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P35

  ..续本文上一页述《法华文句记》、《楞严经》、《圆觉经》、《普门品》、《净土十疑论》、《维摩诘所说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弥陀要解》、《摄大乘论》等,于所结法缘甚广。

  一九六九年任东林念佛堂住持。七三年为成立东林美国分院,飞往美国加州,于奥克兰成立法王寺。此时开始深入研习《瑜伽》、《摄大乘》等唯识经论,并背诵《维摩诘经》。其间,师虽深居简出,用于静坐及阅读,但仍应请宣讲《摄大乘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奢摩他章》、《佛陀的启示》等,并赴加拿大宣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至香港讲《舍利弗般若》、《菩提道菩萨戒论》等经论。

  一九七七年,搬至那帕。二年内,每日以背诵一部《法华经》、拜法华忏及静坐为定课。时闻异香,得吉梦。经此用功之后,智慧更为深入,睡眠亦得减少。

  此一时期,师韬光沉潜、养深积厚,在佛法中涵泳二十余年。深入天台、中观、唯识,广及大小乘教义,又不间断止观静坐,如是依闻、思、修次第学习,思想逐渐圆熟,确立中观空义、抉择如来藏理、肯定唯识中道,坚信「大乘决定是佛说」,于汉传大乘佛法之信解弥深弥笃,并建立以「大乘四念住」为中心之修学理念与次第。

  弘法教化时期──前期弘化  1985~1994

  八五年起,师逐渐走入人群,除主办禅七、佛七及大悲忏法会外,即以说法接引众生为主。八六年受大觉莲社之邀,先讲授一部《金刚经》,后续讲《维摩诘所说经》,抉择深要、辩才精湛,闻此法者无不得大利益,法喜充满。

  九○年二月,于邻近旧金山之丹维尔近郊成立法云寺。此后又往来于温哥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纽西兰等地讲经弘法,不辞劳倦。

  九三年夏安居,应台湾埔里正觉精舍之请,开讲《妙法莲华经》,三月未竟,后于九四年夏续讲圆满。时会中盛况空前,座无虚席。师自述:「讲完此经后,觉得静坐的境界和以前不一样了。」肯定读诵、思惟、正忆念及讲经说法,能资助止观行持。

  弘法教化时期──后期办学  1995~2003

  为长期栽培领众修行及讲经说法之僧才,师于九五年起,筹备成立佛学院,并于十月中举办禅四十九,得法喜者众,其中多人因而留下修学,即为学院开办后第一届主要学员。

  九六年三月三日,法云寺佛学院——美国第一所以汉传佛教为中心之佛学院正式开学。师此后全心致力于僧教育,提倡修四念处以趣求圣道,主张全面弘扬大乘佛法,着重专精深入学习经论,强调由此建立佛法正知正见,并以此为修习止观、调伏烦恼之根本依据。

  师安排学院课程,初择《般若》、《俱舍》、《瑜伽师地论》之要文习「四念住」,为学生日常熏习止观之基础;次讲《摄大乘论》竟;后则开讲《瑜伽师地论》,至二○○二年止,六年间演五十卷讫。二○○一年学院假期间,受邀至加州讲授《入中论颂》未竟,返院后续讲圆满。

  学院课程精而不杂,每学期但习一部经论,平日早晚静坐,晚课则念佛、赞佛,回向极乐。其立意者,期望学众深体圣教为止观行持之依止,必要专精思惟、反复熟习,掌握道次第,开发闻思修三慧,方能深入第一义谛,发生伏断烦恼之力量。师常教诲学生,此生此土应努力学习佛法,精勤坐禅修四念住,上期无生法忍,次希禅定三昧,若无生法忍未获成就,亦因日修止观习四念住故,能令心不颠倒、临终正念,弥陀圣众来迎,得生西方依止诸佛菩萨修证圣道!

