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4)▪P5

  ..续本文上一页分别见叫做命根不断,这个命根方便说叫做无明,方便说叫做无明不断叫做命根,老是跟我们尾随不掉,意思就是无明不断,“概属知见,”这句话也这样意思,“知之一字,”就是分别,执著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意思就是把佛法当做学问来研究建立知见这个很惨,就是众祸之门,“言语文字,乃曲垂方便”用语言文字那只是方便说的,“引发解悟,因解而起行,”行起则解绝,因为引发这个解悟,因为这个解而起这个行,开始修行,身口意开始进入深入的禅定,深入的智慧,行起则解绝,如果修行的话那个分别知见解绝,就是分别见叫做解,分别见就放下了就断掉了,就没有了,如果你真的一个修行那个分别的知见就不会产生,绝掉了,绝就是断,因此不要常常说,我的看法怎么样,你的看法怎么样,拼死命的执著,两个人争执,吵架,你没有看到诸佛菩萨在吵架的,他们没有什么看法不一样的,融通到毕竟空性的智慧,看法都一样,佛佛道同,凡夫就是建立起种种知见,起干戈对立,古云:佛说一切法,佛为什么说了那么多的一切法,“为除一切心,”一切妄想,颠倒,执著的心,“我无一切心”我不执著一切的心,我不落入知见,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文字章句,皆假施设,随宜所说,”底下加一个因,因为“遍计所集,”故“破执之具,应病之药,”这个遍就是时空的交会叫做遍,周遍处处,遍就是遍一切处,计,会计师这个计就是执著,时时刻刻处处执著叫做遍计,没有一时一刻没有一处一个地方不执著,没有一个时空不执著,所集,所有的集合,集合所有的时空交会点的执著,我们就叫做遍计所集,佛法是为了破执著的工具,方便的破执著,应病与药,你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无非标月之指,”标月就是标向,月是指心性,这个无非是告诉你,真月在哪里你看我的手指,手指、表示文字,语言,月是表示心性。无非是标向这个月的指头就是指头指向月亮。叫你看月亮不是看指头,语言,文字也是一样,叫你看心性,真正真实理地的心性,不是看文字,语言,要体悟文字语言的般若,当下的那一颗心性,这就对了,度人之舟,能标之指,虽然种种差殊立场,差别的立场。所标之月则一也,千处所指都是指向月亮,就是指向同一个处,千经万论都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包括你念佛也是一样,贵在向真月体悟,真月就是心性,尊贵的就是在心性上的体悟。不是在指头的大,或者是指头的小,长的指头,短的指头,粗的指头,细的指头,黑的指头,白的指头上研究,意思就是不是在文字上做文章,你着于文字相,语言相,你永远不能开悟的,“不在指之大小长短,粗细黑白上研求也”意思是你不要管哪个指头到底是大是长是短的,是黑的是白的,不要看那个指头,循着指头的方向看到真正的月亮,意思就是不要管这一些语言,文字的美或者不美,但看文字的真义是什么,所以佛法,释迦牟尼佛在经典有讲,如果有一个人他不会说法,说法比较粗鲁一点,可是讲真正的佛法你要去听,这个人就是讲话比较粗,比较俗一点,可是讲的是正法,你就要去听,可是这个人是台大的教授,这个人讲得非常的美诗词歌赋,讲得非常的好很有学问,可是不能断烦恼,跟佛法扯不上关系你不要去听,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里面就讲得非常清楚,就算一个没有读书的人书读得很少的人,他大彻大悟讲得不是很好不能表达,因为他口才不好,但是他是开悟的圣人,你就要去听,譬如广钦老和尚没有读很多书,可是人家是个大彻大悟的圣人,是实修的,他讲你就要听,要是一个台大的博士,生死凡夫建立了种种的语言文字,诗词歌赋棒得不得了,可以写诗,长的,短的写得不得了,没有用,不要去听,不能了生死,要听的要真正去听那一些心性有功夫的人,真正修行的道人,修道的人,这个要去听,不管他讲得好,不好,乃至于他骂人,粗俗的话,统统没关系,你就是要听,“千经万论,皆是令人离于身心,”离就是放下,就是在告诉你要放下身心的假相,“破于执著,明自本心,”就“见自本性,而指归真空本体,”“从来佛祖,皆欲令人依义不依语,”义就是法,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义理,这个正法,义就是正法,要依照正法不可以依照语言,因为语言是假相,你要知道他讲话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用意是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讲话的好坏在那里拼命的执著,这个人嚼槟榔,满口的不清净的语言,可是他讲的是佛法,你就要听,他虽然是很粗俗,低俗,乃至是卖菜的卖猪肉的,统统没关系,叫你念佛,好好的做早晚课,你要听,为什么,不管粗跟细,不管他讲的是依正法,所以依义不依语,“以言显义,”用言语来显这个义理,“渐悟妙解,”渐,所以修行是点滴功夫要实践的,因此环境很重要,要成就佛道有三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一定要有善知识,第二,一定要有好的环境,第三,你要有志气,第三就看你了,第三是看你了,你要有志气,要有志气,要看你了,渐悟妙解,所以佛法它需要一点时间,慢慢的薰习这个急不来的,底下,“得义言绝,”得到了这个义理,这些语言就整个放下,“顿悟一心更无余法也,”第九页。