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时都在关心他,故以镬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表示顶礼和感谢之意。黄檗此时以难以掩盖内心的高兴,脱口而出说:
“我宗到汝,大兴於世。”向天下宣告:“临济是吾黄檗宗儿。”
5.临济冲天飞去:
临济开悟後,一次出参学,在半夏时回山,见檗看经。
师曰:“我将谓是个人,原来是揞黑豆老和尚。”住数日乃辞。
檗曰:“你破夏来,何木终夏去
”
师曰:“某甲暂来礼拜和尚的。”
檗:便打,趁令去。
师:走了数裹路後,觉得这样做不妥,却回终夏。
“揞黑豆”,喻读书,数行寻墨.指临济对黄檗看经不满。临济却回终夏,说明大悟的人,在行为上要不违律制,才能建立水月道场,大作空中佛事。解夏後,临济决定北上,於是又来礼辞黄檗.
檗间:“甚麽处去
”
师曰:“不是河南,便归河北”。
檗:便打。
师:约住舆檗一掌。
檗:大笑,乃唤侍者,将百丈先师的掸板几案拿来。
师:呼侍者,将火来。
檗曰:“不然,你将它带上,以後坐断天下人的舌头去在。”
这裹黄檗舆临济相打,犹如警钟长鸣,在一刹那间,他二人完成了以心传心的使命。所以黄檗将百丈给他珍贵的弹板几案,传给临济,表示他们传承的信物。。坐断天下人的舌头。”临济惮将是中华弹的主旋律;临济儿孙将在祖国神州挥舞着禅棒,让天下人没开口处。
三、传心裴休:
裴休(797--870)字公美,山西(河束)闻喜人。於长庆年间(812-824)擧进士,大中年间(847-859)先後任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宣武、昭仪、河东、凤翔,荆南等节度使。卒於吏部尚书太子少师任上,享年七十四岁。休资性宽厚,志操坚正,擅长文章书法。舆圭峰宗密研习《华华》与沩山灵佑论究玄旨。曾遇黄檗希运於钟陵、宛陵、学习掸学,笔记其言,成《钟陵绿》、《宛陵録》.武宗之时,佛教遭大难,多得裴休出面翼护,不数年间,得复旧观.休中年以後,断肉食,焚香诵经赞呗,以为法乐。世称河东大士。著有《劝发菩提心文》。《禅原诸诠序》、《圆觉经疏注序》、《法界观序》等篇。
一日休人洪州开元寺,观壁画,问寺主:。这画画的是甚麽
主答:“高僧真仪.”
休问:“真仪可观,高僧何在
”
主:无对。
休问:“这裹有禅人吗
”
主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弹者。”
休问:“可否请来询问
”
主:便差人寻檗至。 休曰:“适有一问,各德谦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檗曰:“请公垂问。”
休:举前话。
檗师朗声曰:“裴休!”
休:应诺。
檗曰:“在甚麽处
”
休:当下知旨,如获玑珠。
休赞叹檗说:“吾师真善智识也。”并对寺僧说:“像这样的大德,为何埋没於此!”寺众愕然。休自此请师人府,执弟子礼。复坚请师住黄檗山,振兴祖道。有暇即躬人山礼谒,渴闻玄论。诸方禅者咸谓:“裴休相不浪出黄檗门下也。”
一日休双手托佛像一尊,跪於师前曰:“请师安名。”
师曰:“裴休!”
休: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
休礼拜。
休听法有年,对师传心法门,体会很深.一日请师至郡,师。师接书置於案上,略不披阅,良久曰:
“会麽
”
休曰:“未测。”
师曰:“甚麽不会,犹较些子
若形纸墨,何有吾宗!”
