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釋永信法師)▪P6

  ..續本文上一頁年(1329)退席,诠釋《楞嚴經》、《般若心經》等。至正乙酉(1345)複任少林住持。任職後,主持創建鍾樓,豎《達摩大師碑》,開增寺田二十頃。至正十叁年(1353)圓寂,世壽80,僧臘64,建塔于少林。洪武二十五年(1392)了改爲之立《淳拙禅師塔銘碑》,日本僧人德始書丹。

  息庵(1284-1340),法名義讓,號息庵,稱息庵讓公,元代著名禅師。真定人,出家後遍參名師,後至龍山古岩席下。皇慶時,隨古岩赴少林寺,任書記之職,後任嵩山法王寺、熊耳山空相寺、泰山靈岩寺等住持。所到之處革故鼎新,百廢俱興。後至元丙子(1336),少林虛席,知事相請,出任住持五年,使少林寺“玄風大振,聲名藉甚,學徒雲臻”。他還大葺寺院,所有房舍,整修一新,“倉廪之畜,十倍于常”。後至元六年(1340)圓寂,年57,僧臘36。葬于塔林。至正元年日僧邵元爲之撰《息庵禅師行實碑》。

  邵元(1295-1364),字古源,日本國越前人。出家于日本東福寺,後任日本山陰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元朝泰定四年(1327)到中國學習禅法。在中國,他遍訪名刹,後至元時到少林寺,居住持息庵門下尤久,先任少林寺書記之職,後又任首座,與息庵等鑄大鐵鍾一座。邵元精通禅學,漢語造詣頗深,在其任首座時,應邀爲少林寺前住持照公撰並書寫塔銘;息庵圓寂後,應邀爲息庵禅師撰寫《息庵禅師道行碑》。傳邵元曾從息庵學習少林功夫。元至正七年(1347)東歸日本。他在中國長達21年時間,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松庭(?-1390),法名子嚴,號松庭,稱松庭嚴公、松庭子嚴,爲元末明初著名禅師。缑氏人(今偃師缑氏),俗姓樊,9歲出家少林寺,禮齊雲爲師,後參息庵讓公、淳拙才公學法。元末淳拙主持少林時,任書記之職,後任嵩山法王寺住持。明洪武二年(1369),少林虛席,衆請出任住持。洪武十五年(1382),明王朝頒令在各省設立總管全省佛教的僧綱司,明王朝任命松庭首任河南僧綱司都綱(會長)。是年,周王爲已去世的孝慈皇後設法會,請其講法,賜以僧伽黎衣。洪武二十叁年(1390)圓寂。松庭不僅是著名禅師,還精于文學和書法,曾書《淳拙碑》,撰書《重修叁門記》、《嵩岩俊公塔銘》等。其書法尤爲飄灑、遒勁。

  凝然,法名了改,號凝然,稱凝然改公,爲明初著名禅師。俗姓任,河南登封金店人,14歲出家少林寺,拜提點覺訓爲師。後遍參名師,又從少林寺住持松庭習禅,“空徹玄微,名聲日隆”。與住持松庭一起二次精修殿廊,後隱居二祖庵修行。明洪武二十叁年(1390),少林虛席,衆耆老舉薦其出任住持,稱少林寺二十五代住持。明初時,由于元末戰亂,少林寺損毀嚴重,他繼任住持後,起廢重新,大修寺院,使“堂庑庫煥然一新”。在其任住持期間,少林僧衆雲集,“四衆皈依,萬指圍繞”。他任住持叁年後退居少林寺,明永樂中圓寂,年87歲。改公在明初對少林寺的複興起到了很大作用。改公一系門徒,後來長期執掌少林寺,因而改公備受後世推崇,清乾隆帝遊少林寺時,曾命爲之立碑。

  從公(1417-1483),法名可從,字無方,稱無方從公或從公無方。從公爲洛陽人,俗姓許,年少出家于福興寺,禮住持慧公爲師。正統時至嵩山龍潭寺,後到少林寺居住持俱空斌公席下,行斌公法印,探究禅學,聲名遠播。成化十年(1474),少林寺虛席,從公出任少林寺住持八年,稱少林寺第二十七代住持。任職期間四方學徒聞名至其席下求學年,並重修鍾樓等,使少林寺煥然一新。成化十九年(1485)中,應徽府中貴揚悟僅之請住觀音寺,度中貴大人數十人爲徒,成化十九年六月圓寂,壽64,僧臘40,建塔于少林寺。從公是明朝中期著名禅師,傳法弟子甚多,名僧月舟、徹空、拙庵等皆爲其門徒。

  徹空,法名悟本,號徹空,稱徹空本公。明代著名禅師。原籍大興,因其家人在洛陽爲官,定居洛陽。少時皈依佛門,天順時,官府下令未受戒者一律還俗,徹空還家,父母爲其訂婚,他不從,後又出家少林寺,拜無方從公爲師,從公將僧伽黎、印證法語等傳于他。徹空精研禅學,並得曹洞真傳,名冠四方。每登壇講法,“機辯刹馳,四衆歎服”。徹空曾任河南府所設的僧綱司副都綱(副會長)、都綱(會長)之職。徹空還精于詞賦文章,請他寫詩和文章的人擠滿門庭。少林寺現存有徹空撰的《成公拙庵塔銘》和《古仙公和尚行實碑》二文。徹空圓寂于明正德中,建塔于塔林,至今猶存。徹空爲明代少有的禅學大師,爲後世所推崇。

