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故称侍者。旧制有五侍者或六侍者。有香侍者、侍状侍者、待客侍者、侍药侍者、侍衣侍者,这叫五侍者。巾瓶、应客、书录、衣钵、茶饭、干办侍者,这叫六侍者。后世以衣钵侍者等于管理方丈中的总务侍者。书写侍者又称为写法侍者,记录摭拾住持和尚的开示法语,是由他记写悬牌示众的。他们侍候和尚等于方丈的侍从,多选和尚的入室弟子任之,也是清高的职司。佛经称侍者应具八法,所谓:①信根坚固;②其心觅进;③身无病;④精进;⑤具念心;⑥心不骄慢;⑦能成定意;⑧具足闻智。总之此辈必须为法忘躯,智行严密不负法乳之托的方可任之。
h、总务方面:典座一位执掌日常事务(大众斋粥一切供养),时时改变食物,使大众受用安乐。僧值一位,这是一年的值事僧,每年轮流当值,由各执事更换任之。饭头一位,专管作饭。火头一位,专管司爨。园头一位,专管种菜。菜头一位,专管煮作蔬菜。行头数位,专管斋堂执役。其它还有柴头、炭头、桶头、水头、磨头、茶头、锅头。则因时因地各有不同,或有或无,并不一律。净头一位,专管厕所卫生。往往也有首座班首及僧众自动请求担任,认为乃忏悔立德的好事,也有叫圊头的,旧制又称东司。还有清要的职务:藏主一位,旧制称知藏。他是专管藏经及图书的职位,等于现在的图书馆长,往往选学养兼优的人任之。殿主一位,香灯数位。专管大雄宝殿的佛前内外事务的叫殿主,有香灯一人辅之。其它各殿也有各殿的香灯却不叫殿主。如涅槃堂主,罗汉堂主等。还有担任劳动杂役的,往往皆由自动发心请求执行苦役以自励德行的。此中每多贤者,并且大多是不求人知的。剩下的全叫清众。
佛教宗旨,众生平等,天下为家,信仰平等,言行守律。劳役平等,福利经济,一切收入与支出要绝对公开,亦名公众。为大众的生活外,谋求福利以供养更多的天下僧众。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每每出坡(劳作)住持和尚须躬先领头,为人表率,全体僧众都得参加。
四、丛林清规的现代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丛林机构精密,规矩严明,行住坐卧,吃饭穿衣,还是上殿过堂,无不是摄住身心,志在办道,多利众生,清心寡欲,为人师表。然而在这高度物质文明的年代里,经济猛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丰富了起来,精神却特别空虚,为了满己物欲,财色名利,坑蒙拐骗,杀人抢劫,不择手段,丧尽天良,不畏因果,乃至父子相残,夫妻反目!面对纷繁、空荡、虚幻迷人的花花世界,我们僧团内部有相当一部人迷失了,免疫力差了,抵御意识弱了,昏昏素素,不断在戒律上为自己寻求开缘,在清规上淡化寻找方便。求解脱者日少,随波逐流者日众。凭着一付好面孔,一张亨通的关系网,一位有影响力的师傅,哪怕一手好的唱念也可左右逢源,走遍南北,横跨东西,受戒不登坛照样拿戒牒,沙弥也毫不含糊做金刚上师,学得好不如攀得好,修得好不如拍得好……面对如此不正之风,歪理邪说,我们僧团内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信念,严守清规戒律。舍家弃欲,志在了脱生死轮回。深信因果,远离杀盗淫妄等诸毒,明白如是因感如是果,而戒为无上菩提之本,无戒则无定慧,解脱之果无由成就,道果辉煌,戒为阶梯;苦海茫茫,戒似船筏,欲免轮回,唯戒是救。只有谨遵佛制,严守清规,有必要时还可因时因地多加规约,加强身口意免疫力,才能以身示教,不为美色、物欲所动,给人们信服的有力依据,利人利已!
第二、要提高僧众素质演说正法。这一条我想应从以下几点说明:
1、从师傅下手。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庄严论》中说必备调伏(戒)、寂静(定)、近寂静(慧)、德增上(修行功德胜过自己)、具巧说(善于说法)、教富饶(教理通达)、善达实性(有修证)、具精勤(精进利他)、悲悯(因慈悲而说法非为名利)、远离厌倦(度众生而无疲倦)十种德相,但至少也要具有悲心、戒德、明达教理才不致误人慧命。像在家人一样少生优育,宁缺勿滥,令其弟子五年学戒,不离依止,打下牢固基础,方可受戒,发给证书。不以多收徒众为荣。
2、统一整理好一套完整教材普及僧众,义务教育。
3、规定学修并进正知正见的法师为佛学院学僧讲课并为信众开示说法。
第三、要加强丛林寺院管理,从方丈至清众严肃遵照清规戒律。培养各项专业人员,开通网络,了解社会与时俱进,在经济上时时公众。在人员上,发扬民主,对主持、当家、职事等及时换届与调整,以免功高我慢,拉帮结派。对于五夏之内,而离依止之参学沙弥,全国丛林概不挂单及诸亲资。对于触规犯戒,目无因果,维那、首座、和尚要毫不手软,该淘汰的淘汰,该灭摈的灭摈,并告示全国。严禁乱穿衣,乱吃喝等不正之风漫延。从表及里提高全僧团内部的素质。
总之,佛教的发展,要想在这时代狂澜中奋进,是我们每一个出家人,为人师者、为人徒者当下面对的问题,只要我们真正按丛林清规执行,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身作责,佛教一定还是时代的先驱,也一定能转娑婆为极乐!
《略论丛林清规》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