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否的问题。因为法界众生都是佛陀所教化的对象,佛陀是真理实相的化身和大彻大悟的圣者,唯有他彻底究竟的洞察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故此乃是法界众生的究竟皈依处和学习处,故此佛乃天人师也!今生不早日醒悟,更待何时?难道还要受尽业力牵引、轮回之纠缠吗?
总之,戒律道德乃是觉悟明白、脱离苦海的保证,乃是高尚、稀有难得的宝中之宝!
所以,能不同程度的受戒持道德,完全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程度,那实在是殊胜可贵的,那实在是稀有难得的,那实在是自己创造的无上福报啊! 不可思议
每一个众生之所以身心乃至环境,生活状况乃至死亡状况的共同与不共同的现状,就是因为业力所感招的共业与别业的同与不同,不论是谁都不是完全一样。相同中有不同,只因业力的差别有粗细的不同(别业),生活状况、身心状况乃至于死亡状态所面对的不同宗教的天堂地狱或各种其他状态都是因为业力种子现前的同与不同的差别等等,每个众生的业力种子都是过去到现在的积累,都会是曾熟悉过的无始以来到现在的共同与不同状况之显现,分毫不差的呈现。业力种子呈现什么状况那要看过去乃至平时的业力孰轻孰重,重者先感招,弱者后感招,强者比较明显,弱者比较微弱,一切都待因缘成熟的状态而定,它是如此不可思议的如实呈现,所谓业力不可思议,则是分毫不差的呈现!故此在此呈现的当下如何处理、面对则是非常重要的!然真修行者功夫甚深,能不被境转,能一心不乱,乃至临命终时,与佛威神感应而往生,乃至绝对清明、空明的如来法性现前,透破业力因缘之现相的妄执,而呈现涅槃大解脱的状态,则也真不可思议!则所谓佛力不可思议耶!
何为开悟
开显真如,悟见本性,故名开悟。
真如本性即法性、佛性,即宇宙人生的本质,也即万象缘起的空性。故顿见空性,当下解脱,当下涅槃,当下觉悟,也名为佛!所谓明本心见本性,即打开假相之束缚,悟见真实本来之面目,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诸法现相之本质曰法性,众生的本质即佛性。因本空性,故名法性;因本涅槃,故名佛性。佛从法生,法因佛悟,法性不离佛性,佛性即是法性,也名真如,本来真实如如不动,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生灭假相,妄念本空,故名真心。众生不悟,却被烦恼所缠覆,故名如来藏心,开显本心,洞见本性,即名开悟,也名无生。本无污染,故名清净心,与佛无二,故名佛心,遍满一切,故名法界藏身,也名法身,证悟圆满,故名报身,起用无量,妙用现前,故名千百亿化身,如此三身不离真如本心,三身一体,本来无二,本自清净,能生万法,故万法不离自心,不离真如法性,不离空,故说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真修道人不着两边,离性无相,离相无性,离万法无真如,离真如无万法,故无所住,本来如此,一心三观,即假(有)、即空(性)、即中(中道无住),故中道实相,无相无不相,悟此心者,名涅槃,也名正法眼藏,也名究竟一乘。明此心者即证诸佛不二常住妙明真心,即是无为心佛,也名首楞严三昧,一切究竟坚固成就,即是转识成智,即是大彻大悟,也名无所得!一切本来如此,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也!……有情无情同圆种智!
关于“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虚空大地俱假相,十方世界俱消陨。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万法空寂,洞然明白。无明顿豁破,皎然大涅槃。
修证金刚般若
行持《金刚经》乃至一四句偈皆具不可思议功德,殊胜无比。《金刚经》所在者即佛之真身舍利,即佛之塔庙,乃一切天人所应供养恭敬,若有人受持金刚经、修证金刚般若,断诸烦恼,证无相无不相之实相,成就真如法身之功德,则与佛无二无别,当处乃真法界大道场!正是六道众生之究竟皈依处矣!善哉!善哉!
有言无言之辩
对于主体的体悟来说,应该透过有言的现象而彻悟无言的真实;对于众生的得度来说则必须从无言中启动有言的教导,这并不矛盾。如何圆融呢?即于有言的当下不离无言的真实,即于无言的当下大起有言的妙用。世尊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但若言世尊无所说法,却何以有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故此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却无有一法可说。还会么?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但法法又何离真如空性?