以所编《宛陵绿》一书示
惮宗是不立文字的,裴休将师的说法写成文字,在黄檗看来是大错而特错的,提到啊有吾宗!”的高度来批评,是十分正确的。禅—形成文字,要犯二个错,1、企图以语言文字来代替以心传心的默契;2、企图用文字把印心的默契传给他人,违背了禅的自性自度的原则。
休呈诗—章曰: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盥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师亦无喜色云: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莲花养病身。
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祗揖等闲人。
四、《传心法要》
黄檗希运惮师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时裴休官仲陵。慕师高德,於武宗会昌二年,请师住州之龙兴寺,朝夕间道,随听随绿,题日《钟陵録》。内容如次:
(一)對裴休开示:1、唯是—心2、成佛法门3、学禅要诀4、临终要节5、对禅宗几个重大理论的探索(二)答裴休问1、如何是道72、为何话堕
3、情量尽处为道4、如何遣妄
5、岂无指境见心?
6、无求第一(上堂云)7、如何是世谛
8、五祖为何传法惠能不传神秀
大中二年。裴休镇宛陵,复请师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二题曰《宛陵绿》,其内容如下:(一)路裴休间1、师之门下有几人得法
2、如何是佛
3、凡夫无心沉空寂否
4、心即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
5、佛度众生否
6,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
7、无边身菩萨为何不见佛顶相
8、为何言无僧无法
9、本来无一物。是否无物?10、何者是佛
11、本即是佛,何有四生六道
12、诸佛如何为众生说法
13、何者是精进
14、若无心行。此道得否
。
15、如何是出三界
16、王库藏无如是刀
17、王库藏中有真刀否
18、迦叶得为传语人否
19、文殊为何执剑於瞿昙
20、既云性无障碍,云何隔物即不見?
22、甚麽是一念
23、如何是不二法门
24、声闻为何不能藏於菩提25、歌利王割截身体如何释?
26、燃灯佛授记在五百岁由:还是在外?
27、如何理解“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28、见挫顿了者见祖意否?
20、佛身无为。为何有舍利八斛四斗30、祖傅法舆何人?
3l、佛穷得无明否
32、如何得不落阶级?
《二》上堂:1、如何识自本心。
2、大唐国内无禅师.(三)仁裴休的开示:
论学道(四)公案:1、天台僧2、归宗—味禅3、掌大中帝4、持钵於南泉位上坐5、戴笠而行6、南泉问师定慧等事7、南泉间师甚麽迹8、羚羊无气无踪迹9、真仪可观高僧何在10、裴休托佛请安名11、裴休呈诗—章
裴休笔绿,原是作为自己学修的心印,枷而认.待师入灭后,虞其法义,後世湮没无闻,有负於师.不得已於大中十—年(875)遂将笔绿授黄檗门下太舟法建刊布之.书名取义唯传—心,更无别法,不由文字,建立佛心宗之枢要.故题曰《黄檗山断际禪师传心法要》。分上下二卷,上卷收《钟陵録》、下卷收《宛陵録》。卷首有裴休序.本书刊布以来,为各种版本大藏经收录,流通甚广。以本书语言流畅,直接简明,说示法要.打破生佛,心境、明暗、有无、真妄等相对观念,主张刨对观念,故为柠者所乐诵.本书出版流通,对发扬和普及禅宗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裴休将《钟陵録》、《宛陵録》付予太舟法建後。又作《传心偈》,表示他已得黄檗希运禅师之心要。现将此偈附後,以饷读者.心不可得,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化城不住,迷额有珠。珠是强名,城岂有形
即心是佛,佛即无生。直下便是,勿求勿营。使佛觅佛,倍费功程。随法生解,即落魔界。凡圣不分,乃离见闻.无心似镜,舆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三乘外法,历劫希逢。若能如是,是出世雄。河东大士的《传主偈》,可作《钟陵録》、《宛陵録》的提要。宋僧天真赞之为“顿开聋瞽,焕若丹青”,可视为研究黄檗禅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师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八月示寂於宛陵开元寺,敕谧断际禅师,塔号广业。
明永历八年(1654)我国黄檗山万福寺僧隐元隆琦(1592—1673)。应日本长崎崇福寺逸然之邀请,至长崎弘扬弹宗.其後於当地建黄檗山万福寺,开创黄檗宗。舆临济、曹洞,并称为日本禅宗三大派。於是黄檗禪风出国门,盛行於日本。
《黄檗希运禅师得法与传法(方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