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释永信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三年(1215)为西京灵源院著名长老衍公建塔;金兴定四年(1220),与居士王知非等募资历时两年,重修了面壁庵(初祖庵)和雪亭西舍;兴定时又立《二祖大师像》等碑于少林寺。志隆为曹洞名师,他入主少林寺,对曹洞宗大旗竖立寺院起到了重要作用。

  祖昭,金代少林寺僧,字继明。著名书画家,尤精绘画。原籍山西太原,为儒林世显周臣之外孙。金大定时到少林寺为僧,曾任少林寺都维那之职,晚年移住嵩山法王寺。祖昭一生研修书画,造诣颇深,留下了众多佳作。今存少林寺的绘画作品主要有:大安元年(1209)绘的《观音赞像》、《三教圣像》;金兴定六年(1222)绘的《达摩只履西归图》、《弥勒大士应化像》;金元光二年(1223)绘的《二祖慧可禅师像》。祖昭的绘画作品,多以佛教人物为主,精美朴实,别具一格。祖昭的书法作品今存于少林寺的主要有大定十九年(1179)所书的“海公禅师之塔”隶书六个大字、《三教圣像碑》中的唐肃宗赞文等。祖昭的书法,以隶书为最佳。此外,祖昭于大安元年(1209)还为少林住持崇公禅师撰写了塔铭。

  乳峰(1197-1266),法名德仁,字仲山,号乳峰老人,为金末元初少林寺著名禅师。据《少林乳峰仁公禅师塔志》载,乳峰为山西路州人,俗姓张,少年出家,26岁受具足戒后,四方游学讲法,不到30岁即被称为“大法师”。后闻曹洞宗师万松行秀在洪慈传法,皈依其门下。出山后初住南宫洪济寺,又住南宫庆吁寺、东原灵泉寺,元初到少林寺任住持。当时由于金元战争,少林寺“殿宇崩毁十七八”,于是他上任后首先致力于修葺寺院,经过数年的修复,使寺院“还旧观”。他在少林寺任9年住持后退居南宫,后又奉旨任燕京(北京)万寿寺住持,并被元帝赐以“正宗兴教大禅师”之号,他以年迈固辞。至元三年(1266)圆寂,世寿70。归葬时万人素衣相送,门徒分其灵骨在少林、燕京、南宫、晖州四处建塔。

  复庵(1206-1283),法名圆照,字寂然,号复庵。山西上党(今长治)人。年11出家慈云寺,拜乳峰和尚为师,随之16年。后归万松行秀门下三载,“即蒙印可,有宗洞正宗,方圆静照之颂”。蒙古乃马真后二年(1243),在京师(北京)建资戒大会,后任德州之天宁寺、齐河普照寺、鹊里崇宁寺住持。后又出任少林寺、嵩山法王寺住持。晚年居住京师万寿寺。复庵为元初曹洞名僧,声誉卓著,与官府中书右丞、德州总管及名僧性英等交往甚密,知名度甚高。至元二十年(1283)圆寂,寿78岁,僧腊62年。归葬时,士庶倾城相送。

  福裕(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为元初著名禅师和曹洞宗师。太原文水人,俗姓张。落发为僧后,游学于燕京(北京),拜曹洞宗师万松行秀为师,从学十年,“道益隆,名益著,学者日益广”。他继万松之后执掌曹洞宗。乙巳年(1245),元世祖未登基即命其主持少林寺,大作资戒会。戊申(1248),宪宗诏住和林兴国,后又召至殿中,授予元代最高僧官都僧省都总统之职,总领全国佛教,为禅宗领袖。在福裕任少林寺住持期间,他统领嵩山诸刹,并把嵩阳因战乱而遭破坏的古寺修得“金碧一新”。裕公每登坛讲法,四众云集,“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裕公通群经,留有语录几十万言。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不久,命他火速进京与道士李志常论辩,结果得胜,焚毁道经40余种,并将全国的237所庙院归还佛教,为此世祖赠以“光宗正法”之号。不久裕公又受请出任京都万寿寺住持14年,晚年归隐少林寺。传福裕重视少林功夫,并对少林功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至元十二年(1275)秋圆寂,世寿73,僧腊52,葬于塔林。皇庆元年(1312),元仁宗追赠福裕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他是少林历史上惟一被封为国公的僧人。裕公主持少林寺,不仅将曹洞大旗树于少林,而且使少林寺达到了空前的中兴,故被誉为功德可以与达摩相比的“开山祖师”。

  足庵,法名净肃,号足庵,元初著名禅宗大师。出家后遍访名师,后皈依福裕,为其嫡传门人。中统二年(1261)福裕受请出任万寿寺住持后,足庵被元世祖授以“河南西路十州提领”之职,总掌十州佛教,并继雪庭出任少林寺住持达九年之久,他实际上是裕公在少林寺的代言人。其主持少林期间,大力推行裕公主张,使裕公一系根植少林。他在少林广集信徒传法,“佳名远播”,后退居怀州,不久,受请出任山东灵岩寺住持五年。至元十八年(1281),又出任京师(北京)万寿寺住持。足庵门徒众多,其徒古岩、月岩、菊庵等相继出任少林寺住持。至元二十六年(1289)圆寂,灵骨三分,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山东灵岩寺和北京万寿寺。

