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道光辉 修行一▪P12

  ..续本文上一页苦恼茫茫。

  何为苦(困扰)之根源呢?若然不明真相,起惑造业,苦乐因循,无有了期。错用心机,试图得乐,终归缠缚,于欲望、物质、精神中流转不息,自以为是,不明自心,迷惑颠倒,盲引痴从,又焉能解脱呢?

  众生者,烦恼众多,困扰滋生也。此皆其心不明,妄用心机,错乱颠倒,无有停息也。若能心明净尽,正念现前,苦恼焉出?生死业因从何而起呢?

  这里切须仔细参究,莫要煮沙成饭,徒费功夫。假相不破、迷昧本心,说是欲乐,终归无常苦恼,互相牵扯,尘不可出,乃真大可怜悯!

  若不明苦源,起惑造业,如此种子现行又如何承受呢?若明苦因,断惑业,修诸净法善法,如此种子现行,又是如何的解脱庄严不可思议呢?但愿大众能真修实证,毕竟不离当下出三界,终登寂光不二门!

  生死者,妄心也。无明贪爱、起惑、造业,果报即生,若能于起心动念处观照清楚,断妄证真,以真心正觉无迷之心修诸身口意三业,如此净因正觉、圆满世出世间善法,则乃诸佛净业正因——《观无量寿经》所曰三福,此乃大明白人所努力勤修,断妄证真之功行,越明白者越能积极修行矣。念念无迷,念念正觉,安住自性,不随境转,智慧明照,转境不迷,所谓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若真明白,幻心妄心皆了无实义,看破放下,如如不动,内外无别,我人相破,无住幻妄,随缘起用,不住幻妄,默修诸功德,了无名利之情见,与第一义不相违背,乃真大修行。

  妄心不是真心,但却不离真心,真心如水,妄心似波,不认水体,妄认波为主体,即迷昧本心,颠倒造诸轮回,随境所转。若识得妄心本空,真心无相,不随境转,随物应机而转境,所谓无所住生其心,此乃真修行!不从此根本下手,总是心外求法而已。患病求假药无异求速死,学佛假修行无异求假药。心外求法重增病,真是愚痴透顶!趣向真如也是痴,当下尘境空寂,本自涅槃,无住即是!吽!

  内心种子,外境六尘皆是一念迷妄,认假成真,由此迷上转迷,攀缘成性,执著不停,故生死轮转不停;若明识性本空,自心本净,种子尘境皆迷妄所立,如此以始觉之智,断无明贪爱之习气,才名真正修道人。如此既不压抑自心也不放纵自心,则可当下不离正念而无住生心矣!

  唯有彻底透破无明贪爱的迷惘,以绝对觉醒的真心妙用现前,才能终究了生脱死。

  真心是绝对的真理,它是宇宙人生的实相,超越一切相对存在的概念、精神、现象,但一切相对的存在又离不开真心的幻化。

  即相离相乃是单刀直入了悟真心的般若,若能当下不离如此观照乃是真正的功夫。

  宇宙万事万物莫非是本觉大圆满的光明示现,安住于本来无整、无散、无住的如如中,乃是最高无上的心法,也是究竟彻底的功夫和般若。但于无明业障凡夫来说,于此本觉中迷失造诸轮回,于此甚深教义难以明白。若能契悟此不可思议的甚深教义,远离妄想执著分别,则乃真正了生死的修行。唯有持好文殊师利的智慧宝剑,才能摧毁魔王波旬的五花毒箭。般若观照,正念现前,将是摧枯拉朽般破除五花毒箭的猛烈进攻。

  贪瞋痴重的人是很难忆持极乐世界的殊胜清净的,唯有清醒的警惕到贪瞋痴的可怕过患的人,才会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乃至菩提心,如此于极乐世界的信受才会强烈的树立,永远不忘失此正念而发愿往生或当生成就,乃至即身成佛才不是妄想者的梦呓!

  轮回生死皆因妄心造作,若明妄心本空,诸法如幻,歇下妄执则轮回生死顿息。然理明事迷终非究竟,须渐修圆熟,直至如如,方是无欺。

  “有时法”和“无时法”是什么意思?

