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秘释▪P2

  ..续本文上一页你们成为阿弥陀佛又有何难呢?

  众生与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所处是极乐世界,不是想一想就是极乐世界。不是分净土和秽土,不是净不是秽,无净无秽便是净,无相对论。不是有佛便有众生,若全是佛便没有众生了。如用妙观察智看众生皆是佛,那便是成为阿弥陀佛,便是如此简单,那世界也和平,大家说对吗?

  我看大家都是阿弥陀佛,心净便是阿弥陀佛,内体皆是净土,何需向外找西方极乐世界,这里便是极乐世界。睡觉时,有没有发觉自己像是跟另一人谈话,一直谈话到天光。天光了,吃饱了又谈到晚上,与你倾谈者即是阿弥陀佛,我们要感谢此“人”,这个阿弥陀佛我们不要放弃。

  如你见到一个人,觉得他不好,那你把他看是阿弥陀佛吧!若你看他不好,等如开罪了天,若开罪了天我们如何祈祷呢?没有地方可给你祈祷了!从前开罪天说:无所道耶!看每一个人是阿弥陀佛,你本身便是阿弥陀佛,若无此心,你如何感觉对方是阿弥陀佛呢?没有感觉便如同木头、砖头,那不是人类,人类是有心的,心便是阿弥陀佛。你这个阿弥陀佛是我们这个阿弥陀佛看出来的,阿弥陀佛与我们一起生活,若你说坏话,阿弥陀佛便会拧你的嘴巴。加入你忏悔,便对佛说声“对不起”,若你犯了罪在佛前说“对不起”即是忏悔,修行便是这般简单,成佛也很快。

  以上是《阿弥陀秘释》第一:阿弥陀佛者,“是自性法身观察智体,一切众生觉了通依也”之解说

  

  

  (二)

  《阿弥陀秘释》是对阿弥陀的秘密解释。接下来解说第二点:自证一心,观见诸法实谛。自证诸法,遍知众生心品,是故一心体相,悉摄二谛而无差,九界色心,同备五智而森罗。

  自证一心

  我们修行当中自证一心,普通的人并不明白“一心”是什么,而现在却造了“自证一心”的俗语。自证一心是人修行之后,了解一切诸法是自己一心的。譬如说,做好事的人上天堂,做坏事的人下地狱,如你问哪一个法师,他有否去过天堂呢?无一个法师说曾经去过。西方极乐世界名曰天堂,现在没有一个法师说有去过。有人问我:“师父,你有去过吗?”我有去过。别人说我在说妄语,事实并不是妄语,我真正有去过,其他的人有去没有回,只有我有去有回,我现在跟你说,你也不会相信,但是你们要相信啊!

  自证一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这天堂、地狱、西方极乐世界皆全是一心。所以天堂、地狱、三界都是心的内体。假如我们偷了别人的物件,怕警察来捉,晚上睡不着,睡不安稳,很是烦恼,很艰苦,这是什么,这便是地狱。

  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不能走路的人,你招计程车把它送到医院去。受伤的脚敷了药后已不再痛,可是这伤者并没有钱支付诊金,你一样代他付,付了钱后也没有担心此人何时把钱还给你,你回家后有否为他没有钱还给你而烦恼呢?我相信大家都不会有这烦恼,你是好快乐,你发觉自己做了一件好的事情,这种心理就是天堂,与地狱相反,一睡便至天明,那就是天堂。天堂、地狱都是一心之内体。没事情的晚上,睡觉也不会做梦,一睡便至天明,这是什么所在?这个所在是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你有钱,请朋友到外地游玩,譬如你朋友没有到过台湾,那十二月你请他来本山,那朋友会问本山是否真的好?去了本山后回来,朋友的心更加欢喜,比去大陆黄山好,晚上睡觉做梦也会做好梦,本山真的比黄山好,这便是极乐世界。所以快乐是心,烦恼也是心,所以学佛的人是学习把心开放,把快乐创造出来,无烦恼、无艰苦,无烦恼的时候会否有困难呢?无困难!我们要把心胸扩阔去帮助别人,对人欢喜,创造欢喜,所以天堂地狱皆自心造,是最简单的事情,这就是自证一心。

  观见诸法实谛

  自证一心之后,佛法跟自证一心有没有差距呢?没有差别,是相同的,这叫做“观见诸法实相”。看见别人艰苦、快乐皆是诸法实相。宇宙一切,眼所看到的多是艰苦的,艰苦的事情每天皆可遇到,为什么我们的眼睛不能创造快乐呢?遇到别人有艰难,我们也同样感艰苦。从前有一俗语:“见苦不救,心常不安”,大家都会有这“见苦不救、心常不安”的经验,由出世至今大家都有遇到这经验,有这经验的人,为什么当时没有救助对方呢?当时没有救助是因为没有学佛,是自私。自私的人是“见苦不救、但心不会不安”,我想这种人是很少的。