莫让正法船沉
——学佛者应该互相赞叹
清净自修者应赞叹慈悲救世者发广大心,难舍能舍,难行能行;慈悲救世者应赞叹清净自修者看破放下,证涅槃乐。
住茅蓬行头陀行者应赞叹讲经说法者普度众生,开人智慧,功德无量;讲经说法者应赞叹住茅蓬行头陀行者真修实证,努力精进,实践佛法,转苦为乐。
各大法门,各个正法道场,各位修行人应互相赞叹佛法难闻,各有共同与不共同的殊胜,随顺因缘,弘扬自宗,赞叹他宗;随喜他宗,修习自宗。如此则百花齐放,佛法大兴矣!
切忌自赞毁他,破六和敬,妄起是非,不得安宁,如此则令正法蒙尘,成千古罪人!
如何是空的真义
佛陀说,一切法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是恶趣空。而是说所有的一切现象,不论是物质、精神、概念等都是因缘生灭,刹那变异,无有实在,无有不变的现象。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即所有的现象都是条件因缘的生灭聚散,本质(性)是不实在的。因所有的现象本质非实在坚固存在,故此才能如实的呈现生生灭灭,因缘聚散的现象的。故此“有”的现象是不实在的,所以也叫“假有”、“幻有”。因“空”是一切现象的本质,故此叫“真空”。因所有的现象皆是不实在的空性,故此“空”不是没有,而是指“有”(所有现象)的本质,因此空、有不是对立存在的,而是一体两面的观照。若真悟了,而无执实在生烦恼,那么随处解脱,而明不可思议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所谓“妙有”者,因解脱的原因,所有的现象已不是束缚身心的障碍,而是无碍的呈现,如此则妙用无穷而随处解脱矣!如此须明“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与“有”对立的“空”,若认为“空”是对立于“有”的话,就会陷入于断灭空。注意“有”是缘起的,故是空。“空”没有离开“有”,“有”没有离开“空”。“空”的当下即是“有”,“有”的当下即是“空”。故此不能执著“空”是没有,千万不要认为要离开“有”去寻一个“空”,或必须消灭掉“有”变成“空”,这都是不正见的凡夫情念,乃是情识执著分别。也不要认为“空”是一个虚空的现象或空间的意思,虚空、空间同样是对立于有的说法,同样是执著实在而不悟缘起,同样是执著假相,讲“虚空无为”指的是比喻无执著、如如不动、无造作、分明了了的意思。不是讲执著于有一个虚空、空间的实在。也不要执著于“空”是一个实在的境界,如此构想一个实在的空境也是同样的认为有相对于空境的诸多实境。只是逃避认为有的实在而求空的境界罢了。
如此依然无悟缘起空性的。总之“空”不能作为一个概念、想象、构造,而是说所有的一切当下是空即有、有即空的,如此无执有的实在而生贪瞋痴,无执空的无有、概念而另起束缚,则当下无所住而了了分明矣!如此才是正见正念的!龙树菩萨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实相无相无不相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楞严经》曰:“是种种地(菩萨证果的五十五阶位),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注)十种譬喻:一、观一切业如幻。二、观一切法如燄。三、观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观妙色如空中花。五、观妙音如空谷响。六、观诸佛国土如乾达婆城。七、观佛事如梦。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镜中像。十、观法身如幻化。如梦、幻、露、电、镜花、水月、阳焰、空花、海市蜃楼、芭蕉。
《华严经》曰:“观一切法如梦如幻,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坛经》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一切法不可得,以不可得行一切方便。”
什么都没有是错,什么都有是错。当下本来如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努力断恶修行,为无私修诸善法叫精进;为自私目的找借口,为习气、私人利益花言巧语、放不下、看不破名执著。
对“权威”要建立在智信上,而不要建立在迷信上。因为“权威”假如叙说的是真理的话,那将利益无穷;但如果“权威”叙说的是谬误的话,那将祸害无穷。唯一理智的是深入探讨、研究、辨证地去面对“权威”的叙说,在实证间明白,不要轻下结论。
《正道光辉 论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