圣道,我们要作如是观。

  修三三昧——空三昧、无愿三昧、无相三昧,这是圣道;我们若作如是观,就能得圣道。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我们能够修三三昧吗?能得圣道吗?我感觉现代的人和古代的人一样,无差别。但是其中的关键,就在乎你自己,在乎你自己:你要筹备、准备学习圣道的资粮,要做这件事。资粮准备好了,你能够安心地修止、修观、修三三昧,一样可以得圣道。但是你自己说,「哎呀!我业障重!」那你就没有希望。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对于你自己有信心,「我能得圣道,我肯努力。」那你就可以得圣道。如果你自己说,「我不行,我怎么地。」那你就不能。所以能不能都是你自己的分别,不是决定能、不是决定不能,事在人为,就是这么回事。

  而学习佛法这件事,你深入地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可以,深入地学习《维摩诘所说经》也可以,深入地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深入地学习,这些都是佛菩萨的智能,都是般若的智能,你深入地学习,慢慢、慢慢你的思想就改变。你原来说:「我不行!」这时候,自然你心就明白,「我能得圣道!」你这个信心就出来,会出来的。不是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他善于说话的,「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因为我们的祖师,我们的祖师大概是大慈悲、大智慧境界,看见这些人都是钝根人,只好念阿弥陀佛吧!我这句话说出来,念佛的人认为我轻视念佛法门,其实不是的,不是轻视念佛法门。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子,就不提倡修止观,就提倡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国。但结果,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多数不愿学习经论,愿意念阿弥陀佛、愿意念咒,很容易嘛!只要记忆力好一点,这咒一定很容易就念会了,天天念咒。但是念了多少年,我再说一句话,好像我不恭敬了,我们传统的佛教上早晚殿,早晨念楞严咒、念大悲咒、念十小咒,念了几十年了,你怎么样?你怎么样?你这个贪心有没有调伏?你的贪瞋痴有没有调伏?我看,贪瞋痴都不能调伏。

  若是你修不净观的话,你这个贪心立刻可以得到调伏;若是你修三三昧,爱烦恼、见烦恼都能调伏,而且慢慢可以断烦恼、可以得圣道。你常常这样学习、这样修行,你的信心会增长,你的思想完全转变了,「我能得圣道!」和以前完全不同。但是我们对于佛法的学习,浅尝辄止,「好了,我可以写文章了,我也可以讲经说法了。」这样不行。你一定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那个时候,你自然有信心可以得圣道。

  我刚才这一段话,这个止,也有一些话应该说还没说;观,我也等于是没说,但是时间到了。但是各位可能是知道,我们学习《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应该是准备好了吧,那上面是说观,怎么样修观,就可以补充今天说话的不足。我就说到这里。

  

  

《佛恩寺禅七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永光寺禅七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