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释永信法师)▪P6

  ..续本文上一页年(1329)退席,诠释《楞严经》、《般若心经》等。至正乙酉(1345)复任少林住持。任职后,主持创建钟楼,竖《达摩大师碑》,开增寺田二十顷。至正十三年(1353)圆寂,世寿80,僧腊64,建塔于少林。洪武二十五年(1392)了改为之立《淳拙禅师塔铭碑》,日本僧人德始书丹。

  息庵(1284-1340),法名义让,号息庵,称息庵让公,元代著名禅师。真定人,出家后遍参名师,后至龙山古岩席下。皇庆时,随古岩赴少林寺,任书记之职,后任嵩山法王寺、熊耳山空相寺、泰山灵岩寺等住持。所到之处革故鼎新,百废俱兴。后至元丙子(1336),少林虚席,知事相请,出任住持五年,使少林寺“玄风大振,声名藉甚,学徒云臻”。他还大葺寺院,所有房舍,整修一新,“仓廪之畜,十倍于常”。后至元六年(1340)圆寂,年57,僧腊36。葬于塔林。至正元年日僧邵元为之撰《息庵禅师行实碑》。

  邵元(1295-1364),字古源,日本国越前人。出家于日本东福寺,后任日本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元朝泰定四年(1327)到中国学习禅法。在中国,他遍访名刹,后至元时到少林寺,居住持息庵门下尤久,先任少林寺书记之职,后又任首座,与息庵等铸大铁钟一座。邵元精通禅学,汉语造诣颇深,在其任首座时,应邀为少林寺前住持照公撰并书写塔铭;息庵圆寂后,应邀为息庵禅师撰写《息庵禅师道行碑》。传邵元曾从息庵学习少林功夫。元至正七年(1347)东归日本。他在中国长达21年时间,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松庭(?-1390),法名子严,号松庭,称松庭严公、松庭子严,为元末明初著名禅师。缑氏人(今偃师缑氏),俗姓樊,9岁出家少林寺,礼齐云为师,后参息庵让公、淳拙才公学法。元末淳拙主持少林时,任书记之职,后任嵩山法王寺住持。明洪武二年(1369),少林虚席,众请出任住持。洪武十五年(1382),明王朝颁令在各省设立总管全省佛教的僧纲司,明王朝任命松庭首任河南僧纲司都纲(会长)。是年,周王为已去世的孝慈皇后设法会,请其讲法,赐以僧伽黎衣。洪武二十三年(1390)圆寂。松庭不仅是著名禅师,还精于文学和书法,曾书《淳拙碑》,撰书《重修三门记》、《嵩岩俊公塔铭》等。其书法尤为飘洒、遒劲。

  凝然,法名了改,号凝然,称凝然改公,为明初著名禅师。俗姓任,河南登封金店人,14岁出家少林寺,拜提点觉训为师。后遍参名师,又从少林寺住持松庭习禅,“空彻玄微,名声日隆”。与住持松庭一起二次精修殿廊,后隐居二祖庵修行。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少林虚席,众耆老举荐其出任住持,称少林寺二十五代住持。明初时,由于元末战乱,少林寺损毁严重,他继任住持后,起废重新,大修寺院,使“堂庑库焕然一新”。在其任住持期间,少林僧众云集,“四众皈依,万指围绕”。他任住持三年后退居少林寺,明永乐中圆寂,年87岁。改公在明初对少林寺的复兴起到了很大作用。改公一系门徒,后来长期执掌少林寺,因而改公备受后世推崇,清乾隆帝游少林寺时,曾命为之立碑。

  从公(1417-1483),法名可从,字无方,称无方从公或从公无方。从公为洛阳人,俗姓许,年少出家于福兴寺,礼住持慧公为师。正统时至嵩山龙潭寺,后到少林寺居住持俱空斌公席下,行斌公法印,探究禅学,声名远播。成化十年(1474),少林寺虚席,从公出任少林寺住持八年,称少林寺第二十七代住持。任职期间四方学徒闻名至其席下求学年,并重修钟楼等,使少林寺焕然一新。成化十九年(1485)中,应徽府中贵扬悟仅之请住观音寺,度中贵大人数十人为徒,成化十九年六月圆寂,寿64,僧腊40,建塔于少林寺。从公是明朝中期著名禅师,传法弟子甚多,名僧月舟、彻空、拙庵等皆为其门徒。

  彻空,法名悟本,号彻空,称彻空本公。明代著名禅师。原籍大兴,因其家人在洛阳为官,定居洛阳。少时皈依佛门,天顺时,官府下令未受戒者一律还俗,彻空还家,父母为其订婚,他不从,后又出家少林寺,拜无方从公为师,从公将僧伽黎、印证法语等传于他。彻空精研禅学,并得曹洞真传,名冠四方。每登坛讲法,“机辩刹驰,四众叹服”。彻空曾任河南府所设的僧纲司副都纲(副会长)、都纲(会长)之职。彻空还精于词赋文章,请他写诗和文章的人挤满门庭。少林寺现存有彻空撰的《成公拙庵塔铭》和《古仙公和尚行实碑》二文。彻空圆寂于明正德中,建塔于塔林,至今犹存。彻空为明代少有的禅学大师,为后世所推崇。

