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恩寺禅七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来跑一跑,或者是经行,或者有事情到别的地方去了。去的时候,还是要调顺,这时候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接触到色声香味触的时候,心里面要调心,不要在色声香味触上胡思乱想,要调。我若要在那上面胡思乱想,就伤害我安住不动的学习,会有障碍,障碍我得定,要调,这是叫做调顺。要调这个心,我虽然没有静坐,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我还要约束它不要放逸,是这个意思,要调它、要约束它、要管制它的。

  这件事,我们说起来,人都是欢喜自由的,我愿意怎么地就怎么地,这样感觉自在,不自由毋宁死;现在要管制自己,这个事你欢喜吗?这是个问题。

  调顺,寂静。「寂静」是什么呢?就是我出去办事,或者是出去经行,要有时间的嘛,不是永久在外面跑,回来要静坐了;静坐了,这时候前五识应该是不动了,我眼睛也闭上了,不去看外面的事情,耳朵也不听其它的声音;外面有境界,有什么境界、有什么声音、有什么味道,我都不要管,把这个心摄收回来,第六意识要安住在所缘境,第六识不要再想色声香味触法的事情,不要,这叫做寂静。

  调顺是不静坐的时候、在外面的时候,你的眼耳鼻舌身要约束它;在静坐以后,你的第六意识要约束它:我身体在这儿坐,我这个心跑到纽约去了,这是不可以,不可以。把这第六意识管制住,叫它不要去贪瞋痴。如果我们「我是想要这样,但是不能自主,我心里还是要跑到色声香味触法上活动、去放逸」,自己要诃斥自己!要诃斥自己,要思惟我若这样做有过患,有大过患!违背我们原来的菩提愿!思惟这样做是有过患,这样子调顺、寂静。你若去诃斥,它就有力量,自己诃斥自己还是有力量。别人若诃斥,你可能接受、也可能不接受;但是自己诃斥自己,如果你真是用诚心诃斥自己,它就有力量,心里面就会调顺、寂静,这个妄想就减少了。

  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经过了调顺、寂静的训练,这个时候,我们静坐的时候就和以前不同了,就是最极寂静。「最极寂静」是什么样呢?就是静坐的时候,假设你静坐一个钟头,这一个钟头内,这杂念一生起你就知道,它才要生起你就知道,就是立刻地把这个杂念消除了,能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初开始静坐,心里头有妄想了,很久还不知道,很久还不知道;维那开静了,「哎呀!我打妄想了,我没有静坐。」但是若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妄念若一起你就知道,能达到这个程度。妄念一起,就是立刻地叫它不要起,不要生起妄念;那么这个时候,你这一小时的静坐、或者两小时的静坐,顶多有一回、或者顶多有两次这样的情形,另外心里面完全是明静而住的,最极寂静是这样子。

  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专注一趣」的这个境界的时候…,最极寂静,我们若努力地静坐以后,就会又进步了,就完全没有妄想了,完全没有妄想。坐在那里,若坐一个钟头、坐两个钟头、三个钟头、四个钟头,乃至坐八个钟头,心里面完全是明静而住的,一个妄想也没有。说「我坐那么久,我腿会疼。」我们初开始的人有这个问题,腿很痛,很难忍受,到那个时候没有这个问题,没有腿痛这个问题。没有腿痛这句话怎么讲呢?不是腿不痛,不是不痛,它还是有点痛;痛,但是你不介意,不管,这件事你不介意,不在乎这件事;有一点痛,你不介意,但是过一会儿也就不痛了,慢慢会有这种情形,和初开始静坐不一样。而这时候一点妄念没有,一点妄想杂念没有,心里面完全是明静而住的。明就是不昏沉,心里面很明了,又很寂静,没有其它的妄想,这个时候是这个境界。

  这个境界,这个时候有什么感觉?有可能别人说是:「你现在去作生意,这一笔生意能赚一百万美钞!」这一笔生意,你可能都不愿意去,「我愿意在这里安住不动四个钟头」,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两个想法完全不一样。初开始叫他去静坐,心里面不能寂静住,有可能有人说:「现在去看电影好吗?」就放腿子去看电影去了。但是若到专注一趣这个时候,外面有什么便宜都放弃,「我不愿意!」愿意在这里寂静住,感觉到快乐,就是思想会转变了,思想会转变,这叫专注一趣。

  最后,第九个是「等持」,等持这个时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专注一趣的时候,你要特别注意,心才能够明静而住;你若放松就不行。现在这个时候,你还要精进地去静坐,就能进一步,不需要特别注意,自然地明静而住,自然的,所以这又不同,和前面专注一趣还不一样,不一样,这叫做等持。

  「等持」这两个字,我解释一下。这个等持怎么讲呢?「等」是平等的意思,平等是对不平等说的;约不平等,就有平等。什么叫做等(平等)?什么叫做不平等呢?我们先解释不平等。我们静坐没有成功的人,心里面的相貌,就是散乱和昏沉。睡着觉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或者作梦。若是不睡觉的时候,睁开眼睛就是东想西想,上下古今无所不想,非常的自由,这叫做散乱,一个散乱、一个昏昧,这是我们心的相貌。我们不静坐、静坐不成功的人,内心的相貌就是这两个相貌,一个是散乱、一个是昏沉,这两个相貌,这就叫做不平等,散乱和昏沉叫做不平等。