  自证诸法

  我们看见的物件是为法相,法相寄在潜意识为诸法。很困难、很艰苦的这种法相寄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为诸法,我相信是很困苦的,对这种经验,你体会了后,作出动作去行动,这是“自证诸法,遍知众生心品,是故一心体相”,这是修入空有二谛的人。你看到是有,你所看到的寄在潜意识中称为空。这空有本是相对的,这相对的物件存在心内是擦不掉的。过去的事你以为心内空空的,其实不是。这灵台好像摄影机一样,好像在心内刻上文字,如刀刻在心内留下深刻的印象,换一角度来譬喻,一个照相机,按下快门便把影像摄入底片,这叫“执”。留下来的底片存在心内,一片一片由我们懂事开始摄入心内,过去的经验虽然经过修行、修法,仍有部分留在心内,因为没有擦掉。凡夫俗子时常把底片拿出来影响磁场,这不断放出来的磁场叫做妄想。

  照相机照摄在底片上的东西是无形的。照摄后,过去的底片再放出来,看到当时没有发心去救人,现在重看回想起便会流泪:这人这般可怜,但我没有去救他,他便死了。如果当时我救了他,把他送到医院去,可能他不会死,但当时现场我并没有救他,他向我招手呼救,我依然没有救他,因为当时我并没有回头看,也听不到他的呼救,所以没有救到这人。当天睡觉时也会想起此事,那是便像放电影般放出来,想起过去没有救这人,现场的人死了,你不禁流下眼泪来。假如当时你发现,把人送到医院去,医院的费用需20元,但你身上只有10元是准备来吃饭的,但你都拿出来,另外欠的10元,你把外衣脱下做抵押,然后回家再拿10元来。被救的人苏醒过来,向你道谢,虽然只是一句多谢的话,你却要回家借钱与及当体没有饭吃,不过你回家后也会觉得很快乐。饿了一餐,又要为钱而烦恼,但救济人之后你没有烦恼很快乐。

  以上所说救人的故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或许不会,但迟早于这世界中大家定会遇上。也许不一定是我们去救别人,假使是我们不幸需要被救,那么你是不是要感谢别人呢?一定会,人一生之中不知道于什么时候会碰上困难,连生命是何时结束也不知道。不但是这样,我们修佛法的人,念咒回向,回向给整个宇宙,回向给宇宙内的人类、动物等等,宇宙内所有的护法皆知道。假如我们之中有不幸发生车祸,这时候护法一定会去救助这人。

  这是学佛的慈悲,大慈大悲,众生是自己的心而生出这种功德。你看那些杀人放火的人,最终都被捉到绳之以法,他们的下场皆很惨。做好的人,如台湾“2.28”事件,有很多人牺牲了,但现在已得到平反,这是好的因有好的果报。

  所以我们不只要了解自己的心还要了解众生的心,因为众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是一样的,是不二。心不一样是因为有修养的人作善,没有修养的人作恶,圣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否真的呢?是真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豆出豆,种豆不会生出番薯来,不可能的,没有这道理。什么种子便长出什么果来,种善的种子便长出善的果报,这不是凭空讲讲而已,是有逻辑的,这是定律,任何人皆要相信这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死便有生,生死是社会成住坏空的四相,是不变的定律。譬如过去我是70岁、71岁,80岁81、82一直过去,我不会再次70岁,这道理是不会反反覆覆的。

  我们要摸自己的心,先想自己再想别人。若晚上睡觉时,手放在胸膛,这是“伸手扪心”,跟这种人交朋友不错;若双手睡时向上举,此为“伸手摸天”,也可跟这种人的交往;若睡姿如一“大”字,这种人便需要改善,这种人不只吃掉亲戚朋友,连朋友的戚友都吃掉。本来人是很残忍的,若晚上睡觉时把手放在胸膛,自然这人的个性便得到改善,信不信由你。知道众生的心与我无差别,所有一切皆是真谛假谛,真真假假没有差别。【二谛是真及假】

  九界色心,同备五智而森罗

  我们的心、众生的心都是一样有九种心识,共有五智。九种识心、五种智是用来了解森罗万象。九界是: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以上是九种凡夫识心,佛是入圣心。五智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这五智已经向大家解说过,不赘。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成佛所以凡夫没有五智只有五蕴,有五智便是佛、圣人。五蕴是色、声、香、味触,听到的是声音,看到的是色彩,食到的是香味,接触身体的是感觉,五蕴开悟后转为五智。降魔地的五钴和铃,五钴即金钢杵。金钢杵上有五杵,下也有五杵。上面的五杵是代表五智,下面的五杵代表五蕴,整体是一。上面的五智因学佛的人没有开悟所以是下边的五蕴,因此学佛修行是把五蕴转成五智,变成五智即是佛。整支五钴代表我们的心,修五蕴为五智,五蕴未完全变为五智,因为执着,勿执!什么是执着?譬如你吃豆腐时,不要想成是食肉,心在想肉时却在是豆腐,豆腐也变成肉,食肉时想是头那仍是食肉,若食豆腐时,心没有想是食豆腐或是食肉,什么也没有想,别人问你:你正在食什么呢?你也不知道,这就是“着”。又有执着的人说吃素,若吃素的人太过执着便成为自私呢!怎样自私呢?我给你们讲一个婆婆吃素的故事:有一位婆婆,她听别人说年纪大了要吃素,吃素以后可以去阿弥陀佛国,去阿弥陀佛国很好呀!不用轮回。这样她便没有食肉、鱼等荤类食物。有一天她跟孙子一同吃饭,她是吃素的,其孙子是吃荤的。她盛饭给其孙子,她的孙子夹菜给她,她看到…

《阿弥陀秘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