“六,或问明彻万法本体,为何因缘,有何利益,”就是如果彻见了万法的心体,有什么因缘可以悟道?会得到什么利益,“请略言之,”答曰:约究竟言,”站在究竟的角度来说,为报佛恩师长恩故,为报父母众生恩故,这个就是上报四重恩,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个就是四重恩,佛恩,师长恩,父母恩,众生恩,这个报恩的方法就是好好修行,所以我们这个讲堂跟着我们出家的徒弟就很好命,所有的外面的一下子一画一线我全部把它当起来,不管是一切的事情,建筑七个道场怎么样,统统几乎是师父在处理,不困扰他。你跟着我出家你就好好的修行,你要报恩你就是要悟,悟了,弘法利生就是报恩。要感谢师父很简单,就是好好修行,一般人都是这样,要感谢师父,只是问师父喜欢吃什么。当然也是好意的,叫他修行修不下去,叫他买绿豆凸,深更半夜去台中买回来,再来,师父喜欢吃什么水果,买来,当然有这颗心很好,可是这个是相上的东西,你要报恩,好好修行,好好的用功。所以“为度脱一切众生苦故,为破无明出生死故。”而发于一乘无上菩提之心。一乘就是佛乘,没有第二条路,一乘无上菩提之心。“自觉则离染,以还本来之净。”染就是烦恼,无明。如果你自己觉悟了,就会离开了无明,颠倒,执著,以还本来的清净,恢复到本来的清净之心。“去惑”惑就会造业,业就会受苦。惑就是业的代表名词,无明的代表。惑也叫无明,去掉这个无明,“以证本具之真,”实,“从一切法本不生处”这个本字就是不晓得怎么样恰倒好处的来解释,一切法本不生处,意思就是无生,一切法的根本究竟来说,它根本就无生,你不需要有得失的样子,不需要,了彻真空本体自家面目,“拔生死深根,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拉,一切种智就是道种智跟一切智的综合。一切智是悟到空,道种智是悟到有,一切种智是悟到中道,一切智是阿罗汉的境界,道种智是菩萨的境界,一切种智是佛的境界,底下,“觉他则悲夫五趣有情,”你想要觉悟一切的众生,悲夫就是怜悯。你要觉悟他人,就是要怜悯一切。。。五趣就是六道,六道的众生。“枉受沉沦”,冤枉的受到轮回。“流转生死”“己虽未度,原度未度,”自己虽然还没有得度,可是愿意度那一些未度的众生,“永司警醒之铎,”永远,司就是负起,永远担负起警觉世间的铎,铎就是撞钟里面的那一根木材,“演畅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阐扬一乘,敷正觉之华,这个华就是古字,古字就是花,我们现在用这个花,插花的那个花,“尽未来际,拔济群品。”群品就是各类的众生,品就是类,分门别类来说,拔济一切种类的众生,普愿无尽世界一切群生,悉发无上道意,“彻证不动本体,出于迷津。。断生死之长流,离一切苦,入于究竟平等真实之智慧,得究竟乐,”所以我们今天“力虽未及,”就是我们的道力,或者是悟性还不够,但是“常运此心,”常常运用这颗心,“念念相续,就是愿力一直支持着,”不令间断。佛菩萨的身是愿力身,智慧身,众生的生命是业报身,诸佛菩萨是以智慧为生命,叫做法身慧命,是以愿力为生命的叫做愿力弘深,所以,他们都是靠着愿力在过日子,靠智慧力在过日子,我们是靠着业力,烦恼,烦恼,不令间断,“运此大智大悲大愿大力,”都是大,很大的大,绝对的智,悲,愿,力。“以迈进于大绝究竟觉,”以渐渐的迈向进入大彻大悟,或者是究竟的觉悟,“而圆满无上果也,”“就现世利益言,佛法如大海,”“随取少分,”只要一点点就好,譬如说布施,施比受更有福你就没有贪,一个人一生一世没有贪,你看这个快乐是多快乐的事情。悟到万法皆空,你看这个多快乐,好,我们的心如虚空一样的,想到这个虚空,多么的无相多么的无所执著,随取一点点的少分,“则受用无尽,”我们就会很大的受益,很大的受用,“通达三世因果,五趣升沉,”五趣就是把阿修罗除掉,就是五趣,五趣就是没有阿修罗,六道就是加阿修罗,如果讲到七道轮回,就加一个仙道,“为免堕三途,而行五戒十善人天之法,”“了知一切万法,”是,生灭变异,这是站在相的角度来说,彻底的相的角度来说,它是生灭变异的,一切万法都是,这个相只要你看到的相,这个相包括心相,心里的影相,就是包括你的妄想,有形的相就是缘起,无形的相就是妄想相,执著相。身根在妄想心性里面的,一个浮在心性上面的表层的,一种变灭的生灭的相,所以它分内在的生灭相就是心,外在的生灭相就是物,这个要注意。所以生灭变异,不但是内在的心,生生灭灭变化无穷,就是外面的境界也是…

《宇宙万有本体论(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