  月舟(1454-1526),法名文载,字虚白,号月舟,称月舟载公,明中叶著名禅师。通州(今北京通县)人,俗姓王,13岁出家,遍参丛林,后至嵩山少林寺,居无方从公席下三年,得从公印可。后回京师白塔妙应禅寺,研习大藏经近30年。弘治十年,少林虚席,寺中知寺不远千里请其出任住持,他辞之再三不就。正德五年(1510),少林再请,他请示朝廷礼部正式颁发公文,任命他为少林寺住持。他上任后,整顿丛林,清除弊风,“玄纲大振,道化日新”。他还主持对少林寺大加整顿,重修了轮藏(鼓楼)、 方丈室、立雪亭、厨库、厅堂等,创建了玉皇殿,重建了甘露台上的甘露殿等。月舟任少林寺住持长达16载,门人以千计,是少林寺最鼎盛的时期之一。明嘉靖五年(1526)圆寂,世寿73,葬于塔林。

  周友,号三奇,明代著名少林武僧和僧兵将领。三奇于明成化时出家少林寺,拜悟聪为师,潜心修练少林武功,成为一代少林功夫名师。明中叶,北逃塞外的蒙古贵族不断侵扰北部边关,为此明王朝在北部边关设重镇,并调各地兵马御敌。正德时,他受武宗宣调,率少林僧众镇守边关,屡立战功,武宗特赐以“都提调总言”之官职。后云南少数民族贵族在云南叛乱,周友又统少林僧兵前往云南平定叛乱,得到官赏。他在统兵征战四方时,还广传少林武功,从其习武的僧俗弟子有千余人,分布四省几十个州县。明嘉靖中,周友圆寂于少林寺,葬于塔林。

  匾囤(?-1563),法名悟须,字无空,号匾囤,明代著名禅师和少林武僧。俗姓陈,河南禹州名宦陈氏子。年20,出家少林寺,礼梵僧喇嘛(道源)为师。后游历名山大川,曾结庐于峨眉绝顶修行。他深得禅要,在京城讲法,“名振京师”,王公及士庶皆尊之。宫中御史张暹等在京都(北京)为之创建吉祥庵让其传法。小山主持少林时返回少林寺,出资创办大法会。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再赴四川峨眉山,当行至夔州(四川奉节)江中时说道:“道旷无涯,逢人不尽。”言毕,登岸而逝。徒孙普明等以其出家于少林寺,归葬于塔林。明英宗曾孙新昌王朱厚尊为其撰《匾囤和尚碑》。匾囤不仅精禅学,而且是一位著名武僧。据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载,他承其师父所传拳棍,曾救人于苗族山寨,苗人把他尊为神。

  小山(1500-1568),明代著名禅宗大师。法名宗书,字大章,号小山。原籍顺德南和人(今河北南和),俗姓李,10岁入学,读习儒业,云:“此皆世法,非出世法也。”于是15岁出家开元寺,后闭关太行山修行三载。年20,闻月舟禅师在少林寺传授达摩心宗,遂赴少林寺居其席下习禅。他从月舟八年,“洞上宗风,蒙赐印可”。后游历诸寺,讲经说法,推演禅宗,名重佛门。嘉靖三十一年(1552)至三十四年(1555),少林耆宿三请小山出任少林住持,不就。嘉靖三十六年(1557),少林复请,小山领朝廷礼部文书,正式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他主持少林寺期间,“大开法席,众盈五百”,使少林曹洞宗风复振。后四处募资,对寺院大加修葺,并重建少林寺初祖殿。小山主持少林寺期间,正值明代抗倭战争,身为住持的他,数度派遣少林僧兵赴沿海抗倭前线,屡建战功,使少林僧兵名扬四方。小山自嘉靖三十六年(1557)至四十五年(1566)主持少林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使少林达到极盛。嘉靖四十五年(1566),退席居于宗镜庵,隆庆元年(1568)冬圆寂,年68岁,僧腊36,嗣法弟子镇性等将其灵骨三分,分别建塔于少林寺、宗镜庵和顺德祖茔。

  周参(1517-1574),明代著名武僧和僧兵将领,法名周参,号竺方。颍川(今禹州或登封)人。少时出家少林寺,礼悟空为师,“习学演武,名播四海,武亚诸方”。他还精于兵法,官民闻其名而归之,嘉靖三十二年(1553),河南柘城人师尚诏起义,他奉上司官府之命,率50名少林僧兵前往镇压。在战场上,“运大智于沙场,战雄兵于顷刻”。周参不仅精于武功,而且任少林寺监寺(仅次于住持)和提点达30多年,长期协助住持执掌少林寺。万历元年(1537),官府因寺僧参战有功而免除少林寺新加税粮,就是由周参提请免除的。万历二年(1574)圆寂,年58岁,僧腊43,葬于塔林。

  洪转,明代少林寺著名武僧,正德时出家少林寺,后随师叔、著名武僧周友和尚习武,尤精棍法,为一代棍法大师。明万历中,俗家弟子程宗猷到少林寺习武,曾从洪转演习少林棍法。《少林棍法阐宗》云:“师年逾八十耆老,棍法神异,寺众推尊。”洪转不仅是棍法大师,而且对枪法颇有研究,曾著有《梦绿堂枪法》一卷传世。洪转在嘉靖时还曾任登封县僧会司僧官。洪转对少林棍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月空,明代著名武僧。据《日知录》、《倭变志》等载,明朝嘉靖时,少林武僧月空,接到都督万表檄文,率僧兵30余人,开赴松江一带抗击倭寇,30名武僧持七尺铁棒击杀大量倭寇,后因救被倭寇劫持的百姓,中倭寇埋伏,30名武僧都战死沙场,在少林僧兵抗倭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

《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释永信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