  师具不忍圣教衰之悲心,常感慨少有人弘扬大乘止观,愿求圣道者希,正法不彰,念念唯望更多人学习佛法。是以无论资历年龄,凡有愿向学者,皆可随时就学,因是求学者众,旧院址渐形局促。为此,师乃奔走寻求能资益禅修之环境。二○○○年八月底,舍加州之利养丰厚、繁华便利,迁学院于偏远高寒的新墨西哥州山区,并改佛学院名禅学院。此后至二○○二年间,曾举办三十五日禅,并试行九月习教,三月坐禅之课程。其间,为利于禅众之修观行,师为讲《维摩诘所说经》、《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杂阿含经‧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等。

  ○二至○三年间,鉴于请问学习《般若经》者日众,指示弟子们依嘉祥吉藏大师之《大品经义疏》及师之手抄研究本,着手汇整编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冠科》。又集弘法、讲学、开示及问答,成《好自端严》、《入决定胜》等书行世。

  师之自行、弘化与讲学,肯定中观与唯识皆是能得圣道之殊胜法门,而晚年于唯识、中观义略有会通,尝谓唯识之遍计所执空,与中观之毕竟空义无有差别。而唯识学派中,《瑜伽师地论》诠释三乘圣道次第及修行道理圆满精详,为有心于圣道者之所必学!

  示寂

  师于六十八岁开始办学,年岁日增而事务渐繁,举凡学院之教学、院务、经济皆须躬亲其事,而学生、信众凡有所求,无不慈悲随顺满其所愿。春秋二季学院放香之际,师犹应台、港、美加各地之邀而巡回说法、主持禅会。蕴身危脆,世岂有常!师之腿疾,心脏、血压等身疾渐见显著。

  ○二年八月,师为帮助学众深入《瑜伽师地论‧决择分》以下之文义,重新开讲《摄大乘论》,期间便因身体不适偶有停课。师体念无常,九月,指示南院成立董事会,使南(女众部)、北(男众部)二院院务、财务各自运作治理,期学众继续如法住持道场,习教修禅。○三年三月五日,师血压高升不降,对众宣布停讲《摄论》,止于「所知相章」。十七日,师之血压未降而仍坚持飞往台湾。劝留声中,师曰:「我玅境做事是有分寸的。」四月初,于台中法印学苑示众时,自云:「我这一生没有空过光阴,这是我最感到安慰的!」四月十七日,于造访苗栗法云寺后,师澡浴清净而迁化,示脓血身之可弃,唯是无常、苦、空、无我,以身作最后之教示!七日后荼毘,得各色舍利不可数,牙及牙床不坏。

  往者长往,然其慧灯不灭而道范存。师毕生孜孜于寻求三藏真义,重般若而弘止观,戒行清净,悲智兼济,以此自行,以此化他,所说即是所行,实事求是,不务浮夸,谦谨内敛,是以不放逸行而获致佛法之功德也!

  出版后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出于《妙法莲华经》之第二十五品。诵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悲咒、观音圣号等,与观世音菩萨大悲救苦的感应相得益彰,深入中国人的心灵,流传千年而历久未衰。然而,这不仅应视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之一,更应由此透知,苦难众生与观世音菩萨大悲威德神力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乃至于众生流转生死之原由、如何是出苦路径、以及大乘菩萨道的庄严伟大!这其中,有文字教理、有深刻含义、有修行方法、还有说不完的征验事迹,透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引导,我们得以一窥堂奥。

  玅境老和尚于民国八十三年(公元一九九四年),应新加坡双林寺之邀,赴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宣讲浅白流畅而事理双彰,听闻者无不仰慕菩萨之胜德,而深生欢喜敬信。其后,录音带曾数度由院外发心人士整理成书,并广为流通。二○○三年初,台湾埔里二位法师,依先前流通版本重做校对,并作排版流通,而后仍尊重此版权当归属美国法云寺及法云禅寺。

  九月中,有信女赵梁面老居士读之欢喜,其女纯孝,随顺慈帏之欢欣而愿加助印、广惠于人,即联系本寺出版社。出版社乃就此因缘,本着玅老生前对于法义精准及文辞流畅的要求原则,依录音带笔录全面勘校先前版本之错谬,并作详细之标科及校对。付印流通之际,虔愿既能合符说者之意,又能广利见闻者,为观音普门之无碍悲愿法门,略尽涓滴汇于佛法大海之心力。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