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論叢林清規▪P3

  ..續本文上一頁者故稱侍者。舊製有五侍者或六侍者。有香侍者、侍狀侍者、待客侍者、侍藥侍者、侍衣侍者,這叫五侍者。巾瓶、應客、書錄、衣缽、茶飯、幹辦侍者,這叫六侍者。後世以衣缽侍者等于管理方丈中的總務侍者。書寫侍者又稱爲寫法侍者,記錄摭拾住持和尚的開示法語,是由他記寫懸牌示衆的。他們侍候和尚等于方丈的侍從,多選和尚的入室弟子任之,也是清高的職司。佛經稱侍者應具八法,所謂:①信根堅固;②其心覓進;③身無病;④精進;⑤具念心;⑥心不驕慢;⑦能成定意;⑧具足聞智。總之此輩必須爲法忘軀,智行嚴密不負法乳之托的方可任之。

  h、總務方面:典座一位執掌日常事務(大衆齋粥一切供養),時時改變食物,使大衆受用安樂。僧值一位,這是一年的值事僧,每年輪流當值,由各執事更換任之。飯頭一位,專管作飯。火頭一位,專管司爨。園頭一位,專管種菜。菜頭一位,專管煮作蔬菜。行頭數位,專管齋堂執役。其它還有柴頭、炭頭、桶頭、水頭、磨頭、茶頭、鍋頭。則因時因地各有不同,或有或無,並不一律。淨頭一位,專管廁所衛生。往往也有首座班首及僧衆自動請求擔任,認爲乃忏悔立德的好事,也有叫圊頭的,舊製又稱東司。還有清要的職務:藏主一位,舊製稱知藏。他是專管藏經及圖書的職位,等于現在的圖書館長,往往選學養兼優的人任之。殿主一位,香燈數位。專管大雄寶殿的佛前內外事務的叫殿主,有香燈一人輔之。其它各殿也有各殿的香燈卻不叫殿主。如涅槃堂主,羅漢堂主等。還有擔任勞動雜役的,往往皆由自動發心請求執行苦役以自勵德行的。此中每多賢者,並且大多是不求人知的。剩下的全叫清衆。

  佛教宗旨,衆生平等,天下爲家,信仰平等,言行守律。勞役平等,福利經濟,一切收入與支出要絕對公開,亦名公衆。爲大衆的生活外,謀求福利以供養更多的天下僧衆。所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每每出坡(勞作)住持和尚須躬先領頭,爲人表率,全體僧衆都得參加。

  四、叢林清規的現代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叢林機構精密,規矩嚴明,行住坐臥,吃飯穿衣,還是上殿過堂,無不是攝住身心,志在辦道,多利衆生,清心寡欲,爲人師表。然而在這高度物質文明的年代裏,經濟猛飛,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産力的發展,物質豐富了起來,精神卻特別空虛,爲了滿己物欲,財色名利,坑蒙拐騙,殺人搶劫,不擇手段,喪盡天良,不畏因果,乃至父子相殘,夫妻反目!面對紛繁、空蕩、虛幻迷人的花花世界,我們僧團內部有相當一部人迷失了,免疫力差了,抵禦意識弱了,昏昏素素,不斷在戒律上爲自己尋求開緣,在清規上淡化尋找方便。求解脫者日少,隨波逐流者日衆。憑著一付好面孔,一張亨通的關系網,一位有影響力的師傅,哪怕一手好的唱念也可左右逢源,走遍南北,橫跨東西,受戒不登壇照樣拿戒牒,沙彌也毫不含糊做金剛上師,學得好不如攀得好,修得好不如拍得好……面對如此不正之風,歪理邪說,我們僧團內部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加強信念,嚴守清規戒律。舍家棄欲,志在了脫生死輪回。深信因果,遠離殺盜淫妄等諸毒,明白如是因感如是果,而戒爲無上菩提之本,無戒則無定慧,解脫之果無由成就,道果輝煌,戒爲階梯;苦海茫茫,戒似船筏,欲免輪回,唯戒是救。只有謹遵佛製,嚴守清規,有必要時還可因時因地多加規約,加強身口意免疫力,才能以身示教,不爲美色、物欲所動,給人們信服的有力依據,利人利已!

  第二、要提高僧衆素質演說正法。這一條我想應從以下幾點說明:

  1、從師傅下手。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經莊嚴論》中說必備調伏(戒)、寂靜(定)、近寂靜(慧)、德增上(修行功德勝過自己)、具巧說(善于說法)、教富饒(教理通達)、善達實性(有修證)、具精勤(精進利他)、悲憫(因慈悲而說法非爲名利)、遠離厭倦(度衆生而無疲倦)十種德相,但至少也要具有悲心、戒德、明達教理才不致誤人慧命。像在家人一樣少生優育,甯缺勿濫,令其弟子五年學戒,不離依止,打下牢固基礎,方可受戒,發給證書。不以多收徒衆爲榮。

  2、統一整理好一套完整教材普及僧衆,義務教育。

  3、規定學修並進正知正見的法師爲佛學院學僧講課並爲信衆開示說法。

  第叁、要加強叢林寺院管理,從方丈至清衆嚴肅遵照清規戒律。培養各項專業人員,開通網絡,了解社會與時俱進,在經濟上時時公衆。在人員上,發揚民主,對主持、當家、職事等及時換屆與調整,以免功高我慢,拉幫結派。對于五夏之內,而離依止之參學沙彌,全國叢林概不挂單及諸親資。對于觸規犯戒,目無因果,維那、首座、和尚要毫不手軟,該淘汰的淘汰,該滅擯的滅擯,並告示全國。嚴禁亂穿衣,亂吃喝等不正之風漫延。從表及裏提高全僧團內部的素質。

  總之,佛教的發展,要想在這時代狂瀾中奮進,是我們每一個出家人,爲人師者、爲人徒者當下面對的問題,只要我們真正按叢林清規執行,嚴格要求自己,並以身作責,佛教一定還是時代的先驅,也一定能轉娑婆爲極樂!

  

  

《略論叢林清規》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戒律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