  “有时法”的意思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上对于正念的修习和观照的修持。指的是我们刚开始学佛时,是有必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上听从善知识的指导而学会正念的观照和修习的。因为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在任何时间、空间上正念都是具足,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做功课。“无时法”指当我们在善知识的指导下具足了正见、正念,在任何时间、空间里都能圆满纯熟地提起正念,观照、修习不落偏差了,即无论何时何地,没有时空限制地安住于正法的修习中、正念的观照中。

  “法”在这里指透破有为法(身心、世界)的假象(无常、苦、空)而安住于无为法(涅槃寂静)观照。“有时”、“无时”即:有时间、空间限制的修习和无时无刻、处处地地的观照。

  刚开始修行的人不可能马上能在任何时空里提起正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上跟善知识学习,然后自己安排一定时间、空间修行,最后才能在行、住、坐、卧的任何时间、空间里面正念分明。一个人假如说一下子就要学无时法,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注:真修行人必须诚实谦虚地面对自己的修行,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也是对别人的法身慧命负责任,不能欺骗自己,不能以为自己一下子有多高,那是很容易自误误人的。

  有人问,开悟(也即明心见性)能往生吗?

  此真是愚痴的问话了!何为明心见性?明妄心生灭,无住虚妄,真心无生灭,本即空灵寂灭。见本性如如,本自涅槃;无住无著,乃名为佛!当下打破生死轮回之业力,坐断无明贪爱之命根,塞生死门,证观自在大寂灭海。如此大成就者,正是证佛本心,见自本性;断除种种不正见,远离贪嗔痴慢疑;证一真法界,体与佛同。八识转四智,三身妙圆满,证无生法忍,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当下无生无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如此不可思议之成就,焉是戏论、妄想、空谈者之所知!若然不明白,莫作无知语,惹人笑柄,自相矛盾。轮回生死乃无明贪爱者之所为;明心见性,证无生灭,生死轮回了不可得,又焉有往生不往生之戏论可笑之说?此矛盾谬说真是无明妄想是非怪论之所出罢了,不值一笑!不识之士应真修实证,莫喜道听途说之言,误人误已,毫无用处!

  无所住行一切善法。行一切善法则远离恶法,不受三恶趣之果报;无所住行一切善法则不落有漏的人天福报。无所住即出生死轮回、忧悲苦恼、执著分别,即善法圆满、福德具足,无所住著,解脱自在,无碍涅槃,正觉分明矣!如此世出世间皆圆满具足,实是菩萨之行矣!了知因果,如实不迷昧,谨慎小心,故行一切善法,不落恶趣;明白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故无所住著,不执著分别,清净清凉解脱自在。故无所住行一切善法实是成佛之路也,实是大智大慧的观照也。无所住行一切善法也即菩萨无我大悲也,此实具有甚深的妙义,学者不可不深思!此一句话完全具足了出离心、菩提心,缘起正见,完全是真修实证的功夫指南,实乃一切大乘法门的纲宗,妙哉!

  行一切善不落恶道,无所住则不落轮回,无所住行一切善法则世出世间皆圆满,所谓福慧两足尊矣。

  生死轮回苦恼的根源即是无明、贪爱。所谓了生脱死即是断无明贪爱的命根,命根断尽,即不受生死轮回的牵制,证涅槃寂灭,不生不灭的境地,即出轮回生死,如如不动,悟无生忍,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乃为大安乐,故极乐世界,昼夜六时(时时刻刻),水鸟树幢(弥陀化身)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时刻不忘正觉、正法、正解脱之清净(戒)正见、正念等,故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坚固。故若能以三十七道品努力修行,则何愁修行不得力?何愁不证道呢?若然离正觉、正法律、正解脱,离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又安能算修行呢?只不过邪见炽盛、贪嗔痴慢疑严重,如此又如何能往生?如何能不轮回呢?善根不具,作一阐提;福德不修,远离三宝;因缘不足,造诸恶业;毫无信愿,以欲望魔王为首,岂非轮回种子?实大可怜悯!若说有功夫,那只不过是魔力鬼通罢了,实是危险!

  慈悲喜舍:“慈”者仁爱也,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产生对众生如对自已般的关爱和仁慈,它能对治敌意、自私、贪欲、情爱的私心杂念。所谓慈心不杀、仁者无敌也。

  “悲”者对别人的苦难寄予同情和怜悯,从而产生帮助的心。它是建立在仁爱——即“慈”的基础上的。一个没有做到自尊自爱从而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仁爱者是不可能有悲心的。“悲心”能对治嗔恨、愤怒、怨毒和冷酷、无情、冷漠、沮丧、消极,但是悲心必须在理智的净化之下才能发挥无穷妙用,不出偏差,正如大悲观音具备甚深般若三昧一般,如此才可以避免盲目感性的结果。