  月舟(1454-1526),法名文載,字虛白,號月舟,稱月舟載公,明中葉著名禅師。通州(今北京通縣)人,俗姓王,13歲出家,遍參叢林,後至嵩山少林寺,居無方從公席下叁年,得從公印可。後回京師白塔妙應禅寺,研習大藏經近30年。弘治十年,少林虛席,寺中知寺不遠千裏請其出任住持,他辭之再叁不就。正德五年(1510),少林再請,他請示朝廷禮部正式頒發公文,任命他爲少林寺住持。他上任後,整頓叢林,清除弊風,“玄綱大振,道化日新”。他還主持對少林寺大加整頓,重修了輪藏(鼓樓)、 方丈室、立雪亭、廚庫、廳堂等,創建了玉皇殿,重建了甘露臺上的甘露殿等。月舟任少林寺住持長達16載,門人以千計,是少林寺最鼎盛的時期之一。明嘉靖五年(1526)圓寂,世壽73,葬于塔林。

  周友,號叁奇,明代著名少林武僧和僧兵將領。叁奇于明成化時出家少林寺,拜悟聰爲師,潛心修練少林武功,成爲一代少林功夫名師。明中葉,北逃塞外的蒙古貴族不斷侵擾北部邊關,爲此明王朝在北部邊關設重鎮,並調各地兵馬禦敵。正德時,他受武宗宣調,率少林僧衆鎮守邊關,屢立戰功,武宗特賜以“都提調總言”之官職。後雲南少數民族貴族在雲南叛亂,周友又統少林僧兵前往雲南平定叛亂,得到官賞。他在統兵征戰四方時,還廣傳少林武功,從其習武的僧俗弟子有千余人,分布四省幾十個州縣。明嘉靖中,周友圓寂于少林寺,葬于塔林。

  匾囤(?-1563),法名悟須,字無空,號匾囤,明代著名禅師和少林武僧。俗姓陳,河南禹州名宦陳氏子。年20,出家少林寺,禮梵僧喇嘛(道源)爲師。後遊曆名山大川,曾結廬于峨眉絕頂修行。他深得禅要,在京城講法,“名振京師”,王公及士庶皆尊之。宮中禦史張暹等在京都(北京)爲之創建吉祥庵讓其傳法。小山主持少林時返回少林寺,出資創辦大法會。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再赴四川峨眉山,當行至夔州(四川奉節)江中時說道:“道曠無涯,逢人不盡。”言畢,登岸而逝。徒孫普明等以其出家于少林寺,歸葬于塔林。明英宗曾孫新昌王朱厚尊爲其撰《匾囤和尚碑》。匾囤不僅精禅學,而且是一位著名武僧。據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載,他承其師父所傳拳棍,曾救人于苗族山寨,苗人把他尊爲神。

  小山(1500-1568),明代著名禅宗大師。法名宗書,字大章,號小山。原籍順德南和人(今河北南和),俗姓李,10歲入學,讀習儒業,雲:“此皆世法,非出世法也。”于是15歲出家開元寺,後閉關太行山修行叁載。年20,聞月舟禅師在少林寺傳授達摩心宗,遂赴少林寺居其席下習禅。他從月舟八年,“洞上宗風,蒙賜印可”。後遊曆諸寺,講經說法,推演禅宗,名重佛門。嘉靖叁十一年(1552)至叁十四年(1555),少林耆宿叁請小山出任少林住持,不就。嘉靖叁十六年(1557),少林複請,小山領朝廷禮部文書,正式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他主持少林寺期間,“大開法席,衆盈五百”,使少林曹洞宗風複振。後四處募資,對寺院大加修葺,並重建少林寺初祖殿。小山主持少林寺期間,正值明代抗倭戰爭,身爲住持的他,數度派遣少林僧兵赴沿海抗倭前線,屢建戰功,使少林僧兵名揚四方。小山自嘉靖叁十六年(1557)至四十五年(1566)主持少林長達十年的時間裏,使少林達到極盛。嘉靖四十五年(1566),退席居于宗鏡庵,隆慶元年(1568)冬圓寂,年68歲,僧臘36,嗣法弟子鎮性等將其靈骨叁分,分別建塔于少林寺、宗鏡庵和順德祖茔。

  周參(1517-1574),明代著名武僧和僧兵將領,法名周參,號竺方。颍川(今禹州或登封)人。少時出家少林寺,禮悟空爲師,“習學演武,名播四海,武亞諸方”。他還精于兵法,官民聞其名而歸之,嘉靖叁十二年(1553),河南柘城人師尚诏起義,他奉上司官府之命,率50名少林僧兵前往鎮壓。在戰場上,“運大智于沙場,戰雄兵于頃刻”。周參不僅精于武功,而且任少林寺監寺(僅次于住持)和提點達30多年,長期協助住持執掌少林寺。萬曆元年(1537),官府因寺僧參戰有功而免除少林寺新加稅糧,就是由周參提請免除的。萬曆二年(1574)圓寂,年58歲,僧臘43,葬于塔林。

  洪轉,明代少林寺著名武僧,正德時出家少林寺,後隨師叔、著名武僧周友和尚習武,尤精棍法,爲一代棍法大師。明萬曆中,俗家弟子程宗猷到少林寺習武,曾從洪轉演習少林棍法。《少林棍法闡宗》雲:“師年逾八十耆老,棍法神異,寺衆推尊。”洪轉不僅是棍法大師,而且對槍法頗有研究,曾著有《夢綠堂槍法》一卷傳世。洪轉在嘉靖時還曾任登封縣僧會司僧官。洪轉對少林棍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月空,明代著名武僧。據《日知錄》、《倭變志》等載,明朝嘉靖時,少林武僧月空,接到都督萬表檄文,率僧兵30余人,開赴松江一帶抗擊倭寇,30名武僧持七尺鐵棒擊殺大量倭寇,後因救被倭寇劫持的百姓,中倭寇埋伏,30名武僧都戰死沙場,在少林僧兵抗倭史上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

  …

《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釋永信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