  现在我们静坐的人要求我们自己的心,也不散乱、也不昏沉。我们静坐的时候没有打瞌睡,心里面很明了,明而不昏,明了而不昏沉。我们原来是散乱,现在我们静坐的时候,要求自己的心不散乱、寂静住,静,静而不乱,寂静而不动乱。加起来就是明静而住,这就叫做等。

  所以,我们静坐的时候怎么样叫做相应呢?怎么样叫做合适了呢?就是心里安住在所缘境明静而住,那就是相应了。你明静而住有三分钟都不容易!由三分钟到五分钟,又到十分钟,忽然间三十分钟我明静而住,很好了!如果我们这一天静坐几支香,其中有一支香你能够明静而住,你就很了不起了。「我只有一支香」,这一支香就表示你会成功!你就会成功。你就这一支香,一支香假设三十分钟,你三十分钟明静而住,你就有希望八小时明静而住!八小时明静而住。

  你看那个种子放在土里面,施肥,常常的有水,施肥、除草这些工作,它就生芽,逐渐逐渐就长得很高,就长出个苹果来。我们用功修行亦复如是,初开始的时候,「哎呀!我腿疼,心里有妄想!」感觉到好像没有希望,得禅定没有希望;你不怕,不要紧,你继续坐,终究有一支香,你明静而住了,那就表示你将来一定会成功的。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你要努力!你不要怕腿疼,腿疼很容易就过去了,不是难事;就是心要它明静而住,这件事你要努力,其它的不是难事。

  成就了这九心住,这叫做欲界定,就是我们欲界的人有这样的境界。若是我们成就了等持,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成就了这个境界,若静坐能达到这个境界,有什么好处?就是将来有可能会生到天上去。我们这个身体,不管你是年轻人、是老年人,大家都一样,非要死掉不可。我们这个身体,不管是年轻人、年纪大的,这是没有疑问的,自古皆有死,没有一个不死的。死了以后到那儿去呢?如果你这个欲界定成就,你能够生到欲界天,欲界的空居天,而不会到三恶道去的,能达到这个境界。

  欲界天有什么好呢?我们人间的人,我们现在在欲界里面生活,我们自己知道很苦,小孩子可能不懂事,年纪稍大了一点就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很快乐吗?我看这个世界不快乐。有大智慧的人、有慈悲心来领导我们的国家,希望怎么怎么好,我们非常要感谢我们的领导人。但事实上,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是谁能做到令我们满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方法,若我们肯做,我们将来会满意;假设就是欲界定我若成功的话,我将来离开了人间的苦,可以到天上去。天上有什么好处?也不老、也不病。你看,这个身体永久不老、还没有病痛,你看有多好?寿命也长;另外一个好处,不用找工作,不需要找工作,这衣食住是自然的,有这种境界。这是欲界定。我们再说一点未到地定。

  到了欲界定成功了以后,你还要继续努力地静坐。欲界定成功了的人,不应该参加禅七。什么地方举行禅七,欲界定成功的人他来参加禅七是不合适的。怎么不合适呢?欲界定成功的人,他一坐可以坐五个钟头,坐六个钟头、七个钟头、八个钟头都可以;我们打禅七,隔一会儿就开静了,那怎么行呢!那对那个人来说是不合适的,是不合适的,所以他不能参加禅七。参加禅七是我们初开始内住、等住、安住、近住的人,是我们这个程度很低的人才参加禅七的。

  虽然他静坐的功夫比我们高得多,九心住都成功了,但是还是要努力的。他若继续努力,就得到未到地定。得到未到地定有什么不同呢?他有轻安乐,心若寂静住的时候有轻安乐。我们只是在欲界定里面,欲界定的相貌就是明静而住,就是只此,没有轻安乐,当然也感觉到舒服一点,但是没有轻安乐。若是得到未到地定,还是心里面明静而住,但是明、静、乐三个字。我们在欲界定就是明、静两个字,到未到地定的时候有乐,明、静、乐三个字,那比我们好得多。他这个身体,心里面一寂静住的时候有快乐,有快乐,那是完全不同了。有快乐的时候,他会更精进,更愿意常常静坐,那他静坐的功夫时间更长,可以坐十个钟头、坐十二个钟头、十八个钟头都可以,他睡眠也少;不像我们要睡八个钟头,有的人睡觉要睡十二个钟头,你们可能听说了!我听说了,感觉到很奇怪,睡这么多,睡十二个钟头。但是我们常常静坐,睡眠会减少,我们也应该主动地减少睡眠,争取多静坐。当然这个事又不容易,你若不到Office做工吗?也是个问题。

  若成就了未到地定的时候,有轻安乐,有快乐,这个快乐就是强过我们的欲乐,这叫做三昧乐。我们没得禅定的人,没有三昧乐,心里面就是贪着欲乐。我曾经问一个人,我说:你们的生…

《佛恩寺禅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永光寺禅七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