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黄檗希运禅师的禅学思想(惟明)▪P2

  ..续本文上一页便打,将临济赶走。临济走了数里路後,觉得自己不对,却回终夏。“拈黑豆”喻读经,指临济对黄檗看经的不满。临济却回终夏,说明大悟的人,在行为上要不违律制,才能建立水月道场,大作空中佛事。

  黄檗的禅学思想,到其弟子临济,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且得到妙用。在《临济录》裹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脏皂随缘消旧业,任运衣裳,要行即行,要生即生,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这与道—的“道不用修,但莫染污”相即相契。黄檗把自外求佛觅心者,喝如”只是寻声逐响,虚生浪死汉”。如痴人一般,在山头大喊一声,听到山谷裹有许多声音,便急忙下山去寻声音。待寻不到时,在山下又大叫一声,结果又是漫山回应,复返回山上觅音,无有所得如此山上山下寻来寻去,了无终期,只在生死六道中打转。所以达磨祖师面壁九年,从不让—人去见他.一切外缘,都是修道的障碍。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遍虚空界,唯我一心,遇缘即有,无境即无,心即无心,得即无得。若官啪握一心,不动不摇,不喜不怒,不贪不恶,寂寂惺惺,不假言辞,绝念冥思,离此一切相,便是无心道人。

  裴休问黄檗惮师:“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路未曾踏着一片地。这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一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後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後际无生。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万念放下,立地是佛。此“放咛也放下,置身须弥,杳杳冥冥,无杳无冥,身为乌有,虚空遁迹。如此不受系缚,免遭轮回,便是第一自由人。

  黄檗禅师说:“悟只在心,菩提真如法界,十地、四果、六度万行都是为接引不同根机的众生而设的,实无一法可得”。所以裴休问:“心即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

  ”师云:“悟在於心,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设使菩提如实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佛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横说竪说,唯此“一心”。但此“一心”不属见闻觉知。所谓的见闻觉知。,皆是境上作解,暂为中下根人说.师在悟道前,到天台山,路遇一僧,与之说笑,似曾相识,便与同行,到了—溪水边,值河水暴涨,师用拐杖柱地而立。其僧催师渡水,师曰:。请兄先渡!。那僧用斗笠放在水面上,如履平地而过,回头说:“速渡!速渡!”师云:“咄!这个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腰。”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矣!我所不及。”这个公案说明黄檗要人做个大乘菩萨,不仅要自度,且要度人。那个僧人是菩萨化身而来勘验他的。此时他刚出家,就已经透露出是大乘法器了.这思想恰如六祖惠能大师的。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迷时,仗师力得度,悟时非但自度,且要度迷者。然而律师的思想比之又高出一筹。他说:“一切法都是幻化如虚空,都是凡夫向外逐境,认境为心,由此就有贪嗔痴等烦恼。”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故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虽是佛心众生心,都是梦幻泡影,妄念即无,心即无心,亦无佛无众生,那就自性自度,不作佛度.既然能有。无佛无众生。时,又有何众生得度,有何佛法可得

  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皆是凡情之妄见。因为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萬法皆空。生死涅槃,有为无为,原同一体,世间出世间,四生九有,山河大地,有性无无性河大地,有性无性,亦同一体:有亦空,尽恒河沙世界,皆是一空,既若如此。何处有佛度众生,何处有众生受佛度

  有次裴休问:“有众生可度否

  ”师说。无众生可度!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舆众生皆不可得。又问:“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

  ”师云:“见有相者,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只为不识本心,设作见解。这是说诸法皆空,众生舆佛皆不可得,如何度众生

  我如虚空,如来如虚空,众生如虚空,怎么有度者呢

  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只是佛所示现之幻化之相.佛之报身,化身都非真身。所以师引《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黄檗要人自度,度人,无有可度之想,即三轮体空,了无挂碍。

  综上所述,黄檗希运禅师的思想是。唯说一心。千说万说只教人莫错用。“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今本州黄檗山上万福寺,有道朴初会长写的对联:“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福田种智,重见圆珠七尺身。”这是对禅师弹风的高度概括。黄檗婆心切,以打、駡、喝交加,截断学人情解,独树洪州禅风,经久不衰,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在日本,黄檗宗多次在万福寺举行会议,并成立中日临济黄檗协会,为当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一座桥梁。黄檗禅师的功绩在佛教史上永远是熠熠生辉的。

  

  

《黄檗希运禅师的禅学思想(惟明)》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