  “喜”者法喜。随喜别人的福德、利益、成就。法喜充满,也对众生的安乐福利成就由衷地欣慰。“喜”者能对治消极、悲观、沮丧、颓唐以及妒忌、破坏、算计、毁谤等等心态。具备此喜无量能积极向上、安乐知足、欢喜面对一切,放大心胸,随喜众生,无妒忌、破坏、算计、毁谤等不良心境。

  “舍”心者,放下执著的心也。不论好坏是非善恶,一切的因缘生灭,一切的现象皆放下,它必须在般若正念的基础上,在看破明真理的观照间,能对治顽固的执著分别习气,如此则跳出轮回之心态,顺逆无畏,自在解脱!此四无量心之成就在于持戒、正见正念的观照上,每一位修行者都可成就的。

  熏修——熏即熏染,修即修行,如人以香气熏附衣服。染净迷悟诸法通过身、口、意三业的力量而熏附留存在人的心识上,故称之为熏习。唯识宗以七转识的现行为能熏之法,而以第八阿赖耶识为贮藏种子之所熏处,此能熏所熏的关系,即为阿赖耶识因果相续之理。修行人熏习佛法,持咒或念佛、修禅等等殊胜净法,以净戒正见正念等八正道谨慎熏习自心,远离凡情俗见、生死业因的不正见贪嗔痴慢疑的杂染和身口意三业的轮回业习,如此暂行功深,净法增长,诸善法种子坚固成长,直到圆满成就,彻底了生脱死,入不生不灭,自证大解脱涅槃;外道凡夫之所以未能断生死轮回者,只因念念熏习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以心外求法,攀缘假相而为八识田中坚固种子,七识顽固谬执,六识强烈分别,前五识跟着造作,故生死无有了期,六道终难出离矣!实是可怜!诸善男子善女人实应慎之慎矣!莫落俗染夸言戏说,傲慢无知。须知八识种子厉害至极,净染之力分毫不差,莫要颠倒迷惑、自欺欺人!心外求法,纵修尘劫,不能了生死。

  若不明最上一乘直契本心,纵使说得天花乱坠,毕竟虚幻。

  作为寺院的佛弟子,为寺院的卫生和其他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尽一点义务那是理所当然的,就如学生为学校打扫卫生一般,理所应当。美化环境,庄严殿堂,既能创造良好的助缘,也是培养福报的一种方式。寺院是培养神圣人格的地方,它超越世间的教育。故此,能为寺院义务地工作,有时间为寺院的如理如法的服务实是一种福德,但切忌起我慢以为自已有多大贡献,也切忌造口业、传是非、挑三拣四。应该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做人。这样修福德、口德,心清净才是明智的。若有人不如理如法,敬之远之就是了。但确实应该明白佛弟子之二件事即:圣法谈、圣默然。

  圣法谈即:开口即谈论佛法义理,修行实践为事,以惭愧心多省思佛法,切忌闲话、废话、是非、花言巧语、不如法之无用语、离佛法之外道语、神奇怪异欲望之讨论语,应以正见真理为准则(否则则多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打坐观呼吸、或参话头,随宜一门精进用功夫)。

  圣默然即:默默观照,提起正念,不戏论无益。在同道间除圣法谈、听经闻法外不做非佛法之事,一心修行、工作、好好生活,默默地不张扬,修心养性,不做无益之事、无益之想、无益之语。此是修行人本色。宁可默然修行,也不浪费时间。安住自性三昧而如如不动。

  时间即是生命,圣弟子(佛弟子)唯有圣法谈、圣默然二事,以无常有限的生命,起紧迫感努力修行,否则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何时解脱出生死轮回?生命可贵切莫浪费,一经浪费追悔莫及,慎之慎之!

  无常迅速,呼吸之间,把握当下,努力修行吧!因缘生灭皆幻梦,

  本性空寂自如如。

  随缘起用无所住,

  是则名为真佛子。

  随缘护持佛法,更不执为我,此乃是佛弟子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修行的助缘。若是起“这是我的功劳”、“这是我的寺庙”,为名为利,妄起是非,则是轮回之恶因,污染佛法之过失矣!乃大名闻利养也。真正佛弟子乃是自觉的修证佛法、护持三宝,看破名闻利养,努力了生脱死的明白人,焉能再执著这些欲望名养之事?此乃真愚痴迷惑矣!当下在生死路上造业还不自知,醒醒吧!提起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正见正念,观照吧!看当下能执著、所执著到底是什么?惭愧地、谦虚地、谨慎地修行,不要说着明白行着愚痴了!

  

《正道光辉 修行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