  灵隐(1236-1289),法名文泰,号灵隐,称灵隐泰公,为元初著名禅师。据至元二十六年(1289)《少林寺住持泰公禅师碑》记载,灵隐,山西汾州人,幼出家,后拜雪庭裕公为师,为其嫡传弟子。足庵退席少林寺,他继之出任住持8年。他足智多谋,能断不了公案,堪称大事,被元世祖聘为“大元国师”。裕公圆寂后,他继之执掌曹洞宗,为一代曹洞宗师。至元二十六年(1289)圆寂,世寿54,僧腊34,葬于塔林。

  中林(1231-1290),法名智泰,道号中林,称中林泰公。据《少林寺住持泰公禅师碑》载,中林幼丧父,母送之到华严寺出家,持巾拿瓶,颠沛于世,备受艰辛。后遍访丛林, 拜复庵席下,住嵩山法王寺,又入少林寺事乳峰为师,之后又往大都依雪庭席下多年。出山后元世祖命其任太原中林报恩寺住持,至元十九年(1282),受少林寺之请,主持少林八年。在少林寺期间,弘扬禅法,“门风壁立,学徒云集”,“振万松一代之玄纲”;他还在少林寺创建须弥法座,翻修大殿、祖师殿、三门、厨房、寮舍等,为之一新。至元二十七年(1290)圆寂。世寿60,僧腊42,葬于塔林。

  慧矩(1223-1289),钧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俗姓蒋,出家于少林寺,拜住持雪庭裕公为师,为其嗣法传人,故塔铭中称其为宗主,今少林寺僧也把慧矩称为少林曹洞正传者。至元二十六年(1289)圆寂,世寿67,僧腊42,度门徒十余人,葬于塔林。

  慧山(1243-1308),是元代著名禅师。法名慧山,字(或号)藏云,祖籍覃怀,高祖时迁登封。慧山7岁出家少林寺,拜住持雪庭裕公为师。裕公赴万寿寺任住持,他随之左右。后回到少林寺,足庵任住持时任监寺,中林任住持时充提点。他在少林寺建水陆大法会二次。大德时,赴江南求得大藏经,与住持福遇共创转轮阁(今鼓楼)。至元三十一年(1294)和至大元年(1308),两次奏请皇帝、皇储、诸王、帝师、都僧省下圣旨、令旨、法旨和榜文保护少林寺。传慧山精通少林功夫。至大元年(1308)圆寂,世寿66,僧腊50,葬于塔林。

  慧庆(

  -1318),是元代著名禅师。法名慧庆,号五峰,许昌人,俗姓蒋。出家于少林寺,拜住持雪庭裕公为师,雪庭顾遇甚厚。至元乙丑(1265),少林寺有御寇之忧,为了抵御强寇的入侵,雪庭让精于武功的慧庆出任少林副寺,至元九年(1272),又升为监寺,不久又升为提点。雪庭裕公圆寂后,慧庆负责雪庭著述的整理及为雪庭树碑立传事宜。他在少林寺购材运瓦,重修少林。他不辞辛苦赴京请名家为雪庭裕公撰碑铭,延祐元年(1314)在少林寺建《裕公碑》,并将裕公著述刻版印刷传世,武宗赐以“正宗弘法大师”之号。延祐五年(1318)庆公圆寂,建塔于少林。

  月岩(?-1311),法名永达,字圆悟,号月岩,称月岩达公。山西太原济州人,初祝发于本州天宁寺,至元十五年(1278)至山东灵岩寺,依足庵席下,后随足庵移居大都(北京)万寿寺,得足庵衣钵。至元二十八年受命继中林泰公后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任期间修葺寺院,四年后退席隐居,大德四年(1300)受命再次出任少林寺住持,大德末退席,至大三年(1310)圆寂。月岩与裕公、足庵、灵隐、中林皆为曾受皇帝敕封的住持。

  古岩(1242-1318),元代著名禅师。法名普就,号古岩,称古岩就公。15岁出家于龙山禅房寺,后到灵岩谒足庵,在其席下多年。大德六年(1302)任灵岩住持,元廷最高僧人管理机构总统所赐以“妙严弘法大禅师”之号。皇庆二年(1313),少林寺知寺不远千里礼请出任少林寺住持。他在少林寺,“行百丈清规,整顿丛林懿范”,“弊风翕然鲁变,玄纲大振,道化日新。周寺欢忻,诸方景仰”。在主持少林寺时,对少林大加修葺,绘初祖庵大殿达摩以上二十八祖像,立《圣旨碑》等两通,翻修房室80余间,置庄一所,开田二顷,使寺院僧众“众常两千”,盛况空前。延祐五年(1318)圆寂,世寿77,僧腊58,葬于塔林。 

  凤林(1284-1345),法名珪,号凤林,称凤林珪公。出家后游学四方,后来到少林寺,在住持还源遇公席下多年,之后隐入山林,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延祐元年(1314)受少林寺之请出任熊耳山空相寺住持,清理了前任住持所欠众多民财,重振空相。延祐后期出任少林寺住持,至治二年(1322)退席。天历二年(1329)再任少林寺住持。任职期间创建法堂,重修方丈室、轮藏(鼓楼)等。讲经说法,使少林宗风大振。至正五年圆寂,世寿62。

  淳拙(1274-1353),元代著名禅师。法名文才,号淳拙,称淳拙才公。山西临汾人,出家于絳州福严寺,后至嵩山少林寺,居还源遇公席下多年。泰定甲子(1324),少林虚席,众请为住持。聚众讲法,“一时缁白倾响,声誉蔼然”,天历二…

《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释永信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